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6724U -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6724U
CN217466724U CN202123253459.7U CN202123253459U CN217466724U CN 217466724 U CN217466724 U CN 217466724U CN 202123253459 U CN202123253459 U CN 202123253459U CN 217466724 U CN217466724 U CN 217466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device
conveying
detection
clamping
bas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34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feng Ru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feng Ru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feng Ru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feng Ru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34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6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6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6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包括基座箱、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第三夹持装置以及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平台对物料进行导向输送,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以及第三夹持装置对物料进行主动出料、驱动收卷、以及回卷校正操作。此结构对检测后的物料进行机械化回卷提升了输送流水线结构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流水线可双向输送物料;此结构适用于先检测后回卷,以及先翻转后检测回卷的两组操作,实用性强,适用于对不同结构绕卷的芯片载带进行检测贴标。

Description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载带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芯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芯片载带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目前,芯片检测时,大多是通过流水线传输芯片载带,人工检测,但是现有的检测流水线结构单一,仅存在单向传输的作用,检测后的物料还需要人工进行回卷,使用极为不便。故需要提供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芯片载带流水线结构单一,只能单向传输,不能回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包括:
基座箱,其包括传送平台;
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平台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第一料盘;
第二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另一侧,用于夹持第二料盘;
第三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另一侧,用于夹持第三料盘;以及
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料;
其中,以所述传送平台传送卷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料盘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三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送平台包括:
传输导轨,设置在所述传送平台的中部,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传输导轨上方;
主动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主动轮相对设置在所述传输导轨长边两端,两组所述主动轮均与所述基座箱转动连接;以及
主动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且所述主动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两组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驱动件驱动两组所述主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送平台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方,所述从动轮通过支架与所述基座箱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转动方向与所述主动轮输送方向相反;
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件形成传输所述卷料的传输通道,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件相对转动,从而输送所述卷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送平台还包括从动驱动件,所述从动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所述从动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从动驱动件驱动支架带动所述从动轮相对所述主动轮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送平台上设置有检测位,所述传输导轨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有检测通孔;
