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2453U -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2453U
CN217462453U CN202221081706.1U CN202221081706U CN217462453U CN 217462453 U CN217462453 U CN 217462453U CN 202221081706 U CN202221081706 U CN 202221081706U CN 217462453 U CN217462453 U CN 217462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assembly
medium
fluid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17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17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2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2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2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其中,流体泵包括泵体组件、驱动组件和联动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泵壳件,移动件与泵壳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介质腔;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被配置成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联动组件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移动件之间,并被配置成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下,带动移动件相对泵壳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通过将介质腔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借助移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来实现流体介质的吸入和泵出,能够大幅减少流体泵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堆叠,从而既可以缩短流体泵、乃至其应用产品的整体长度尺寸,又能够使得产品的结构更为紧凑、摆放更为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口腔清洁装置(例如冲牙器)日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口腔护理用具,该类装置通常采用脉冲水流冲击的方式来达到清洁牙齿和牙缝的效果。其中,泵体机构作为装置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件,主要起到间歇式加压泵水的作用。
现有口腔清洁装置的泵体机构,大多是将驱动部件、活塞部件以及泵室等沿轴向进行布置,借助活塞部件的轴向运动效应实现泵水,由于泵体机构在轴向方向上的结构堆叠较多,轴向尺寸链较长,使得装置整体大多呈细长化,从而引发收纳和携带不便、摆放不稳等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体泵以及应用了该流体泵的口腔清洁装置,旨在通过缩减泵体的轴向尺寸,达到优化泵体的结构及应用性能的目的。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流体泵,包括:
泵体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泵壳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泵壳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介质腔,所述介质腔被配置成容积发生变化时能够吸入流体介质和泵出流体介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成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以及
联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所述移动件之间,所述联动组件被配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泵壳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介质腔的容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泵壳件的一端,所述联动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偏心件,所述偏心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偏心设置;以及
连杆件,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偏心件连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所述偏心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第一方向偏心转动,以通过所述连杆件带动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心件包括圆柱状的轴体部,所述轴体部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偏心连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具有圆环状的套体部,所述套体部以可相对所述轴体部转动的方式套置于所述轴体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凸轮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及
连杆件,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件的轮廓表面保持抵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所述凸轮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第一方向旋转,以促使所述连杆件同步带动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泵壳件,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连杆件配合设置,用以引导所述连杆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一空间;所述移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以将所述第一空间区隔为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移动件两侧的驱动腔和所述介质腔,所述驱动腔用于容纳所述联动组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件上用于与所述移动件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的侧壁设有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用于扩大所述介质腔的容积。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为隔膜结构,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与所述泵壳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固定,以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所述移动件能够在所述联动组件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往复变形移动。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具有:
