CN217496505U -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505U
CN217496505U CN202121271412.0U CN202121271412U CN217496505U CN 217496505 U CN217496505 U CN 217496505U CN 202121271412 U CN202121271412 U CN 202121271412U CN 217496505 U CN217496505 U CN 217496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robot
wind farm
offshore wind
module
det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714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开元
严国斌
陆忠民
王允
张震
李�杰
李逸聪
杨万伦
张骏
包彩虹
漆召兵
张迎宾
史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Shanghai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IDRI filed Critical China Three Gorg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2714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及检测设备;所述收放装置搭载于一工作船上,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用于在进行海上风电场水下运维检测时,将所述水下机器人施放至水面以下,或者将所述水下机器人从水面以下收回至所述工作船上;所述工作船位于所述水面上;所述控制装置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所述检测设备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一电子舱;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电子舱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避免了水下人工作业的风险,采用水下机器人替代“蛙人”开展运维,可有效降低风场作业人员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涉及水下机器人集成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场运维是保证海上风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资金投入大、技术层次高、运行过程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海上风电场水下结构和设备的维护是风场运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洋环境恶劣(例如海底的高压环境、腐蚀环境和侵蚀环境等)、海底地貌形态复杂(海沟、海底山脉、海底丘岭以及裸露岩石等)、人类活动影响(捕捞区、锚区、军事区等)及海床不稳定(海底冲刷区和移动沙波区等),导致对海缆、基础和防冲刷保护设备设施危害性很大。
为较好的监测海缆运行和路由变化情况,风机基础、海上升压站基础腐蚀情况,基础防冲刷层保护覆盖情况,需要建立长效的、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方案,及早发现潜在问题,保证海上风电场安全运营。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作业环境,较短的作业窗口期,海上运维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运维效率的高低、运维费用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风场整体运行表现。
现有海上风电场水下巡检作业通常是采用人工作业来完成,水下环境恶劣,部分海域海水被污染,能见度低,使得人工作业的风险及风场作业人员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海上风电场水下巡检作业由人工来完成,存在风险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及检测设备;所述收放装置搭载于一工作船上,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用于在进行海上风电场水下运维检测时,将所述水下机器人施放至水面以下,或者将所述水下机器人从水面以下收回至所述工作船上;所述工作船位于所述水面上;所述控制装置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所述检测设备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一电子舱;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电子舱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接口模块及操作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操作控制模块及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所述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水下机器人和所述操作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接口模块还连接有一地面站控制模块;所述地面站控制模块设于地面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和GPS模块;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和所述GPS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其中,所述GPS模块设于所述工作船上,用于定位所述工作船的位置信息;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包括:发射换能器和应答器;所述发射换能器安装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应答器安装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所述发射换能器通过声波与所述应答器通讯,以计算出所述水下机器人相对所述工作船的位置,再通过融合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水下机器人的坐标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声磁测量装置及管线探测仪;所述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所述声磁测量装置及所述管线探测仪均与所述电子舱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信号发生器;所述信号发生器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用于在待测电缆的电流达不到预设测量指标,或在所述待测电缆传输直流电时,连接至所述待测电缆的端部,以产生所需的标准正弦交流电信号,并输入至所述待测电缆,使所述待测电缆能够被所述管线探测仪检测到。