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4649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4649U
CN217484649U CN202221616616.8U CN202221616616U CN217484649U CN 217484649 U CN217484649 U CN 217484649U CN 202221616616 U CN202221616616 U CN 202221616616U CN 217484649 U CN217484649 U CN 217484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
micro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66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兵
马吉航
刘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66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4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4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4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Mini‑LED采用灯板设计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电路板、反射片、多个光源以及多个透镜。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背板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所在的一侧,与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电路板位于安装腔内,设置于背板上,电路板为条状。反射片设置于电路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与电路板贴合,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每个光源设置于一个第一避让孔处,与电路板电连接。光源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每个透镜覆盖一个第一避让孔处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画面。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逐渐得到了普及,成了普通家庭中必备的家用电器。其中,以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LED)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了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采用Mini-LED作为光源的显示装置中Mini-LED数量较多,排布密集,只能采用灯板进行固定,从而使得电路板用量较大,显示装置整体的设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中Mini-LED采用灯板设计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电路板、反射片、多个光源以及多个透镜。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背板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所在的一侧,与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电路板位于安装腔内,设置于背板上,电路板为条状。反射片设置于电路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与电路板贴合,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每个光源设置于一个第一避让孔处,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光源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每个透镜覆盖一个第一避让孔处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用于扩散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以及背板形成安装腔,电路板便可以设置在安装腔内。由于电路板靠近显示面板一侧贴合设置有反射片,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设置于第一避让孔处的光源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的部分光线可以直接朝向覆盖该第一避让孔的透镜出射,经过透镜后进行扩散。另一部分光线也在反射片的反射下朝向透镜发射,经过透镜扩散。这样,光源发射的光线的扩散角度增大。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搭配透镜以及反射片的使用,实现了在灯条(即条状的电路板)上设置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方案,无需设置灯板,进而减少了电路板的用量,降低了显示装置整体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区,一个光源位于一个发光区内。发光区为矩形。每个光源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且同一光源中排布于边缘位置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发光区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为矩形发光芯片,发光区为正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光源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为十二个。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排成两列,每列排布有六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排成三列,每列排布有四个微型发光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发光组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组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并联。
在一些实施中,同一发光组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还包括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包括多个串联的发光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发光组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相互并联的一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发光组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串联的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包括透镜主体以及多个支脚。透镜主体靠近光源的一侧具有凹槽,凹槽与光源相对设置。支脚位于透镜主体靠近反射片一侧,与透镜主体连接。多个支脚围绕凹槽的周边间隔设置。其中,反射片还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每个第二避让孔的周边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避让孔。每个支脚穿设于一个第二避让孔内,与电路板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的仰视图;
图5为电路板与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光源对应的电路板上的焊盘以及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焊盘与第一避让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2-背板;20-安装腔;3-电路板;31-发光区;32-焊盘;33-连接线;4-反射片;41-第一避让孔;42-第二避让孔;5-光源;51-微型发光二极管;511-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512-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513-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2-发光组;6-透镜;61-透镜主体;611-凹槽;62-支脚;7-扩散板;8-光学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用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有另外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该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背板2、电路板3、反射片4(图2)、多个光源5以及多个透镜6。
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显示面以及与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其中,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中靠近上方的表面为显示面,靠近下方的表面为背面。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
显示面板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液晶显示面板1内分布有多个亚像素,光线照向亚像素后,使得亚像素能够发光以显示图像。其中,亚像素为显示面板1的最小成像单元,依次相邻的多个发不同光线的亚像素可以构成一个像素。例如,依次相邻的红色(red,R)亚像素、绿色(green,G)亚像素,以及蓝色(blue,B)亚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像素中R、G、B光线的占比,以达到调节像素显示颜色的目的。