中心部,与所述泵壳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呈分离设置;
弹性部,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并与所述中心部连为一体;以及
固定部,围绕所述弹性部设置,并与所述弹性部连为一体,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泵壳件固定;
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中心部连接,所述弹性部能够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中心部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变形。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件包括:
主体部,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本体连接,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移动件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设置;以及
泵盖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泵盖部与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彼此面对,且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固定于所述泵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以使得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泵盖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之间和/或所述泵盖部与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将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泵盖部之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件具有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出口设置于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所述介质出口与所述介质腔连通,用以供流体介质泵出所述介质腔。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有介质出口结构,所述介质出口结构与所述介质腔连通,用以供流体介质泵出所述介质腔。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出口结构具有:
引流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引流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腔连通;以及
引流盖,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泵壳件,所述引流盖与所述引流座沿第一方向彼此面对,以在两者之间围合形成引流腔室,所述引流盖贯通地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引流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以使流体介质能够自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泵出。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布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泵壳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被配置成增大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的旋转运动的扭矩并传递至所述联动组件。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内齿圈,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和/或与所述泵壳件固定;
太阳轮,以与所述内齿圈同轴排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齿圈内,所述太阳轮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以及
多个行星轮,围绕所述太阳轮设置于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之间,所述太阳轮通过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内齿圈,所述联动组件同时与多个所述行星轮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星轮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行星轮围绕所述太阳轮均匀排布。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接合座,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内齿圈背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接合座同时与多个所述行星轮连接;以及
接合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太阳轮同轴排布,所述接合轴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合座、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包括:
泵体,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流体泵,所述泵体组件具有与所述介质腔连通设置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能够存储流体介质的容器;以及
喷嘴,用以喷出自所述介质腔泵出的流体介质;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泵体组件,并与所述介质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泵体组件和喷嘴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
