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5296U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55296U CN217455296U CN202220334493.2U CN202220334493U CN217455296U CN 217455296 U CN217455296 U CN 217455296U CN 202220334493 U CN202220334493 U CN 202220334493U CN 217455296 U CN217455296 U CN 2174552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k
- axial direction
- extending
- vertical
- bank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版及凹版印刷机,该凹版在确保相邻的单元之间的糊剂的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糊剂向后方的偏移。在凹版的外周面设有用于保持糊剂的凹部,其中,在凹部的内部包括堤构造,该堤构造具有:纵堤,在该纵堤中,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相对于周向向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纵堤和连接于第1纵堤的端部且向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2纵堤,第1纵堤与第2纵堤的连接部交替地向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多个横堤,其从连接部的沿轴向凸出的一侧沿轴向延伸;以及阻截部,其从横堤的顶端朝向凹版的转印方向的始端侧地延伸,阻截部与同堤构造相邻的另一个堤构造或凹部的侧壁不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制造层叠陶瓷电容等层叠型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例如广泛使用将成为内部电极的导电性的糊剂转印于陶瓷坯片等被转印片的凹版印刷。进行凹版印刷的凹版印刷机包括圆筒状的凹版和压印滚筒,该凹版在外周面形成有转印图案形状的凹部,该压印滚筒在其与凹版之间夹持被转印片并将被转印片向凹版侧按压。
在凹版旋转时,在下方被糊剂供给部供给了糊剂的凹部逐渐上升,在夹持被转印片的位置处将凹部内的糊剂转印于被转印片。
在转印时,凹部的内部成为旋转方向即转印方向的前方侧的水平位置比后方侧的水平位置高的状态。因此,保持于凹部内的糊剂会向转印方向后侧偏移。在以该状态将糊剂转印于被转印片时,转印方向的前方侧的糊剂的转印量比后方侧的糊剂的转印量少,存在被转印的糊剂产生模糊的可能性。
因此,以往存在这样的技术:通过在凹部的内部设置沿被转印片的转印方向延伸的纵堤和沿与转印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横堤而将凹部内划分为多个单元,从而防止糊剂向后方偏移。并且,横堤会分别成为糊剂转印于被转印片的起点,减少了被转印的糊剂的模糊的产生。
但是,若将凹部内完全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多个单元,则在凹部内的糊剂的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存在被转印的糊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可能性。
因此,以往存在在横堤设置间隙而使在转印方向上相邻的单元彼此局部连通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031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采用上述以往技术,由于在横堤形成有间隙,因此无法完全防止糊剂向后方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确保相邻的单元之间的糊剂的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糊剂向后方的偏移的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凹版,其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能够以轴为中心地旋转,在该凹版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对转印于被转印片的糊剂进行保持的凹部,其中,在所述凹部的内部包括堤构造,该堤构造具有:纵堤,在该纵堤中,在所述凹版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周向向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纵堤和连接于所述第1纵堤的端部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2纵堤,所述第1纵堤与所述第2纵堤的连接部交替地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多个横堤,其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轴向凸出的一侧沿所述轴向延伸;以及阻截部,其从所述横堤的顶端朝向所述凹版的转印方向的始端侧地延伸,所述堤构造中的彼此相邻的第1堤构造与第2堤构造之间被分割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单元。
