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5877U -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5877U
CN217485877U CN202221409642.3U CN202221409642U CN217485877U CN 217485877 U CN217485877 U CN 217485877U CN 202221409642 U CN202221409642 U CN 202221409642U CN 217485877 U CN217485877 U CN 217485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ehicle
socket
wir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96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传志
刘陈石
翟光勇
周侃
王金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96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5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5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5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车辆充电插座包括座体和第一充电部,座体设置有插接口,第一充电部连接于座体一侧,第一充电部包括充电端子、导线和连接件,充电端子的一端位于插接口内,充电端子的另一端用于通过连接件与导线垂直连接,导线远离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充电插座通过了连接件进行导线的“方向过渡”,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插座安装时导线在空间较小区域内的可行性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现有新能源汽车通常为电能驱动,在需要充电时,需要借助充电枪和充电插座。充电枪是安装在充电桩上的一种结构,而充电插座是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结构,充电枪和充电插座为配套使用的设备,充电枪与充电插座插接配合后,通过线路为汽车内部的电池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电动车辆产品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完善,汽车内部结构繁多,导致汽车在布置充电插座时,充电插座与电池之间的线路难以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汽车在布置充电插座时,充电插座与电池之间的线路难以布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包括座体和第一充电部,所述座体设置有插接口,所述第一充电部连接于所述座体一侧,所述第一充电部包括充电端子、导线和连接件,所述充电端子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口内,所述充电端子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线垂直连接,所述导线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电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充电插座,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可通过座体将该充电插座安装于车身,比如安装于车辆前部格栅处,此时第一充电部可位于座体后侧,充电时,充电枪从前后方向(车辆行驶方向)插入该充电插座的插接口中并与充电端子的充电端插接配合,并通过充电端子尾端的连接件和导线为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端子的轴向是前后方向,由于充电端子的尾端是通过连接件与导线进行连接的,连接件可以是与充电端子轴向垂直设置的,进而使与连接件连接的导线与充电端子是垂直的,即导线靠近充电端子的部分可以是左右方向的,进而从左右两侧避开了车辆前部格栅后侧的设备(比如散热水箱及电子扇),通过连接件进行导线的“方向过渡”,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插座安装时导线在空间较小区域内的可行性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铜排,所述铜排与所述导线焊接,且所述铜排用于与所述充电端子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部还包括第一充电本体和壳套,所述充电端子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内,所述壳套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垂直连接,所述导线伸入所述壳套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充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部为直流充电部,所述导线的截面为95mm2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充电部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位置设置有锁止配合部,所述锁止配合部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
进一步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第二充电部,所述第一充电部为直流充电部,所述第二充电部为交流充电部,所述插接口设置有两个,所述直流充电部和所述交流充电部分别与所述座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直流充电部对应一个所述插接口,所述交流充电部对应另一个所述插接口。
进一步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设置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电子锁与所述交流充电部均位于所述座体同一侧,所述座体远离所述第二充电部的一侧且靠近对应所述插接口的位置设置有锁止配合部,所述锁止配合部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且所述电子锁用于锁定锁止部与锁止配合部。
