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358U -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358U
CN217471358U CN202220217052.4U CN202220217052U CN217471358U CN 217471358 U CN217471358 U CN 217471358U CN 202220217052 U CN202220217052 U CN 202220217052U CN 217471358 U CN217471358 U CN 217471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ing
foot
reg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70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王旭
杨昌
徐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70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翼状支撑板,其碳板主体包括中足段和连接段,中足段对应人体足部的中足部位设置,连接段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连接段的内外两侧分别凸出于中足段的内外两侧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内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内翼,内翼对应人体足部内侧的中前部位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外翼,外翼对应人体足部外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内翼和外翼自连接段朝向中足段所在方向延伸设置;同时公开了一种含有该翼状支撑板的鞋底和鞋。本实用新型的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效果,可提升整个步态周期中的整体运动体验,大幅度提高蹬伸效率,节约能量代谢,具有优异的减震和回弹性能。

Description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状支撑板,以及包含有该支撑板的鞋底和鞋。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为了提高和改善鞋底的运动性能,目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在鞋底内嵌设支撑板,依靠支撑板的形状实现对足部的稳定支撑和平稳过渡,或通过设置支撑板,在鞋底内形成杠杆作用,以节约能量的消耗。
但是,现有的支撑板通常为一维或二维的平面结构,只能够在纵向方向上提供比较单一的支撑或弹性作用,而人体足部在跑步时的运动姿态变化复杂,现有的支撑板结构难以充分适应足部的运动状态,并为足部提供足够的助力,舒适性和稳定性也难以达到跑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状支撑板,以及包含有该支撑板的鞋底和鞋,通过将支撑板设置成分为多个区域的三维异构结构,使支撑板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为跑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运动表现。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翼状支撑板,包括碳板主体,碳板主体包括中足段和连接段,中足段对应人体足部的中足部位设置,连接段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连接段的内外两侧分别凸出于中足段的内外两侧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内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内翼,内翼对应人体足部内侧的中前部位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外翼,外翼对应人体足部外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内翼和外翼自连接段朝向中足段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中足段包括支撑区域和过渡区域,支撑区域通过过渡区域与连接段相连接,支撑区域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置高于连接段的位置,以使连接段、内翼和外翼靠近地面设置,中足段的支撑区域靠近人体足部设置。
进一步,中足段的过渡区域包括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第一过渡区域靠近连接段设置,第二过渡区域靠近支撑区域设置,第一过渡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大于第二过渡区域的弯折刚度。
进一步,碳板主体包括前掌段,前掌段设置在连接段朝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对应人体足部的前掌部位设置。
进一步,碳板主体的中足段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大于前掌段的弯折刚度。
进一步,前掌段包括跖趾关节区域和趾骨区域,趾骨区域对应人体足部的趾骨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对应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通过连接段与中足段相连接,趾骨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小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弯折刚度,跖趾关节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与连接段相同。
进一步,碳板主体包括承托段,承托段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跟部位的一端,对应足跟部位设置。
进一步,碳板主体的承托段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均大于中足段的弯折刚度。
进一步,内翼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小于外翼的弯折刚度,内翼中设置有角度倾斜的碳纤维铺层。
进一步,碳板主体、内翼和外翼包括10-12层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面密度为100-250g/m2,单层厚度为0.10-0.15mm,最上层和最下层为3K纤维织物预浸料,中间包括至少4层0度碳纤维单向带;中足段和内翼中包括倾斜角度的碳纤维铺层。
