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0214U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50214U CN217450214U CN202220683014.8U CN202220683014U CN217450214U CN 217450214 U CN217450214 U CN 217450214U CN 202220683014 U CN202220683014 U CN 202220683014U CN 217450214 U CN217450214 U CN 2174502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
- array area
- micropore
- area
- samp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包括反应池和压头部分;所述反应池内设有至少一个加样腔和微孔阵列区,所述微孔阵列区设有阵列区平台面和开设在所述阵列区平台面上的若干微孔;所述压头部分的表面设有密封面和凸出于所述密封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可填充至所述加样腔内,以使所述加样腔内的液体移动至所述微孔内,所述密封面可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阵列区平台面压紧以密封所述微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利用所述凸台和所述密封面的设置,实现对液体的分配和密封,避免了油相或其他试剂的引入,操作便捷,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微量液体进行核酸、蛋白质等定量检测时,常规的检测手段,是进行传统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核心需求之一就是将样本或反应试剂分散成大量均匀和稳定的微小液滴。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油包水液滴生成法和微孔阵列液滴生成法。
油包水液滴生成法,采用十字形交叉流道,利用流体剪切力,以油相切断并包裹水相试剂,形成油包水液滴,在反应时间内,可将反应样本分散形成目标数量、目标体积的液滴;微孔阵列液滴生成法,需要预先构建特定尺寸和数量的微孔阵列,使待分配试剂进入阵列区,液体充盈每个微孔,随后用另一种液体介质(如,油)或非液体介质(如,薄膜)将微孔密封,即形成独立的微小液滴。
当进行微量液体(在体外诊断领域多为水相)均匀分配、密封,并彼此隔绝时,如果需要通过油相介质实现油包水微液滴生成,虽然可以得到较高的液滴数量,但需要精确控制油相和水相注入的速度和比例,对于系统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否则生成的液滴会出现一致性不佳的问题,此外,生成后的液滴可能出现破裂等问题,保存稳定性相对较差;当用油相介质实现微腔阵列的分隔和密封时,对于油膜的厚度、油相注入的角度和速度均需要特别设置,否则会出现水相排除不尽,或微腔内试剂被冲出等问题;导致结构和操作比较复杂,对于操作手法要求较高。
当使用非液体介质进行微腔阵列的分隔和密封时,需要将用于密封的薄膜通过辊压的方式与微腔阵列之间的平面充分接触,完成多余液体的挤压和微腔阵列的分隔;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油相的引入,系统稳定性相对较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其辊压操作需要上机进行,会使全部微腔阵列均被密封,当待测样本量不足时,会造成测试资源的浪费;此外,以薄膜作为密封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操作人员的误触,可能造成部分微腔的失效。
因此,如何提高微量液体分配装置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该微量液体分配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稳定性,减少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包括反应池和压头部分;
所述反应池内设有至少一个加样腔和微孔阵列区,所述微孔阵列区设有阵列区平台面和开设在所述阵列区平台面上的若干微孔;
所述压头部分的表面设有密封面和凸出于所述密封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可填充至所述加样腔内,以使所述加样腔内的液体移动至所述微孔内,所述密封面可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阵列区平台面压紧以密封所述微孔。
优选地,所述微孔的表面以及所述阵列区平台面上靠近所述微孔的位置均设有亲水涂层。
优选地,所述压头部分的密封面和所述凸台的表面均设有疏水涂层。
优选地,所述压头部分的密封面与所述阵列区平台面贴合密封。
优选地,所述压头部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压头部分。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为透明反应池。
优选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加样腔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加样腔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加样腔的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为多个,所述压头部分与所述反应池的个数相同,且各所述压头部分均单独控制。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还设有溢流区,所述加样腔的体积大于各所述微孔的体积之和,且小于所述反应池的容积与所述压头部分的体积之差。
优选地,所述溢流区的高度低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表面高度。
优选地,所述微孔阵列区的阵列区平台面设有供液体流入所述溢流区的导流槽。
优选地,所述加样腔位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微孔阵列区位于所述加样腔的外周部,所述溢流区位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外部;所述微孔阵列区和所述溢流区均呈环形分布;
或者,所述溢流区位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微孔阵列区位于所述溢流区的外周部,所述加样腔位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外部;所述微孔阵列区和所述加样腔均呈环形分布;