所述传送平台底端还设置有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用于吹动所述卷料。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吹气组件包括:
吹气接头,设置在所述传输导轨底端一侧;以及
导向块,设置在所述检测位下方,且位于所述吹气接头一端,所述导向块顶端靠近所述吹气接头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基座箱上;
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头用于夹持第一料盘;以及
第一收卷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收卷电机与所述第一夹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夹头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弧形调节槽与定位孔通过第一调节键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传送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滚轮以及第一导向立杆,所述第一导向滚轮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立杆与所述基座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向立杆沿长边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导向滚轮与所述第一导向立杆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通过传送平台对物料进行导向输送,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以及第三夹持装置对物料进行主动出料、驱动收卷、以及回卷校正操作。此结构对检测后的物料进行机械化回卷提升了输送流水线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流水线可双向输送物料;所述标记位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标记位分别设置在所述检测位两侧;所述贴标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贴标装置相对设置在所述拍照检测装置两侧,两组所述贴标装置与两组所述标记位一一对应。此结构适用于先检测后回卷,以及先翻转后检测回卷的两组操作,实用性强,适用于对不同结构绕卷的芯片载带进行检测贴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芯片载带检测机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装置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芯片载带检测机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装置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传送平台结构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吹气组件截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导向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拍照检测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贴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贴标装置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标记料储存组件截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贴标记机械手立体图。
附图标记:基座箱1、传送平台11、传输导轨111、检测通孔111a、第一夹板1111、第二夹板1112、主动轮112、主动驱动电机113、从动轮114、从动驱动件115、驱动气缸1151、推动弹簧杆1152、吹气组件116、吹气接头1161、导向块1162、导向面1162a、第一导向装置12、第一导向滚轮121、第一导向立杆122、第一调节槽123、第二导向装置13、第一导向轮121、第一导向立杆 122、第一调节槽123、贴标装置2、第一贴标装置2a、第一立板21、标记料储存组件22、放置盒221、出料口221a、第一挡板2211、第二挡板2212、第三挡板2213、输送滚轮2214、导向板2215、第三限位滚轮2216、回收组件23、回收料盘231、回收电机232、胶带感应器233、转动轴234、限位件235、贴标记机械手24、标记刀座241、第一通孔2411、第一支撑板2412、贴标记导向块2413、废料导向凹槽2413a、标记刀柱242、刀柱驱动件243、第一导向轮25、第一感应轮26、第一感应器27、第一夹持装置3、第一料盘3a、第一支撑座31、第一弧形调节槽311、第一支撑杆32、第一夹头33、第一收卷电机34、第一转轴35、第二夹持装置4、第二料盘4a、第二支撑座41、第二弧形调节槽 411、第二支撑杆42、第二夹头43、第二收卷电机44、第二转轴45、第三夹持装置5、第三料盘5a、第三支撑杆52、第三夹头53、第三收卷电机54、第一回卷安装板55、第一回卷感应器56、第二回卷感应器57、第二回卷安装板58、拍照检测装置6、第一拍照检测装置61、第一支架611、第一拍摄相机612、第一环形灯613、第二拍照检测装置62、第二拍摄相机622、第二环形灯623、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第三支架631、第三拍摄相机632、第三环形灯633、中央处理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芯片载带检测机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装置结构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芯片载带检测机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夹持装置后视图。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芯片载带检测机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用于输送芯片载带。本实用新型中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引用在芯片载带检测机;芯片载带检测机包括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以及中央处理器7;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包括基座箱1、第一夹持装置3、第二夹持装置4、第三夹持装置5以及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包括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贴标装置2。