也可以是,所述第1纵堤和所述第2纵堤的相对于所述周向的倾斜角θ为45度以上且小于75度。
也可以是,所述阻截部具有所述横堤的长度的50%以上的长度。
也可以是,所述横堤包括:多个第1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第1连接部向所述一侧延伸:以及多个第2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凸出的第2连接部向所述另一侧延伸,所述第1堤构造的所述第1横堤与所述第2堤构造的所述第2横堤在所述凹版的轴向上在预定长度的范围重叠。
也可以是,所述横堤包括:多个第1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第1连接部向所述一侧延伸:以及多个第2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凸出的第2连接部向所述另一侧延伸,所述阻截部包括:第1阻截部,其设于所述第1横堤;以及第2阻截部,其设于所述第2横堤,所述第1堤构造的所述第1阻截部与所述第2堤构造的所述第2阻截部在所述凹版的轴向上设有预定宽度的间隔。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其中,该凹版印刷机具备:凹版,其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能够以轴为中心地旋转,在该凹版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对转印于被转印片的糊剂进行保持的凹部,其中,在所述凹部的内部包括堤构造,该堤构造具有纵堤、多个横堤以及阻截部,在该纵堤中,在所述凹版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周向向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纵堤和连接于所述第1纵堤的端部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2纵堤,所述第1纵堤与所述第2纵堤的连接部交替地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该多个横堤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轴向凸出的一侧沿所述轴向延伸,该阻截部从所述横堤的顶端朝向所述凹版的转印方向的始端侧地延伸,所述堤构造中的彼此相邻的第1堤构造与第2堤构造之间被分割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单元;糊剂供给部,其贮存有所述糊剂;以及压印滚筒,在该压印滚筒与所述凹版之间夹持所述被转印片。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在确保相邻的单元之间的糊剂的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糊剂向后方的偏移的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凹版印刷机1的示意图。
图2是使用凹版印刷机1转印有导电性糊剂12的陶瓷坯片3的剖视图。
图3是凹版2的立体图。
图4是凹部13的放大图。
图5是凹部13的变形例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凹版印刷机;2、凹版;2A、轴;3、陶瓷坯片;4、压印滚筒;11、糊剂供给部;12、导电性糊剂;13、凹部;14、刮刀;15、纵堤;16、横堤;17、171、单元;18、间隙;20、堤构造;21、侧面侧横堤;28、间隙;29、间隙;30、阻截部;131、侧面;15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凹版印刷机1、该凹版印刷机1所具备的凹版2、以及使用凹版印刷机1进行的作为层叠型电子部件的一例的层叠陶瓷电容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凹版印刷机1的示意图。图2是使用凹版印刷机1转印有导电性糊剂12的陶瓷坯片3的剖视图。
凹版印刷机1是将成为层叠陶瓷电容的内部电极的导电性糊剂12转印于作为被转印片的陶瓷坯片3上的装置。
凹版印刷机1包括:圆筒状的凹版2,其形成有导电性糊剂12的转印图案形状的凹部13;糊剂供给部11,其贮存有导电性糊剂12;压印滚筒4,在其与凹版2之间夹持陶瓷坯片3;以及刮刀14,其配置于凹版2的侧部。以下,将相对于凹版2而言配置有糊剂供给部11的一侧设为下。压印滚筒4配置于凹版2的上部。凹版2和压印滚筒4分别向箭头5的方向和箭头6的方向旋转,由此将陶瓷坯片3向箭头7的方向输送。
(陶瓷坯片3)
图2所示的陶瓷坯片3是使用模涂机、凹版涂布机、微型凹版涂布机等将包含陶瓷粉末、粘结剂和溶剂在内的陶瓷浆料8在载体膜10上成形为片状而成的带状的被转印片。
(凹版2)
图3是凹版2的立体图。凹版2能够以水平地延伸的轴2A为中心地旋转,具有圆筒状或圆柱状构件。凹版2在外周面形成有与转印于陶瓷坯片3的转印图案的形状对应的多个凹部13。在图3中仅示出两个凹部13,但凹部13在凹版2的外周面的轴向Y和转印方向(周向)X上分别大致等间隔地排列配置。
在实施方式中,凹部13以凹部13的长度方向朝向凹版2的转印方向(周向)X、凹部13的宽度方向朝向与凹版2的轴2A平行的轴向Y的方式配置。
