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7383U -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 Google Patents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7383U
CN214207383U CN202022387340.8U CN202022387340U CN214207383U CN 214207383 U CN214207383 U CN 214207383U CN 202022387340 U CN202022387340 U CN 202022387340U CN 214207383 U CN214207383 U CN 214207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elastic
layer
hollow structure
bo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73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佳
孙京颐
杨帆
王旭
刘凡
吴春飞
徐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 Ning China Sports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73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7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7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7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含有该鞋底的鞋。本实用新型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稳定性好,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

Description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包含有该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底是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鞋底同时具备多种有益的性能,常会将不同的材料及结构进行复合,以形成完整的鞋底,这也是运动鞋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弹性与稳定性是衡量鞋底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使鞋底同时兼备两种功能,目前比较常见方法是在鞋底内嵌设支撑板,通过设置支撑板,在鞋底内形成杠杆作用,以节约能量的消耗,并通过依靠支撑板的形状,实现对足部的稳定支撑和平稳过渡。
但是,现有的方案中存在问题:现有的部分跑鞋利用支撑板形成杠杆作用,从而引导人体足部更快地向前足落地发生转变,以节约行走和跑步时的能量消耗,这种方式形成的杠杆作用通常刚度过高,在长时间的奔跑过程中,为了维持稳定性,人体小腿的三头肌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抽筋等现象,导致人体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该鞋底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鞋底对人体足部的助推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上方,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下方。
进一步,第一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上方,自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至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第二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或者,第一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凹槽结构,前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前掌部位贴合连接,后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足跟部位贴合连接,凹槽结构设置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之间,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设置在第一缓冲层的下部,第二弹性部连接在第二缓冲层的下部,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进一步,第一缓冲层上设置有第一稳定部,第一稳定部自第一缓冲层对应人体足部足跟两侧的位置向人体脚踝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三缓冲层和第四缓冲层,第三缓冲层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下部,第四缓冲层设置在第三缓冲层的下部,第三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四缓冲层的硬度,第三缓冲层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进一步,凹槽结构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以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一个、两个或多个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对应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中足部位、足跟部位中的一处、两处或三处位置。
一种鞋,包括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以下优点:
1、鞋底整体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
2、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
3、稳定性好,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防止发生过度内翻或外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其中,前掌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前脚掌的部位,中足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足弓区域的部位,足跟部位为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足部脚跟的部位。
鞋底本体包括弹性层和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相互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可包括一层弹性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弹性层;可包括一层支撑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支撑层。两层或多层的弹性层与支撑层交错重叠,复合设置,能够使鞋底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稳定性。
在鞋底本体上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设置在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也可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足跟部位,中空结构可随鞋底的受压情况发生弹性形变。中空结构优选为镂空结构,将鞋底本体靠近人体足部内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本体的内侧,将鞋底本体靠近人体足部外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本体的外侧,则镂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鞋底本体内部的空心结构。
