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7336U - 容器转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容器转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7336U
CN217457336U CN202220246032.XU CN202220246032U CN217457336U CN 217457336 U CN217457336 U CN 217457336U CN 202220246032 U CN202220246032 U CN 202220246032U CN 217457336 U CN217457336 U CN 217457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outbound
target
inbound
handl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60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旭
王梦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60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7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7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733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046 priority patent/WO202314334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容器转移系统,该容器转移系统包括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其中,倒容器机构包括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相对设置,且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之间设置有容纳容器搬运设备的接驳位,容器搬运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容器存取指令在行进至接驳位的情况下,与入站装置或出站装置对接,通过入站装置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以及通过出站装置接收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以使容器搬运设备在同一个位置就可以完成将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和从工作站接收已经被拣选的目标容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的对接效率。

Description

容器转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仓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容器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消费者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年用户订单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电子商务越来越成熟,用户对电子商务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储管理的处理能力也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个仓库需要存储海量的商品种类以及商品库存量,即需要仓库能快速完成订单拣选,也需要提高仓储商品库存存储量,从而提高整个仓库的存储效率。为了提高仓库的存储效率,仓库规划时通常会划分出拣选区用于基于“货到人”模式进行商品拣选,在“货到人”模式中,需要通过搬运机器人实现,当前市面上常见的多容器搬运机器人,能够实现高达五米范围内存储的容器的存取,同时多容器搬运机器人本体上的多容器缓存载具能够实现一次性搬运多个容器到工作站或目的地。当前的多容器搬运机器人对接方案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利用入库倒容器机构逐个将容器从多容器机器人缓存载具上对接下来,然后将多层容器通过入库倒容器机构转移至单层输送线,最终输送到拣选工人面前,进一步的再通过单层传输线将已拣选的容器输送至另一侧的出库倒容器机构,这样使得入库倒容器机构和出库倒容器机构之间存在一段较长的距离,多容器机器人需要在入库倒容器机构和出库倒容器机构之间移动,致使倒容器机构与机器人的对接时间较长,以至于倒容器机构与机器人的对接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容器转移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容器转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其中,所述倒容器机构包括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相对设置,且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之间设置有接驳位;
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容器存取指令在行进至所述接驳位的情况下,与所述入站装置和/或所述出站装置对接,通过所述入站装置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和/或
通过所述出站装置接收所述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站装置,被配置为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工作站;
所述出站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站输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服务器;
相应地,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进一步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容器存取指令,其中,所述容器存取指令中有目标容器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容器信息从库存区域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容器。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入站输送装置和出站输送装置,所述入站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工作站之间,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出站装置和所述工作站之间;
所述入站输送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入站装置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获取的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工作站;
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站输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出站装置。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搬运设备、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均包括至少一层存放平台,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一目标容器或一个所述第二目标容器,所述入站装置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一目标容器,所述出站装置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且
所述容器搬运设备、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的层数相同。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站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出站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入站装置的每层所述存放平台存放的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入站输送装置;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输送至所述出站装置的每层所述存放平台。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站装置包括第一转移机构,所述出站装置包括第二转移机构;
所述第一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入站装置的所述存放平台;
所述第二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所述存放平台。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转移机构;
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之间;
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入站装置的存放平台,以及
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移动至库存区域进行存放。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站装置、所述出站装置以及所述容器搬运设备为一一对应关系;且
