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9678U -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9678U
CN217479678U CN202220161613.3U CN202220161613U CN217479678U CN 217479678 U CN217479678 U CN 217479678U CN 202220161613 U CN202220161613 U CN 202220161613U CN 217479678 U CN217479678 U CN 217479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fiber
skin
fabric
composit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16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娟
胡军岩
翟国钧
陈长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Pacific Textile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16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9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9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9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由至少一种复合纱线编织而成具有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差别化导湿纬编针织面料,所述复合纱线由包括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在内的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其中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高于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复合纱线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起拱,通过第一纤维在贴肤面形成若干个弓形凸起,第二纤维则在贴肤面形成非凸起部,弓形凸起和非凸起部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弓形凸起形成为主贴肤导湿面,非凸起部为辅贴肤导湿面。本实用新型耐洗涤性及重现性好,单向导湿能力均匀、稳定,穿着干爽舒适不黏身。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单向传导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植物的神经传导、水分和能量传递等。通过仿生设计,单向传导在分离或收集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油水分离、捕集雾水等许多实际问题。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水透湿,吸湿速干,导热凉感等多功能纺织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行业单向导湿面料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面料反面印制拒水图案。其是通过后加工的方式,在面料上单独增加设置一个拒水图案,这样就会导致面料的整体厚度增加,厚度太大会影响织物正面的亲水性能和手感,从而会降低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
另一种是采用两种不同性质的纱线:亲水纱线+拒水纱线,编织成面料。例如:专利申请CN201811027306.0,“一种多功能单向导湿面料”,公开一种多功能单向导湿面料为双面针织网眼布,通过双面针织机进行织造形成双面结构的坯布,所述坯布的里层是通过集圈的织法形成网孔结构,所述坯布外层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里层,形成所述里层的纱线为聚乙烯纱线或聚乙烯复合纤维纱线,形成所述外层纱线为吸水性好的纱线,具有冰凉滑爽、易于染色并具有单向导湿和抗紫外线功能。
利用亲水纱线和疏水纱线在针织物的反面呈现一定的亲水点和拒水点,织物反面形成具有一定亲水点的疏水面,织物正面全为亲水性,从而达到单向导湿、吸湿快干的功能。其亲水纱和拒水纱间隔配置,若使用相同色号和纱支的纱线,仅凭亲水性的差异来区分很容易产生错纱的情况。此外,防水剂分子量比较大,对筒子纱线做拒水整理,很难保证筒子内、外层纱拒水效果均匀,影响最终成品面料的吸湿和单向导湿效果。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基本上是通过后加工的方式形成单向传导功能。使面料耐水洗性能差、感偏硬及干涩,影响了穿着时的柔软感与舒适性。面料也较为厚重使得穿着时有压迫感,保温性能也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由至少一种复合纱线编织而成具有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差别化导湿纬编针织面料,所述复合纱线由包括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在内的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其中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高于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
复合纱线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起拱,通过第一纤维在贴肤面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包括若干个高度为0.01mm-0.5mm的弓形凸起,第二纤维则在贴肤面形成非凸起部,弓形凸起和非凸起部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弓形凸起形成为主贴肤导湿面,非凸起部为辅贴肤导湿面;
所述面料本体中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Fa=wF1+F2,式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85071260000021
F1为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F2为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w1为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w2为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且w≤0.9;第一纤维F1和第二纤维 F2构成的复合纱线共同参与水分的蒸发形成服装面的蒸发面,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Fb=F1+F2;使得液态水由贴肤面到服装面形成二面差别化导湿。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纱线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互相交捻形成;或者复合纱为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的复合纱线;或者复合纱线同时包含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相互交捻形成的部分,以及由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部分。