中空结构优选为一个完整的弓形或扁圆形整体,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集中布设在鞋底本体上的空心结构或镂空结构。在鞋底本体上设置中空结构,既能够增加减震和缓冲性能,又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为穿着者提供助推力,有效缩短蹬伸时间,提升蹬伸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采用多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复合设置,且鞋底上同时复合设置有中空结构,这种复合设置的方式,使鞋底在触地时,弹性层与中空结构同时发生缓冲形变,此时鞋底中的支撑层会迅速回弹,以使支撑层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并促进形变的中空结构迅速恢复形状。在此过程中,鞋底内部会产生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对人体足部释放大量的反弹能量,进而提升鞋底对人体的助推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由弹性层和支撑层复合而成,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2和第二弹性部3,第一弹性部2与第二弹性部3均采用高弹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4均为薄板结构,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
第一弹性部2与第二弹性部3贴合设置,第一弹性部2设置在第二弹性部3的上方,第一支撑板1贴合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的上方,第二支撑板4贴合设置在第二弹性部3的下方,第一支撑板1、第一弹性部2、第二弹性部3和第二支撑板4相互重叠、复合设置,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鞋底本体结构。
具体的,第一弹性部2和第二弹性部3近似于人体足底的形状,其中,第二弹性部3上形成有前固定部31、后固定部32和凹槽结构33。前固定部31呈弯曲的弧形,与第一弹性部2的前掌部位的下表面形状相吻合,以紧密的与第一弹性部2的下表面贴合连接;后固定部32为平板结构,与第一弹性部2的足跟部位的下表面贴合连接,平板结构有利于提高足跟区域的稳定性;凹槽结构33设置在前固定部31和后固定部32之间。凹槽结构33为向下凹陷的弓形结构,位于第二弹性部3靠近第一弹性部1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设置,凹槽结构33与第一弹性部1共同围成了鞋底本体中足部位的中空结构6。弓形的凹槽结构33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弹性形变能力,由于第一弹性部2和第二弹性部3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因此使中空结构6具有更好的形变能力,能够为人体足部提供更大的助推力和更好的缓冲效果。
以上仅为形成中空结构6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此外,还可以在第一弹性部2上设置向上拱起的拱形凹槽结构33,使凹槽结构位于第一弹性部2靠近第二弹性部3的一侧表面上;拱形凹槽结构33可与第二弹性部3的上表面共同形成中空结构6。
此外,还可以将弓形凹槽结构33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或第二弹性部3的前掌部位或足跟部位,以使中空结构6形成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或足跟部位处,为前掌部位和足跟部位提供缓冲减震,提高助推力。弓形凹槽结构33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以在鞋底本体中形成两个或多个中空结构6;两个或多个中空结构6可以仅对应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中足部位或足跟部位设置,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前掌部位、中足部位和足跟部位中的两处或三处位置。
进一步,中空结构6优选为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以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6不仅可以有效增加鞋底前掌部位的减震性能,给穿着者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同时,中空结构6与第一弹性部2和第二弹性部3共同作用,能够大大提高鞋底对人体足部的助推力,提升鞋底的运动性能。
进一步,第一弹性部2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第一支撑板1嵌设在第一容纳槽内,以与第一弹性部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为弧形的薄片状结构,呈窄条状,贴合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的上表面处。第一支撑板1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6的上方,自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至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以对中空结构6所在的鞋底部位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使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板1还能够促进中空结构6在发生形变后迅速恢复形状,以进一步提升鞋底对人体的助推力。
进一步,第二弹性层3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二容纳槽,第二支撑板4嵌设在第二容纳槽内,以与第二弹性部3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4为弧形的薄片状结构,与第一支撑板2相比较短、较窄。第二支撑板4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6的下方,以对中空结构6所在的鞋底部位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与第一支撑板1共同作用,促进中空结构6形变后的迅速恢复,进一步提升鞋底对人体的助推力。
进一步,除上述设置方式外,当中空结构6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或足跟部位时,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也相对应的设置在前掌部位或足跟部位,以与中空结构6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4分别对应中空结构6的上方和下方设置,将中空结构6夹设在双层支撑板之间,一方面可以提高中空结构6所在位置处的鞋底本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双层支撑板与双层弹性层及中空结构6之间可以相互作用,既能够增加减震和缓冲性能,又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为穿着者提供助推力。
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部2包括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22,第二缓冲层22贴合设置在第一缓冲层21的下部。其中,第一缓冲层21靠近人体足部所在的一侧设置,采用较为软弹的材料制成,可以优化足部踩踏时的脚感,提高舒适性;第二缓冲层22采用较硬的材料制成,硬度大于第一缓冲层21,在与第二弹性部3贴合设置时更利于提高固定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鞋底本体的弹性效果,进一步提升鞋底本体对足部的助推力。
第二弹性部3包括第三缓冲层34和第四缓冲层35,第三缓冲层34贴合设置在第二缓冲层22的下部,第四缓冲层35贴合设置在第三缓冲层34的下部。优选地,第三缓冲层34采用硬度相对较大的弹性材料制成,其硬度大于第四缓冲层35的硬度,较硬的材质有利于提高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并提升鞋底本体的弹性效果;第四缓冲层35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其硬度小于第三缓冲层34的硬度,较软较弹的材质更有利于落地时的减震缓冲。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鞋底本体上还设置有稳定部23,稳定部23设置在第一弹性部2的第一缓冲层21上,自第一缓冲层21对应人体足部足跟两侧的位置,向人体脚踝所在方向延伸设置。稳定部23为向上凸起的耳状结构,贴合设置在鞋面对应人体足部脚跟的两侧位置,以对人体足部的后跟位置提供稳定作用,防止足跟过度的内翻或外翻。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鞋底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外底5,外底5优选为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制成,硬度(邵尔A)62,密度1.20g/cm3,拉伸强度13.4MPa,断裂伸长率632%,直角撕裂强度59.6N/mm,阿克隆磨耗(1.61km)0.03cm3,DIN磨耗11mm3,耐黄变4级,耐老化4级。外底5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贴合设置在鞋底本体的下表面上,能够为鞋底提供优异的止滑性能和耐疲劳、耐磨损的有益效果。此外,外底5整体的厚度非常薄,既可以满足穿着者实际的运动需求,又能够降低鞋底的厚度及重量,实现鞋体轻量化的功能诉求,为穿着者提供更好的穿着体验。