其中,基座箱1包括用于输送物料的传送平台11,本实施例中的物料为芯片载带。传送平台11上设置有检测位以及标记位。第一夹持装置3设置在基座箱1上,且第一夹持装置3位于传送平台11一侧,第一夹持装置3用于夹持第一料盘3a。第二夹持装置4设置在基座箱1另一侧,第二夹持装置4用于夹持第二料盘4a;第三夹持装置5设置在基座箱1另一侧,第三夹持装置5用于夹持第三料盘5a。
拍照检测装置6设置在基座箱1一端,且拍照检测装置6位于第一夹持装置3以及第三夹持装置5之间,拍照检测装置6对位于检测位的物料进行拍照并确定其信息;贴标装置2设置在基座上,贴标装置2位于标记位的物料进行贴标记作业。中央处理器7与基座箱1连接,其中央处理器7根据拍照检测装置6反馈的信息,控制贴标装置2将标记料组装贴合到位于标记位的物料上。中央处理器7根据拍照检测装置6反馈的信息识别到对应的物料检测不合格,则控制贴标装置2将标记料组装贴合不合格的物料上进行标记。
其中,标记位设置有两组,两组标记位分别设置在检测位两侧;贴标装置 2设置有两组,两组贴标装置2相对设置在拍照检测装置6两侧,两组贴标装置2与两组标记位一一对应。
对本实施例中的芯片载带检测机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沿传送平台11传送物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装置3传送物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装置3驱动第一料盘3a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夹持装置4驱动第二料盘4a转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三夹持装置5驱动第三料盘 5a转动方向与第一料盘3a转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
两组标记位分别为相对设置在检测位两侧的第一标记位以及第二标记位;第一标记位设置在检测位靠近第一夹持装置3一侧,第二标记位设置在检测位远离第一夹持装置3一侧。两组贴标装置2分别为第一贴标装置2a以及第二贴标装置2b,第一贴标装置2a设置在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一夹持装置3之间,第二贴标装置2b位于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
当第一方向是将物料从拍照检测位置输送到第二标记位,第二贴标装置2b 对检测后的不合格物料在第二标记位进行粘贴标记。此时,第一料盘3a为待检测料盘,第二料盘4a为检测后料盘,第三料盘5a为回物料盘。芯片载带检测机构通过第一夹持装置3到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输送物料输送检测,然后在第二料盘4a到第三料盘5a之间进行回料,保证物料的绕卷面如待检测料盘一致。
当第一方向是将物料从拍照检测位输送到第一标记位,第一贴标装置2a 对检测后的不合格物料在第一标记位进行粘贴标记。此时第三料盘5a为待检测料盘,第二料盘4a将物料先翻转,然后通过第一料盘3a进行回卷。芯片载带检测机构通过第三夹持装置5到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输送物料翻转,然后在第二料盘4a到第一料盘3a之间进行输送检测、并回料;使得检测过后的物料的绕卷面如待检测料盘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的芯片载带检测机构可双向输送物料进行检测,结构实用性强,满足不同物料检测的使用需求,结构实用性强。
结合图5、图6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平台11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传送平台11包括传输导轨111、主动轮112、主动驱动电机113以及从动轮114;传输导轨111设置在传送平台11的中部,检测位以及标记位均设置在传输导轨111上;主动轮112设置有两组,两组主动轮112相对设置在传输导轨111长边两端,两组主动轮112均与基座箱1转动连接;主动驱动电机113 设置在基座箱1上,且主动驱动电机113通过传送带与两组主动轮112传动连接,主动驱动件驱动两组主动轮112沿第一方向转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驱动电机113为双向电机,可正反驱动。主动驱动电机113配合若干中间滚轮与主动轮112通过传送带连接,从而进行传动。
传送平台11还包括从动轮114,从动轮114设置在主动轮112上方,从动轮114通过支架与基座箱1转动连接,从动轮114转动方向与主动轮112输送方向相反;主动轮112与从动轮114件形成传输物料的传输通道,主动轮112 与从动轮114件相对转动,从而输送物料。通过从动轮114以及主动轮112的相对运动,对物料进行相对啮合驱动,从而提升物料在传送平台11中输送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传送平台11还包括从动驱动件115,从动驱动件115设置在基座箱1上,从动驱动件115与支架连接,从动驱动件115驱动支架带动从动轮 114相对主动轮112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主动轮112与从动轮114件形成传输物料的传输通道的厚度可调,适用于驱动输送多种尺寸的物料,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从动驱动件115包括驱动气缸1151以及推动弹簧杆1152;