或者,所述加样腔位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中间位置,且所述加样腔和所述微孔阵列区均呈条形分布;所述微孔阵列区排列在所述加样腔的至少一侧,所述溢流区在所述微孔阵列区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包括反应池和压头部分;所述反应池内设有至少一个加样腔和微孔阵列区,所述微孔阵列区设有阵列区平台面和开设在所述阵列区平台面上的若干微孔;所述压头部分的表面设有密封面和凸出于所述密封面的凸台,所述凸台可填充至所述加样腔内,以使所述加样腔内的液体移动至所述微孔内,所述密封面可与所述微孔阵列区的阵列区平台面压紧以密封所述微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利用所述凸台和所述密封面的设置,实现对液体的分配和密封,避免了油相或其他试剂的引入,操作便捷,稳定性高。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孔的表面以及所述阵列区平台面上靠近所述微孔的位置均设有亲水涂层。上述设置,通过亲水涂层的设置,可以确保由所述加样腔内流出的液体首先填充至所述微孔的位置,保证液体优先填充至各微孔内,进而保证液体的分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反应池底部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反应池的微孔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与反应池底部的配合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的密封面与反应池内阵列区平台面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的密封面与反应池内阵列区平台面过盈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反应池中A-A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反应池中B-B截面示意图;
其中:1-反应池;2-加样腔;3-微孔阵列区;3-1-微孔;4-阵列区平台面;5-溢流区;6-侧壁;7-压头部分;7-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该微量液体分配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油相或其他试剂的引入,简化操作过程,提高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反应池底部的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反应池的微孔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与反应池底部的配合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的密封面与反应池内阵列区平台面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压头部分的密封面与反应池内阵列区平台面过盈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反应池中A-A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中反应池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反应池中B-B截面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包括反应池1和压头部分7,可应用在微量液体中进行的核酸、蛋白质定量检测的领域。
其中,反应池1内设有至少一个加样腔2和微孔阵列区3,液体会添加在加样腔2内,反应池1具有侧壁6,可以与压头部分7进行位置限制,保证压头部分7的移动方向不会偏移,同时防止液体流出反应池1;进一步,微孔阵列区3设有阵列区平台面4和开设在阵列区平台面4上的若干微孔3-1,液体从加样腔2内流动至微孔3-1内,实现液体的分配;压头部分7的表面设有密封面和凸出于密封面的凸台7-1,凸台7-1可填充至加样腔2内,以使加样腔2内的液体移动至微孔3-1内,密封面可与微孔阵列区3的阵列区平台面4压紧以密封微孔3-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利用凸台7-1和密封面的设置,实现对液体的分配和密封,避免了油相或其他试剂的引入,操作便捷,稳定性高;当微孔3-1的尺寸一致时,该装置可实现均匀分配、密封及微孔3-1内液体的彼此隔绝。
具体的,反应池1用来加入试剂或待测样本,并在与压头部分7配合时,完成试剂或待测样本的分配、密封及彼此隔绝;反应池1结构为一凹坑结构,其材料可以是金属类、玻璃、硅等可加工材料,也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如,弹性模量>0.7的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一步,微孔3-1是均匀排布在反应池1的底部,用于试剂或待测样本填充的微小盲孔,微孔3-1的结构可以是半球、立方体或其他结构,微孔3-1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待分割形成的微量液滴数目和需要的液滴体积而设置,如,设置有20000个微孔3-1,每个微孔3-1的容积一般在fL级至μL级之间。微孔3-1的容积和宽深比还需由相应的加工能力决定,如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机械加工、模具注塑、化学刻蚀、激光打孔等,但微孔3-1结构应当能够被试剂或待测样本完全充盈。当然,各微孔3-1的排列也可以不均匀排列,根据需要设定即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
更进一步,阵列区平台面4是指位于反应池1底部、微孔阵列区3之间的非微孔3-1部分,为一平面;优选的,相邻的两个微孔3-1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相等或近似相等,且这一距离可近似等于、大于或略小于微孔3-1的直径,确保各微孔3-1的分配均匀且密封效果稳定。当然,微孔3-1的排列也可以为不规则排列,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