一个所述接驳位能够容纳一个所述容器搬运设备。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搬运设备从库存区域搬运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在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通过所述入站装置输送至工作站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出站装置接收所述工作站发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移动至所述库存区域进行存放。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容器转移系统,容器搬运设备行进至接驳位,与入站装置或出站装置对接,通过入站装置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以及通过出站装置接收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以使容器搬运设备在同一个位置就可以完成将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和从工作站接收已经被拣选的目标容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很大程度得提高了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的对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的系统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的系统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倒容器机构,111-入站装置,112-出站装置,120-容器搬运设备,130-工作站,140-入站输送装置,150-出站输送装置,160-控制服务器,170-库存区域,171-载具。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是本公开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公开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一种容器转移系统,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转移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1中的一种容器转移系统,包括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120,其中,倒容器机构包括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相对设置,且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之间设置有用于与容器搬运设备120对接的接驳位,容器搬运设备120,被配置为响应于容器存取指令,行进至接驳位,与入站装置111和/或出站装置112对接,通过入站装置111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通过出站装置112接收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
本公开的入站装置111可以是第一倒容器机构,出站装置112可以是第二倒容器机构。
当然也可以是,入站装置、出站装置也可以是倒容器机构的两个部分,倒容器机构中的入站装置用于与容器搬运设备120匹配,以将容器搬运设备120上的第一目标容器转移至入站装置上,并通过入站装置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倒容器机构中的出站装置112用来接收工作站输送的第二目标容器,并与容器搬运设备120配合,以将第二目标容器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120上。
本公开倒容器机构主要用于将容器搬运设备120搬运过来的多个容器同时输送到工作站中,或者将工作站处理完毕的多个容器同时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上。这种倒容器机构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具体地,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转移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倒容器机构的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中间相隔固定的距离,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中间相隔的位置可以为接驳位,与接驳位对应的地下表面设置有标志,容器搬运设备120依据接驳位地下的标志可以停靠在确定的位置,在容器搬运设备120从库存区域将第一目标容器移动至接驳位的情况下,与入站装置111对接,通过入站装置111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并且可以在该接驳位通过出站装置112接收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接驳位可以为使容器搬运设备120与入站装置111或出站装置112对接的空间位置,接驳位可以为通过地面设置的标志确定,例如,容器搬运设备120上设置有图像识别装置,在接驳位的地下表面设置有图像标志,其中,标志可以为一个二维码,通过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图像识别装置识别到二维码,并根据识别的二维码图像信息调整容器搬运设备120的位置,以使容器搬运设备120准确的到达接驳位。接驳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可以达到位置识别功能即可,本公开不进行限定。
容器搬运设备120是可以移动第一目标容器或第二目标容器的设备,可以为能够搬运物体的机器人,在容器搬运设备120为能够搬运物体的机器人时,可以使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例如:容器搬运设备120为搬运机器人。
第一目标容器是容器搬运设备120从库存区域取出并通过入站装置111输送至工作站的容器,第二目标容器是工作站将第一目标容器处理完成后并通过出站装置112输送至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容器,第一目标容器和第二目标容器可以为任意可以存放货物的容器,例如,塑料或纸质的货箱、托盘、物品自身的包装箱等。容器搬运设备120可以取出第一目标容器或存放第二目标容器。
工作站可以包括货物拣选区,在第一目标容器被输送至工作站后,在工作站由人工或自动化设备从第一目标容器中拣选订单任务所需的商品。自动化设备例如可以包括自动化机械臂,通过机械臂把商品从第一目标容器中取出。
库存区域是存放第一目标容器和第二目标容器的区域,在库存区域中设置有多个库存载具,每个库存载具上设置有多个容器位,每个容器位能够存放一个第一目标容器或第二目标容器,在库存区域的多个库存载具之间形成通道,容器搬运设备120可在该通道中通行,以将容器从库存载具上取出,或者将容器存放到库存载具上。
本公开的容器转移系统,容器搬运设备可以在接驳位同时实现与入站装置、出站装置的对接,以将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或者从工作站接收被拣选完成的目标容器。例如当容器搬运设备在接驳位将第一目标容器转移至入站装置后,可以直接在该接驳位接收来自出站装置的第二目标容器。相对于传统容器搬运设备需要在不同倒容器机构之间往返移动的方式而言,本公开的容器转移系统,节省了容器搬运设备前往不同倒容器机构的往返时间,提高了容器转运的效率。另外,由于容器搬运设备不需要在倒容器机构之间往返运动,由此可减少容器搬运设备在地面上通行的次数,降低了系统为容器搬运设备规划通行路径的负担。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入站装置111从容器搬运设备120获取第一目标容器,并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出站装置112接收工作站输送的第二目标容器,并将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容器搬运设备120。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入站装置111可以将容器搬运设备120上的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同样的,出站装置112接收工作站发送过来的第二目标容器。举例来说,容器搬运设备120为搬运机器人,第一目标容器为需要进行拣选的容器,第二目标容器为拣选完成的容器,搬运机器人从库存区域将需要进行拣选的第一目标容器移动至接驳位,入站装置111获取在接驳位的搬运机器人上的第一目标容器,并输送至工作站。在经过人工拣选之后,将其从工作站输送出来,出站装置112接收从工作站输送来的第二目标容器,并将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搬运机器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容器转移系统还包括:控制服务器160,相应地,容器搬运设备120,进一步被配置为:接收控制服务器160发送的容器存取指令,其中,容器存取指令中携带有目标容器信息,基于目标容器信息从库存区域170获取第一目标容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控制服务器160可以为本地的控制服务器160,也可以为远程的控制服务器160,其中,本地的控制服务器160可以为容器搬运设备120中内置的控制服务器160,远程的控制服务器160可以为通过网络与容器搬运设备120通信连接的控制服务器160,此处,网络可以为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连接的有线网络,也可以为无需布线就能实现各种通信设备互联的无线网络,例如,WIFI、蓝牙(Bluetooth)、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Infrared)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容器搬运设备120通过网络可以接收到控制服务器160发出的容器存取指令,容器存取指令中携带有目标容器信息,其中,目标容器信息可以为需要搬运的容器的信息,例如,目标容器信息中包括容器的位置信息,容器搬运设备120根据目标容器信息中的位置信息到达容器存放的位置并将容器取出,即获取到第一目标容器。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容器转移系统还包括:入站输送装置140和出站输送装置150,入站输送装置140设置在入站装置111和工作站之间,出站输送装置150设置在出站装置112和工作站之间,入站输送装置140,被配置为接收入站装置111从容器搬运设备120获取的第一目标容器,并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出站输送装置150,被配置为接收工作站输送的第二目标容器,并将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出站装置112。