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存储流体介质的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流体泵,包括泵体组件、驱动组件和联动组件,泵体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泵壳件,移动件与泵壳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介质腔;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被配置成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联动组件连接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移动件之间,并被配置成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下,带动移动件相对泵壳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通过将介质腔与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借助移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来实现流体介质的吸入和泵出,能够大幅减少流体泵在第一方向上的结构堆叠,从而既可以缩短流体泵、乃至其应用产品的整体长度尺寸,又能够使得产品的结构更为紧凑、摆放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流体泵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在翻开泵盖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中泵体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中泵体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中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中联动组件与移动件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流体泵中联动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口腔清洁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泵体组件;10a、介质腔;10b、驱动腔;10c、介质出口结构;10d、介质入口结构;10e、引流腔室;11、泵壳件;11a、主体部;11b、泵盖部;11c、密封结构;11d、凹面结构;12、移动件;12a、中心部;12b、弹性部;12c、固定部;13、介质出口结构;13、引流座;13a、第一通道;14、引流盖;14a、第二通道15、单向阀;16、弹性件;
20、驱动组件;30、联动组件;31、偏心件;31a、轴体部;31b、轴套部;31c、锁止部;32、连杆件;32a、套体部;33、凸轮件;34、导向结构;40、传动组件;41、内齿圈;42、太阳轮;43、行星轮;44、接合座;45、接合轴;
A、泵体;B、喷嘴;C、容器;D、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文中所用术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基于流体泵的轮廓形态所自定义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用以区分所述描述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等组织安排关系;其中,若以流体泵或者应用有该流体泵的关联装置处于正常摆放或者使用状态为例,“第一方向”可以指代流体泵的轴向方向、纵向方向、长度方向或者上下方向等;相适应地,“第二方向”则可指代流体泵的径向方向、横向方向、宽度方向或者前后(左右)方向等。
请参阅图1至图8并结合图10,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泵,可作为口腔清洁装置的动力元件使用,借助该流体泵可将存储于容器(例如冲牙器的储水箱)内的流体介质吸出,并加压驱使流体介质自喷嘴(例如冲牙器的喷嘴)喷射而出,从而实现清洁牙齿和牙缝的功能。为更清楚详细地说明该流体泵的结构和性能,下面主要以该流体泵应用于冲牙器为例进行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冲牙器仅是该流体泵的一种具体应用产品,该流体泵还可应用到其他产品中,用以实现流体介质的吸入和泵出。该流体泵包括泵体组件10、驱动组件20、联动组件30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下面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和图6,泵体组件10包括泵壳件11和移动件12;其中,泵壳件11主要作为流体泵的其他组成部件(如移动件12、联动组件30等)以及应用关联部件(如冲牙器喷嘴和容器等)的结构装配载体使用,该泵壳件11的内部形成有具有一定容积的结构空间,为便于描述,将该结构空间定义为第一空间。移动件12以可在第一空间内相对泵壳件11沿第二方向(即:横向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装设于第一空间内,从而利用移动件12可对第一空间进行分隔或区隔,以形成沿第二方向方向分布于移动件12两侧的两个相互隔离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例如图2中位于右侧的腔室)被构造成能够容纳流体介质的介质腔10a、另一个腔室(例如图2中位于左侧的腔室)被构造成能够容纳联动组件30的驱动腔10b。
借助移动件12在第一空间内往复移动的效应(例如图2所示的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可促使介质腔10a与驱动腔10b的容积发生相对变化;当移动件12向左移动时,可增大介质腔10a的容积,从而因介质腔10a的内部压强变小而吸入流体介质;当移动件12向右移动时,则可减小介质腔10a的容积,从而因介质腔10a的内部压强变大而泵出流体介质;具体实施时,可借助泵壳件11将介质腔10a分别与用于喷出流体介质的冲牙器喷嘴和用于存储流体介质的冲牙器容器进行连通设置。以此,利用移动件12的运动效应来改变或调整介质腔10a的容积,以实现在介质腔10a的容积发生变化时吸入流体介质和泵出流体介质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带双箭头的粗实线代表移动件12的运动方向或路径。
其他实施例中,泵壳件11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省略驱动腔10b,仅利用泵壳件11与移动件12的围合形成介质腔10a。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及的“流体介质”可以根据流体泵的应用场景进行具体选择,例如水、口腔清洁剂、医用药剂、生理盐水等液态介质或者具有相应功能的气态介质。
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7,驱动组件20布置于泵壳件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主要用于为移动件12的运动提供动力支持。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主要包括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的本体沿第一方向与泵壳件11的一端固定;例如,在泵壳件11的顶端被配置为能够装设冲牙器喷嘴等应用关联部件时,驱动马达的本体可固定于泵壳件11的底端;该驱动马达20的输出轴即相当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例如,驱动马达20的输出轴可自泵壳件11的外部伸入至驱动腔10b内。由此,可将驱动组件20配置成能够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实现动力输出。