进一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除了在结构和宽深比上加以控制外,还可以对微孔3-1的结构进行相应的修饰,如在微孔3-1的表面以及阵列区平台面4上靠近微孔3-1的位置均设有亲水涂层。具体的,亲水涂层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性亲水修饰,如等离子体处理,化学性亲水修饰,如亲水试剂涂覆。上述设置,通过亲水涂层的设置,可以确保由加样腔2内流出的液体首先填充至微孔3-1的位置,即亲水涂层起到引流的目标,保证液体优先填充至各微孔3-1内,进而保证液体的分配精度。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和凸台7-1的表面均设有疏水涂层。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与阵列区平台面4贴合密封;即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与阵列区平台面4之间完全贴合,实现密封面对微孔3-1的密封效果,防止液体从微孔3-1内流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压头部分7为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压头部分。具体的,关于密封面和凸台7-1的设置位置,可以通过在压头部分7靠近反应池1的一端设置压紧部,然后将密封面和凸台7-1设置在压紧部上,压紧部为金属材料加工或者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加工,压头部分7的其他部分材料无需限定,以节省成本。当然,压紧部的密封面首先能够保证密封,而实现密封的方式除采用弹性压头部分,实现压头部分7与阵列区平台面4的过盈状态外,也可以通过提高密封面的表面加工精度来实现,例如压头部分7或压紧部为金属材料,密封面的表面加工精度非常高,同时微孔阵列区3的表面精度也非常高,同样可以实现,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式。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压头部分7用来与反应池1配合,完成试剂或待测样本的分配、密封及彼此隔绝。压头部分7为一柱状结构,材料优选为高分子聚合物,如,弹性模量>0.7Gpa的聚碳酸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橡胶、硅胶。压头部分7材料本身,或经表面处理,如特氟龙涂布后的压头部分7,具有接近或大于液体试剂或待测样本的表面能,即,液体不会在与压头部分7的接触面发生摊开和润湿。其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能够完全覆盖微孔阵列区3,且略小于反应池1和溢流区5,同时,当压头部分7水平方向的投影完全处于反应池1内的某一特定位置时,压头部分7上与反应池1内加样腔2水平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叠的位置上,存在与加样腔2形状完全互补的突起结构。当受到来自于外部的,沿垂直方向作用于压头部分7的顶部,并向下按压压头部分7的驱动力作用时,压头部分7不断接近微孔阵列区3,直至凸台7-1与加样腔2完全互补时,凸台7-1的根部所在平面,即压头部分7的底部平面,也就是密封面,刚好与阵列区平台面4重合或略过盈,完成对微孔3-1腔室的密封;过盈程度由对压头部分7的按压压力和下压距离决定,以调整其对微孔3-1的密封强度。当加样腔2内已完成试剂或待测样本的加入后,随着压头部分7沿垂直方向压入反应池1,压头部分7底部的突起结构逐渐进入加样腔2,将其中的试剂或待测样本向外挤压,试剂或待测样本流经微孔阵列区3,完成对其中微孔3-1的填充。待压头部分7底部的突起结构与加样腔2完全重合时,试剂或待测样本的驱动和分配完成,同时压头部分7底部平面与阵列区平台面4重合或略过盈,完成对微孔3-1腔室的密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反应池1为透明反应池。具体的,反应池1可以为金属反应池、玻璃反应池、硅反应池或高分子聚合物反应池;反应池1优选为透明的、高分子的硬质透明材料或玻璃,以便于进行光信号检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凸台7-1与加样腔2的横截面积从靠近加样腔2的一端到远离加样腔2的一端逐渐增大,方便凸台7-1与加样腔2的配合,以挤出液体。需要说明的是,凸台7-1与加样腔2的形状,应当在保证凸台7-1顺利压出液体的同时,保证凸台7-1在压入加样腔2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摩擦,凸台7-1与加样腔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给出的方式。优选的,凸台7-1与加样腔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基本相同,能够保证加样腔2内的液体全部被挤出或尽可能多的被挤出。当然,凸台7-1与加样腔2的尺寸也可以不同,即凸台7-1的尺寸小于加样腔2的尺寸,在能够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凸台7-1能够将加样腔2内的液体部分挤出亦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反应池1为多个,压头部分7与反应池1的个数相同,且各压头部分7均单独控制。优选的,各反应池1开设于同一个基板上,可实现大规模平行测试,同时方便加工和移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反应池1包括微孔阵列区3,阵列区平台面4,加样腔2,以及溢流区5;即反应池1还设有溢流区5。加样腔2的体积大于各微孔3-1的体积之和,被挤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等于各微孔3-1的体积之和。
进一步,加样腔2位于反应池1底部,是靠近微孔阵列区3附近的盲孔或槽,其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结构可以是半球、立方体、V形槽或其他结构,优选地,为一半球结构。当具有1个加样腔2时,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其位置位于微孔阵列区3的中心位置;当具有大于1个加样腔2时,每个加样腔2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也可以至少与一个其他加样腔2相连通,其位置可以均匀分布在微孔阵列区3内;加样腔2的总容积需能够容纳全部待加入的试剂或待测样本,且大于微孔阵列区3内全部微孔3-1的容积总和。用户通过移液器等定量加样装置将试剂或待测样本加注至加样腔2内后,液体液面不高于加样腔2的顶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溢流区5的高度低于微孔阵列区3的表面高度。具体的,溢流区5位于反应池1的底部,在微孔阵列区3的外缘设置,用于完成微孔3-1填充后,将多余的试剂或液体溢流和存储,溢流区5可为槽形结构。