在本公开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入站输送装置140和出站输送装置150均可以为输送线,入站输送装置140可以为设置在入站装置111和工作站之间的入站输送线,出站输送装置150可以为设置在出站装置112和工作站之间的出站输送线,入站输送线接收入站装置111输送过来的第一目标容器,并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130,同样的,出站输送线接收工作站130输送过来的第二目标容器,并将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出站装置112。通过设置入站输送装置140和出站输送装置150提高了第一目标容器和第二目标容器的输送速度,提高了容器转运的效率。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容器搬运设备120、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均包括至少一层存放平台,容器搬运设备120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第一目标容器或一个第二目标容器,入站装置111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第一目标容器,出站装置112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第二目标容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容器搬运设备120、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设置有多层存放平台,且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的层数与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的层数相同,例如,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层数有六层,相应的,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同样是六层,在入站装置111获取容器搬运设备120的第一目标容器和出站装置112向容器搬运设备120输送第二目标容器时,容器搬运设备120可以同时将多个第一目标容器转移至入站装置111不同的存放平台上,或者将出站装置112不同存放平台上的多个第二目标容器同时转移到容器搬运设备120上。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入站装置111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出站装置112包括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入站装置111的每层存放平台存放的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入站输送装置140,第二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输送装置150输送至出站装置112的每层存放平台。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将入站装置111每层存放平台存放的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入站输送装置140上。具体地,第一升降机构通过升降可以与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进行对接,第一升降机构在接收到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上的第一目标容器后,调整至与入站输送装置140对应的高度,由此可将第一目标容器传输至入站输送装置140上,之后入站输送装置140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130。
基于相同的道理,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将出站输送装置150上的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出站装置112不同的存放平台上。具体地,第二升降机构可以调整至与出站输送装置150对应的高度,由此可将第二目标容器由出站输送装置150传输至第二升降机构上。之后,第二升降机构可以通过升降的动作调整至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进行对接,之后出站输送装置150将第二目标容器传输至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进行存放。第二升降机构通过与不同的存放平台进行对接,由此实现了容器从出站输送装置150到出站装置112上不同存放平台的转移。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入站装置111包括第一转移机构,出站装置112包括第二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一目标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第二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均可以为顶升叉,例如,第一转移机构将第一目标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上抬起,之后将第一目标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上。同样的,第二转移机构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上抬起,之后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上。
本公开的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不仅可以使用顶升叉的形式,还可以使用其他任意一种形式,本公开不进行限定,只要可以达到转移容器的功能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入站装置、出站装置通过各自的转移机构实现了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至入站装置、从出站装置至容器搬运设备的转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转移机构可以设置在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之间,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可以通过同一个转移机构实现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至入站装置、从出站装置至容器搬运设备的转移。该转移机构设置在入站装置111和出站装置112之间,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第一目标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以及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
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转移机构可以为顶升叉,容器搬运设备120将第一目标容器运送至接驳位时,转移机构将第一目标容器从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上抬起,之后运动至与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对接,由此将第一目标容器转移至入站装置111的存放平台上。转移机构也可以运动至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对接,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出站装置112的存放平台上抬起后,再将第二目标容器转移至容器搬运设备120的存放平台上。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同一转移机构实现了容器在入站装置、出站装置与容器搬运设备120间的转移,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容器的转移效率。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容器搬运设备120,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二目标容器的情况下,将第二目标容器移动至库存区域170进行存放,参考图4。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当在工作站130完成对第一目标容器的订单任务后,还会由容器搬运设备120将第二目标容器搬运回库存区域170,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二目标容器从工作站130处搬运回第二目标容器在库存区域170的原始位置,也可以将其搬运至库存区域170的其他载具171位置。例如根据第二目标容器的热度值来确定第二目标容器的储存位置。容器的热度值是指容器中货物的出货量或出货频次,容器的热度值高是指容器中货物的出货量大或者出货频次高。例如,第二目标容器的热度值越高,则需要将其放置在距离工作站130越近的载具171上。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入站装置111、出站装置112以及容器搬运设备120为一一对应关系;且一个接驳位被配置为用于与一个容器搬运设备120。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一个接驳位只能对接一个容器搬运设备120,也就是说,一个容器搬运设备120既可以通过入站装置111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130,又可以将通过出站装置112接收工作站130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容器转移系统使得一个容器搬运设备120可以在同一位置完成两个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对本公开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公开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公开。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公开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公开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公开。本公开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容器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倒容器机构和容器搬运设备,其中,所述倒容器机构包括入站装置和出站装置,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相对设置,且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之间设置有接驳位;