继续参照图1,背板2位于显示面板1靠近背面的一侧,与显示面板1围成安装腔20。可以理解的是,安装腔20的形状可以有所不同。一般的,如图1所示,背板2与显示面板1可以围成一个大致为梯形的安装腔20。
继续参照图1,电路板3位于安装腔20内,设置于背板2上。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图1仅示出一个电路板3,实际上安装腔20内存在多个间隔设置在背板2上的电路板3。
其中,电路板3为条状,即电路板3为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状。示例性的,电路板3可以为印刷电路板3,其形状为长条状的矩形。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反射片4设置于电路板3靠近显示面板1(图1)的一侧(上方),与电路板3贴合。反射片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41,每个光源5设置于第一避让孔41处,与电路板3电连接。其中,光源3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
由于电路板3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反射片4。这样,光源5朝向第一避让孔41的发射的光线会在反射片4的作用下,朝向显示面板1的方向反射,最终使得光源5发射的大部分光线都能够被显示面板1利用。
同时,由于反射片4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41,光源5设置于第一避让孔41处,使得光源5发射的光线能够顺利的朝向显示面板1的背面出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避让孔4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做进一步限定。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为反射片4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避让孔4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
其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可以为Mini-LED,可以理解的是,Mini-LED为尺寸较小的LED。
微型发光二极管可采用板上芯片封装(chip-on-board,COB)直接固晶在电路板3上,实现与电路板3之间的连接。由于COB无需进行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Mounted-Devices,SMD)封装,封装成本较低。
继续参照图2,每个透镜6覆盖一个第一避让孔41处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用于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由此,光源5发射的光线会经过透镜6扩散后朝显示面板1(图1)的背面出射。透镜6使得光线的扩散角度变大,进而使得每个光源5的光线覆盖的范围更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显示面板1以及背板2形成安装腔20,电路板3便可以设置在安装腔20内。由于电路板3靠近显示面板1一侧贴合设置有反射片4,反射片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41。设置于第一避让孔41处的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的部分光线可以直接朝向覆盖该第一避让孔41的透镜6出射,经过透镜6后进行扩散。另一部分光线也在反射片4的反射下朝向透镜6发射,经过透镜6扩散。这样,光源5发射的光线的扩散角度增大。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通过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搭配透镜6以及反射片4的使用,实现了在灯条(即条状的电路板3)上设置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方案,无需设置灯板,进而减少了电路板3的用量,降低了显示装置100整体的成本。
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调节从光源5发射的光线,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扩散板7以及光学膜片8。扩散板7位于安装腔20内,位于电路板3与显示面板1之间,光学膜片8位于显示面板1和扩散板7之间。
扩散板7可以用于对光线进行进一步的扩散。光学膜片8可以包括增光片以及棱镜片等,以对经过扩散板7的光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升显示画面的品质。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6可以包括透镜主体61以及多个支脚62。透镜主体61靠近光源5的一侧具有凹槽611,凹槽611与光源5相对设置。这样,光源5射出的光线会从凹槽611内进入到透镜6的内部,最终从透镜6内部折射出透镜6。
其中,凹槽6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凹槽611的截面可以为锥状,其整体为“弹头”状。这样,凹槽611的槽壁为弧面,光线在此处发生折射时,光线的扩散角度较大,使得光线的分布范围较大。
当凹槽611的形状为图2所示的形状时,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6的仰视图,凹槽611的槽口的形状为圆形。
当第一避让孔41的形状为圆形时,第一避让孔41的直径可以小于等于凹槽611的槽口的直径。这样,由于凹槽611的槽口的直径较大,光源5发射的光线会尽可能的进入到凹槽611内部,然后从透镜6中透过进行扩散,保证了透镜6的透射效率,避免了光线从其他位置透过。
此外,如图2所示,透镜主体61远离光源5一侧的表面也可以为曲面。其中,该曲面还可以具有朝靠近光源的方向凹陷的凹陷区。
这样,光线在从该曲面射出时,扩散角度也比较大,光线的扩散效果更好。同时,由于光线的扩散角度更大,相邻两个电路板3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增大,使得电路板3的数量可以减少,进而更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支脚62位于透镜主体61靠近反射片4一侧,与透镜主体61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多个支脚62围绕凹槽611的周边间隔设置。通过设置支脚62,可以方便固定透镜主体61,使得透镜主体61能够更好的固定。
当电路板3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贴合有反射片4时。如图3所示,反射片4还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42。其中,每个第一避让孔41的周边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避让孔42。每个支脚62(图2)穿设于一个第二避让孔42内,与电路板3(图2)连接。
这样,支脚62可以通过第二避让孔42与电路板3连接。同时,由于支脚62位于第二避让孔42内,可以使得透镜主体61靠近反射片4一侧与反射片4之间的间距较小,进而可以避免光线从反射片4与透镜主体61之间的间隙内射出,避免底部杂散光的出现。其中,支脚62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电路板3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支脚6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透镜6可以包括三个支脚62,三个支脚62沿凹槽611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支脚62之间与凹槽61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120°,即三个支脚62沿凹槽611的周向均匀设置。
为了使得透镜主体61与反射片4之间的间隙较小,支脚62的高度可以略微大于反射片4的厚度。示例性的,反射片4的厚度可以在0.35mm左右,支脚62的高度可以为0.4mm。
这样,由于支脚62的高度大于反射片4的厚度,可以使得支脚62的端部可以与电路板3接触,进而保证支脚62与电路板3能够粘接在一起。同时,由于支脚62的高度仅比反射片4的厚度大一点,即反射片4与透镜主体61之间存在的间隙较小,光线不容易从该间隙内穿过。
由上述可知,每个光源5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电路板3与光源5的结构示意图,电路板3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区31,一个光源5位于一个发光区31内。发光区31为矩形。
每个光源5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阵列排布,且同一光源5中排布于边缘位置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位于发光区31的边缘。
这样,由于电路板3上设置多个发光区31,每个光源5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在发光区内阵列排布。这样,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在电路板3上的排布更加规律,进而使得光源5在电路板3上的占用位置较小,使得电路板3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进而使得电路板3的用量更少,进一步节约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3的发光区31为多个阵列排布的各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中位于外围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中最外侧的位置依次连线所形成的图案。即图5中虚线所示的区域即为发光区31。
由上述可知,光源5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发射的光线会经过透镜6扩散。因此,为了使得光源5发射的光线朝各个方向扩散的光强分布较为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区31为正方形。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为矩形发光芯片。