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浪涌发生器、高压电桥及脉冲反射测量仪;所述浪涌发生器、所述高压电桥及所述脉冲反射测量仪均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工作时与待测电缆的端部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水下机器人还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二维导航声纳、三维成像声纳、机械臂、照明灯及摄像机。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放装置为A形架式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避免了水下人工作业的风险,采用水下机器人替代“蛙人”开展运维,可有效降低风场作业人员安全事故。
(2)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水下作业的效率,通过为水下机器人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及机械臂等装置,可完成实时视频传输、声呐图像绘制,抓起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使该运维检测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在水下作业,进而安全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
(3)本实用新型填补了海上风电场巡检作业缺乏统一标准的空白,使水下巡检工作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可实现重复推广。
(4)本实用新型弥补了工作船搭载设备检测水下目标的不足,通过在水下机器人上搭载包括光学成像、三维成像声呐在内的水下设备,实现了水下基础破损和腐蚀的高清度识别。
(5)本实用新型借助水下机器人,可在海缆发生故障后,实现快速的精准定位,便于后续快速故障处理,恢复电力生产和降低发电损失,完成了人工无法完成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机器人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机器人于一实施例定点海底电缆故障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水下机器人于一实施例探测海底电缆埋设位置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控制装置
101 供电模块
102 接口模块
103 操作控制模块
2 水下机器人
201 电子舱
202 二维导航声纳
203 三维成像声纳
204 机械臂
205 照明灯
206 摄像机
3 收放装置
4 检测设备
401 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
402 声磁测量装置
4021 罩体
4022 声磁测量探头
4023 连接杆
4024 线缆
403 管线探测仪
4031 线圈
4032 线圈
4033 高度计
5 地面站控制模块
6 GPS模块
7 显示模块
8 浪涌发生器
9 高压电桥
10 脉冲反射测量仪
11 超短基线定位模块
111 发射换能器
112 应答器
12 信号发生器
13 清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示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海上风电场水下巡检作业由人工来完成,存在风险高的问题。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是基于带缆水下机器人平台的集成系统,包括水面部分和水下部分,水面部分的设备作为水下设备的支撑,通过带缆水下机器人平台相连接,共同完成海上风电场水下巡检任务。
其中,水面部分,用于提供该运维检测系统的人机界面、跟踪定位及姿态信息,控制水下机器人2的运动,提供水下机器人2的供电及相关检测信号,展示及处理水下机器人2上的检测设备4探测回传的数据;水下部分,包括水下机器人2以及搭载其上的检测设备4,用于在水下完成检测海底电缆、风机基础、升压站基础等设备运行状况的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该水下机器人2是由搭载在工作船(未在图中示出)上的收放装置3施放或者收回;具体地,所述工作船位于所述水面上;在需要进行海上风电场水下运维检测时,该收放装置3将该水下机器人2施放至水面以下,在检测完成后,该收放装置再将该水下机器人2从水面以下收回至该工作船上。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收放装置3为A形架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运维检测系统需要在海上作业,工作船摇摆幅度较大,排水量较小的特点,采用A形架式、具有波浪摇摆补偿功能的收放装置3,并且增加该收放装置3与该工作船甲板间的连接强度,可在保持合理性价比的同时,提高水下机器人2在被收放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该工作船上集成一控制装置1;具体地,该控制装置1与所述水下机器人2连接。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1包括供电模块101、接口模块102及操作控制模块103。
具体地,所述供电模块101分别与所述接口模块102、所述操作控制模块103及所述水下机器人2连接;所述接口模块102分别与所述水下机器人2和所述操作控制模块103连接。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102还连接有一地面站控制模块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地面站控制模块5设于地面上,用于实现对水下机器人2的任务控制,以及对地理信息、声呐、视频摄像机、环境传感器、水下机器人姿态位置信息等数据的实时收集、监控及融合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供电模块101为该接口模块102、该操作控制模块103及该水下机器人2供电;其中,该水下机器人2由该供电模块101通过自带脐带电缆供电;该水下机器人2的数据通讯则通过自带脐带电缆中的光纤连接至该接口模块102,从而接入该地面站控制模块5;该操作控制模块103通过该接口模块102接入该运维检测系统,使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杆和操作开关发出相应的指令。