进一步,中足段的铺层结构为,1层3K编织布叠加1层+/-45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45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内翼的铺层结构为,1层3K编织布叠加3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75度单向带,叠加1层-75度单向带,叠加3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外翼的铺层结构为,1层3K编织布叠加10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
进一步,前掌段及连接段的铺层结构为,1层3K编织布叠加4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60度单向带,叠加1层-60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
进一步,承托段的铺层结构为,1层3K编织布叠加10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
一种鞋底,包括以上所述的翼状支撑板。
一种鞋,包括鞋底和鞋面,鞋底中设置有以上所述的翼状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在与人体足部不同部位相对应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效果,可提升人体足部在跑步时整个步态周期中的整体运动体验,能够为跑者提供强有力的足部支撑,大幅度提高蹬伸效率,节约能量代谢,且具有优异的减震和回弹性能,有助于引导运动中足部向前掌的快速稳定过渡,有力的维持足弓的稳定性,减轻运动损伤,提升运动安全性,为跑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运动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翼状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翼状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翼状支撑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的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及鞋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翼状支撑板为三维异构结构,以使支撑板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翼状支撑板包括碳板主体,碳板主体上设置有内翼和外翼,外翼对应人体足部外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可在足部落地时对足部的外侧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内翼对应人体足部内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可在足部蹬伸向前时,使足部自然内旋,并提高蹬伸效率。内翼和外翼与碳板主体之间间隔设置,且优选为在水平方向上位于不同的高度,以使翼状支撑板整体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具有多层次的力反馈效果,进而为跑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运动表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翼状支撑板2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碳板主体,碳板主体包括前掌段、连接段29、中足段和承托段21,前掌段对应人体足部的前掌部位设置,宽度较宽;中足段对应人体足部的中足部位设置,宽度较窄;承托段21对应人体足部的足跟部位设置,其宽度略窄于中足段的宽度。连接段29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中足段的一端与承托段2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段29与前掌段相连接。
进一步,翼状支撑板2的碳板主体上设置有内翼24和外翼26,具体的,连接段29的内外两侧分别凸出于中足段的内外两侧设置,连接段29凸出于中足段内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内翼24,内翼24靠近中足段的内侧,对应人体足部内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即大约为人体足部的第一跖骨所在位置;连接段29凸出于中足段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外翼26,外翼26靠近中足段的外侧,对应人体足部外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即大约为人体足部的第五跖骨所在位置。内翼24和外翼26分别位于连接段29的内外两侧,自连接段29朝向中足段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足部在落地时,通常为足部外侧的中前部区域首先着地,同时需承受较大的压力,此时,翼状支撑板2的外翼26可通过其较强的支撑性能对跑者前掌的外侧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外翼26可快速将力传递至与之相邻的前掌段处,有利于快速过渡并提高蹬伸效率。而当足部由落地状态转变为蹬伸状态时,足部通常会发生轻微的内旋,此时内翼24可为前掌的内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快速过渡并提高蹬伸效率。
进一步,翼状支撑板2的中足段还包括支撑区域22和过渡区域,支撑区域22的一端与承托段21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过渡区域与连接段29相连接。过渡区域呈倾斜状态设置,以使中足段的支撑区域22和承托段21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前掌段的位置,以使前掌段、连接段29、内翼24和外翼26靠近地面设置,中足段的支撑区域22和承托段21靠近人体足部设置。将内翼24、外翼26和中足段进行上述设置,是由于将内翼24和外翼26更接近地面设置,能够加快内翼24和外翼26对地面作用的时间,加强内翼24和外翼26对地面的作用力,有助于提高前掌落地和蹬伸时的稳定性和助推效果;而使中足段更靠近人体足部设置,能够加快足部足弓部位对中足段作用的时间,加强足弓部位对中足段的作用力,有助于提高中足部位的稳定性并加快过渡速度。
同时,中足段的支撑区域22的宽度略大于过渡区域和承托段21的宽度,支撑区域22能够有效支撑人体的足弓部位,保证在足弓部位发生变形时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保持足弓部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过渡区域包括第一过渡区域25和第二过渡区域23,第一过渡区域25靠近前掌段设置,第二过渡区域23靠近支撑区域22设置,支撑区域22可通过第一过渡区域25和第二过渡区域23向前掌段快速且稳定的过渡,同时,第二过渡区域23在纵向方向上弯折刚度较大,有利于足部快速向前过渡,第一过渡区域25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都较大,可起到踏板的作用,有利于为足部蹬伸时提供较强的支撑力和助推力。