进一步,为了配合支撑层提供最优的力反馈性能,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层优选为尼龙弹性体材料,其优势在于,密度为0.13g/cm3,Shore C硬度为42,回弹率(Energyreturn)80%,峰值加速度(Peak G)11.48(10mm厚)。该材料能够使鞋底更加轻质,并提供更高的回弹性能。当然,弹性层也可为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浇注型聚氨酯、混炼型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层可为尼龙、尼龙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醚酮酮、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上述树脂或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复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一种鞋,其鞋底为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以下优点:
1、鞋底整体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
2、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
3、稳定性好,能够对人体足部提供稳定支撑,防止发生过度内翻或外翻。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本体,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部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上方,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上方,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弹性部的下方,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有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上方,第二支撑板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中空结构横穿鞋底本体的内侧和外侧,使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可使鞋底本体发生弹性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自鞋底本体的中足部位延伸设置至鞋底本体的足跟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或者,第一弹性部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部上形成有前固定部、后固定部和凹槽结构,前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前掌部位贴合连接,后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的足跟部位贴合连接,凹槽结构设置在前固定部和后固定部之间,与第二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设置在第一缓冲层的下部,第二弹性部连接在第二缓冲层的下部,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层上设置有第一稳定部,第一稳定部自第一缓冲层对应人体足部足跟两侧的位置向人体脚踝所在方向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三缓冲层和第四缓冲层,第三缓冲层设置在第一弹性部的下部,第四缓冲层设置在第三缓冲层的下部,第三缓冲层的硬度大于第四缓冲层的硬度,第三缓冲层上形成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第一弹性部共同围成中空结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凹槽结构设置有一个、两个或多个,以在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之间形成一个、两个或多个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对应设置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中足部位、足跟部位中的一处、两处或三处位置。
9.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
CN202022387340.8U 2020-10-23 2020-10-23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Active CN214207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7340.8U CN2142073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7340.8U CN2142073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7383U true CN214207383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7340.8U Active CN214207383U (zh) 2020-10-23 2020-10-23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73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238A (zh) * 2021-11-23 2022-02-25 泉州匹克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CN114158821A (zh) * 2022-01-10 2022-03-1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人体足弓运动储能的无动力助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1238A (zh) * 2021-11-23 2022-02-25 泉州匹克鞋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减震的鞋底及鞋
CN114158821A (zh) * 2022-01-10 2022-03-11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人体足弓运动储能的无动力助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3958A (zh) 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US20040107601A1 (en) Energy return sole for footwear
CN214207383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507587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105455302B (zh) 用于鞋底的缓震回弹防侧滑装置
CN215225133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5075855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6875236U (zh) 底部带有气腔结构的运动鞋
CN216723354U (zh) 无后跟鞋底及鞋
CN215014050U (zh) 可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6019416U (zh) 一种闭环双层支撑板缓震鞋底
CN115088911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5532022U (zh) 一种开环双层支撑板缓震鞋底
CN115226993A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2165092U (zh) 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CN210353411U (zh) 一种弹力减震运动鞋
CN214072035U (zh) 缓震鞋底及鞋
CN216875244U (zh) 具有舒适鞋垫结构的板鞋
CN114451629B (zh) 无后跟鞋底及鞋
CN218898566U (zh) 可提升能量反馈的缓震结构、鞋底及鞋
CN219515454U (zh) 提升推进力的支撑板、减震支撑鞋底及鞋
CN215455795U (zh) 一种舒适透气型发泡跑鞋
CN218245925U (zh) 一种用于运动鞋鞋底的支撑件、运动鞋鞋底及运动鞋
CN218474230U (zh) 一种新型碳板竞速跑鞋
CN201967831U (zh) 一种缓冲助力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