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4096B -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4096B
CN111604096B CN202010458732.0A CN202010458732A CN111604096B CN 111604096 B CN111604096 B CN 111604096B CN 202010458732 A CN202010458732 A CN 202010458732A CN 111604096 B CN111604096 B CN 111604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reaction
channel
tank
reac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8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4096A (zh
Inventor
陈跃东
周侗
顾志鹏
刘仁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yangguang Diagno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yangguang Diagno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yangguang Diagno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yangguang Diagno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587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4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4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4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4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4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93Microreactors, e.g. miniaturised or microfabricated 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5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bulk separation arrangements on lab-on-a-chip devices, e.g. for filtration or centrifug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B01L7/52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with provision for submitting samples to a predetermined sequence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e.g. for treating nucleic acid samp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0Integrating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in single entity, e.g. lab-on-a-chip concep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槽,所述反应槽内设置有微反应池阵列,所述微反应池阵列用于填充第一液体;至少一个液体泵送单元,与所述反应槽连接,用于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互不相容。该微流控芯片仅需两步加样操作(加入第一液体和加入第二液体),即可快速、有效实现液体离散化,避免了过程中进行过多人工操作,简单易用,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且该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易于集成化和自动化,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字分析检测中,如数字PCR,都需要对样本溶液进行离散化,使得原始样本溶液被拆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反应单元,样本溶液离散化处理在数字分析检测中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步骤。然而在现有将液体分散填充在微腔室/微孔的技术中,通常技术存在以下缺点:一些液体离散方法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一些液体离散方法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才能完成较好的液体填充效果,这都将会使得这种液体离散化手段难以集成化和自动化,还会影响分析检测结果。
因此,现在还有待于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液体离散化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液体离散化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分配单元和液体泵送单元,所述分配单元将第一液体填充入反应槽内的微反应池阵列中,所述液体泵送单元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内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因此,只需要两次加样操作即可快速、有效的实现液体离散化。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至少一个反应槽,所述反应槽内设置有微反应池阵列,所述微反应池阵列用于填充第一液体;
至少一个液体泵送单元,与所述反应槽连接,用于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互不相容。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泵送单元包括:
第二液体槽,用于装载第二液体;
压缩室,用于装载可压缩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微流控芯片具备旋转中心,所述反应槽、第二液体槽和压缩室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体槽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所述压缩室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交后与第三流道连接;
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连接有毛细通道,所述第三流道通过所述毛细通道与所述反应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毛细通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将第一液体分配至所述反应槽;所述分配单元设置有:
第一液体槽,用于装载第一液体;
分配通道,首端与所述第一液体槽的出口连接,中段与所述反应槽的近心端连接;
废液槽,与所述分配通道的末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流控芯片具备旋转中心,所述第一液体槽、分配通道和反应槽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的近心端与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连接,所述毛细通道的远心端与所述液体泵送单元连接;所述毛细通道具有弯曲结构,所述毛细通道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最短径向距离小于所述反应槽的近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所述毛细通道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通道的内表面经过改性处理,使得其对第一液体的虹吸作用减小而对第二液体的虹吸作用增大。