(凹部13)
图4是1个凹部13的放大图。凹部13通过使用光掩模原版进行的蚀刻、雕刻等形成,多个凹部13是彼此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在凹版2的轴向Y和转印方向(周向)X上以恒定的间隔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凹部13中设有多个堤构造2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堤构造20并不限定于多个,也可以是一个。堤构造20的详细内容见后述。
(糊剂供给部11)
回看图1,糊剂供给部11是配置于凹版2的下方的、导电性糊剂12的贮存槽。导电性糊剂12例如含有具有0.03μm~1μm的粒径的Ni粉末来作为导体材料。此外,使用树脂作为粘结剂。并且,添加有用于控制烧结时的收缩的陶瓷材料、分散剂等。导电性糊剂12贮存于糊剂供给部11,凹版2的下方部分浸渍于导电性糊剂12。由此,能在凹版2的外周面的凹部13保持导电性糊剂12。
(刮刀14)
在凹版2的侧部配置有刮刀14。导电性糊剂12在糊剂供给部11进入到凹版2的凹部13,通过凹版2的旋转而被搬运至与陶瓷坯片3接触的接触部分。在其中途,刮刀14按压于凹版2的表面,利用刮刀14刮掉在凹版2表面的除凹部13之外的部分附着的导电性糊剂12。
(压印滚筒4)
压印滚筒4配置于凹版2之上,是以与轴2A大致平行的压印滚筒轴4A为中心地旋转的圆筒状或圆柱状构件。压印滚筒4的外周面被弹性构件覆盖。弹性构件利用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构件或树脂材料制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弹性材料制造。
压印滚筒4在其与凹版2之间夹持陶瓷坯片3,将陶瓷坯片3向凹版2侧按压。
在此,压印滚筒4是弹性体,因此会弹性变形,凹版2与压印滚筒4的接触部具有预定的压印宽度N。保持于凹版2的凹部13的导电性糊剂12在该压印宽度N的范围转印于陶瓷坯片3。在实施方式中,凹版2的凹部13的、转印方向(周向)X即长度方向的尺寸L小于压印宽度N。
(堤构造20)
接着,详细地说明设于凹部13内的多个堤构造20。图4是1个凹部13的放大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的转印方向(周向)X是与在图1中示出的箭头5所示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凹部13的图4中的右端侧是转印始端,左端侧是转印终端,在转印工序中,凹部13的与陶瓷坯片3接触的接触位置从图4的右端侧向左端侧移动。
各个堤构造20包括向转印方向(周向)X以锯齿形状延伸的1个纵堤15和从纵堤15沿轴向Y延伸的多个横堤16(16a、16b)。
以下,适当地将彼此相邻的堤构造20中的一者设为第1堤构造20A并将另一者设为第2堤构造20B地进行说明。
(纵堤15)
纵堤15是这样的锯齿形状:从外周面的作为转印方向(周向)X的一侧的始端侧朝向作为另一侧的终端侧交替地配置有第1纵堤15a以及第2纵堤15b,该第1纵堤15a相对于转印方向(周向)X向轴向Y的一侧以预定角度θ倾斜地延伸,该第2纵堤15b从与第1纵堤15a连接的第1连接部151A相对于转印方向(周向)X向轴向Y的另一侧以预定角度-θ倾斜地延伸,第1纵堤15a与第2纵堤15b的连接部151(151A、151B)交替地向轴向Y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θ优选为45度以上且小于75度,更优选为60度。另外,角度包含±1度左右的误差。
(内部空间S1)
此外,在第1堤构造20A与第2堤构造20B之间即第1堤构造20A的纵堤15A与第2堤构造20B的纵堤15B之间形成有向转印方向(周向)X呈锯齿地延伸的内部空间S1。
(横堤16)
横堤16包括从向轴向Y的一侧凸出的第1连接部151A的凸部向轴向Y的该一侧延伸的多个第1横堤16a和从向轴向Y的另一侧凸出的第2连接部151B的凸部向轴向Y的该另一侧延伸的多个第2横堤16b。
(阻截部30)
在实施方式中,在第1横堤16a的顶端和第2横堤16b的顶端设有堤状的阻截部30。阻截部30是指阻截导电性糊剂12的流动的部分。在实施方式中,阻截部30以从横堤16的另一端的顶端朝向凹版2的转印方向X的始端侧的方式与横堤16大致垂直地延伸。在实施方式中,阻截部30是与横堤16相同的宽度,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并且,阻截部30具有横堤16的长度的50%以上的长度。
(单元17)
利用第1堤构造20A的向第2堤构造20B侧延伸的多个第1横堤16a和第2堤构造20B的向第1堤构造20A侧延伸的多个第2横堤16b将内部空间S1划分为多个单元17。而且,第1堤构造20A的第1横堤16a与第2堤构造20B的第2横堤16b在图4所示的轴向Y的预定长度的范围Y1重叠。
(间隙18)
在第1堤构造20A的阻截部30与第2堤构造20B的纵堤15之间设有间隙18。
(侧面131)
凹部13是矩形形状,包括向转印方向(周向)X延伸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131。在堤构造20与侧面131之间形成有在转印方向(周向)X上连通的侧部空间S2。而且,设有从侧面131朝向堤构造20的纵堤15中的连接部151并且在侧部空间S2内延伸的侧面侧横堤21,该连接部151的该侧面131侧成为凹部。利用侧面侧横堤21和在侧部空间S2内延伸的横堤16将侧部空间S2划分为多个单元171。
(阻截部30)
在侧面侧横堤21的顶端也设有阻截部30。而且,在阻截部30与堤构造20的纵堤15的连接部151之间设有间隙28。此外,在设于从堤构造20向侧面131延伸的横堤16的顶端的阻截部30与侧面131之间设有间隙29。即,利用间隙28和间隙29使堤构造20和侧面131不连接。
