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878U -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878U
CN217471878U CN202221325107.XU CN202221325107U CN217471878U CN 217471878 U CN217471878 U CN 217471878U CN 202221325107 U CN202221325107 U CN 202221325107U CN 217471878 U CN217471878 U CN 217471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assage
fluid
converting
inl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251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程
朱立伟
唐成
段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251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道转换结构,其包括:基座;转换部;以及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进入口、排出口以及连通进入口和排出口的气流通道,当气流产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气体从进入口流动至排出口;其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进入口与第三流体通路连通,所述排出口与第一流体通路连通。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站。

Description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背景技术
清洁机工作原理大致是将水等清洗液喷洒于待清洁的表面,加快污垢面耐分子的运动速度,通过破坏它们之间的结合力,以消除顽固的污渍油渍等;并且将清洗表面所产生的污物通过地刷吸口吸收至回收处理装置,以此实现表面的清洁。
目前对于污水箱的脏污回收都是人工方式。即,当回收处理装置内的污物存储量达到一定阈值后,需要人工将回收处理装置从清洁机中移除,并且将污物倒掉后才能重新开始表面清理作业。
现有技术中,为满足用户需求,一般均通过基站来吸取表面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内的污物,并且将基站的回收存储部内的脏污排出至下水道。为此需要设置气泵和抽吸装置来产生正压和负压,导致了基站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无疑增加了基站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转换结构,其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形成为容纳空间,所述基座的侧部至少形成为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第三流体通路和第四流体通路,其中,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第三流体通路和第四流体通路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转换部,所述转换部至少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隔离设置;所述转换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转换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路连通,当所述转换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路连通,所述第三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路连通;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进入口、排出口以及连通进入口和排出口的气流通道,当气流产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气体从进入口流动至排出口;
其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进入口与第三流体通路连通,所述排出口与第一流体通路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所述转换部被驱动以便所述转换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换部转动,以使得所述转换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
下壳体部,所述下壳体部形成有所述进入口和排出口;
上壳体部,所述上壳体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部,并且通过所述上壳体部和下壳体部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以及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强制气体从所述进入口流动至所述排出口。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其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进入口密封连接,通过气体出口所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驱动所述转换部转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壳体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三流体通路均与所述下壳体部密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所述基座形成有第一通孔,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和/或转换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由此使得驱动装置与转换部传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还包括:
转接盘,所述转接盘与所述转换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接盘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接盘连接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接盘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其包括上述的风道转换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还包括:
回收存储部,所述基座的第四流体通路与所述回收存储部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所述基座的第二流体通路与外部大气连通。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的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的另一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0风道转换结构
110基座
111第一流体通路
112第二流体通路
113第三流体通路
114第四流体通路
120转换部
121第一流体通道
122第二流体通道
130气流产生装置
131下壳体部
132上壳体部
133抽吸装置
134进入口
135排出口
136气流通道
140驱动装置
150转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道转换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风道转换结构100,其包括:基座110、转换部120和气流产生装置130等部件。
所述基座110的中部形成为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容纳所述转换部120。所述基座110的侧部至少形成为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三流体通路113和第四流体通路114,其中,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三流体通路113和第四流体通路114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也就是说,当所述基座110内未设置转换部120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三流体通路113和第四流体通路114之间能够相互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三流体通路113和第四流体通路114均形成管状部件,并且第一流体通路111和第三流体通路113形成为圆管状,所述第四流体通路114可以形成为方管状。考虑到所述第二流体通路112仅仅用于气体进入和排出,其可以选择为管状部件,也可以通过基座110上的开口而形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公开的基座110至少形成上述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三流体通路113和第四流体通路114,其所形成的流体通路的数量也可以多于四个。
所述转换部120至少包括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二流体通道122,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二流体通道122隔离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二流体通道122不相互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转换部120至少形成上述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二流体通道122,其所形成的流体通道的数量也可以多于两个。
所述转换部120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转换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四流体通路114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二流体通道122和第三流体通路113连通,当所述转换部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一流体通道121和第二流体通路112连通,所述第三流体通路113、第二流体通道122和第四流体通路114连通。
本公开中,所述风道转换结构100还可以包括驱动装置140,所述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转换部120动作,并由此使得转换部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驱动装置140可以为电机等动力装置,并且所述驱动装置140能够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当然,所述驱动装置140也可以仅仅单向转动,即驱动装置140可以驱动转换部120从第一位置转换为第二位置,并且当转换部120继续转动时,能够返回第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转换部120,由此能够使得转换部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即所述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转换部12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以及能够驱动转换部120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30包括进入口134、排出口135以及连通进入口134和排出口135的气流通道136,当气流产生装置130处于工作状态时,气体从进入口134流动至排出口135;其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30的进入口134与第三流体通路113连通,所述排出口135与第一流体通路111连通。