优选地,该供电模块101包括一发电机和一转换单元,该发电机用于为该水下机器人2供电;该转换单元一端与该发电机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该接口模块102和该操作控制模块103连接,用于转换该发电机供电,以实现为该接口模块102和该操作控制模块103供电。
如图1和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下机器人2包括一电子舱201;所述检测设备4与所述电子舱201连接。
具体地,于该电子舱201上设有通讯接口,该检测设备4与该通讯接口连接,由该电子舱201对该检测设备4的输入、输出数据做转换处理,以实现该检测设备4与该水下机器人2之间的数据通讯。
进一步地,通过该水下机器人2为该检测设备4供电。于一实施例中,上述水面部分还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地面站控制模块5、GPS模块6、显示模块7、浪涌发生器8、高压电桥9及脉冲反射测量仪10。
具体地,所述GPS模块设于所述工作船上,与所述控制装置1的接口模块102连接,用于定位所述工作船的位置信息;所述显示模块7设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显示模块7与所述控制装置1的接口模块102连接,用于显示水下机器人2的位置坐标、实时影像以及其它信息等;所述浪涌发生器8、所述高压电桥9及所述脉冲反射测量仪10均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工作时与待测电缆的端部连接。
优选地,该显示模块7包括一协同监视器。
需要说明的是,该浪涌发生器8、高压电桥9及脉冲反射测量仪10均是用于实现电缆故障预定位的;通常,根据初步判断的电缆故障性质,需要为“外护套故障”及“断路故障”预定位时,使用高压电桥9;需要为“线间绝缘低阻故障”预定位和“对地绝缘低阻故障”预定位时,使用脉冲反射测量仪10;需要为“线间绝缘高阻故障”预定位和“对地绝缘高阻故障”预定位时,使用浪涌发生器8结合脉冲反射测量仪10。
进一步地,该浪涌发生器8、高压电桥9及脉冲反射测量仪10都需要与待测电缆的某一端连接,但具体连接到待测电缆的哪一端,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海上升压站一端,也可以是陆地集控站一端,具体如何连接属于高压电工操作范畴,按国家标准执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一超短基线定位模块11。
具体地,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11与所述控制装置1的接口模块102连接;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包括发射换能器111和应答器112;其中,所述发射换能器111安装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应答器112安装于所述水下机器人2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射换能器111直接通过声波与所述应答器112通讯,以计算出所述水下机器人2相对所述工作船的位置,再通过地面站控制模块5融合上述GPS模块6定位的工作船的所述位置信息,从而获取所述水下机器人2的坐标位置。
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4至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401、声磁测量装置402及管线探测仪403。
具体地,所述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401、所述声磁测量装置402及所述管线探测仪403均与所述电子舱20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401用于测量对海下基础设施所采取的牺牲阳极防腐保护措施的有效保护电位值,并根据该电位值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阳极保护材料;该声磁测量装置402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2精确定位海底故障点的方案;该管线探测仪403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2检测海底电缆路由、埋深方案,用于进行海缆埋深、裸露、位置等数据的精准探测;其中,该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401采用领域内常规的技术手段,其具体的结构组成及连接关系不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条件,所以,在此也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介绍了浪涌发生器8、高压电桥9及脉冲反射测量仪10均是用于实现电缆故障预定位的,而该声磁测量装置402是在对电缆故障预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脉冲反射测量仪10结合浪涌发生器8可以预定位低阻电缆故障,通过浪涌发生器8结合高压电桥9,可以预定位高阻电缆故障,特别是绝缘保护层故障等;在预定位后,再通过水下机器人2上搭载的声磁测量装置402,则可以有的放矢的在任何电缆布设(如曲线或螺旋形)方式下精确定位故障点,简化维修的流程,降低维护成本和时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说明上述声磁测量装置402的工作原理。
如图1和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声磁测量装置402包括一罩体4021、声磁测量探头4022、连接杆4023及线缆4024。
具体地,该声磁测量探头4022设于封闭的罩体4021内,该罩体4021通过所述连接杆4023与水下机器人2连接,所述线缆4024的一端穿过罩体4021的侧壁与声磁测量探头4022连接,线缆4024的另一端与水下机器人2的电子舱201连接;该电子舱201通过该线缆4024为该声磁测量探头4022供电,及控制该声磁测量探头4022和与该声磁测量探头4022进行数据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该声磁测量装置402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对于高阻或者开路故障,使用浪涌发生器将32kV注入到故障电缆中,然后,该水下机器人2在预定位确定后的范围内航行,通过该声磁测量探头4022检测该脉冲信号,通过接受信号的强弱以及电磁波与声波传播的时差,确定海缆故障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一信号发生器12。
具体地,所述信号发生器12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其仅用于支持某些情况下的海底电缆埋深路由的测量,用于在待测电缆的电流达不到预设测量指标,或在所述待测电缆传输直流电时,连接至所述待测电缆的端部,以产生所需的标准正弦交流电信号,并输入至所述待测电缆,从而使所述待测电缆能够通过电磁原理(安培定律和法拉第定律)被所述管线探测仪403检测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说明上述管线探测仪403的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于一实施例中,首先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给出的定义,单个分量的线圈与电缆成平行状态时其线圈中输出的电压为0,当处于垂直时输出的电压信号达到最大,而有夹角时介于中间;当采用两个相互垂直的线圈—x方向和z方向探头同时探测电缆时,探头与电缆之间的夹角可以由两个方向的电压比值计算得到。