进一步,前掌段还包括跖趾关节区域27和趾骨区域28,趾骨区域28对应人体足部的趾骨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27对应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27的一端连接趾骨区域28,另一端通过连接段29与中足段相连接,内翼24和外翼26设置在连接段29上,并延伸至中足段的过渡区域处。跖趾关节区域27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弯折刚度,有利于足部快速向前过渡,趾骨区域28的整体弯折刚度较低,有利于脚趾部位的弯曲,提高运动的舒适感和流畅感。
进一步,翼状支撑板2上的各段及各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刚度,通过不同刚度之间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翼状支撑板2的综合运动性能。
具体的,碳板主体的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大于中足段的弯折刚度,中足段的弯折刚度大于前掌段的弯折刚度。承托段21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为最大,从而在足部落地的瞬间能够对足跟部位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保证足跟部位的稳定性。
在纵向方向上,前掌段和连接段29的弯折刚度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为承托段21弯折刚度的90%-97%,优选为95%,有利于提高跑步时足部前掌蹬伸动作的舒适性;在横向方向上,前掌段的弯折刚度也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为承托段21弯折刚度的85%-95%,优选为90%,以便于足部在蹬伸时呈自然内旋的状态。
其中,连接段29和前掌段的跖趾关节区域27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相同,均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优选为承托段21纵向刚度的95%,趾骨区域28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小于连接段29和跖趾关节区域27的弯折刚度,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前掌段在提高足部蹬伸效率的同时便于脚趾的弯曲,进一步提高足部运动过渡时的舒适感和流畅感。
在纵向方向上,中足段的弯折刚度与前掌段相同或近似,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具体为承托段21弯折刚度的90%-97%,优选为95%;在横向方向上,中足段的弯折刚度大于前掌段的弯折刚度,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为承托段21弯折刚度的90%-97%,优选为95%。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中足段有效支撑足弓部位,当足弓部位受到向下的压力而发生形变时,能够有力的维持足弓的稳定性,并起到使足部快速向前过渡的效果。
其中,中足段中的第一过渡区域25的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大于第二过渡区域23的弯折刚度,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第一过渡区域25在足部蹬伸时有力的支撑跖趾关节,起到固定踏板的作用,而第二过渡区域23可承托人体足弓部位的前端部分,起到快速过渡的作用。
在纵向方向上,内翼24的弯折刚度与承托段21相同或近似,在横向方向上,内翼24的弯折刚度小于承托段21的弯折刚度,具体为承托段21弯折刚度的85%-95%,优选为90%。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蹬伸时足部的自然内旋,同时提供支撑,进一步快速过渡并提高蹬伸效率。
在纵向方向上,外翼26的弯折刚度与承托段21相同或近似,与内翼24相同或近似;在横向方向上,外翼26的弯折刚度也与承托段21相同或近似,大于内翼24的弯折刚度。外翼26整体具有较强的弯折刚度,以保证在足部的落地瞬间提供较强的支撑力,稳定支撑足部,同时提供过渡效果。
进一步,翼状支撑板2采用10-12层碳纤维预浸料铺贴而成,其中,碳纤维面密度采用100-250g/m2,优选为150-180g/m2,单层厚度0.10-0.15mm,最上层和最下层为3K纤维织物预浸料,中间4层为0度碳纤维单向带,以用于提升碳纤板的支撑性。在中间4层0度碳纤的上下两侧各铺设2层+/-45度的碳纤维铺层,以提升鞋底的抗扭性能。在翼状支撑板2的中足段处采用增加两层0度碳纤维单向带的方式,加强中足段的刚性及支撑性。树脂类型为热固性环氧树脂,树脂含量为33%-45%,优选为36%-42%,也可以选用酚醛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如热塑性聚氨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弹性体、聚醚酯弹性体、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砜、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具体的,翼状支撑板2可采用的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如下:
选取型号为T700、面密度为150g/m2和180g/m2两种规格的碳纤维布,进行单向带和3K编织布混合铺层,树脂为环氧树脂,树脂含量为36%。
其中,承托段21采用1层3K编织布叠加10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的方式进行铺层;
中足段采用1层3K编织布叠加1层+/-45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45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的方式进行铺层;
前掌段采用1层3K编织布叠加4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60度单向带,叠加1层-60度单向带,叠加4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的方式进行铺层;
内翼采用1层3K编织布叠加3层0度单向带,叠加1层+75度单向带,叠加1层-75度单向带,叠加3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的方式进行铺层;
外翼采用1层3K编织布叠加10层0度单向带,再叠加1层3K编织布的方式进行铺层。
翼状支撑板2整体可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压制而成,以使翼状支撑板2上形成有多个功能和效果不同的区域,并分别对应人体足部的不同部位,从而有助于提升跑步时整个步态周期内的穿着体验,为跑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运动表现。
