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3372U -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3372U
CN217453372U CN202221102888.6U CN202221102888U CN217453372U CN 217453372 U CN217453372 U CN 217453372U CN 202221102888 U CN202221102888 U CN 202221102888U CN 217453372 U CN217453372 U CN 217453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plate body
pouring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28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纯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Semiconductor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028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53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3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3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属于导光板技术领域。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为导光板本体;模板,所述模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模板上表面均垂直开设与浇筑槽,所述浇筑槽用于放置板体;进胶筒,所述进胶筒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固定连接,且均穿入浇筑槽内,所述进胶筒中部顶端开设有灌胶孔;所述浇筑槽与板体外轮廓相似,所述浇筑槽内壁与板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灌注胶液,最终形成的板体边缘固化的胶液厚度应为0.15mm~0.2mm,所述间隙的宽度应为0.35mm~0.4mm。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于注塑成型后,导光板边缘较为粗糙,一旦导入光,边缘位置出现光的散射,导致边缘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手机背光中,由于四周边框越来越窄,对漏光要求越来越严格,导光板使用常规加工方法,常常会导致背光边缘漏光。常规的加工方式是:根据导光板图纸尺寸设计模具,一模两穴。加工工序:注塑成型---切水口---包装出货。
现有的申请号为200810241753.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成型手机导光板的模具,包括用于成型PC板的第一注塑模具以及用于成型PC板上的硅胶按键基座的第二注塑模具,所述第一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前模芯及第一后模芯,所述第一前模芯及第一后模芯配合形成用于成型PC板的第一模腔以及用于成型第一流道水口的第一流道腔,所述第二注塑模具包括第二前模芯及第二后模芯,所述第二前模芯及第二后模芯配合形成用于成型硅胶按键基座的第二模腔以及用于成型第二流道水口的第二流道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模腔的周边在所述第二前模芯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压胶线。
由于注塑成型后,导光板边缘较为粗糙,一旦导入光,边缘位置出现光的散射,导致边缘漏光。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由于注塑成型后,导光板边缘较为粗糙,一旦导入光,边缘位置出现光的散射,导致边缘漏光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为导光板本体;
模板,所述模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模板上表面均垂直开设与浇筑槽,所述浇筑槽用于放置板体;
进胶筒,所述进胶筒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固定连接,且均穿入浇筑槽内,所述进胶筒中部顶端开设有灌胶孔;
所述浇筑槽与板体外轮廓相似,所述浇筑槽内壁与板体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灌注胶液,最终形成的板体边缘固化的胶液厚度应为0.15mm~0.2mm,所述间隙的宽度应为0.35mm~0.4mm。
对固化后多余的胶进行打磨,优选的,还包括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底端装有可更换的打磨刀,所述打磨刀分为圆柱形刀体和扁形裁切刀体。
在灌胶之前,将插孔固定在间隙中,然后灌胶后,胶液经过固化,插杆拔出后,会在固化后的胶中形成一个预留孔,打磨刀可从预留孔中插入,可避免打磨刀进入胶层时,胶层产生裂纹,优选的,还包括插杆,所述浇筑槽底部垂直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密封滑动插接在插孔内。
在胶液固化后,形成的预留孔,不会干涉插杆的拔出,当插杆拔出时,不会带动固化后的胶,同时,灌胶之前,将插杆插入插孔,灌胶时,胶液不会深入插孔内,将插杆优选的,所述插杆与插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插杆为光滑材质。
