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3631U -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3631U
CN217493631U CN202221232410.5U CN202221232410U CN217493631U CN 217493631 U CN217493631 U CN 217493631U CN 202221232410 U CN202221232410 U CN 202221232410U CN 217493631 U CN217493631 U CN 217493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uide wheel
main shaft
bear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24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留生
谭吉安
鲁世安
徐广龙
巫方喜
宋发东
韩秀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etallurgy and Bear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etallurgy and Bear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etallurgy and Bear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Metallurgy and Bear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324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3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3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3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尤其是一种圆锥滚子无心磨床的导轮主轴的改进结构,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导轮,所述导轮通过两端的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装配在主轴上,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分别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均通过锥面与导轮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设置有调整导轮位置的调整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导轮两端支撑都是采用锥面接触形式,自动定心,同轴度自动保证,不用再进行人工调整同轴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受到冲击振动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也能够保证导轮的同轴度,稳定性非常好,并且使用时间长,最终加工的圆锥滚子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轮主轴的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圆锥滚子无心磨床的导轮主轴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的圆锥滚子加工,通常是在无心磨床上通过磨削砂轮、金属螺旋导轮以及支撑托板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如图1所示,即螺旋导轮2带动在上托板B、下托板C当中的圆锥滚子D旋转,旋转的滚子D与高速旋转的磨削砂轮A接触,完成磨削的动作。影响圆锥滚子最终加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砂轮的转速,砂轮的直径,磨削砂轮旋转后的稳定性,螺旋导轮的稳定性,螺旋导轮的同轴度,上、下托架支持面的倾角,托架支持点到托架左侧面的距离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加工后的圆锥滚子的质量。
螺旋导轮的稳定性、同轴度是影响圆锥滚子最终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螺旋导轮主轴的结构如图2所示,螺旋导轮主轴采用的是双支撑形式,即左侧旋转支撑部分和右侧旋转支撑部分,两组背对背排列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成对地装在主轴的两端轴径上。并且左侧旋转支撑部分与螺旋导轮2之间的装配是由固定锥套6和螺旋导轮2的锥面接触。而右侧旋转支撑部分与螺旋导轮的装配是由压套a通过内六角螺钉压在螺旋导轮2的内部侧面上,由于锥套6和法兰套b是通过加热后装入主轴1的,并且法兰套b的最大外径即190尺寸的外径与螺旋导轮2之间是有间隙的,(有间隙是为了在螺旋导轮使用报废后能够方便更换螺旋导轮,如果是过盈的,没有间隙,则没有办法更换导轮),因此,右侧旋转支撑部分与导轮之间的装配完全是靠内六角螺钉通过压套a压在螺旋导轮2上来完成的,并且螺旋导轮2与法兰套b之间还有间隙,这样就导致了整个螺旋导轮2与主轴1之间的同轴度不稳定。在装配一个新的螺旋导轮主轴时,可以通过调整使螺旋导轮与主轴之间保持好的同轴度,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冲击振动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时,就不能保证螺旋导轮同轴度的要求,也就不能保证加工的圆锥滚子的质量,所以,这种结构存在缺陷。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锥滚子无心磨床的导轮主轴的改进结构,能够调整螺旋导轮使与与轴之间保持好的同轴度,进而保证加工的圆锥滚子的质量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导轮,所述导轮通过两端的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装配在主轴上,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分别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均通过锥面与导轮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设置有调整导轮位置的调整组件。