进一步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防尘盖和固定件,所述防尘盖用于盖于所述插接口,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防尘盖连接,且所述固定件设置有扣件,所述座体远离所述第一充电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件配合的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绳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
所述车辆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车辆充电插座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辆做出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插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插座于座体内侧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线与充电端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体外侧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体;11、插接口;12、锁止配合部;13、固定槽;14、第一固定孔;15、定位凸起;2、第一充电部;21、第一充电本体;22、壳套;23、充电端子;3、导线;31、铜排;4、第二充电部;5、电子锁;6、防尘盖;61、固定件;62、扣件;7、安全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一种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充电插座设置于车辆前部格栅处,此时充电端子的轴向是前后方向(车辆行驶方向),导线的始端直接连接在充电端子的后端,占用格栅与后侧设备(比如散热水箱及电子扇)之间的空间,造成导线布置不便,而且,由于是直接连接在充电端子后端的,导线的始端部分为了避让后侧的散热水箱及电子扇,就需要将导线向侧边(左侧或右侧)折弯绕行,还会导致导线与充电座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受折弯的导线的挤压而变形,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在另一种现有技术中,充电插座设置于车辆后轮上部(传统油耗车的加油口位置),这时充电插座时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充电端子的轴向是左右方向的,导线的始端直接连接在充电端子的尾端,因为后排座椅的靠背存在,导线难以直接连接,而且也会为了避让座椅靠背,就需要将导线向侧边(前侧或后侧)折弯绕行,导致导线与充电座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受折弯的导线的挤压而变形,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包括座体1和第一充电部2,所述座体1设置有插接口11,所述第一充电部2连接于所述座体1一侧,所述第一充电部2包括充电端子23、导线3和连接件,所述充电端子23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口11内,所述充电端子23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导线3垂直连接,所述导线3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电池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座体1将该充电插座安装于车身,比如安装于车辆前部格栅处,此时“座体1的一侧”指的是座体1的后侧,即此时第一充电部2可位于座体1后侧,充电时,充电枪从前后方向(车辆行驶方向)上插入该充电插座的插接口11中并与充电端子23的充电端插接配合,并通过充电端子23尾端的连接件和导线3为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端子23的轴向是前后方向,由于充电端子23的尾端是通过连接件与导线3进行连接的,连接件可以是与充电端子23轴向垂直设置的,进而使与连接件连接的导线3与充电端子23是垂直的,即导线3靠近充电端子23的部分可以是左右方向的,进而从左右两侧避开了车辆前部格栅后侧的设备(比如散热水箱及电子扇),通过连接件进行导线3的“方向过渡”,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插座安装时导线3在空间较小区域内的便捷的可行性布置。
本实施例的充电插座还可以安装在车辆后轮上部处,此时“座体1的一侧”指的是座体1的左侧或右侧,即此时这时充电插座时朝向左侧或右侧的,充电端子23的轴向是左右方向的,通过连接件与充电端子23连接,使得导线3不用折弯,就可以避让后排座椅的靠背而实现向前或向后出线,保证了导线3的在此处的便捷的可行性布置。
除此之外,不论本实施例的充电插座是安装于车辆前部格栅处,还是安装于车辆后轮上部,导线3的布置都不会导致密封圈变形,保证了密封性。
其中,第一充电部2可以是直流充电部,也可以是交流充电部。
需要说明的是,导线3靠近充电端子23的部分与充电端子23接近90°连接,比如导线3通过连接件与充电端子23连接后呈85°、88°、92°或95°,允许存在加工或安装误差。
参见图3,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铜排31,所述铜排31与所述导线3焊接,且所述铜排31用于与所述充电端子23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导线3与特质的铜排31进行焊接,焊接设备可以是专用超声波焊接仪器,可以满足拉拔力及导通性标准;充电端子23采用圆柱形,尾部带有螺纹孔,将焊接线缆后的铜排31与充电端子23螺纹连接。此结构拥有很高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设计弯曲90°端子开发难度。
其中,铜排31具体可以是矩形板状结构,导线3始端沿铜排31的长度方向焊接在铜排31上,铜排31尾端具有一个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与圆形柱的充电端子23螺纹连接,同时实现“垂直”连接。