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弓形凸起的高度为0.05mm-0.2mm。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若干个弓形凸起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若干个弓形凸起在贴肤面上按照设定的规则排布。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纤维细度DPF1≥第二纤维细度DPF2,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纱线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类纤维中的至少两种纤维组合的复合纱线。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料本体为纬编单面基础结构,或纬编双面基础结构,或单面提花,或双面提花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料本体内还设有弹力纱线,构成用于增加服装面和/或贴肤面弹性的弹性层。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和/或服装面进行起绒处理形成保暖层。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的复合纱线,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从而使得其相较于卷曲收缩率低的第二纤维F2在贴肤面中形成若干个高度的弓形凸起;使得在贴肤面,复合纱线与皮肤接触的概率下降,使复合纱线远离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形成增强空气对流的微小孔,增加透气性,从而降低了出汗后湿粘感以及减缓了水分在贴肤面的水平扩散。且复合纱线的第二纤维F2和第一纤维F1同为蒸发面,共同参与水分的蒸发。从而具有差别化导湿能力和轻薄、柔软的特点,使贴肤面始终保持干爽舒适不粘腻。由于单向导湿能力均匀稳定,穿着干爽舒适不黏身,使得人体肌肤面始终保持干爽舒适、穿着舒适,适合于制作T恤、裤装以及衬衫等。可满足人们对穿着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的另外一种实施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一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为由至少一种复合纱线编织而成具有服装面4与贴肤面3的差别化导湿纬编针织面料,所述复合纱线由包括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在内的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其中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高于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即第一纤维是高卷曲收缩率的纤维,第二纤维是低卷曲收缩率的纤维。整个面料本体可由一种复合纱线,也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复合纱线共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纱线定义为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两种纤维构成的纱线。贴肤面和服装面分别为面料本体的两个表面,其中贴肤面主要与皮肤接触,服装面是与外界接触表面。
复合纱线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由于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高于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从而使得第一纤维在贴肤面中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包括若干个高度为0.01mm-0.5mm的弓形凸起2,第二纤维则在贴肤面形成非凸起部,弓形凸起和非凸起部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弓形凸起形成为主贴肤导湿面,非凸起部为辅贴肤导湿面。通过两种不同卷曲收缩率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在贴肤面形成了凸起部和非凸起部,凸起部与皮肤作为主要接触面,非凸起部会降低与皮肤接触的机率,这样就使得面料本体中的贴肤面的复合纱线与皮肤接触的概率下降,使复合纱线远离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形成增强空气对流的微小孔,增加透气性,从而降低了出汗后湿粘感以及减缓了水分在贴肤面的水平扩散。弓形凸起尤其选择为0.05mm-0.2mm的区间范围,实现更优的导湿能力。
另外,所述面料本体中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Fa=wF1+F2,式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85071260000051
F1为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F2为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w1为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w2为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且w≤0.9;第一纤维F1和第二纤维F2构成的复合纱线共同参与水分的蒸发形成服装面的蒸发面,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Fb=F1+F2;其中,w1、w2均取值为W中的一个数值,为一个系数。使得液态水由贴肤面到服装面形成二面差别化导湿。从上述限定可看出,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是小于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的,这样就会形成从贴肤面朝向服装面进行液态水的单向传导的功能,形成面料的二面差别化导湿能力,在相同复合纱线构成的面料本体中,由于贴肤面和等效长丝数小于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也实现液态水由面料贴肤面传递到服装面的二面差别化导湿能力(OWTC)≥100%。
实施方式二
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对于复合纱线的具体构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如附图2所示,复合纱线为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的复合纱线,在此种结构中,第一纤维就形成芯线,而第二纤维缠绕包覆着第一纤维形成为外层纱线。
或者,所述复合纱线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互相交捻形成,此种结构就没有一个芯线的结构。
或者,合纱线同时包含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相互交捻形成的部分,以及由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部分。