(导电性糊剂12的转印工序)
接着,对使用凹版印刷机1进行的导电性糊剂12转印于陶瓷坯片3的转印工序进行说明。
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凹版2旋转。于是,如图1所示,凹版2的下部浸渍于收纳在糊剂供给部11内的导电性糊剂12内,在形成于凹版2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凹部13保持导电性糊剂12。
在凹版2旋转而经过刮刀14时,凹版2的外周面上的多余的导电性糊剂12被刮掉。
通过使凹版2旋转,从而使凹部13内的导电性糊剂12进一步被搬运至与陶瓷坯片3接触的接触位置。
在接触位置,利用压印滚筒4将陶瓷坯片3按压于凹版2的外周面。此时,将填充于凹版2的凹部13的导电性糊剂12转印于陶瓷坯片3,在陶瓷坯片3印刷图案状的导电性糊剂12。
在此,在图4中,利用箭头仅示出导电性糊剂12的一部分流动,但在凹部13的转印始端部移动到接触位置时,在凹部13的内部,转印方向(周向)X的前方侧的水平位置比转印方向X的后方侧的水平位置高。因此,保持于凹部13内的导电性糊剂12欲向转印方向(周向)X后侧流动。
(空间S1、S2形状的效果)
此时,在内部空间S1中,导电性糊剂12会沿着锯齿形状的内部空间S1从转印方向(周向)X的始端侧朝向后端侧蜿蜒曲折地流动。
此外,在侧部空间S2中,导电性糊剂12会沿着堤构造20侧的侧面为锯齿形状的侧部空间S2从转印方向(周向)X的始端侧朝向后端侧蜿蜒曲折地流动。
通过这样蜿蜒曲折,导电性糊剂12的流动的速度变慢,不容易引起向陶瓷坯片3转印时的转印始端侧的导电性糊剂12的模糊。
(横堤16的效果)
并且,利用横堤16将内部空间S1划分为多个单元17,利用横堤16和侧面侧横堤21将侧部空间S2划分为多个单元171。
因此,能进一步妨碍导电性糊剂12向后方的流动。此外,横堤16和侧面侧横堤21会分别成为导电性糊剂12转印于陶瓷坯片3的起点,更加不容易引起被转印的导电性糊剂12的模糊。
此外,在凹版2旋转而自陶瓷坯片3分离开时,会发生导电性糊剂12的拉丝现象。
产生的丝会在向转印方向(旋转方向)X移动的同时沿着以预定角度θ倾斜地延伸的纵堤15的侧面和横堤16的侧面也在轴向Y上蜿蜒曲折。因而,与在轴向Y上的恒定位置持续产生丝的情况相比能均匀地涂敷导电性糊剂12。
(单元17彼此连通及单元171彼此连通的效果)
例如,与实施方式不同,使第1堤构造20A和第2堤构造20B连接,并且使堤构造20和侧面131连接。
于是,将凹部13完全划分为多个单元17和单元171。在该情况下,在转印时不会产生相邻的单元17和单元171之间的导电性糊剂12或丝的流动,在单元17和单元171内的导电性糊剂12的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存在被转印的导电性糊剂12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可能性。
但是,在实施方式中,第1堤构造20A与第2堤构造20B不连接。即,第1堤构造20A的阻截部30与第2堤构造20B的纵堤15B不连接。而且,在阻截部30与纵堤15B之间设有间隙18,从而使在转印方向(周向)X上相邻的单元17彼此局部连通。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堤构造20与侧面131不连接。即,在从堤构造20延伸的横堤16与侧面131之间设有间隙29,在从侧面131延伸的侧面侧横堤21与堤构造20的纵堤15的连接部151之间设有间隙28,从而使在转印方向(周向)X上相邻的单元171彼此局部连通。
因此,导电性糊剂12能够在沿转印方向(周向)X相邻的单元17之间和单元171之间流动。由此,导电性糊剂12能够在填充划分出的各单元17和各单元171的同时进行流动。其结果,被转印的导电性糊剂12的厚度的均匀性提高。
(阻截部30的效果)
此外,通过凹版2的旋转,凹部13内的导电性糊剂12欲从一个单元17经由间隙18向转印方向X的后端侧的下一个单元17流动。
此时,单元17被横堤16和阻截部30包围。因此,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电性糊剂12保持于由横堤16和阻截部30围成的空间,剩余的量经由间隙18向下一个单元17流出。由此,在凹版2旋转时也能在各个单元17内保持充分的导电性糊剂12从而防止导电性糊剂12向后方的偏移。因而,能进一步减少导电性糊剂12向陶瓷坯片3转印时的模糊的产生。
另一方面,由于设有间隙18、间隙28及间隙29,因此成为导电性糊剂12的转印的起点的横堤16和侧面侧横堤21会变短相应的量。
但是,在实施方式中,在横堤16的顶端和侧面侧横堤21的顶端设有阻截部30。阻截部30的转印方向X的宽度比横堤16的转印方向X的宽度宽。因此,能利用阻截部30补充转印的起点,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转印的起点,减少模糊的产生。
(凹部宽度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中,凹版2的凹部13的转印方向(周向)X的尺寸L小于压印宽度N。
因而,在转印时,是在凹部13整体与陶瓷坯片3接触之后使陶瓷坯片3自凹版2分离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电性糊剂12转印于陶瓷坯片3的转印的均匀性。
(层叠陶瓷电容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层叠陶瓷电容的制造方法。