保证插杆在胶液固化形成的预留孔在打磨范围内,不影响胶层需要保留的部分,优选的,所述插杆的直径小于0.15mm,所述圆柱形刀体的直径不大于插杆的直径。
对打磨装置进行支撑,优选的,所述模板上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用于打磨装置的安装。
带动打磨刀进行移动,对固化后的胶进行打磨,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滚动部件、撑板和升降部件,两组所述滚动部件通过两根转轴转动安装在撑板底部,所述升降部件用于打磨刀的位置高度调整。
在限位槽的引导下,滑动组件可以带动打磨刀移动,对侧边的胶层进行打磨,在移动过程中,可对打磨刀与板体侧边的距离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固化后的胶的宽度进行控制,同时,在限位槽的导向下,可以快速打磨,提高效率,优选的,所述滚动部件包括两个滚珠和撑架,两个所述滚珠对称滚动嵌设在撑架两内侧壁,所述模板上表面垂直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外侧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走向与浇筑槽内侧壁形状相同,所述撑架通过两个滚珠滑动嵌设在两条限位槽内,所述转轴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内,且底端与撑架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升降部件可调整打磨装置的高度,从而对打磨刀的位置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圆柱形打磨刀可以从插杆的位置插入,避免固化后的胶开裂,优选的,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滑杆、滑套和伸缩杆,所述滑杆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顶端中部,所述滑套滑动套设在滑杆上,所述伸缩杆水平设置在滑套侧面,所述伸缩杆靠近滑杆的一端与滑套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固定设置在伸缩杆远离滑套的端部底侧。
将打磨刀的位置调整好后,需要使得打磨刀相对于板体侧板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动,从而实现对固化后的胶的厚度控制,在保证打磨光滑的同时,需要保证胶的厚度符合设计标准,优选的,所述滑套与滑杆之间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限位,所述伸缩杆依靠自身各段之间的摩擦力限位。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浇筑槽内预留出足够的间隙,在胶液固化后形成注塑胶层,留有足够的打磨空间,模板特意留下的0.2mm宽度胶,通过高速运转的打磨刀,从侧边接触磨掉板体边缘多余的胶位,使板体边缘形成规则光滑平整的胶位,在组装成背光后,由于磨边光滑平整,并不会导致光的散射,从而解决了背光漏光的问题,同时,由于插杆拔出后,可在固化后的注塑胶层形成预留孔,便于打磨刀的放入,不会使得注塑胶层形成裂纹,保证注塑胶层的完整连续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槽的走向,对滚珠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对撑架的移动与运转姿态进行限位,由于限位槽的走向与浇筑槽和板体的侧边轮廓相同,从而使得滑动组件带动打磨刀沿着板体的外侧轮廓移动,可以使得打磨刀与板体侧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实现对固化后的胶液形成的固化层进行高效打磨,并保证打磨精度,不会对需要保留的固化后的胶液产生影响,使得符合设计标准,并保证成型后的产品,侧端面具有良好的光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放入模板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放入模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中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中图3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图3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图5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板体;2、模板;3、浇筑槽;4、进胶筒;5、胶液;6、打磨装置;7、插杆;8、撑板;9、转轴;10、滚珠;11、撑架;12、滑槽;13、滑杆;14、滑套;15、伸缩杆;16、打磨刀;17、灌胶孔; 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包括:
板体1,板体1为导光板本体;
模板2,模板2为两个,两个模板2上表面均垂直开设与浇筑槽 3,浇筑槽3用于放置板体1;
进胶筒4,进胶筒4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2固定连接,且均穿入浇筑槽3内,进胶筒4中部顶端开设有灌胶孔17;
浇筑槽3与板体1外轮廓相似,浇筑槽3内壁与板体1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灌注胶液5,最终形成的板体1边缘固化的胶液 5厚度应为0.15mm~0.2mm,间隙的宽度应为0.35mm~0.4mm。