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也可是动力器件(如电机等)以及因应需要而存在的其他部件的集合,并且驱动组件20的本体与泵壳件11之间的方位关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具体选择,要点在于:确保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是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布置的。
请参阅图2、图3和图8,联动组件30连接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具体如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移动件12之间,主要用于将驱动组件20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件12的直线往复运动。具体而言,该联动组件30整体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例如,联动组件30的左端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连接、右端与移动件12连接;在驱动组件20的驱动作用下,使得联动组件30能够带动移动件1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改变介质腔10a的容积,以最终实现介质腔10a(或者流体泵)泵出流体介质和吸入流体介质的交替转换。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8,联动组件30包括偏心件31和连杆件32;偏心件31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大致沿第一方向排布,该偏心件31的整体轮廓大致呈圆柱体,并且偏心件31的轴心(亦可理解为偏心件31的转动中心)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采用偏心方式设置;如,偏心件31沿第一方向偏心固定在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上;又如,偏心件31借助传动部件等偏心连接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连杆件32布置在偏心件31与移动件12之间,该连杆件32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为便于描述,将连杆件32邻近偏心件31的一端定义为连杆件32的第一端,将连杆件32邻近移动件12的一端定义为连杆件32的第二端;其中,连杆件32的第一端设有圆环状的套体部32a,该套体部32a以可相对偏心件31转动的方式套置于偏心件31,连杆件32的第二端则与移动件12连接(如固定连接)。
以此,当驱动组件20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时,可同步带动偏心件31绕第一方向偏心转动,借助套体部32a在连杆件32与偏心件31之间所建立的相对转动关系,促使连杆件32带动移动件1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利用移动件12的往复移动效应,实现介质腔10a的容积大小的切换,以最终交替完成流体介质的泵出和吸入过程。
具体实施时,偏心件31可以由轴体部31a、轴套部31b和锁止部31c等部件组合搭建而成;其中,轴体部31a大致呈圆柱体构造,在轴体部31a偏离其轴心线的位置沿轴向贯通地设置有用于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连接的连接孔;锁止部31c则沿轴体部31a的径向穿设至连接孔内,以将轴体部31a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或者两者之间的传动部件进行锁定;轴套部31b将轴体部31a和锁止部31c套置为一体,以使得偏心件31整体的圆周表面尽量平滑;而连接件32的套体部32a则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或者固定连接的方式同轴套置于轴套部31b的外侧。如此,可使得偏心件31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以及连杆件32之间的拆装更为方便快捷,而且连接更为稳固。
当然,偏心件31也可采用一体式构造,例如单一的圆柱体或轮体结构,其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采用偏心的方式直接固定或者间接连接。
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也可利用凸轮件33来替代偏心件31;具体而言,该凸轮件33的轮廓面(或者轮廓形状)可根据移动件12的运动行程、介质腔10a的容积配置、流体介质吸入与泵出的切换频率等进行具体选择配置。该凸轮件33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排布,并且凸轮件33的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采用同轴方式布置,即:凸轮件33的转动中心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同轴;如,凸轮件33可同轴固定于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上;又如,凸轮件33也可借助传动部件等同轴连接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相适应地,连杆件32可省略套体部32a,连杆件32的第二端连接移动件12,连杆件32的第一端则与凸轮件33的轮廓表面保持抵接。
当驱动组件20输出绕第一方向的旋转运动时,可同步带动凸轮件33绕第一方向旋转,利用凸轮件33的轮廓表面的变化以及与连杆件32的第一端之间的抵持关系,促使连杆件32沿第二方向往复移动,以带动移动件12同步运动,从而最终实现对介质腔10a的容积大小的切换。
具体实施时,可在泵壳件11内(具体如驱动腔10b)内设置导向结构34,该导向结构34主要用于为连杆件32沿第二方向作往复移动提供导向支持,以避免连杆件32在运动过程中因位置偏移而出现卡滞等现象,从而避免对介质腔10a泵出或吸入流体介质造成影响。该导向结构34可以是固定设置在驱动腔10b内的套体式构造,连杆件32沿第二方向贯穿导向结构34布置;该导向结构34也可以是设置于驱动腔10b内的滑槽或滑轨式构造,而连杆件32则可滑动地连接导向结构34。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带箭头的粗实线代表凸轮件33的旋转方向,带箭头的虚线代表连杆件32的运动方向。
其他实施例中,联动组件30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如流体泵整体的结构变化、驱动组件20的类型及布置方式、介质腔10a的泵出和吸入流体介质的效率等)选择其他结构构造;如,采用主要由曲柄和滑块组成的曲柄连杆机构;又如,采用主要由齿轮和滑块组成的传动机构等。要点在于,借助联动组件30能够将驱动组件20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件12的直线往复运动。凡此种种,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借助设置于驱动组件20与移动件12之间的联动组件30,将驱动组件20绕轴向方向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移动件12在横向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利用移动件12的往复运动效应来改变介质腔10a的容积,实现流体泵泵出和吸入流体介质。