参见图1至图3,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部2还包括第一充电本体21和壳套22,所述充电端子23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21内,所述壳套22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21垂直连接,所述导线3伸入所述壳套22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充电端子23连接。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密封圈具体是设置在导线3与套壳内壁之间。充电端子23位于第一充电本体21内部,导线3的始端焊接铜排31后,插入套壳与充电端子23螺接,最后将第一充电本体21与座体1连接即可。其中,矩形板状结构的铜排3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导线3的直径,保证其与导线3焊接后,仍能进入壳套22。
可选地,所述第一充电部2优选为直流充电部,所述导线3的截面为95mm2
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部2优选为直流充电部,由于交流充电部的导线3较细,容易布置,且对较细导线3折弯绕行时,可以用很小的转弯弧度,不会有力挤压密封圈,密封性几乎可以保证。而直流充电部作为快充结构,导线较粗,有必要将较粗的导线3通过铜排31与充电端子23垂直连接以解决空间避让和密封圈密封性的问题。
其中,直流充电部的导线3选取截面为95mm2的高压导线,可满足长时间1000V电压及350A电流的承载能力,进而满足120KW的大功率充电,充电时间更快。
参见图5,可选地,所述座体1远离所述第一充电部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插接口11的位置设置有锁止配合部12,所述锁止配合部12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比如,充电插座设置在车辆前部格栅处,则此时的“座体1远离第一充电部2的一侧”指的是座体1的前侧。
其中,充电插座无论是安装在车辆前部格栅处,还是安装在后轮上部车身处,充电插座安装后,“座体的一侧”指的是座体1朝向车辆内部的一侧,相应地,座体1的另一侧,即“座体1远离第一充电部的一侧”指的是座体1朝向车辆外部的一侧,此时也可以把“座体1的一侧”理解为座体1的内侧,“座体1的另一侧”理解为座体1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部2连接在座体1的内侧并与插接口11对应,充电时,充电枪从座体1的外侧插入插接口11并与充电端子23插接,同时充电枪上有一个机械按钮,按下机械按钮后,充电枪的锁止部勾在锁止配合部12,实现充电时的插接固定。再次按下机械按钮后,可以使锁止部弹起,不再勾住锁止配合部12,能够拔掉充电枪。
其中,锁止配合部12优选为金属锁片,金属锁片的硬度较大,不容易磨损。
参见图1-图3和图5,可选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第二充电部4,所述第一充电部2为直流充电部,所述第二充电部4为交流充电部,所述插接口11设置有两个,所述直流充电部和所述交流充电部分别与所述座体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直流充电部对应一个所述插接口11,所述交流充电部对应另一个所述插接口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直流充电部和交流充电部分别和座体1可拆卸连接,这种组合式充电插座,布置空间比分体式充电座小,更方便安装操作,结构集成度较高,占用空间较小。其中,通过直流充电部实现直流快充,通过交流充电部实现交流慢充。
参见图3,可选地,直流充电部的第一充电本体21边角均具有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孔与座体1的内置螺母连接,进而实现直流充电部安装在座体1上。交流充电部的第二充电本体边角也具有四个第三固定孔,通过螺栓将第三固定孔与座体1上的内置螺母连接,进而实现交流充电部在座体1上的安装。座体1边缘具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4,通过螺丝将第一固定孔14与车身上的内置螺母连接,进而实现座体1的安装。
参见图3,可选地,座体1相对两侧还设有定位凸起15,在将座体1与车身螺接之前,可以通过定位凸起15与车身预设的凹槽结构实现初步定位,保证第一固定孔14与车身的内置螺母对齐。
参见图1,可选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电子锁5,所述电子锁5设置于所述座体1内侧,所述座体1远离所述第二充电部4的一侧且靠近对应所述插接口11(与第二充电部4对应的插接口11)的位置也设置有锁止配合部12,所述锁止配合部12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且所述电子锁5用于锁定锁止部与锁止配合部12。
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部4为交流充电部,在交流充电时,充电枪与交流充电部插接后,充电枪的机械锁按下,以将锁止部勾住锁止配合部12(具体可以是金属锁片),同时电子锁5感应到充电枪插接后,锁定锁止部,防止锁止部弹起而与锁止配合部12分离,此时即使按下机械按钮,在电子锁5的作用下,锁止部也无法弹起;只有当充电完成后,电子锁5松开锁止部,此时按下机械按钮,锁止部弹起,方可拔出充电枪。其中,直流充电部的电子锁5可以设置在直流充电枪上,符合国标相关要求。
参见图1和图5,可选地,车辆充电插座还包括防尘盖6和固定件61,所述防尘盖6用于盖于所述插接口11,所述固定件61与所述防尘盖6连接,且所述固定件61设置有扣件62,所述座体1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扣件62配合的固定槽13。
本实施例中,不充电时,通过防尘盖6盖住插接口11,充电时,拔掉防尘盖6即可,两个防尘盖6通过固定件61连接在一起,且固定件61中部设置有一个扣件62,扣件62能够与座体1外侧的固定槽13卡接,保证防尘盖6从插接口11上拔掉后不会掉落,固定件61可以是绳结构,其柔性的特点不会影响防尘盖6的盖合或拔掉动作的便捷性。
具体地,防尘盖6可采用TPU橡胶材质,防尘盖6与插接口11采用过盈配合固定,方便拔出与恢复。
参见图1和图5,可选地,所述座体1外侧设置有安全标识7。
本实施例中,在充电插座的座体1外侧上增加高压安全标识7,起到高压安全意识。安全标识7样式底色为黄色,由黑色三角框及闪电标志组成。其中,可以在座体1外侧设置有三角形凹槽,安全标识7粘接在三角形凹槽中,统一规划。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