还包括打磨装置6,打磨装置6底端装有可更换的打磨刀16,打磨刀16分为圆柱形刀体和扁形裁切刀体。
还包括插杆7,浇筑槽3底部垂直开设有插孔,插杆7密封滑动插接在插孔内。
插杆7与插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插杆7为光滑材质。
插杆7的直径小于0.15mm,圆柱形刀体的直径不大于插杆7的直径。
在对板体1侧边进行胶层的注塑时,首先将插杆7插入插孔内,将板体1放置在浇筑槽3内,并固定板体1在浇筑槽3内的位置,然后通过灌胶孔17注入胶液5,随着胶液5的不断注入,通过进胶筒4 进入模板2的浇筑槽3内,并在间隙内流动,对间隙进行填充,待厚度达到设计标准后,停止胶液5的灌注,然后静待一段时间后,使得胶液5固化,形成注塑层,待胶液5完全固化成注塑胶层后,需要对固化的胶层进行打磨时,将插杆7从插孔中拔出,形成预留孔,预留孔可使得打磨刀16进入注塑层时,避免与注塑层之间形成纵向作用力,从而可以避免注塑层产生应力开裂,可保证胶液5固化后形成的注塑层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待打磨刀16放入预留孔后,启动打磨装置6,打磨装置6带动打磨刀16运转,对固化后的注塑胶层进行打磨,使其形成光滑表面,避免由于注塑层的边缘粗糙形成光的散射。
在注塑完成后,对板体1组装到背光中,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组成板材,包括反射片、板体1、膜片和遮光片,在侧部铺设胶铁件,由于板体1侧边光滑,使板体1边缘形成规则光滑平整的胶位,在组装成背光后,由于磨边光滑平整,并不会导致光的散射,从而解决了背光漏光的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7,基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模板2上设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用于打磨装置6的安装。
在对成型的板体1侧边多余的固化形成的胶进行打磨时,打磨刀16 与板体1侧边之间的距离控制至关重要,因为打磨刀16与板体1侧边之间的距离即为需要保留的胶层厚度,也就是符合设计要求的胶层厚度。
滑动组件包括两组滚动部件、撑板8和升降部件,两组滚动部件通过两根转轴9转动安装在撑板8底部,升降部件用于打磨刀16的位置高度调整。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滚动部件包括两个滚珠10和撑架 11,两个滚珠10对称滚动嵌设在撑架11两内侧壁,模板2上表面垂直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外侧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槽 18走向与浇筑槽3内侧壁形状相同,撑架11通过两个滚珠10滑动嵌设在两条限位槽18内,转轴9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8内,且底端与撑架11上表面固定连接。
升降部件包括滑杆13、滑套14和伸缩杆15,滑杆13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8顶端中部,滑套14滑动套设在滑杆13上,伸缩杆15 水平设置在滑套14侧面,伸缩杆15靠近滑杆13的一端与滑套14外侧面固定连接,打磨装置6固定设置在伸缩杆15远离滑套14的端部底侧。
滑套14与滑杆13之间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限位,伸缩杆15 依靠自身各段之间的摩擦力限位。
当需要打磨时,将插杆7从插孔中拔出,由于胶液5的固化,插杆7拔出后,会在固化后的胶层中形成预留孔,推动滑套14在滑杆 13上滑动,从而改变其高度位置,同时调整伸缩杆15的长度,使得打磨刀16的位置位于预留孔上方,然后推动滑套14向下移动,将打磨刀16插入预留孔内,然后即可启动打磨装置6,打磨装置6带动打磨刀16运转,对胶液5固化后形成的胶层进行打磨,在打磨装置 6带动打磨刀16运转时,可推动滑动组件移动,推动撑板8时,撑板8通过转轴9带动撑架11移动,撑架11移动,带动位于其内部的两个滚珠10滚动,两个滚珠10在滑槽12外侧壁的两条限位槽18内滚动,避免滑动组件的脱落,同时,限位槽18的走向,对滚珠10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对撑架11的移动与运转姿态进行限位,进而通过撑板8带动打磨装置6和打磨刀16沿着限位槽18的走向移动,由于限位槽18的走向与浇筑槽3和板体1的侧边轮廓相同,从而使得滑动组件带动打磨刀16沿着板体1的外侧轮廓移动,可以使得打磨刀16与板体1侧边之间的距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实现对固化后的胶液5形成的固化层进行高效打磨,并保证打磨精度,不会对需要保留的固化后的胶液5产生影响,使得符合设计标准,并保证成型后的产品,侧端面具有良好的光滑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包括:
板体(1),所述板体(1)为导光板本体;
模板(2),所述模板(2)为两个,两个所述模板(2)上表面均垂直开设与浇筑槽(3),所述浇筑槽(3)用于放置板体(1);
进胶筒(4),所述进胶筒(4)两端分别与两个模板(2)固定连接,且均穿入浇筑槽(3)内,所述进胶筒(4)中部顶端开设有灌胶孔(17);