由于驱动组件20(尤其是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和泵壳件11是沿轴向方向(或第一方向)排布设置的,而用于吸入和泵出流体介质的介质腔10a和移动件12则是沿横向方向(或第二方向)布置在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的一侧,使得驱动组件20与介质腔10呈现出沿横向方向并排分布的结构特点,从而可大幅减少流体泵在轴向方向上的结构堆叠,缩短流体泵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链,进而有利于缩短流体泵、乃至其应用产品(例如冲牙器)的整体长度,实现短型化结构设计,以便收纳携带;同时,联动组件30采用偏心式结构设置,由于联动组件30在横向方向或者其运动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不但可以为进一步减少流体泵在轴向方向上的结构堆叠提供支持,而且能够使流体泵的结构更为紧凑、摆放更为平稳。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和图8,移动件12采用具有一定覆盖面积的弹性隔膜结构,该移动件12与泵壳件11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例如右侧壁)彼此面对,并且该移动件12的轮廓边缘与泵壳件11固定,而移动件12的主体部分则与泵壳件11呈分离设置,从而可在移动件12与泵壳件11之间围合形成介质腔10a,而驱动腔10b则相当于沿第二方向分布于移动件12背向介质腔10a的一侧。移动件12的主体部分(如移动件12的中心位置)与联动组件30(具体如连杆件3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当联动组件30在驱动组件20的驱动作用下产生相应运动时,可促使移动件12发生相应的弹性变形,使得移动件12的主体部分能够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泵壳件11的侧壁移动,从而改变介质腔10a的容积,实现流体介质的泵出和吸入。
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件12也可采用活塞结构,通过在泵壳件11(具体如第一空间)内沿第二方向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腔道结构,移动件12可移动地装设于腔道结构内,亦可在移动件12与泵壳件11之间形成介质腔10a,而借助联动组件30则可实现移动件12的活塞式往复运动,从而改变介质腔10a的容积,同样能够实现流体介质的泵出和吸入。
相较于活塞结构,移动件12采用弹性隔膜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不但能够避免介质腔10a内的流体介质渗漏至驱动腔10b内,而且在隔膜变形或者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因与泵壳件11产生摩擦而受损,并且能够为降低驱动组件20的驱动力、保证介质腔10a对流体介质的稳定驱动创造有利条件。
请参阅图8,在移动件12采用弹性隔膜结构的实施例下,该移动件12或者隔膜采用一体构造;具体而言,该移动件12包括中心部12a、弹性部12b和固定部12c;其中,中心部12a位于移动件12的几何中心处,联动组件30(具体如连杆件32的第二端)与中心部12a固定;弹性部12b和固定部12c大致为环状形态,弹性部12b围绕分布并连接于中心部12a的外周,移动件12中由中心部12a和弹性部12b组合形成的部分沿第二方向与泵壳件11的侧壁(例如右侧壁)彼此面对并且相互分离布置;固定部12c则围绕分布并连接于弹性部12b的外周,并以卡接、粘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泵壳件11的侧壁上。
利用中心部12a作为移动件12的驱动受力点,联动组件30在驱动组件20的驱动作用下带动中心部12a沿第二方向靠近或远离泵壳件11的对应侧壁的移动过程中,可促使弹性部12b发生弹性形变(如拉伸或收缩),从而实现对介质腔10a的容积大小的切换调整。具体实施时,可通过对中心部12a、弹性部12b和固定部12c的材料厚度的掌控,使得弹性部12b具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例如,弹性部12b的厚度相较于中心部12a和固定部12c的厚度更小或更薄。当然,弹性部12b也可采用近似于波纹状的折叠式结构,以使其具备结构变形的能力。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6,泵壳件11包括主体部11a和泵盖部11b;其中,主体部11a大致为一中空的壳体构造,泵壳件11的第一空间或者驱动腔10b属于主体部11a的内部结构空间的一部分,驱动组件20的本体(具体如驱动马达的本体)固定在主体部11a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联动组件30装设于主体部11a内;主体部11a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如右侧壁)设有开口,移动件12以覆盖或者正对主体部11a的开口的方式布置于主体部11a内。泵盖部11b则以卡接、锁接等可拆卸方式装设于主体部11a的外侧,并覆盖主体部11a的开口布置,从而使得泵盖部11b与移动件12沿第二方向彼此面对,以在移动件12与泵盖部11b之间共同围合形成介质腔10a。
在移动件12采用弹性隔膜结构的实施例下,移动件12的轮廓边缘(具体如固定部12c)可夹持固定在泵盖部11b与主体部11a的侧壁之间,以实现对移动件12与泵壳件11的固定。在移动件12采用活塞结构等其他实施例下,利用泵盖部11b与主体部11a以可拆卸方式组合形成泵壳件11,也可便于对移动件12以及联动组件30等进行拆装。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移动件12和联动组件30等部件组装于泵壳件11内后,可采用粘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将泵盖部11b与主体部11a固定为一体。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在主体部11a与移动件12的轮廓边缘(具体如固定部12c)之间以及泵盖部11b与移动件12的轮廓边缘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11c,该密封结构11c围绕主体部11a的开口或者移动件12布置,主要用于将移动件12的轮廓边缘以密封的方式固定在主体部11a与泵盖部11b之间,以确保形成于移动件12与泵盖部11b之间的介质腔10a具有良好的结构密封性,避免介质腔10a的流体介质出现渗漏,或者避免影响介质腔10a对流体介质的驱动效果。具体实施时,该密封结构11c可以包括设置于主体部11a、泵盖部11b和移动件12上的多个凸起和凹槽,利用相邻凸起与凹槽之间的对位嵌合关系在相邻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结构11c。
需要指出的是,在移动件12采用活塞结构时,该密封结构11c可以采用现有的密封圈等密封部件,通过将密封圈等以夹持于泵盖部11b与主体部11a之间的形式,来消除主体部11a与泵盖部11b相交界处的结构间隙,从而实现对介质腔10a的密封。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和图6,泵壳件11用于与移动件12围合形成介质腔10a的侧壁(例如左侧壁,更为具体地如前述实施例的泵盖部11b)设置有凹面结构11d;该凹面结构11d设置于与移动件12沿第二方向正对的区域位置,其自泵壳件11的内部朝泵壳件11的外部凹陷设置,从而利用该凹面结构11d可扩大介质腔10a的容积,为增加流体介质的吸入量或者泵出量创造有利的结构条件。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泵壳件11还设有用于供流体介质出入介质腔10a的介质传输通道,以便在介质腔10a的容积或者内部压强发生变化时,介质腔10a能够经介质传输通道吸入流体介质,和使流体介质经介质传输通道泵出;该介质传输通道设置在泵壳件11(具体如主体部11a)在第一方向上远离驱动组件20的一端(例如顶端),其包括用于供流体介质泵出介质腔10a的介质出口结构10c和用于供流体介质进入介质腔10a的介质入口结构10d。