对于复合纱线的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应用面料的场合而定,以满足不同场合以及不同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
实施方式三
在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所述贴肤面可设置若干个弓形凸起2,所有弓形凸起2的高度可以相同,如图1所示;也可以一部分为一个高度,而另外一部分弓形凸起为另外一个高度,形成错落的高度差,如图2所示。对于凸起部所占贴肤面的面积,可以灵活设定,通常大于贴肤面的一半以上面积。
服装面参与水分蒸发的复合纱线与液态水间的接触角θ1≤650。所述贴肤面接触皮肤的复合纱线与液态水间的接触角θ2≤700,且θ21≥1。可以对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接触角进行设定,确保在导湿时具有充足的导湿能力。
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DPF1≥第二纤维的细度DPF2,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进一步提升液态水从贴肤面朝向服装面传递的单向导湿能力。从而使得高卷曲收缩率的第一纤维的细度较大、单纤维根数较小,而低卷曲收缩率的第二纤维的细度较小、单纤维根数较大。
此外,所述复合纱线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类纤维中的至少两种纤维组合的复合纱线。比如,复合纱线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的组合;或者复合纱线为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的组合;或者复合纱线为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者复合纱线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这三种的组合;或者复合纱线为酰胺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类纤维这五种的组合。具体组合,可以灵活的选择。
对于面料本体的组织结构,可为纬编单面基础结构,或纬编双面基础结构,或单面提花,或双面提花结构。
为了增加面料本体的弹性,在所述面料本体内还设有弹力纱线,构成用于增加服装面和/或贴肤面弹性的弹性层,也就是说,可单独使服装面具有弹性,或者单独使贴肤面具有弹性,或者同时使服装面和贴肤面具备弹性。
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和服装面可以进行起绒处理形成保暖层,从而增大织物厚度以利于液态水的差别化传递,同时通过起绒处理,也使得面料更加舒适、保暖。
下面以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采用复合纱60D/60F CDP/PES 50/50规格纱线,编织成单面平纹组织结构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中复合纱线由第一纤维——涤纶长丝 30D/24F以及第二纤维——阳离子涤纶长丝30D/36F复合而成。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从而使得其相较于卷曲收缩率高的第一纤维在贴肤面中形成若干个高度0.02mm的弓形凸起;其中,第一纤维数F1为24F,其接触角为73°,第二纤维数F2为36F,其接触角为56°,且第一纤维的细度DPF1(1.25)≥第二纤维的细度DPF2(0.83)。该面料本体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Fb=F1+F2=60F,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Fa=wF1+F2=43F,其中w=0.3。
以上所述针织面料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出此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 为226%。
对比例1:
采用60D/24F PES规格纱线编织成单面平纹组织结构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所选用的纱线为同一卷曲收缩率,并且贴肤面也没有形成凸起和非凸起部,并按标准AATCC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出此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capability)为86%。
根据上述两实验对比可知,本申请通过对面料的结构和纱支的改性,导湿能力远大于对比例1的导湿能力,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能够长期保持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的干爽舒适。
实施例2:
采用复合纱CDP/PES 60/40 80D/84F规格纱线编织成双面基础组织结构Interlock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中复合纱线由第一纤维——涤纶长丝30D/36F以及第二纤维——阳离子涤纶长丝50D/48F复合而成。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从而使得其相较于卷曲收缩率高的第一纤维在贴肤面中形成若干个高度0.07mm的弓形凸起;其中,第一纤维数F1为36F,其接触角为75°,第二纤维数F2为48F,其接触角为60°,且第一纤维的DPF1(1.04)≥第二纤维的细度DPF2(0.83)。该面料本体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Fb=F1+F2=84F,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Fa=wF1+F2=58F,其中w=0.3。
以上所述针织面料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出此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 为265%。
对比例2:
采用60D/24F PES规格纱线编织成双面基础组织结构Interlock的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所选用的纱线为同一卷曲收缩率,并且贴肤面也没有形成凸起和非凸起部,并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测量出此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capability) 为102%。
根据上述两实验对比可知,本申请通过对面料的结构和纱支的改性,导湿能力远大于对比例2的导湿能力,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能够长期保持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的干爽舒适。
实施例3:
在实例1的基础上,在面料本体内增加弹力纱线30D PU,从而提升面料的弹性及品质感。使用相同的纱线编织为单面平纹组织结构,弹力纱线 30D PU设置在面料本体的服装面上,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从而使得其相较于卷曲收缩率高的第一纤维在贴肤面中形成若干个高度0.1mm的弓形凸起。
所述针织面料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Textile 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本次所测量的面料本体其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为230%。
对比例3:
与对比例1采用同样的纱支和结构编织成单面平纹组织结构的面料本体,所述针织面料按标准AATCC 195“Liqui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extileFabrics纺织品的液体水分管理性能”进行了测量。本次所测量的面料本体其单向导湿能力OWTC(one way transport capability)为78%。
根据测试结果对比可知,本申请通过对面料的结构和纱支的改性,使面料轻薄、柔软,且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单向导湿能力。
从上述实例可以得到,通过利用由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的复合纱线编织面料,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程度增强起拱,从而使得其相较于卷曲收缩率高的第一纤维在贴肤面中形成弓形凸起,弓形凸起作为主要接触面,从而有效减少贴肤面接触皮肤面积,服装面和贴肤面共同参与水分的蒸发形成蒸发面,以到达“使得人体肌肤面始终保持干爽舒适”的目的。整体面料具有轻薄、柔软及差别化导湿能力,该针织面料可满足人们对穿着的舒适性、功能性、实用性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由至少一种复合纱线编织而成具有服装面与贴肤面的差别化导湿纬编针织面料,所述复合纱线由包括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在内的至少两种卷曲收缩率不一致的纤维复合而成,其中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高于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
复合纱线在收缩环境下聚拢而使表面卷曲起拱,通过第一纤维在贴肤面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包括若干个高度为0.01mm-0.5mm的弓形凸起,第二纤维则在贴肤面形成非凸起部,弓形凸起和非凸起部之间具有高度差,使弓形凸起形成为主贴肤导湿面,非凸起部为辅贴肤导湿面;
所述面料本体中贴肤面的等效长丝数Fa=wF1+F2,式中: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785071250000011
F1为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F2为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w1为第一纤维的卷曲收缩率,w2为第二纤维的卷曲收缩率,且w≤0.9;第一纤维F1和第二纤维F2构成的复合纱线共同参与水分的蒸发形成服装面的蒸发面,服装面的等效长丝数Fb=F1+F2;使得液态水由贴肤面到服装面形成二面差别化导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互相交捻形成;或者复合纱为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的复合纱线;或者复合纱线同时包含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相互交捻形成的部分,以及由第一纤维和包覆缠绕在第一纤维表面的第二纤维构成的有芯结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凸起的高度为0.05mm-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弓形凸起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弓形凸起在贴肤面上按照设定的规则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DPF1≥第二纤维的细度DPF2,第二纤维的单纤维根数≥第一纤维的单纤维根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为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类纤维中的至少两种纤维组合的复合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纬编单面基础结构,或纬编双面基础结构,或单面提花,或双面提花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内还设有弹力纱线,构成用于增加服装面和/或贴肤面弹性的弹性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贴肤面和/或服装面进行起绒处理形成保暖层。
CN202220161613.3U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Active CN217479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1613.3U CN217479678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1613.3U CN217479678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9678U true CN21747967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3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1613.3U Active CN217479678U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9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193B (zh) 多層構造圓形編織物
US7669250B2 (en) Article of apparel incorporating an embossed material
CN210438890U (zh) 一种法兰绒牛仔面料
EP3604650B1 (en) Garment
CN109898211A (zh) 一种三层保暖面料的设计方法与织造工艺
CN109385728B (zh) 具有环境水分响应能力的纺织面料设计及制备方法
WO2022193346A1 (zh) 一种轻薄柔软具有差别化导湿的单面纬编针织面料
CN214294867U (zh) 一种柔爽型导湿透气面料
CN217479678U (zh)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
CN214992190U (zh) 一种液态水在厚度方向传递受约束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
CN214727086U (zh) 高弹舒适型针织面料
CN217346975U (zh) 一种保暖亲肤针织服饰面料
CN112481786B (zh) 疏水性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其构成的衣物以及多层服装
CN211616904U (zh) 一种空气层抗菌保暖面料
CN212036015U (zh) 一种成型保持干爽及气味管理的无缝内衣
WO2023137896A1 (zh) 一种复合纱线编织的差别化导湿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16006189U (zh) 一种轻薄柔软具有差别化导湿的单面纬编针织面料
JP3244623U (ja) 単方向導湿性織生地および衣服
CN220116771U (zh) 一种速干纬编针织面料
CN221166943U (zh) 一种双面针织面料
CN218203321U (zh) 一种采用涡流纺包芯纱织造的纬编单面针织面料
CN219218304U (zh) 一种空气层起绒面料及包含其的空气层起绒服装
CN220875964U (zh) 两面穿的内衣
CN219385504U (zh) 一种吸湿速干型面料
CN216968928U (zh) 一种复合防水型风衣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