由此,如图4所示,当所述转换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气体流动路径为:第二流体通路112——第二流体通道122——第三流体通路113——进入口134——气流通道136——排出口135——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一流体通道121——第四流体通路114,当第四流体通路114连接于回收存储部时,能够向回收存储部提供正压,并基于该正压将回收存储部内的液体排出至回收存储部外部,即排出至下水道。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所述转换部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气体流动路径为:第四流体通路114——第二流体通道122——第三流体通路113——进入口134——气流通道136——排出口135——第一流体通路111——第一流体通道121——第二流体通路112,并且从第二流体通路112排出,相应地,当第四流体通路114连接于回收存储部时,能够向回收存储部施加负压,由此,当回收存储部连接于表面清洁设备的污水箱时,能够将表面清洁设备的污水箱内的污水抽吸至回收存储部。
作为一种实现形式,如图3所示,所述气流产生装置130包括:下壳体部131、上壳体部132和抽吸装置133等部件。
所述下壳体部131形成有所述进入口134和排出口135;所述上壳体部13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部131,并且通过所述上壳体部132和下壳体部131形成所述气流通道136;所述抽吸装置133整体上位于所述上壳体部132和下壳体部131所形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抽吸装置133用于强制气体从所述进入口134流动至所述排出口135。
所述抽吸装置133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其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进入口134密封连接,例如所述下壳体部131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抽吸装置133的气体入口与所述密封垫密封接触。所述气体出口与气流通道136连接,由此通过气体出口所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气流通道13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吸装置133可以包括电机和叶片等部件,并通过电机带动叶片转动实现气体的抽吸,这些结构是本领域所常见的抽吸装置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本公开中,驱动所述转换部120转动的驱动装置140与所述下壳体部131连接,由此,当将气流产生装置130拆卸时,能够将驱动装置140也一并拆卸。
所述第一流体通路111和第三流体通路113均与所述下壳体部131密封连接,例如,所述第一流体通路111与下壳体部131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垫,相应地,所述第三流体通路113与下壳体部131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密封垫。
本公开中,所述基座110形成有第一通孔,驱动装置140的至少部分和/或转换部1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由此使得驱动装置140与转换部120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形式,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100还包括:转接盘150,所述转接盘150与所述转换部120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40与所述转接盘150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当所述驱动装置140与所述转接盘150连接时,所述驱动装置140能够驱动所述转接盘150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40驱动轴为非圆形,所述转接盘150上开设有与所述驱动轴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孔,所述驱动装置140的驱动轴能够插入于所述孔内。由此,一方面,当气流产生装置130设置于基座110时,会使得驱动装置140的驱动轴插入于所述转接盘150的孔内,并能够通过所述转接盘150驱动所述转换部120转动,另一方面,当气流产生装置130从基座110拆除时,能够将驱动装置140从转接盘150拆除。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其包括上述的风道转换结构100。
更优选地,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回收存储部(图中未示出),所述基座110的第四流体通路114与所述回收存储部连通。
另一方面,所述基座110的第二流体通路112与外部大气连通,以通过第二流体通路112进入基座110以及通过第二流体通路112排出至基座110的外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形成为容纳空间,所述基座的侧部至少形成为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第三流体通路和第四流体通路,其中,第一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第三流体通路和第四流体通路均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转换部,所述转换部至少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隔离设置;所述转换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转换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路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三流体通路连通,当所述转换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流体通路、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路连通,所述第三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路连通;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进入口、排出口以及连通进入口和排出口的气流通道,当气流产生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气体从进入口流动至排出口;
其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进入口与第三流体通路连通,所述排出口与第一流体通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被驱动以便所述转换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换部转动,以使得所述转换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
下壳体部,所述下壳体部形成有所述进入口和排出口;
上壳体部,所述上壳体部设置于所述下壳体部,并且通过所述上壳体部和下壳体部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以及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用于强制气体从所述进入口流动至所述排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其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进入口密封连接,通过气体出口所排出的气体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转换部转动的驱动装置与所述下壳体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三流体通路均与所述下壳体部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形成有第一通孔,驱动装置的至少部分和/或转换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由此使得驱动装置与转换部传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转接盘,所述转接盘与所述转换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接盘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转接盘连接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接盘转动。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风道转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收存储部,所述基座的第四流体通路与所述回收存储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第二流体通路与外部大气连通。
CN202221325107.XU 2022-05-30 2022-05-30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Active CN217471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5107.XU CN217471878U (zh) 2022-05-30 2022-05-30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25107.XU CN217471878U (zh) 2022-05-30 2022-05-30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878U true CN21747187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25107.XU Active CN217471878U (zh) 2022-05-30 2022-05-30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2512B1 (ko) 바닥 청소기
KR102072513B1 (ko) 바닥 청소기 및 그 물탱크 구조
CA2359653A1 (en) Self-evacuating vacuum cleaner
CN217565937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7471878U (zh) 风道转换结构及基站
CN216602768U (zh) 一种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103445717A (zh) 便携式表面清洁用抽吸装置
CN113633230B (zh) 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17158590U (zh) 擦拭装置、注液机及电池制造设备
CN217447628U (zh) 地刷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0876582B (zh) 一种折叠式吸尘器
CN218493831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磁力泵
CN217852769U (zh) 清洁设备
CN217524984U (zh) 地刷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5808335A (zh) 一种便携式的柴油机废气监控仪
CN112452908B (zh) 一种清洗设备以及清洗电池化成设备的方法
CN217066299U (zh) 自动转换风道的装置及基站
CN110859546B (zh) 一种折叠式多功能吸尘器
CN216628402U (zh) 一种水箱、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220001661U (zh) 地刷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137955U (zh) 回收处理装置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20001662U (zh) 喷嘴、地刷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6823276U (zh) 回收处理装置的气体通道切换装置及回收处理装置
CN220001663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10840328B (zh) 一种可清洗玻璃的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