进一步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和主轴三者的轴心重合。调整组件驱动导轮沿第一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的轴心移动,直至导轮与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导轮为螺旋导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套和紧固锥套,所述调整组件为若干紧固螺钉,所述固定套设置在导轮内径并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紧固锥套外径锥面与导轮的内径锥面配合并通过若干紧固螺钉连接至固定套上。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钉为内六角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设置有止口,止口位于固定套靠近主轴轴肩的一侧,紧固锥套套装在固定套的外壁,紧固锥套通过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紧固螺钉连接至固定套的止口上,紧固锥套和固定套止口之间具有间隙,为紧固锥套沿导轮锥面的旋进紧固预留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锥套,固定锥套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固定锥套外径锥面与导轮的内径锥面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对称设置在主轴两端的轴径上,第二轴承组件将固定锥套压靠在主轴轴肩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均包括套装在主轴轴径上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上设置有连通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注油孔和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件中,轴承套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压盖和挡环对轴承套进行轴向定位,压盖、挡环和主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和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中,轴承套靠近固定锥套的一端通过一组压盖和挡环对轴承套进行轴向定位,压盖、挡环和主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轴承套远离固定锥套的一端通过端盖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和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设置在主轴端面的外侧,端盖上设置丝堵密封;端盖的止口定位至轴承套的内壁中,端盖端面和轴承套端面之间通过调整垫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轮两端支撑都是采用锥面接触形式,自动定心,同轴度自动保证,不用再进行人工调整同轴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受到冲击振动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也能够保证导轮的同轴度,稳定性非常好,并且使用时间长,最终加工的圆锥滚子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圆锥滚子加工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螺旋导轮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改进的螺旋导轮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紧固锥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轴, 2、螺旋导轮, 3、固定套, 4、紧固锥套, 5、紧固螺钉, 6、固定锥套, 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8、轴承套, 9、压盖, 10、挡环, 11、密封圈, 12、内隔套, 13、锁紧螺母, 14、端盖, 15、丝堵, 16、调整垫;
A、磨削砂轮, B、上托板, C、下托板, D、圆锥滚子;
a、压套, b、法兰套, c、压圈, d、外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见附图3,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包括主轴1和设置在主轴1上的螺旋导轮2,所述螺旋导轮2通过两端的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装配在主轴1上,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分别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均通过锥面与螺旋导轮2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设置有调整螺旋导轮位置的调整组件。第一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和主轴1三者的轴心重合。调整组件驱动螺旋导轮2沿第一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的轴心移动,直至螺旋导轮2与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套3和紧固锥套4,所述调整组件为若干紧固螺钉,所述固定套3设置在螺旋导轮2内径并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紧固锥套4外径锥面与螺旋导轮2的内径锥面配合并通过若干紧固螺钉连接至固定套3上。所述紧固螺钉5为内六角螺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3设置有止口,止口位于固定套靠近主轴轴肩的一侧,紧固锥套4套装在固定套3的外壁,紧固锥套4通过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紧固螺钉5连接至固定套3的止口上,紧固锥套4和固定套3止口之间具有间隙,为紧固锥套4沿螺旋导轮2锥面的旋进紧固预留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锥套6,固定锥套6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固定锥套6外径锥面与螺旋导轮2的内径锥面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对称设置在主轴1两端的轴径上,第二轴承组件将固定锥套4压靠在主轴轴肩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均包括套装在主轴轴径上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的外径设置有轴承套8,所述轴承套8上设置有连通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的注油孔和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组件中,轴承套8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压盖9和挡环10对轴承套8进行轴向定位,压盖9、挡环10和主轴1之间通过密封圈11密封,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12和锁紧螺母13进行轴向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中,轴承套8靠近固定锥套6的一端通过一组压盖9和挡环10对轴承套8进行轴向定位,压盖9、挡环10和主轴1之间通过密封圈11密封,轴承套8远离固定锥套6的一端通过端盖14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12和锁紧螺母13进行轴向固定。所述端盖14设置在主轴1端面的外侧,端盖14上设置丝堵15密封;端盖14的止口定位至轴承套8的内壁中,端盖14端面和轴承套8端面之间通过调整垫16调整。