在使用凹版印刷机1得到了图2所示的形成有导电性糊剂12的陶瓷坯片3之后,将多个陶瓷坯片3层叠且压接并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接着进行烧制从而制造层叠体。然后,通过在层叠体形成外部电极来制造层叠陶瓷电容。
在层叠陶瓷电容中,像前述那样,导电性糊剂12整体上没有模糊等地形成为平滑。
因此,在压接工序中应力不会局部地集中,因此能够防止引起内部电极经由陶瓷层接触这样的短路不良、或者陶瓷层的厚度局部地变薄而引起绝缘电阻不良。
(实验例)
接着,准备凹部13的内部区域的堤形状不同的多个凹版2,使用各个凹版2并通过凹版印刷来印刷100个内部电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是否有印刷的模糊。将其结果表示于下表。在表中,将在100个中35个以上产生了印刷模糊的情况判定为×,将10个以上且小于35个判定为△,将1个以上且小于10个判定为〇,将0个判定为◎。
(比较例)
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3是不包含阻截部30的情况。
比较例1是仅有与转印方向(周向)X平行地延伸的堤的情况。
比较例2是仅包含锯齿状的倾斜角θ为60度的纵堤15的情况。
比较例3是包含横堤16和锯齿状的倾斜角θ为60度的纵堤15并且横堤16延伸至纵堤15而单元17彼此未连通的情况。
比较例4~比较例11包含横堤16和锯齿状的纵堤15但不包含阻截部30。而且,在比较例4~比较例11中,纵堤15的倾斜角θ各不相同。
比较例4是θ为45度的情况,比较例5是θ为50度的情况,比较例6是θ为55度的情况,比较例7是θ为60度的情况,比较例8是θ为65度的情况,比较例9是θ为70度的情况,比较例10是θ为75度的情况,比较例11是θ为80度的情况。
(实施例)
实施例1~实施例8包含锯齿状的纵堤15、横堤16以及阻截部30。而且,在实施例1~实施例8中纵堤15的倾斜角θ不同。
实施例1是θ为45度的情况,实施例2是θ为50度的情况,实施例3是θ为55度的情况,实施例4是θ为60度的情况,实施例5是θ为65度的情况,实施例6是θ为70度的情况,实施例7是θ为75度的情况,实施例8是θ为80度的情况。
(实验结果)
在比较例1的情况下,在100个中35个有印刷模糊,是×,
在比较例2的情况下,在100个中25个有印刷模糊,是△,
在比较例3的情况下,在100个中18个有印刷模糊,是△,
根据比较例1与比较例2的比较可知,与仅有与转印方向(周向)X平行地延伸的堤的情况相比,能通过将纵堤15设为锯齿状而减少印刷模糊。
θ为45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4在100个中有6个印刷模糊,是〇,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1在100个中有3个印刷模糊,是〇。
θ为50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5在100个中有4个印刷模糊,是〇,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2在100个中有两个印刷模糊,是〇。
θ为55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6在100个中有5个印刷模糊,是〇,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3在100个中有两个印刷模糊,是〇。
θ为60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7在100个中有0个印刷模糊,是◎,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4在100个中有0个印刷模糊,是◎。
θ为65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8在100个中有5个印刷模糊,是〇,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5在100个中有3个印刷模糊,是〇。
θ为70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9在100个中有7个印刷模糊,是〇,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6在100个中有5个印刷模糊,是〇。
θ为75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10在100个中有12个印刷模糊,是△,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7在100个中有12个印刷模糊,是△。
θ为80度的情况:
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11在100个中有31个印刷模糊,是△,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8在100个中有31个印刷模糊,是△。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8的比较可知,纵堤15的倾斜角θ优选为45度以上且小于75度,更优选为60度左右。
还可知,在纵堤15的倾斜角θ为75度以上的情况下,与仅有与转印方向(周向)X垂直的横堤16的情况相比没有变化,减少印刷模糊的产生的效果下降。
在θ是相同的角度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比较中,具有阻截部30的实施例与不具有阻截部30的比较例相比印刷模糊的个数较少或者相同。根据以上内容可知,能通过设置阻截部30来减少印刷模糊的产生。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设为各种变形例。