当使用线圈4031和线圈4032进行探测时,两组线圈的距离已知,再根据两个线圈计算的夹角,根据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得到电缆相对于线圈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再结合系统自带的高度计4033同步测出线圈自身的高度(相对海床),即可计算出电缆的路由和埋深。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一清洁装置13;具体地,所述清洁装置11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2上,用于清理海上风电场设施(风机、升压站)基座上的附着物。
优选地,所述清洁装置13包括一高压水枪。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水下机器人2由水下机器人主体框架、动力系统、电子舱201及其它配件构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水下机器人2上还至少配备有但并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二维导航声纳202、三维成像声纳203、机械臂204、照明灯205及摄像机206,可完成声呐图像绘制、实时视频传输、抓起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在水下作业,安全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
具体地,所述二维导航声纳202用于在水下光照不理想的情况下,为水下机器人2操作提供扫描图像导航,也可以用于搜寻、跟踪及物体检测等;所述三维成像声纳203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2检测海上风电场设施水下基础冲刷的方案,通过该三维成像声纳203,能够完成对固定设施基础的冲刷情况的高精度、无死角检测;所述机械臂204用于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如采样、捡拾、开关等,以及其它较为精细的任务,诸如,更换零部件等;所述照明灯205用于保证水下前后对摄像机206视角范围内的充分照明;所述摄像机206用于水下机器人2前进或者后退时,操作人员都能随时观察到水下机器人2的前后情况,并且该摄像机206还可以光学变焦,更易于在作业中的观察,保证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始终获得充分的视频参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海上风电场水下结构和设备多,尤其是内部海缆和外送海缆距离长,作业内容繁杂,需要搭载多种检测设备和长时间的水下作业,导致人工检测效率低;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为该水下机器人2配备声呐系统(包括二维导航声纳202和三维成像声纳203)、摄像机206、照明灯205及机械臂204等装置,可完成声呐图像绘制、实时视频传输、抓起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从而使该运维检测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在水下作业,且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检测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人工水下巡检缺乏系统性,检查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采集数据的结果无法实时处理,快速形成诊断结果;于本实用新型中,借助水下机器人2,可使水下巡检工作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可实现重复推广;另外,目前,通过船舶搭载探测设备可检测水下基础防冲刷保护状况,但无法实现近距离高精度地观测基础外观;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下机器人2搭载包括光学成像、三维成像声呐等在内的水下设备,可实现水下基础破损和腐蚀的高清度识别;最后,海缆缺陷故障点定位检测工作目前无法通过人工和搭载设备的船舶完成,本实用新型中,借助水下机器人2,可在海缆发生故障后实现快速的精准定位,便于后续快速故障处理,恢复电力生产和降低发电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该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水下结构和设施的维护技术领域,实现安全、有效、快速地检测海底电缆、风机基础、升压站基础等设施以及防冲刷保护的运行状况,实现了对海上风电场运维数据的高效采集和管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避免了水下人工作业的风险,采用水下机器人替代“蛙人”开展运维,可有效降低风场作业人员安全事故;提高了水下作业的效率,通过为水下机器人配备声呐系统、摄像机、照明灯及机械臂等装置,可完成实时视频传输、声呐图像绘制,抓起重物等各种专业操作,使该运维检测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在水下作业,进而安全高效地完成检测任务;填补了海上风电场巡检作业缺乏统一标准的空白,使水下巡检工作流程化、标准化、数字化,可实现重复推广;弥补了工作船搭载设备检测水下目标的不足,通过在水下机器人上搭载包括光学成像、三维成像声呐在内的水下设备,实现了水下基础破损和腐蚀的高清度识别;本实用新型借助水下机器人,可在海缆发生故障后,实现快速的精准定位,便于后续快速故障处理,恢复电力生产和降低发电损失,完成了人工无法完成的作业;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及检测设备;
所述收放装置搭载于一工作船上,所述收放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用于在进行海上风电场水下运维检测时,将所述水下机器人施放至水面以下,或者将所述水下机器人从水面以下收回至所述工作船上;
所述工作船位于所述水面上;
所述控制装置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
所述检测设备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
所述水下机器人包括一电子舱;
所述检测设备与所述电子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接口模块及操作控制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操作控制模块及所述水下机器人连接;