驱动气缸1151通过安装支架与基座箱1连接,驱动气缸1151输出端通过推动弹簧杆1152与从动轮114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推动弹簧杆1152提升从动轮114驱动芯片载带物料输送的稳定性,有良好的减震效果,且避免从动轮 114挤压损坏物料,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传输导轨111对应检测位设置有检测通孔111a;传送平台 11底端还设置有吹气组件116,吹气组件116用于吹动物料。在传输导轨111 底端设置吹气组件116,便于将待检测的物料吹送到检测通孔111a进行定位,便于拍照检测装置6进行拍照检测,提升其检测效果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吹气组件116包括吹气接头1161以及导向块1162;吹气接头 1161设置在传输导轨111底端一侧;导向块1162设置在检测位下方,且位于吹气接头1161一端,导向块1162顶端靠近吹气接头1161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1162a。导向面1162a将吹气结构输出的气体进行均匀导向,提升吹气组件116 吹动支撑物料的稳定性。
对本实施例中的传输导轨111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的传输导轨111为上下装配的第一夹板1111以及第二夹板 1112拼接组建成,第一夹板1111位于第二夹板1112上方,且物料传输在第一夹板1111以及第二夹板1112相对形成的间隙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板1112 与吹气组件116相连通,检测通孔111a设置在第一夹板1111上。结构精简,便于装配,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装置3的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夹持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座31、第一支撑杆32、第一夹头33以及第一收卷电机34;第一支撑座31固定在基座箱1上;第一支撑杆32一端与第一支撑座31连接;第一夹头33与第一支撑杆32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头33 用于夹持第一料盘3a;第一收卷电机34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2上,第一收卷电机34与第一夹头33传动连接,第一收卷电机34驱动第一夹头33转动,从而输送芯片载带。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座31通过第一转轴35与第一支撑杆32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第一支撑座31上设置有第一弧形调节槽311,第一弧形调节槽311与定位孔通过第一调节件可调节连接。第一支撑杆32与第一支撑座31可转动调节,便于调整第一夹头33相对传送平台11的高度,结构精简实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夹持装置3与传送平台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12,第一导向装置12包括第一导向滚轮121以及第一导向立杆122,第一导向滚轮通过第一导向立杆122与基座箱1连接;提升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导向立杆122沿长边设置有第一调节槽123,第一导向滚轮121与第一导向立杆122可调节连接,结构实用性强,便于使用。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持装置4的结构进行阐述:
第二夹持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座41、第二支撑杆42、第二夹头43以及第二收卷电机44;第二支撑座41固定在基座箱1上;第二支撑杆42一端与第二支撑座41连接;第二夹头43与第二支撑杆42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夹头43 用于夹持第二料盘4a;第二收卷电机44固定在第二支撑杆42上,第二收卷电机44与第二夹头43传动连接,第二收卷电机44驱动第二夹头43转动,从而输送芯片载带。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座41通过第二转轴45与第二支撑杆42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4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第二支撑座41上设置有第二弧形调节槽411,第二弧形调节槽411与定位孔通过第二调节件可调节连接。第二支撑杆42与第二支撑座41可转动调节,便于调整第二夹头43相对传送平台11的高度,结构精简实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夹持装置4与传送平台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导向装置13,第二导向装置13包括第二导向滚轮以及第二导向立杆,第二导向滚轮通过第二导向立杆与基座箱1连接;提升物料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导向立杆沿长边设置有第二调节槽,第二导向滚轮与第二导向立杆可调节连接,结构实用性强,便于使用。
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夹持装置5的结构进行阐述:
第三夹持装置5包括第三支撑杆52、第三夹头53以及第三收卷电机54;第三支撑杆52一端通过第三支撑座固定在基座箱1上连接;第三夹头53与第三支撑杆52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三夹头53用于夹持第三料盘5a;第三收卷电机54固定在第三支撑杆52上,第三收卷电机54与第三夹头53传动连接,第三收卷电机54驱动第三夹头53转动,从而输送芯片载带。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撑杆52可设置有第二种实施方式,在上述基础上,第三支撑杆52还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三支撑座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52 上还设置有定位孔,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弧形调节槽,第三弧形调节槽与定位孔通过第三调节键可调节连接。