(变形例)
图5是内部区域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1横堤16a与第2横堤16b在轴向Y的预定长度的范围Y1重叠。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5所示,使第1横堤16a与第2横堤16b在轴向Y上不重叠,而是在第1堤构造20A的阻截部30和第2堤构造20B的阻截部30之间沿轴向Y设置预定宽度Y1的间隔。
在图5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下也是,如图中箭头所示,在凹版2旋转时也能在各个单元17内保持充分的导电性糊剂12从而防止导电性糊剂12向后方的偏移,因此能进一步减少导电性糊剂12向陶瓷坯片3转印时的模糊的产生。
Claims (6)
1.一种凹版,其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能够以轴为中心地旋转,在该凹版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对转印于被转印片的糊剂进行保持的凹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内部包括堤构造,该堤构造具有:
纵堤,在该纵堤中,在所述凹版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周向向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纵堤和连接于所述第1纵堤的端部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2纵堤,所述第1纵堤与所述第2纵堤的连接部交替地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
多个横堤,其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轴向凸出的一侧沿所述轴向延伸;以及
阻截部,其从所述横堤的顶端朝向所述凹版的转印方向的始端侧地延伸,
所述堤构造中的彼此相邻的第1堤构造与第2堤构造之间被分割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纵堤和所述第2纵堤的相对于所述周向的倾斜角θ为45度以上且小于7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截部具有所述横堤的长度的50%以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堤包括:
多个第1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第1连接部向所述一侧延伸:以及
多个第2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凸出的第2连接部向所述另一侧延伸,
所述第1堤构造的所述第1横堤与所述第2堤构造的所述第2横堤在所述凹版的轴向上在预定长度的范围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凹版,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堤包括:
多个第1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第1连接部向所述一侧延伸:以及
多个第2横堤,其从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凸出的第2连接部向所述另一侧延伸,
所述阻截部包括:
第1阻截部,其设于所述第1横堤;以及
第2阻截部,其设于所述第2横堤,
所述第1堤构造的所述第1阻截部与所述第2堤构造的所述第2阻截部在所述凹版的轴向上设有预定宽度的间隔。
6.一种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该凹版印刷机具备:
凹版,其具有圆筒或圆柱形状,能够以轴为中心地旋转,在该凹版的外周面设有用于对转印于被转印片的糊剂进行保持的凹部,其中,在所述凹部的内部包括堤构造,该堤构造具有纵堤、多个横堤以及阻截部,在该纵堤中,在所述凹版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相对于所述周向向轴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1纵堤和连接于所述第1纵堤的端部且相对于所述周向向所述轴向的另一侧倾斜地延伸的第2纵堤,所述第1纵堤与所述第2纵堤的连接部交替地向所述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凸出,该多个横堤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轴向凸出的一侧沿所述轴向延伸,该阻截部从所述横堤的顶端朝向所述凹版的转印方向的始端侧地延伸,所述堤构造中的彼此相邻的第1堤构造与第2堤构造之间被分割为相互连通的多个单元;
糊剂供给部,其贮存有所述糊剂;以及