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槽(3)与板体(1)外轮廓相似,所述浇筑槽(3)内壁与板体(1)侧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灌注胶液(5),最终形成的板体(1)边缘固化的胶液(5)厚度应为0.15mm~0.2mm,所述间隙的宽度应为0.35mm~0.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打磨装置(6),所述打磨装置(6)底端装有可更换的打磨刀(16),所述打磨刀(16)分为圆柱形刀体和扁形裁切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杆(7),所述浇筑槽(3)底部垂直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7)密封滑动插接在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与插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插杆(7)为光滑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的直径小于0.15mm,所述圆柱形刀体的直径不大于插杆(7) 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上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用于打磨装置(6)的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两组滚动部件、撑板(8)和升降部件,两组所述滚动部件通过两根转轴(9)转动安装在撑板(8)底部,所述升降部件用于打磨刀(16)的位置高度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部件包括两个滚珠(10)和撑架(11),两个所述滚珠(10)对称滚动嵌设在撑架(11)两内侧壁,所述模板(2)上表面垂直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外侧壁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走向与浇筑槽(3)内侧壁形状相同,所述撑架(11)通过两个滚珠(10)滑动嵌设在两条限位槽(18)内,所述转轴(9)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8)内,且底端与撑架(11)上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滑杆(13)、滑套(14)和伸缩杆(15),所述滑杆(13)垂直转动安装在撑板(8)顶端中部,所述滑套(14)滑动套设在滑杆(13)上,所述伸缩杆(15)水平设置在滑套(14)侧面,所述伸缩杆(15)靠近滑杆(13)的一端与滑套(14)外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6)固定设置在伸缩杆(15)远离滑套(14)的端部底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4)与滑杆(13)之间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限位,所述伸缩杆(15)依靠自身各段之间的摩擦力限位。
CN202221102888.6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Active CN217453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2888.6U CN21745337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2888.6U CN21745337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3372U true CN217453372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2888.6U Active CN217453372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53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2269U (zh) 终端屏幕贴膜装置
CN107497986B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17453372U (zh) 一种新型的导光板
CN108091459B (zh) 瓷绝缘子一体化成型设备
CN205951163U (zh) 一种具有脱模机构的模具
CN205889781U (zh) 一种旋转脱模的斜顶机构
CN104526956A (zh) 终端前盖的成型工艺
JP2004522624A5 (zh)
CN212653790U (zh) 一种曲面玻璃用移印胶头成型模具
CN210679534U (zh) 高频头主体模具结构
CN211804409U (zh) 一种用于鞋模的新型雕刻机
CN211683159U (zh) 硅胶口红模具多工位成型机构
CN207770817U (zh) 一种双金属复合铸造汽车模具
CN214448712U (zh) 一种塑胶件次品修复装置
CN202572486U (zh) 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铝塑膜冲坑模具
CN215151543U (zh) 一种注塑模架
CN218576387U (zh) 一种密封条飞行切装置
CN213819810U (zh) 一种阿胶糕坨脱模机
CN107962351A (zh) 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移动终端
CN207872785U (zh) 一种光机系统研发用折弯装置
CN212600878U (zh) 一种光学镜片凸面抛光模具
CN216400326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注塑生产模具
CN213970710U (zh) 一种砂轮齿片粘贴模具
CN218366180U (zh) 一种镜片多穴注塑模具
CN211307543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