优选的,微孔阵列区3的阵列区平台面4设有供液体流入溢流区5的导流槽。即溢流区5与微孔阵列区3通过单独设置的导流槽,当然,导流槽不设置亦可,溢流区5直接与阵列区平台面4相连,溢流区5的最高位置不高于阵列区平台面4的高度,使的流动至阵列区平台面4边缘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溢流区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加样腔2位于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微孔阵列区3位于加样腔2的外周部,溢流区5位于微孔阵列区3的外部;微孔阵列区3和溢流区5均呈环形分布;上述设置,加样腔2位于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凸台7-1同样位于密封面的中间位置,方便凸台7-1的加工和两者的位置对应。
当然,加样腔2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反应池1的底部边缘,如图8和图9所示,溢流区5位于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微孔阵列区3位于溢流区5的外周部,加样腔2位于微孔阵列区3的外部;微孔阵列区3和加样腔2均呈环形分布;并且,加样腔2的横截面优选为V型,方便液体挤压而出,当然,加样腔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U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加样腔2的位置设置在反应池1的底部边缘时,凸台7-1的位置应当对应的设置在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的边缘位置,以便与加样腔2的位置相对应。
当然,如图10和图11所示,加样腔2和微孔阵列区3也可以呈条形分布,即加样腔2位于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且加样腔2和微孔阵列区3均呈条形分布;微孔阵列区3排列在加样腔2的至少一侧,优选的,微孔阵列区3等距对称排列在加样腔2的两侧,保证分配均匀,溢流区5在微孔阵列区3的外侧;同样的,加样腔2的横截面优选为V型,方便液体挤压而出,当然,加样腔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U型。
具体的,如图5所示,压头部分7沿竖直方向逐渐接近反应池1的底部,压头部分7的凸台7-1与反应池1内的加样腔2逐渐重合,当二者完全重合并互补,或稍稍过盈时,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实现对微孔阵列区3内的微孔3-1的密封;如图6所示为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与阵列区平台面4刚好重合,二者间无相互作用力;如图7所示为“过盈”状态,是指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与阵列区平台面4在重合后,压头部分7在外部驱动力作用下继续向阵列区平台面4移动,使两个平面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压紧状态。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油包水”微液滴生成方式,该装置在实现样本均匀分配、稳定保存的同时,避免了油相或其他试剂的引入,减少了操作步骤,提升了系统稳定性;相较于现有的无油密封方案,该装置中每个反应池1及其中的微孔阵列区3与压头部分7是一一对应的,可通过对结构进行阵列重复设置而进行大规模平行测试,同时,每个单元也可独立密封,单独使用,而不是一旦执行了密封动作,同一阵列内的全部反应腔室均被密封,当待测样本量不足时,造成测试资源的浪费;相较于现有的无油密封方案,该装置中的密封压头部分7仅在准备进行反应/测试前才置入反应池1内,执行密封动作,避免了其他方案中,薄膜结构可由于误操作而被直接触碰,进而引起的测试孔失效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反应池(1)和压头部分(7);
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至少一个加样腔(2)和微孔阵列区(3),所述微孔阵列区(3)设有阵列区平台面(4)和开设在所述阵列区平台面(4)上的若干微孔(3-1);
所述压头部分(7)的表面设有密封面和凸出于所述密封面的凸台(7-1),所述凸台(7-1)可填充至所述加样腔(2)内,以使所述加样腔(2)内的液体移动至所述微孔(3-1)内,所述密封面可与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阵列区平台面(4)压紧以密封所述微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3-1)的表面以及所述阵列区平台面(4)上靠近所述微孔(3-1)的位置均设有亲水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和所述凸台(7-1)的表面均设有疏水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部分(7)的密封面与所述阵列区平台面(4)贴合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部分(7)为高分子聚合物弹性压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为透明反应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7-1)与所述加样腔(2)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加样腔(2)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加样腔(2)的一端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为多个,所述压头部分(7)与所述反应池(1)的个数相同,且各所述压头部分(7)均单独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还设有溢流区(5),所述加样腔(2)的体积大于各所述微孔(3-1)的体积之和,且小于所述反应池(1)的容积与所述压头部分(7)的体积之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区(5)的高度低于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表面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阵列区平台面(4)设有供液体流入所述溢流区(5)的导流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量液体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腔(2)位于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微孔阵列区(3)位于所述加样腔(2)的外周部,所述溢流区(5)位于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外部;所述微孔阵列区(3)和所述溢流区(5)均呈环形分布;