压印滚筒,在该压印滚筒与所述凹版之间夹持所述被转印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26745A JP2022128293A (ja) | 2021-02-22 | 2021-02-22 | グラビア版、グラビア印刷機及び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2021-026745 | 2021-02-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55296U true CN217455296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061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34493.2U Active CN217455296U (zh) | 2021-02-22 | 2022-02-18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128293A (zh) |
CN (1) | CN217455296U (zh) |
-
2021
- 2021-02-22 JP JP2021026745A patent/JP2022128293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2-18 CN CN202220334493.2U patent/CN217455296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128293A (ja) | 2022-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18332B2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およびグラビア印刷機 | |
JP4007335B2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CN217455296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114255994A (zh) | 层叠陶瓷电容器 | |
US10449795B2 (en) | Printing plate, laminated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producing method, and printer | |
CN217197336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197339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455295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258988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197340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455294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197338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CN217197337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JP4229043B2 (ja) | グラビア印刷用版、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グラビア印刷装置 | |
CN217455297U (zh) | 凹版及凹版印刷机 | |
KR102278864B1 (ko) | 인쇄판, 그 인쇄판을 구비한 인쇄장치, 및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의 제조 방법 | |
JP4229044B2 (ja) | グラビア印刷用版、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グラビア印刷装置 | |
JP2007320316A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JP4162034B2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JP7227574B2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グラビア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グラビア印刷装置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JP2022128285A (ja) | グラビア版、グラビア印刷機及び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CN112918077B (zh) | 凹版印刷版和使用该凹版印刷版的凹版印刷装置 | |
JP2007296861A (ja) | グラビアロール、グラビア印刷機およ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 |
KR101757800B1 (ko) | 인쇄판,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인쇄 장치 | |
JP2013089765A (ja) | グラビア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