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引流座13和引流盖14来构造形成介质出口结构10c和/或介质入口结构10d;以构造形成介质出口10c为例,引流座13固定设置在泵壳件11(具体如主体部11a)在第一方向上远离驱动组件20的一端(例如顶端),该引流座13与泵壳件11可以采用一体式构造,在引流座13贯通地设有第一通道13a,该第一通道13a的一端延伸至介质腔10a,以与介质腔10a保持连通;引流盖14则以如锁接、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在泵壳件10上,该引流盖14与引流座13沿第一方向彼此面对并封盖引流座13,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容积的引流腔室10e,同时在引流盖14上贯通地设置有第二通道14a,该第二通道14a的一端通过引流腔室10e与第一通道13a的另一端保持连通,而第二通道14a的另一端则延伸至泵壳件11的外部;如此,当介质腔10a因容积变小、压强增大而泵出流体介质时,流体介质可借助由第一通道13a、引流腔室10e和第二通道14a所形成的介质出口结构10c排出泵体组件10或者流体泵;在流体泵应用时,冲牙器喷嘴可装设在引流盖14上,从而借助介质出口结构10c与介质腔10a建立连通关系。
就介质入口结构10d而言,亦可借助引流盖14与引流座13的配合构造成型,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此,其一,通过将介质传输通道(尤其是介质出口结构10c)布置在流体泵邻近冲牙器喷嘴的一端,可有效缩短流体介质的传输路径,减少压力损耗,提升流体介质泵出或喷出的效率。其二,泵壳件11既可以作为联动组件30、驱动组件20、移动件12等流体泵的组成部件以及冲牙器喷嘴和容器的安装载体,又可以作为流体介质的传输载体,使得泵壳件11的结构空间被有效利用,不但能够为缩小流体泵整体的体积创造了条件,也可使得各个部件的安装更为紧凑。其三,利用引流座13和引流盖14来构造介质传输通道,不但能够为通道内的单向阀等部件的拆装提供结构便利,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流体介质的传输路径进行适应性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流体介质经介质入口结构10d进入介质腔10a内的大致路径,待箭头的粗实线代表流体介质经介质出口结构10c泵出介质腔10a的的大致路径;图6中的粗实线代表第一通道13a延伸设置的大致方向或路径,粗体虚线代表第二通道14a延伸设置的大致方向或路径。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泵体组件10还包括两个单向阀15,该两个单向阀15分别设置于介质出口结构10c和介质入口结构10d,利用配置的单向阀15将介质传输通道构造成单向通道;当介质腔10a因容积变大而致使其内部压强变小时,设置于介质入口结构10d的单向阀15开启(此时,设置于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闭合),从而吸入流体介质;当介质腔10a因容积变小而致使其内部压强变大时,设置于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开启(此时,设置于介质入口结构10d的单向阀15闭合),从而泵出流体介质。
具体实施时,请参阅图4和图6,可在单向阀15上设置诸如弹簧等弹性件16,利用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向单向阀15施加使其闭合的预压力;以设置在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为例,单向阀15可装设于引流座13上(具体位于第一通道13a邻近引流腔室10e的一端),该弹性件16则设置的单向阀15与引流盖14之间,利用引流盖14和单向阀15对弹性件16的夹持作用使其保持一定的弹性;当介质腔10d内的压强增大并足以克服弹性件16的弹性作用力时,即促使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开启;反之,则可利用弹性件16始终向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施加使其闭合的预压力,提高介质出口结构10c的单向阀15闭合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4以及图7和图8,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泵,还包括传动组件40,该传动组件40沿第一方向布置于驱动组件20与联动组件30之间,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具体如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40连接联动组件30(具体如偏心件31或凸轮件33),利用传动组件40可实现对驱动组件20所输出动力的高扭矩传输,即:增大驱动组件20输出的旋转运动的扭矩并传递至联动组件30;从而能够实现对移动件20的平稳驱动。
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7和图8,传动组件40采用行星齿轮结构,包括内齿圈41、太阳齿42、三个行星轮43、接合座44和接合轴45;其中,内齿圈41沿第一方向固定设置在驱动组件20的本体与泵壳件11之间,太阳轮42以与内齿圈41同轴排布的方式设置在内齿圈41内,并且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与太阳轮42同轴固定;三个行星轮43均匀地围绕太阳轮42布置于太阳轮42与内齿圈41之间,以使得太阳轮42能够通过行星轮43啮合内齿圈41;接合座44大致为板状构造,其以覆盖行星轮43和太阳轮42的方式沿第一方向布置在内齿圈41背向驱动组件20的一侧,而三个行星轮43则同时与接合座44连接;接合轴45沿第一方向与太阳轮42(连同驱动组件20的输出轴)呈同轴排布,该接合轴45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预设长度,其一端固定于接合座44、另一端则位于泵壳件11内(具体如驱动腔10b)内并与联动组件30连接(如偏心件31或凸轮件33)。
驱动组件20驱使太阳轮42旋转,利用行星轮43在太阳轮42和内齿圈41之间所建立的啮合关系,促使三个行星轮43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轮42转动,从而通过接合座44带动接合轴45同步转动;以此,实现增大驱动组件20绕第一方向输出的旋转运动的扭矩并最终传递联动组件30。同时,通过配置的三个行星轮43可在传动组件40内形成稳固的三角关系,使得传动组件40的受力更为均匀,接合座44及接合轴45的转动更为平衡,进而能够使得联动组件30能够平稳地带动移动件12作直线往复运动。
其他实施例中,行星轮43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两个,或者四个、五个等其他更多数量。就传动组件40而言,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合适的传动机构。
请参阅图10并结合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口腔清洁装置,例如冲牙器;该口腔清洁装置包括泵体A和喷嘴B;其中,泵体A采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流体泵,泵体组件10(具体如泵壳件11)设有能够将介质腔10a与用于存储流体介质的容器C进行连通的连接管路D,该连接管路D可设置在泵壳件11的外侧,并通过介质传输通道的介质入口10d与介质腔10a连通设置。当泵体A启动,以执行吸入流体介质的过程时,容器C内的流体介质可在压力作用下经由连接管路D最终进入介质腔10a内。