第三支撑杆52与第三支撑座可转动调节,便于调整第三夹头53相对传送平台11的高度,结构精简实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撑杆52竖直设置在基座箱1上,第三支撑杆52设置在第一支撑杆32以及第二支撑杆42之间。结构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第二支撑杆42倾斜设置在基座箱1上,第二夹头43位于第三夹头53下方一侧,第三夹头53、第二夹头43以及传送平台11从上往下分布,第二夹头43 对物料进行传导,提升检测机输送物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支撑杆52上还通过第一回卷安装板55连接有第一回卷感应器56,第一回卷感应器56用于检测物料的行程;第一回卷感应器56位于第三夹头53一侧,第一回卷安装板55还用于对回卷的物料进行支撑导向。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回卷安装板55与第三支撑杆52可调节连接,第一回卷安装板55沿竖直方向可调节,从而适用于对不同尺寸的第三料盘 5a进行导向上料,同时便于调整第一回卷感应器56对应的检测位置,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三夹头53下方设置有第二回卷感应器57,第二回卷感应器57通过第二回卷安装板58与第三支撑杆52连接,第二回卷感应器57用于检测第三料盘5a是否收卷,提升第三夹持装置53的稳定性。
结合图3和图8,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拍照检测装置6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拍照检测装置6设置有三组,其分别为从第一贴标位到第二贴标位依次排布的第一拍照检测装置616、第二拍照检测装置626以及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6。其中检测位设置有三个,三个拍照检测装置与三个检测位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拍照检测装置616检测物料的正反,第二拍照检测装置626检测芯片的编码,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6检测芯片的偏移。
其中,第一拍照检测装置616包括第一支架611、第一拍摄相机612以及第一环形灯613。第一支架611与基座箱1连接;第一拍摄相机612与第一支架611连接,第一拍摄相机612与第一检测位对应,第一拍摄相机612用于对第一检测位的物料进行拍照,从而得到物料信息;第一环形灯613设置在第一检测位上方,第一环形灯613与第一支架611连接;其中,第一环形灯613沿传送平台11上的投影,第一检测位位于第一环形灯613中心处。
第一拍照检测装置616通过设置第一环形灯613提升第一拍摄相机612拍摄物料的分辨率,第一环形灯613对位于检测位的物料进行光照,从而提升灯光对物料打光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物料的拍摄精准性。
进一步的,第一拍摄相机612与第一支架611沿竖直方向可调节,便于第一拍摄相机612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一环形灯613与第一支架611可调节连接,沿竖直方向可调节第一环形灯613的打光强度,适配合对不同位置的第一拍摄相机612进行使用,提升拍照检测装置6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拍照检测装置626包括第二支架621、第二拍摄相机 622以及第二环形灯623。第二支架621与基座箱1连接;第二拍摄相机622 与第二支架621连接,第二拍摄相机622与第二检测位对应,第二拍摄相机622 用于对第二检测位的物料进行拍照,从而得到物料信息;第二环形灯623设置在第二检测位上方,第二环形灯623与第二支架621连接;其中,第二环形灯 623沿传送平台11上的投影,第二检测位位于第二环形灯623中心处。
第二拍照检测装置626通过设置第二环形灯623提升第二拍摄相机622拍摄物料的分辨率,第二环形灯623对位于检测位的物料进行光照,从而提升灯光对物料打光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物料的拍摄精准性。
进一步的,第二拍摄相机622与第二支架621沿竖直方向可调节,便于第二拍摄相机622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二环形灯623与第二支架621可调节连接,沿竖直方向可调节第二环形灯623的打光强度,适配合对不同位置的第二拍摄相机622进行使用,提升拍照检测装置6的实用性。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支架621为第一支架611,第二拍摄相机622优选固定在第一支架611远离第一夹持装置3的一侧,精简了结构,减少装置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6包括第三支架631、第三拍摄相机 632以及第三环形灯633。第三支架631与基座箱1连接;第三拍摄相机632 与第三支架631连接,第三拍摄相机632与第三检测位对应,第三拍摄相机632 用于对第三检测位的物料进行拍照,从而得到物料信息。第三环形灯633设置在第三检测位下方,第三环形灯633与第三支架631连接;其中,第三环形灯 633沿传送平台11上的投影,第三检测位位于第三环形灯633中心处。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拍摄相机632设置在传送平台11底端,且位于第三环形灯 633下方。此结构便于提升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6拍摄芯片与载带相对位置的精准性。
第三拍照检测装置636通过设置第三环形灯633提升第三拍摄相机632拍摄物料的分辨率,第三环形灯633对位于检测位的物料进行光照,从而提升灯光对物料打光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物料的拍摄精准性。
进一步的,第三拍摄相机632与第三支架631沿竖直方向可调节,便于第三拍摄相机632对不同尺寸的物料进行拍摄,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第三环形灯633与第三支架631可调节连接,沿竖直方向可调节第三环形灯633的打光强度,适配合对不同位置的第三拍摄相机632进行使用,提升拍照检测装置6的实用性。