或者,所述溢流区(5)位于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微孔阵列区(3)位于所述溢流区(5)的外周部,所述加样腔(2)位于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外部;所述微孔阵列区(3)和所述加样腔(2)均呈环形分布;或者,所述加样腔(2)位于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中间位置,且所述加样腔(2)和所述微孔阵列区(3)均呈条形分布;所述微孔阵列区(3)排列在所述加样腔(2)的至少一侧,所述溢流区(5)在所述微孔阵列区(3)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83014.8U CN217450214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83014.8U CN217450214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50214U true CN217450214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6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83014.8U Active CN217450214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502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4813A (zh) * | 2022-03-25 | 2022-05-27 | 威高(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20683014.8U patent/CN2174502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4813A (zh) * | 2022-03-25 | 2022-05-27 | 威高(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72647B (zh) | 微流体布置 | |
AU748500B2 (en) | Device for delivering defined volumes | |
US4798706A (en) | Device for holding horizontal array of liquid aliquots | |
US6921514B1 (en) |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n almost simultaneous synthesis of a plurality of samples | |
JP4808406B2 (ja) | 表面に液体を流す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10532355B2 (en) | Microfluidic plate | |
CN217450214U (zh)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
CN109825426A (zh) | 一体式液滴微流控芯片结构及制备方法、微流控芯片组件 | |
WO2009076414A2 (en) | Droplet actuator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s | |
JP2004061320A (ja) |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の送液方法 | |
TW202103785A (zh) | 微流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CN111108373A (zh) | 具有大于出口间隙高度的进口间隙高度的数字流体盒 | |
CN109701671A (zh) | 一种微液滴阵列芯片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 |
US20160265026A1 (en) | Analysis Unit for Performing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Analysis Uni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n Analysis Unit | |
CN111748444A (zh) | 微流体装置 | |
CN114534813A (zh) | 一种微量液体分配装置 | |
CN111484918A (zh) | 一种数字pcr液滴生成装置及生成方法 | |
CN111389474B (zh) | 一种用于样本分散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EP2943278B1 (en) | Cartridge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samples in liquid droplets | |
CN1997453A (zh) | 微流芯片 | |
CN111468200B (zh) | 微流控芯片以及生物化学分析检测装置 | |
CN111604096B (zh) |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 |
JP2004191256A (ja) | マイクロ流体素子への試料導入方法 | |
KR102065300B1 (ko) | 미세 주입기를 가진 미세유체분석칩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사용 방법 | |
US20210340478A1 (en) | Cell culture chip and mak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No. 16 Gaofu Road, Bin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45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WEGO MOLECULE DIAGNOSI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3 Suzhou hi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88 Patentee before: Weigao (Suzhou) Medica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