当然,除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外,翼状支撑板2也可以为采用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的支撑板件,如酚醛树脂、热塑性聚氨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弹性体、聚醚酯弹性体、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醚砜、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它无机填料、长纤维或短纤维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翼状支撑板2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也可采用分段制造再相互连接的方式制成。
当然,除以上所述的翼状支撑板2的优选实施方式外,翼状支撑板2还可以设置为以下形式:1、碳板主体仅包括上述连接段29和中足段,以及设置在连接段29上的内翼24和外翼26,不包含前掌段和承托段21;2、碳板主体仅包括上述前掌段、连接段29和中足段,以及设置在连接段29上的内翼24和外翼26,不包含承托段21;3、碳板主体仅包括上述连接段29、中足段和承托段21,以及设置在连接段29上的内翼24和外翼26,不包含前掌段。不同结构的翼状支撑板2设置在鞋底中,可产生不同的力反馈效果,以适用于不同运动需求。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有上述翼状支撑板2的鞋底,以及包含有该鞋底的鞋。具体的,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包括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之间设置有翼状支撑板2。上层中底1位于翼状支撑板2的上方,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下层中底3位于翼状支撑板2的下方,与上层中底1相连接,包括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其中,下层中底3的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分别与上层中底1的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位置相对应,即下层中底3未延伸至上层中底1足跟部位的下方处,以使上层中底1的足跟部位悬空设置。这种无后跟的中底结构可以减轻鞋体的重量,有利于跑者进行更为高效的长距离跑步,达到节约能量代谢的目的。
具体的,承托段21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在上层中底1的足跟部位的下表面处,以与上层中底1的足跟部位共同悬空设置。承托段21具有较大的弯折刚度,在跑者足部落地并蹬伸的过程中,能够与上层中底1的足跟部位共同配合,为人体的足跟提供舒适且有力的承托,避免鞋底的足跟部位直接触碰地面。
优选地,上层中底1采用第一材质制成,下层中底3采用第二材质制成,第一材质与第二材质具有不同的弹性性能。
优选地,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为图4中所示的两个独立结构,通过胶黏等方式与翼状支撑板2一同固定连接;此外,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采用浇注等工艺与翼状支撑板2一体成型。
进一步,下层中底3的下方设置有大底4,大底4包括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大底4的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分别与下层中底3的前掌部位和中足部位相对应。具体的,大底4前掌部位的足尖区域和中部区域设置有多条横向走向的第一底花41,能够有效提高跑步时纵向的抓地力,有利于前脚掌向后蹬伸。大底4前掌部位的足尖区域和中部区域还设置有多个圆形(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点状孔洞42,多个点状孔洞42均匀分散排布,可便于提升鞋底前掌部位的弯折舒适感。大底4前掌部位的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设置有纵向走向的第二底花43,且大底4前掌部位的外侧区域的厚度大于大底4前掌部位的其他区域的厚度,以满足跑者对落地区域处较高的耐磨需求。大底4中足部位处还设置有多个条形孔洞44,条形孔洞44顺次并排或并列设置,一方面能够减轻大底4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防滑和抓地的效果。
此外,翼状支撑板2也可以设置在如图7所示的常规中底的鞋底及鞋上,在该实施例中,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均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并一一对应设置,翼状支撑板2设置在上层中底1和下层中底3之间。
当然,上述鞋底及鞋中可设置全掌式的翼状支撑板2,即碳板主体包括前掌段和承托段21的翼状支撑板2,也可以设置碳板主体仅包括连接段29和中足段的翼状支撑板2,或者仅包括前掌段、连接段29和中足段的翼状支撑板2,或者碳板主体仅包括连接段29、中足段和承托段21的翼状支撑板2。
本实用新型的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在与人体足部不同部位相对应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效果,可提升人体足部在跑步时整个步态周期中的整体运动体验,能够为跑者提供强有力的足部支撑,大幅度提高蹬伸效率,节约能量代谢,且具有优异的减震和回弹性能,有助于引导运动中足部向前掌的快速稳定过渡,有力的维持足弓的稳定性,减轻运动损伤,提升运动安全性,为跑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运动表现。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翼状支撑板,包括碳板主体,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包括中足段和连接段,中足段对应人体足部的中足部位设置,连接段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连接段的内外两侧分别凸出于中足段的内外两侧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内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内翼,内翼对应人体足部内侧的中前部位设置,连接段凸出于中足段外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外翼,外翼对应人体足部外侧的中前部位设置,内翼和外翼自连接段朝向中足段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中足段包括支撑区域和过渡区域,支撑区域通过过渡区域与连接段相连