由于多个矩形发光芯片排列形成的发光区31为正方形。这样,光源5发出的光强的分布较为对称,即光源5朝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光线的强度较为均衡。由此,光源5发射的光线经过透镜6扩散后,在各个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进而使得显示画面上各个位置的亮度较为均衡,显示画面更好。
当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为矩形发光芯片时,矩形发光芯片的五个面可以进行发光,使得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发光效率较高,保证显示画面的亮度。同时,矩形发光芯片形状较为简单,制作更加方便。当然,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可知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相比普通的发光二极管而言,发光效率较低。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5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使得光源5整体的发光效率有所提升,保证了光源5的发光效率。
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每个光源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阵列结构示意图,每个光源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可以为十二个。
当然,每个光源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也可以为其它数量。例如,如图5所示,每个光源5中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可以为八个。或者,每个光源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也可以为十个或者十四个,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每个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排列形成的发光区31的形状为正方形,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尺寸以及相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其中,示例性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选择尺寸为10*27mil、10*30mil或者8*18mil的矩形发光芯片。
当每个光源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为十二个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排成两列,每列可以排布有六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
基于图6所示的方案,当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排成两列时,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选择尺寸为10*30mil的矩形发光芯片。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0mil。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2mil。这样,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排列形成的发光区31(图5)的形状为正方形,光源5可以较为均匀的朝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阵列结构示意图,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也可以排成三列,每列可以排布有四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
此时,参照图7,为了使得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形成的发光区31(图5)的形状为正方形,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选择尺寸为8*18mil的矩形发光芯片。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可以为1mil,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8mil。这样,也可以使得每个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芯片形成的发光区31为正方形,保证光源5可以均匀的朝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
由上述可知,光源5与电路板3电连接,即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与电路板3之间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光源5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与电路板3电连接。下面,对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与电路板3之间电连接的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光源5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52,发光组52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即光源5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组成一个发光组52。
其中,发光组52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包括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以及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与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并联。即发光组52中存在并联的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和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
这样,当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或者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出现故障的时候,不会导致整个发光组52无法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同一发光组52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还包括可以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3。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3与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以及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并联。这样,可以使得同一发光组52中的多个微型发光芯片之间的独立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光源5可以包括多个串联的发光组52。这样,当光源5的驱动电压大于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额定工作电压时,可以使得施加在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上的电压低于驱动电压,使得施加在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上的电压接近其额定电压,保证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正常工作。
基于图10所示的方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发光组52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包括相互并联的一个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511和一个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512。此时,当数量较多的时候,可以设置数量较多的发光组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同一发光组52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1以及多个串联的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512。此时,也可以使得施加在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上的电压小于驱动电压,进而保证驱动电压较大时,微型发光二极管51可以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驱动电压以及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数量以及其额定电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示例性的,驱动电压可以为24V,即施加在每个光源5上的电压为24V,微型发光二极管51选择额定电压为6V,驱动电流35mA,单颗功率为0.18W的Mini-LED。
此时,当光源5中包括8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时,可选择图8或者图10或者图11所示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得施加在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电压正好为6V,保证微型发光二极管51的正常工作。