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容器存取指令在行进至所述接驳位的情况下,与所述入站装置和/或所述出站装置对接,通过所述入站装置将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工作站;和/或
通过所述出站装置接收所述工作站发送的第二目标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站装置,被配置为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工作站;
所述出站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站输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服务器;
相应地,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进一步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控制服务器发送的容器存取指令,其中,所述容器存取指令中有目标容器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容器信息从库存区域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入站输送装置和出站输送装置,所述入站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工作站之间,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出站装置和所述工作站之间;
所述入站输送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入站装置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获取的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工作站;
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工作站输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出站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均包括至少一层存放平台,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一目标容器或一个所述第二目标容器,所述入站装置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一目标容器,所述出站装置的每层存放平台用于存放一个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且
所述容器搬运设备、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的层数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站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出站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入站装置的每层所述存放平台存放的所述第一目标容器输送至所述入站输送装置;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输送装置输送至所述出站装置的每层所述存放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站装置包括第一转移机构,所述出站装置包括第二转移机构;
所述第一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入站装置的所述存放平台;
所述第二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所述存放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移机构;
所述转移机构设置在所述入站装置和所述出站装置之间;
所述转移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入站装置的存放平台,以及
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从所述出站装置的存放平台转移至所述容器搬运设备的存放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移动至库存区域进行存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站装置、所述出站装置以及所述容器搬运设备为一一对应关系;且
一个所述接驳位能够容纳一个所述容器搬运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搬运设备从库存区域搬运所述第一目标容器,在将所述第一目标容器通过所述入站装置输送至工作站后,通过所述出站装置接收所述工作站发送的所述第二目标容器,并将所述第二目标容器移动至所述库存区域进行存放。
CN202220246032.XU 2022-01-29 2022-01-29 容器转移系统 Active CN217457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032.XU CN217457336U (zh) 2022-01-29 2022-01-29 容器转移系统
PCT/CN2023/073046 WO2023143346A1 (zh) 2022-01-29 2023-01-19 货箱转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6032.XU CN217457336U (zh) 2022-01-29 2022-01-29 容器转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7336U true CN217457336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2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6032.XU Active CN217457336U (zh) 2022-01-29 2022-01-29 容器转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73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346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箱转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346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货箱转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16312A1 (zh) 智能仓储系统、处理终端、仓储机器人及智能仓储方法
CN112224733B (zh) 仓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215557A (zh) 仓储管理系统及方法
EP4044083B1 (en)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10671088B2 (en)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robot using an optical identifier
RU2757646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оботом,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US8965562B1 (en) Efficient shuffling of mobile drive units for inventory holders
JP6829779B2 (ja) 倉庫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639382B1 (en) Robotic induction in materials handling facilities
US11361277B2 (en) Integrated container conveyance system
CA305689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including transport vehicles
AU2015346577A1 (en) Position-controlled robotic fleet with visual handshakes
US20160236865A1 (en) Automated Warehouse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US11440195B2 (en) Autonomous cargo lo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6059676A1 (ja) 自動倉庫
US2022030638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merchandise ordered by customers and subject to multiple retrieval systems
US202201061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rehousing operation
CN210504200U (zh) 一种智能分拣系统
CN217457336U (zh) 容器转移系统
CN112046990A (zh) 仓储系统、货物上架方法和货物拣选方法
CN115465589A (zh) 搬运机器人、搬运系统、搬运方法及服务器
CN210735196U (zh) 一种智能分拣货物的系统
EP3728084B1 (fr) Procede de palettisation d'objets heterogenes
CN113351495A (zh) 用于处理订单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US2023034819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items using multiple robotic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