喷嘴B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如卡接、螺接等)装设于泵壳件11在第一方向上远离驱动组件20的一端,并通过介质传输通道的介质出口10d与介质腔10a连通;当泵体A启动以执行泵出流体介质的过程时,介质腔10a泵出的流体介质可借助喷嘴B高速喷射而出,从而实现清洁牙齿和牙缝的效果。
该口腔清洁装置整体呈现出驱动组件20、泵体组件10和喷嘴B沿第一方向(或轴向方向)顺序排布的结构特点,由于泵体A在轴向方向上的结构堆叠少、尺寸链短,相较于现有的口腔清洁装置,本实施例的口腔清洁装置具有短小化的特点,不但收纳携带更为方便,而且摆放更为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引入了对容器C的描述,仅仅是为了理解该口腔清洁装置的结构构造、实施原理及功能效果,并不代表容器C一定是该口腔清洁装置的组成部分。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C可以是口腔清洁装置的组成部分,用于存储流体介质,并且容器C可以装设在泵体组件10(具体如泵壳件11)上,也可与泵体组件10分离布置并通过流体介质输送管路与泵体组件10的连接管路D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容器C不是口腔清洁装置的组成部分,而是在口腔清洁装置使用时,用于为口腔清洁装置提供流体介质的一种器具。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20)

1.一种流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泵壳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泵壳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流体介质的介质腔,所述介质腔被配置成容积发生变化时能够吸入流体介质和泵出流体介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组件被配置成绕第一方向输出旋转运动;以及
联动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所述移动件之间,所述联动组件被配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泵壳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以改变所述介质腔的容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泵壳件的一端,所述联动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偏心件,所述偏心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偏心设置;以及
连杆件,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偏心件连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所述偏心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第一方向偏心转动,以通过所述连杆件带动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包括圆柱状的轴体部,所述轴体部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偏心连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具有圆环状的套体部,所述套体部以可相对所述轴体部转动的方式套置于所述轴体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凸轮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以及
连杆件,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杆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件的轮廓表面保持抵接,所述连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移动件连接;
所述凸轮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绕第一方向旋转,以促使所述连杆件同步带动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泵壳件,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连杆件配合设置,用以引导所述连杆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邻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具有第一空间;所述移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以将所述第一空间区隔为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移动件两侧的驱动腔和所述介质腔,所述驱动腔用于容纳所述联动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件上用于与所述移动件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的侧壁设有凹面结构,所述凹面结构用于扩大所述介质腔的容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为隔膜结构,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与所述泵壳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固定,以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所述移动件能够在所述联动组件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往复变形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具有:
中心部,与所述泵壳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呈分离设置;
弹性部,围绕所述中心部设置,并与所述中心部连为一体;以及
固定部,围绕所述弹性部设置,并与所述弹性部连为一体,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泵壳件固定;
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中心部连接,所述弹性部能够在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中心部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变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件包括:
主体部,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本体连接,所述主体部在第二方向上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移动件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设置;以及