结合图9-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贴标装置2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两组贴标装置2包括设置在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一夹持装置4之间的第一贴标装置2a,以及设置在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的第二贴标装置2b。如下以第一贴标装置2a结构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贴标装置2a包括第一立板21、标记料储存组件22、回收组件23以及贴标记机械手24;其中第一立板21固定在基座箱1上,且第一立板21位于检测位一侧;标记料储存组件22固定在第一立板21上,标记料储存组件22用于储存标记料,标记料包括胶带废料以及标记料;回收组件23固定在第一立板 21上,回收组件23用于驱动胶带废料绕卷回收;贴标记机械手24固定在第一立板21上,用于将标签料上料到贴标记平台。
其中,贴标记机械手24位于贴标位上方,标记料储存组件22位于贴标记机械手一端下方,回收组件23位于贴标记机械手一端,且回收组件23位于标记料储存组件22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贴标装置2a通过标记料储料组件与回收组件23进行输送,通过机械手将标签粘贴上料,流水线贴标记操作,贴标记效率高,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标记料储存组件22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标记料储存组件22包括放置盒221以及输送滚轮2214;放置盒221用于收容标记料;输送滚轮2214转动设置在放置盒221内,输送滚轮 2214转动平面与第一立板2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其中,输送滚轮2214设置有若干组,若干输送滚轮2214环绕放置盒221的中心设置。在放置盒221内设置输送滚轮2214将标记料进行支撑,便于标记料的输出,提升标记料的输送效率。
进一步的,放置盒221顶端两侧相对设置有导向板2215,两组导向板2215 形成标记料的导向放置口,便于使用者放入标记料,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放置盒221包括第一挡板2211、第二挡板2212以及第三挡板2213;其中第一挡板2211与第一立板21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挡板2212 设置在第一挡板2211一侧,第一挡板2211与第二挡板2212之间通过输送滚轮 2214连接;第三挡板2213位于第二挡板2212上方,第三挡板2213与第一挡板2211一侧连接;其中,第三挡板2213与第二挡板2212之间形成标记料的出料口221a。
第三挡板2213与第二挡板2212之间形成标记料的出料口221a,便于标记料导向输出,标签物料在拉动过程中不易损坏。
第三挡板2213靠近出料口221a一端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滚轮2216,第三限位滚轮2216两端分别与第三挡板2213以及第一挡板2211转动连接;第三限位滚轮2216用于将放置盒221输出的标记料进行限位导向,提升放置盒221结构的使用的稳定性。
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回收组件23结构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回收组件23包括回收料盘231以及回收电机232;回收料盘231与第一立板21相对转动,从而回收料盘231;回收料盘231通过回收电机232与第一立板21连接,回收电机232驱动回收料盘231转动,从而收卷胶带废料。
本实用新型中,回收组件23还包括胶带感应器233,胶带感应器233用于检测回收料盘231上的胶带废料绕卷厚度;胶带感应器233通过胶带感应安装板与第一立板21连接。
胶带感应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胶带感应安装板与第一立板21连接通过第一调节孔可调节连接,从而使得胶带感应器233的安装位置可调节,提升机构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回收组件23还包括转动轴234以及限位件235,回收电机232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234,转动轴234插接固定回收料盘231;在转定州234远离回收电机232一端还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235,限位件235由限位套环配合扭动开关组成。本实施例中的回收组件23通过转动轴234以及限位件 235的使用,使得回收料盘231可拆卸更换,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回收料盘,结构实用性强;且限位件235可提升回收料盘231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贴标记机械手24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贴标记机械手24包括标记刀座241、标记刀柱242以及刀柱驱动件243;其中标记刀座241一侧与第一立板21连接,标记刀座241位于贴标记平台上方,且标记刀座24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411,第一通孔2411贯穿标记刀座241并与标签位对应。标记刀柱242位于标记刀座241上方,且标记刀柱242与第一通孔2411活动连接,标记刀柱242用于抓取标记料;刀柱驱动件243与第一立板21连接,且刀柱驱动件243与标记刀柱242连接,刀柱驱动件243驱动标记刀柱242相对传送平台11运动。
标记刀柱242运动轨迹上从上到下包括初始位、剪标记位、以及贴标记位。
当标记刀柱242位于初始位,标记料物料在回收组件23的驱动下进行输送,使得标记料覆盖第一通孔2411。标记刀柱242位于剪标记位,标记刀柱242与第一通孔2411插接,从而带动标记料与胶带废料分离,且标记料位于标记刀柱 242底端。标记刀柱242位于贴标记位,此时标记刀柱242底端贯穿第一通孔 2411并延伸,从而将标记料上料到传送平台11的标记位,并与位于该标记位的物料贴附。