所述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水下机器人和所述操作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接口模块还连接有一地面站控制模块;
所述地面站控制模块设于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和GPS模块;
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和所述GPS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其中,
所述GPS模块设于所述工作船上,用于定位所述工作船的位置信息;
所述超短基线定位模块包括:发射换能器和应答器;
所述发射换能器安装于所述工作船上;
所述应答器安装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
所述发射换能器通过声波与所述应答器通讯,以计算出所述水下机器人相对所述工作船的位置,再通过融合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水下机器人的坐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声磁测量装置及管线探测仪;
所述数字阴极电位测量探针、所述声磁测量装置及所述管线探测仪均与所述电子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信号发生器;
所述信号发生器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用于在待测电缆的电流达不到预设测量指标,或在所述待测电缆传输直流电时,连接至所述待测电缆的端部,以产生所需的标准正弦交流电信号,并输入至所述待测电缆,使所述待测电缆能够被所述管线探测仪检测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浪涌发生器、高压电桥及脉冲反射测量仪;
所述浪涌发生器、所述高压电桥及所述脉冲反射测量仪均集成于所述工作船上,工作时与待测电缆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设于所述工作船上,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搭载于所述水下机器人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还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二维导航声纳、三维成像声纳、机械臂、照明灯及摄像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装置为A形架式结构。
CN202121271412.0U 2021-06-08 2021-06-08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Active CN217496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1412.0U CN217496505U (zh) 2021-06-08 2021-06-08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71412.0U CN217496505U (zh) 2021-06-08 2021-06-08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505U true CN217496505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38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71412.0U Active CN217496505U (zh) 2021-06-08 2021-06-08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5988B (zh) 一种水下目标定位方法
CN105159320A (zh) 适用于复杂水域的水下目标探测平台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91674B (zh) 海底动力电缆局部放电部位快速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8680644B (zh) 一种在役储罐腐蚀检测机器人
US5079753A (en) Diver orien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927801B (zh) 基于磁矢量数据的海缆路由自导航巡线方法及导航探测仪
CN103836346A (zh) 一种水下天然气管道接头泄漏监测系统
KR101360273B1 (ko) 기준점 설정을 통한 해저지형 좌표의 위치변화 확인과 수심정보 감지 시스템
CN217496505U (zh)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CN112461213B (zh) 一种多模态波浪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LU100687B1 (en)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requency Target of Underwater Mobile Submerged Body
CN207423824U (zh) 一种用于水下垂直面冲刷缺陷检测的装置
JP3796488B2 (ja) 沈埋函沈設誘導装置および沈設誘導方法
CN115447735A (zh) 海上风电场运维检测系统
CN115341592B (zh)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海上风电桩基冲刷检测方法和系统
Cai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subsea docking system applied to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helicopter
CN110794412A (zh) 一种轻便型掩埋管缆路由探测系统
CN203743866U (zh) 水下天然气管道接头泄漏监测系统
CN211505889U (zh) 一种用于海底管线检测的无人艇及检测系统
CN209878352U (zh) 一种防倒可移动海底大视野观测取样设备
CN111650593A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海缆敷设状态探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2820149A (zh) 三用工作船智能辅助靠泊系统
CN214776471U (zh) 油气管线巡检用水下机器人
CN213658976U (zh) 一种基于无人船的水下声呐识别系统
CN203358842U (zh) 海底沉船姿态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