泵盖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泵盖部与所述移动件沿第二方向彼此面对,且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固定于所述泵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以使得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泵盖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介质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之间和/或所述泵盖部与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将所述移动件的轮廓边缘密封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泵盖部之间。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有介质出口结构,所述介质出口结构与所述介质腔连通,用以供流体介质泵出所述介质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出口结构具有:
引流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泵壳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所述引流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腔连通;以及
引流盖,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泵壳件,所述引流盖与所述引流座沿第一方向彼此面对,以在两者之间围合形成引流腔室,所述引流盖贯通地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引流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以使流体介质能够自第二通道的另一端泵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布置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泵壳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被配置成增大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的旋转运动的扭矩并传递至所述联动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内齿圈,与所述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和/或与所述泵壳件固定;
太阳轮,以与所述内齿圈同轴排布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齿圈内,所述太阳轮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以及
多个行星轮,围绕所述太阳轮设置于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之间,所述太阳轮通过所述行星轮啮合所述内齿圈,所述联动组件同时与多个所述行星轮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所述行星轮围绕所述太阳轮均匀排布。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
接合座,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内齿圈背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所述接合座同时与多个所述行星轮连接;以及
接合轴,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太阳轮同轴排布,所述接合轴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合座、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
19.一种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泵,所述泵体组件具有与所述介质腔连通设置的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用于连接能够存储流体介质的容器;以及
喷嘴,用以喷出自所述介质腔泵出的流体介质;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泵体组件,并与所述介质腔连通;所述驱动组件、泵体组件和喷嘴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口腔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流体介质的容器,所述容器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
CN202221081706.1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Active CN217462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1706.1U CN217462453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1706.1U CN217462453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2453U true CN217462453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1706.1U Active CN217462453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2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49247B1 (en) System for producing combined bursts of air and water for cleaning teeth
KR20160118313A (ko) 무펄스 양 변위 펌프용 구동 시스템
KR20070092244A (ko) 왕복동 및 회전 피스톤을 구비한 용적 펌프
EP3888591A1 (en) Oral irrigator
CN113266610A (zh) 采用液控单向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17462453U (zh) 一种流体泵及口腔清洁装置
JP2012087622A (ja) 送液ポンプ、医療機器
CN116849854A (zh) 冲牙器出液系统
CN107596479B (zh) 切换阀及脉冲冲洗器
CN216518464U (zh) 冲牙器水泵结构
KR100781391B1 (ko) 구동모터를 이용한 왕복펌프
JP2023512539A (ja) バネを備えた揺動回転液体分注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CN219126790U (zh) 机芯及冲牙器
CN215349649U (zh) 一种冲牙器机芯结构及冲牙器
CN208943044U (zh) 切换阀及脉冲冲洗器
CN220610882U (zh) 轻量化手持式高压清洗机
CN219207426U (zh) 一种冲牙器
CN213807951U (zh) 一种柱塞泵
CN219176506U (zh) 水泵组件及冲牙器
CN220288398U (zh) 水枪用驱动波箱及玩具水枪
CN217761233U (zh) 微型双联柱塞泵
CN115074964A (zh) 一种双液自动投放装置
CN111692068A (zh) 压力清洗机
CN218739210U (zh) 一种冲牙器机芯结构及冲牙器
CN216908193U (zh) 一种水牙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