本实施例所述车辆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车辆充电插座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车辆做出详细说明。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和第一充电部(2),所述座体(1)设置有插接口(11),所述第一充电部(2)连接于所述座体(1)一侧,所述第一充电部(2)包括充电端子(23)、导线(3)和连接件,所述充电端子(23)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口(11)内,所述充电端子(23)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线(3)垂直连接,所述导线(3)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用于与电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铜排(31),所述铜排(31)与所述导线(3)焊接,且所述铜排(31)用于与所述充电端子(2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部(2)还包括第一充电本体(21)和壳套(22),所述充电端子(23)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21)内,所述壳套(22)与所述第一充电本体(21)垂直连接,所述导线(3)伸入所述壳套(22)后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充电端子(2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部(2)为直流充电部,所述导线(3)的截面为95m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远离所述第一充电部(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插接口(11)的位置设置有锁止配合部(12),所述锁止配合部(12)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充电部(4),所述第一充电部(2)为直流充电部,所述第二充电部(4)为交流充电部,所述插接口(11)设置有两个,所述直流充电部和所述交流充电部分别与所述座体(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直流充电部对应一个所述插接口(11),所述交流充电部对应另一个所述插接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锁(5),所述电子锁(5)设置于所述座体(1),且所述电子锁(5)与所述交流充电部均位于所述座体(1)同一侧,所述座体(1)远离所述第二充电部(4)的一侧且靠近对应所述插接口(11)的位置设置有锁止配合部(12),所述锁止配合部(12)用于与充电枪的锁止部配合锁止,且所述电子锁(5)用于锁定所述锁止部与所述锁止配合部(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盖(6)和固定件(61),所述防尘盖(6)用于盖于所述插接口(11),所述固定件(61)与所述防尘盖(6)连接,且所述固定件(61)设置有扣件(62),所述座体(1)远离所述第一充电部(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件(62)配合的固定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1)为绳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充电插座。
CN202221409642.3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Active CN217485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9642.3U CN21748587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9642.3U CN21748587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5877U true CN217485877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2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9642.3U Active CN217485877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5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06480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9509075B2 (en) Connec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CN218849974U (zh) 小功率信号螺丝与快锁兼容结构
CN102074837A (zh) 可连接到连接物体而不在连接物体上形成大开口的连接器
CN217485877U (zh) 一种车辆充电插座及车辆
CN211295436U (zh) 三相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594721A (zh) 一种高压线束连接器
CN206498000U (zh)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CN113178724A (zh) 可斜插防水连接器
TW202410576A (zh) 小功率電源螺絲與快鎖兼容結構
EP4246736A1 (en) Charging pile
CN111490416A (zh) 充电插座
CN216055282U (zh) 一种集成式插座及集成式储能连接器
CN214754335U (zh) 转接头
US11975622B2 (en) Charging inlet assembly having an AC charging module
CN113036501B (zh) 一种高低压集成电连接器
CN211670391U (zh) 防松脱型电连接器
CN113794067A (zh) 一种无线缆免焊接的屏蔽插座以及车载充电机
CN201781238U (zh) 一种配电箱总成
CN218929218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直流充电插座
CN221043572U (zh) 一种充电枪控制盒及充电枪
CN21888773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取电头
CN219564795U (zh) 一种欧标交流充电座结构
CN217753983U (zh) 电动摩托车
CN21746889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铝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nglun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