贴标记机械手24结构精简,相比较传统的先撕标然后输送标签进行粘贴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贴标记机械手24通过竖直方向运动的标记刀柱242一次性完成剪切标记料以及粘贴标记料的作业,不仅机械手结构占用空间小,而且大大提升了贴标记的效率,结构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标记刀座241包括第一支撑板2412以及贴标记导向块2413第一支撑板2412用于支撑标记料;贴标记导向块2413设置在第一支撑板 2412上方,贴标记导向块2413一侧与第一立板21侧面连接,贴标记导向块2413 底端一侧与第一支撑板2412一侧连接。其中,第一通孔2411贯穿贴标记导向块2413以及第一支撑板2412,第一支撑板2412与贴标记导向块2413之间设置有标记料通道,贴标记导向块2413远离标记料储存组件22一端设置有废料导向凹槽2413a。废料导向凹槽2413a对胶带废料进行导向,提升标记料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便于贴标记机械手24精准下料。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板2412与贴标记导向块2413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2412与贴标记导向块2413之间形成的标记料通道厚度可根据标记料的厚度可调节,提升了结构使用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贴标记导向块2413与第一立板21可拆卸连接,废料导向槽设置有两组,两组废料导向凹槽2413a相对设置在贴标记导向块2413两端。此结构设计便于标记刀座241的磨损替换,提升贴标记机械手2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标记料储存组件22与贴标记机械手24间设置有第一导向轮25121。贴标记机械手24与回收组件23件设置有第一感应轮26以及第一感应器27;第一感应轮26与第一立板21转动连接,第一感应轮26用于导向胶带废料;第一感应器27通过第一安装板与第一立板21连接,第一感应器27 检测感应轮的转动行程,从而计算标记数量。此结构设计便于检测标记料的上料数量,便于使用者统计一份物料上不合格芯片的数量,结构实用性强。
对本实施例中的芯片载带检测机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沿传送平台11传送物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装置3传送物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夹持装置3驱动第一料盘3a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夹持装置4驱动第二料盘4a转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三夹持装置5驱动第三料盘 5a转动方向与第一料盘3a转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
两组标记位分别为相对设置在检测位两侧的第一标记位以及第二标记位;第一标记位设置在检测位靠近第一夹持装置3一侧,第二标记位设置在检测位远离第一夹持装置3一侧。两组贴标装置2分别为第一贴标装置2a以及第二贴标装置2b,第一贴标装置2a设置在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一夹持装置3之间,第二贴标装置2b位于拍照检测装置6以及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
当第一方向是将物料从拍照检测位置输送到第二标记位,第二贴标装置2b 对检测后的不合格物料在第二标记位进行粘贴标记。此时,第一料盘3a为待检测料盘,第二料盘4a为检测后料盘,第三料盘5a为回物料盘。芯片载带检测机构通过第一夹持装置3到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输送物料输送检测,然后在第二料盘4a到第三料盘5a之间进行回料,保证物料的绕卷面如待检测料盘一致。
当第一方向是将物料从拍照检测位输送到第一标记位,第一贴标装置2a 对检测后的不合格物料在第一标记位进行粘贴标记。此时第三料盘5a为待检测料盘,第二料盘4a将物料先翻转,然后通过第一料盘3a进行回卷。芯片载带检测机构通过第三夹持装置5到第二夹持装置4之间输送物料翻转,然后在第二料盘4a到第一料盘3a之间进行输送检测、并回料;使得检测过后的物料的绕卷面如待检测料盘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的芯片载带检测机构可双向输送物料进行检测,结构实用性强,满足不同物料检测的使用需求,结构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箱,其包括传送平台;
第一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且位于所述传送平台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用于夹持第一料盘;
第二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另一侧,用于夹持第二料盘;
第三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另一侧,用于夹持第三料盘;以及
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料;
其中,以所述传送平台传送卷料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料盘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夹持装置驱动所述第三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料盘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平台包括:
传输导轨,设置在所述传送平台的中部,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传输导轨上方;
主动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主动轮相对设置在所述传输导轨长边两端,两组所述主动轮均与所述基座箱转动连接;以及
主动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且所述主动驱动电机通过传送带与两组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驱动件驱动两组所述主动轮沿第一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平台还包括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上方,所述从动轮通过支架与所述基座箱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转动方向与所述主动轮输送方向相反;