本申请改进后的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仍旧采用双支撑形式,并且图3中左侧旋转支撑部分,即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继续采用原来的装配形式,把右侧支撑旋转部分即第一旋转支撑结构改成由紧固锥套与螺旋导轮通过锥面进行装配的形式,这样在装配时通过调节内六角螺钉使紧固锥套推动螺旋导轮进行紧固,紧固完成后,拧紧内六角螺钉,完成装配,由于左右支撑都是采用锥面接触形式,自动定心,同轴度自动保证,不用再进行人工调整同轴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即使受到冲击振动或者其他外力作用时,也能够保证螺旋导轮的同轴度,稳定性非常好,并且使用时间长,最终加工的圆锥滚子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通过生产实践检验,效果非常好,改进非常成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和设置在主轴上的导轮,所述导轮通过两端的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装配在主轴上,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分别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和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均通过锥面与导轮配合,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设置有调整导轮位置的调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第二旋转支撑结构的锥面、主轴三者的轴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套和紧固锥套,所述调整组件为若干紧固螺钉,所述固定套设置在导轮内径并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紧固锥套外径锥面与导轮的内径锥面配合并通过若干紧固螺钉连接至固定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设置有止口,止口位于固定套靠近主轴轴肩的一侧,紧固锥套套装在固定套的外壁,紧固锥套通过若干沿轴向设置的紧固螺钉连接至固定套的止口上,紧固锥套和固定套止口之间具有间隙,为紧固锥套沿导轮锥面的旋进紧固预留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包括固定锥套,固定锥套通过主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固定锥套外径锥面与导轮的内径锥面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组件,所述第二旋转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对称设置在主轴两端的轴径上,第二轴承组件将固定锥套压靠在主轴轴肩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均包括套装在主轴轴径上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设置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上设置有连通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注油孔和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中,轴承套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压盖和挡环对轴承套进行轴向定位,压盖、挡环和主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和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中,轴承套靠近固定锥套的一端通过一组压盖和挡环对轴承套进行轴向定位,压盖、挡环和主轴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轴承套远离固定锥套的一端通过端盖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内圈一端通过阶梯轴的阶梯面限位,另一端通过内隔套和锁紧螺母进行轴向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在主轴端面的外侧,端盖上设置丝堵密封;端盖的止口定位至轴承套的内壁中,端盖端面和轴承套端面之间通过调整垫调整。
CN202221232410.5U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Active CN217493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2410.5U CN21749363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2410.5U CN21749363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3631U true CN217493631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2410.5U Active CN21749363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3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8057B (zh) 一种在数控卧式车床上磨削轧辊中心孔的方法
CN111730072A (zh) 一种高刚度高精度工件主轴结构
CN217493631U (zh) 一种无心磨床导轮主轴结构
CN105114454A (zh) 一种能够用于电池极片轧机的消隙滚动轴承装置
CN207669098U (zh) 一种磨轮总装机构
US2021008807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nents of a tilting-pad bearing, and tilting-pad bearing
US4535661A (en) Power-driven steady rest for lathes
CN113566773B (zh) 一种轴承内外圈及滚动体圆度检测工装
CN210898672U (zh) 一种电机转子总成
CN101403148A (zh) 锭翼轴承
CN205465655U (zh) 超精机摆动机构
CN209867377U (zh) 一种绕线机用旋转主轴结构
US1904395A (en) Spindle bearing
CN207500330U (zh) 用于汽车的轮毂轴承
JP2023529043A (ja) モータ付き車両のホイールアセンブリ
CN206550367U (zh) 一种机床主轴支承系统
CN211589465U (zh) 一种圆锥滚子磨床的导辊主轴架结构
CN210819079U (zh) 一种主轴装置及无心磨床
CN219911498U (zh) 一种带座外球面圆柱滚子轴承
CN218780659U (zh) 一种重载电动转向器丝杠支撑及轴承组件
CN213319178U (zh) 一种可转位刀片周边磨床用刀片驱动及传动装置
CN106180764B (zh) 一种立式车床主轴单元结构
CN211589715U (zh) 数控立式复合磨床用电主轴安装结构
CN205465732U (zh) 超精机调整机构
CN219805879U (zh) 一种研磨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