当光源5包括9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时,可以选择图9所示的方案,可以使得施加在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上的电压接近其额定电压,进而使得其能够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串并联连接,如图12所示,图12为电路板3上的焊盘32以及连接线33的结构示意图,电路板3上对应设置有焊盘32以及布线33。通过上述焊盘32可以实现微型发光二极管51(图11)与电路板3之间的电连接,而通过连线33可实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之间的串并联。
其中,左右方向距离最近的相邻的两个焊盘32对应连接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51(图11),每个焊盘32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示例性的,焊盘32可以为长240um、宽200um的矩形焊盘。同时,与同一微型发光二极管51(图11)连接的两个焊盘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40um。
可以理解的是,在组装完成后,如图13所示,图13为焊盘32与第一避让孔41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连接微型发光二极管51(图11)的焊盘32设置于反射片4的第一避让孔41处。这样,微型发光二极管(图11)固定在焊盘32之后,其发射的光线可以顺利的从第一避让孔41处射出。
可以理解的是,微型发光二极管51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不同,对应的焊盘32以及连接线33的设计会有所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做进一步说明。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的背面;
背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在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围成安装腔;
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电路板为条状;
反射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贴合;所述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避让孔;
多个光源,每个所述光源设置于一个第一避让孔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
多个透镜,每个所述透镜覆盖一个所述第一避让孔处的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用于扩散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区,一个所述光源位于一个所述发光区内;所述发光区为矩形;
每个所述光源中的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阵列排布,且同一所述光源中排布于边缘位置的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发光区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为矩形发光芯片;所述发光区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源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为十二个;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排成两列,每列排布有六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排成三列,每列排布有四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发光组,所述发光组包括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组中的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
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
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发光组中的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还包括:
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微型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发光组中的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相互并联的一个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发光组中的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
多个串联的所述第一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
多个串联的所述第二微型发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
透镜主体,所述透镜主体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以及,
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位于所述透镜主体靠近所述反射片一侧,与所述透镜主体连接;所述多个支脚围绕所述凹槽的周边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反射片还开设有多个第二避让孔;每个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周边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避让孔;每个所述支脚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二避让孔内,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CN202221616616.8U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484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6616.8U CN217484649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6616.8U CN217484649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4649U true CN217484649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6616.8U Active CN217484649U (zh) 2022-06-24 2022-06-24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4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779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JP553022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ライトユニット
EP1264298B1 (en) Led light source with field-of-view-controlling optics
US8259257B2 (en) Back light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0119031B (zh)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空中立体显示装置
US20080278655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having dual lens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EP1705514B1 (en)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20070165403A1 (en) Led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1513389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KR20070039503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배열 시스템
US20090129073A1 (en) Illumination Assembly Having Multiple Emitters
JPWO2010146895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器
US9019445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TWI798473B (zh) 發光裝置
CN21748464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8383600U (zh) Led光源模块和照明装置
USRE46781E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30031651A (ko) 초슬림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2169505A (ja) Ledモジュール、led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128411B2 (ja) 発光装置、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12111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851275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262552A1 (ja) 線状発光装置
KR10076007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6794879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