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件形成传输所述卷料的传输通道,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件相对转动,从而输送所述卷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平台还包括从动驱动件,所述从动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箱上,所述从动驱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从动驱动件驱动支架带动所述从动轮相对所述主动轮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平台上设置有检测位,所述传输导轨对应所述检测位设置有检测通孔;
所述传送平台底端还设置有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用于吹动所述卷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包括:
吹气接头,设置在所述传输导轨底端一侧;以及
导向块,设置在所述检测位下方,且位于所述吹气接头一端,所述导向块顶端靠近所述吹气接头一端设置有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基座箱上;
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头用于夹持第一料盘;以及
第一收卷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收卷电机与所述第一夹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收卷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夹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弧形调节槽,所述第一弧形调节槽与定位孔通过第一调节键可调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与所述传送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滚轮以及第一导向立杆,所述第一导向滚轮通过所述第一导向立杆与所述基座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立杆沿长边设置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导向滚轮与所述第一导向立杆可调节连接。
CN202123253459.7U 2021-12-22 2021-12-22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Active CN217466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3459.7U CN217466724U (zh) 2021-12-22 2021-12-22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3459.7U CN217466724U (zh) 2021-12-22 2021-12-22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6724U true CN217466724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3459.7U Active CN217466724U (zh) 2021-12-22 2021-12-22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6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82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深圳市恒峰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芯片载带检测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582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深圳市恒峰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芯片载带检测机
CN114235829B (zh) * 2021-12-22 2024-03-26 深圳市恒峰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芯片载带检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43277U (zh) Smd led全自动收带机
CN114235829B (zh) 芯片载带检测机
CN217466724U (zh) 检测机用双向输送流水线
CN109158324A (zh) 一种自动检测及分拣装置
CN216970306U (zh) 检测机用贴标记机构
CN108688866A (zh) 全自动手机贴膜装置及其贴膜方法
CN108840162B (zh) 一种自动绕线贴胶机
CN111252326A (zh) 自动贴标机及贴标方法
CN110314853A (zh) 一种产品尺寸和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CN211033326U (zh) 采血管打印贴标装置
CN107336888B (zh) 一种实时信息采集装置
CN209274982U (zh) 一种高精度手机、相机的镜头保护盖的贴装设备
CN217863240U (zh) 一种电池片印刷台及电池片印刷装置
CN109229551A (zh) 全自动手机贴膜方法
CN214452575U (zh) 一种用于贴标卷带机的自动贴标机构
CN210192056U (zh) 转盘式自动粘贴设备
CN210063620U (zh) 剥离贴标机构
CN112324772A (zh) 一种金属片精准上料贴合装置
CN109625519B (zh) 一种自动标签机头及其工作方法
CN112324771A (zh) 一种金属片精准自动贴合设备
CN108394603B (zh) 一种采血管贴标机
CN208000321U (zh) 自动检测设备
CN217172608U (zh) 一种可实现双面检测的薄膜检品复卷装置
CN212373831U (zh) 贴标机及其贴标机构
CN211605313U (zh) 贴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