接,支撑区域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置高于连接段的位置,以使连接段、内翼和外翼靠近地面设置,中足段的支撑区域靠近人体足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中足段的过渡区域包括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第一过渡区域靠近连接段设置,第二过渡区域靠近支撑区域设置,第一过渡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大于第二过渡区域的弯折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包括前掌段,前掌段设置在连接段朝向人体足部的足尖部位的一端,对应人体足部的前掌部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的中足段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大于前掌段的弯折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前掌段包括跖趾关节区域和趾骨区域,趾骨区域对应人体足部的趾骨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对应人体足部的跖趾关节部位设置,跖趾关节区域通过连接段与中足段相连接,趾骨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小于跖趾关节区域的弯折刚度,跖趾关节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与连接段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包括承托段,承托段设置在中足段靠近人体足部的足跟部位的一端,对应足跟部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的承托段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均大于中足段的弯折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内翼在横向方向上的弯折刚度小于外翼的弯折刚度,内翼中设置有角度倾斜的碳纤维铺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状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碳板主体、内翼和外翼包括10-12层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面密度为100-250g/m2,单层厚度为0.10-0.15mm,最上层和最下层为3K纤维织物预浸料,中间包括至少4层0度碳纤维单向带;中足段和内翼中包括倾斜角度的碳纤维铺层。
1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翼状支撑板。
12.一种鞋,包括鞋底和鞋面,其特征在于,鞋底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翼状支撑板。
CN202220217052.4U 2022-01-26 2022-01-26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Active CN217471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052.4U CN21747135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7052.4U CN21747135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358U true CN21747135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5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7052.4U Active CN217471358U (zh) 2022-01-26 2022-01-26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27933A1 (en) Plate for footwear
WO2015188075A2 (en) Shoe with integral orthotic/propulsion plate
CN114515044A (zh)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CN206525647U (zh) 一种聚氨酯中底复合结构层
CN216723354U (zh) 无后跟鞋底及鞋
CN217471358U (zh) 翼状支撑板、鞋底及鞋
CN214207383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WO2023227002A1 (zh) 一种跑鞋用碳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6875236U (zh) 底部带有气腔结构的运动鞋
US20210345728A1 (en) Tuned sole shank component for dance footwear
CN21507587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8245925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114451629B (zh) 无后跟鞋底及鞋
WO2022226041A2 (en) Shoe and inserts or layers for a shoe
JP2022095780A (ja) ソール要素
CN217958987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8245919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碳板、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115088911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115281418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碳板、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115226993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6907008U (zh) 内部带有气垫结构的运动鞋
CN206547979U (zh) 一种高粘结力的聚氨酯鞋垫
CN218245939U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板、跑鞋鞋底及跑鞋
CN21501405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8245940U (zh) 一种用于跑鞋鞋底的支撑件、跑鞋鞋底及跑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