进一步的,不同所述反应槽内预埋有不同反应试剂,所述反应试剂预埋于所述反应槽中的微反应池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使用上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液体槽加入第一液体,在第二液体槽加入第二液体;
进行微流控芯片的离心转动,使第一液体经由分配单元流入反应槽,并填充入微反应池内,同时第二液体流出第二液体槽进入压缩室并对可压缩介质进行压缩;
快速降低离心转速,使第二液体被泵入反应槽内并覆盖第一液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微流控芯片仅需两步加样操作(加入第一液体和加入第二液体),即可快速、有效实现液体离散化,避免了过程中进行过多人工操作,简单易用,对操作人员要求低。且该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使用离心力驱动第一液体通过分配通道填充进不同反应槽内微反应池中,其后,第二液体通过可压缩介质膨胀产生的驱动力再填充进反应槽内即可实现液体离散化,设备简单,易于集成化和自动化,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该微流控芯片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反应槽的数量,可以一次性填充大量微反应池而有效提高分析通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反应槽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的立体图。
其中:反应槽100,微反应池阵列110,微反应池111,毛细通道120;液体泵送单元200,第二液体槽210,第一流道211,压缩室220,第二流道221,第三流道230;分配单元300,第一液体槽310,分配通道320,废液槽330,气孔400;基底层1;顶层2;中心孔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近心端,是指在径向上更靠近旋转中心的一端。
本发明的远心端,是指在径向上更远离旋转中心的一端。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反应槽100,所述反应槽100内设置有微反应池阵列110,所述微反应池阵列110用于填充第一液体;至少一个液体泵送单元200,与所述反应槽100连接,用于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100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互不相容。
参考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示出了反应槽100内的结构。其中,反应槽100内的微反应池阵列110是由多个微反应池111组成的阵列。微反应池阵列110中包含的微反应池111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在一些微反应池阵列110中,微反应池111数量可以为几十个到几千万个。微反应池111等间距排布组成微反应池阵列110。由于微反应池111可以容纳第一液体,通过将第一液体填充满反应槽100内的微反应池阵列110,即可由微反应池111的数量得出离散化的第一液体的数量。
同时,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互不相容。例如,第一液体是水溶液,第二液体是有机溶液;或者,第一液体是有机溶液,第二液体是水溶液。在使用过程中,先在微反应池111填充第一液体,再通入第二液体,对于后流进反应槽100内的第二液体,由于其与第一液体互不相容,因此在第二液体流入的流速较小时会将第一液体密封在各个微反应池111中,形成一个个以微反应池111为单元的独立微反应器,实现了液体的离散化。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特别适合用于检测待测物浓度较低的样品,例如第一液体中含有待测物且待测物的含有量较低而不易被检测,通过该微流控芯片实现了第一液体的离散化,达到浓缩待测物的效果,由此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微反应池111的待测物,实现高灵敏度检测。
继续参考图1,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分配单元300,用于将第一液体分配至所述反应槽100;所述分配单元300设置有:第一液体槽310,用于装载第一液体;分配通道320,首端与所述第一液体槽310的出口连接,中段与所述反应槽100的近心端连接;废液槽330,与所述分配通道320的末端连接。由此,可以先在第一液体槽310内引入第一液体,再经由分配通道320将第一液体分配至不同的反应槽100中,而过量的第一液体则会流入废液槽330中,实现一次加样即可自动完成填充所有不同的反应槽100,可以减少工作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也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为了增加该微流控芯片的实用性,第一液体槽310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400,用于注入第一液体以及排出气体。同样的,废液槽330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400,用于排出气体。气孔400的设置可以使得微流控芯片内的流道和腔体与大气连通,能确保内部流体流动更顺畅。
该微流控芯片可以通过离心力将第一液体由分配单元300引入各反应槽100中,以更高效的实现第一液体的分配。由此,微流控芯片具备旋转中心,所述第一液体槽310、分配通道320和反应槽100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即,分配通道320位于第一液体槽310径向向外的一侧,反应槽100位于分配通道320径向向外的一侧。同样的,废液槽330与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分配通道320与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废液槽330位于分配通道320径向向外的一侧。
为了更好的为微流控芯片提供离心力,该微流控芯片具有中心孔3,并可通过中心孔3使得微流控芯片固定于离心电机上(图未示)。由此,微流控芯片可在离心电机的带动下进行离心运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一液体从第一液体槽310流出,经由分配通道320分配到不同的反应槽100内,而过量的液体则流入废液槽330。
继续参考图1,该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毛细通道120,所述毛细通道120的近心端与所述反应槽100的远心端连接,所述毛细通道120的远心端与所述液体泵送单元200连接;所述毛细通道120具有弯曲结构,所述毛细通道120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最短径向距离小于所述反应槽100的近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所述毛细通道120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反应槽100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因此在高速的离心转动下,第一液体并不会越过毛细通道120而从其远心端排出,而是在毛细通道120中具有与反应槽100液位高度相同的液柱。这样,可以使用毛细通道120对第一液体进行定量,使得相同的反应槽100在每次液体分配时都被分配到等量的第一液体,并使等量的第一液体填充于反应槽100的微反应池111内。
在第一液体填充反应槽100的微反应池111完成后,再通过液体泵送单元200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100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液体泵送单元200包括:第二液体槽210,用于装载第二液体;压缩室220,用于装载可压缩介质。其中,可压缩介质可以被压缩,也可以发生膨胀。由此,可以利用可压缩介质膨胀产生的驱动力将第二液体再传送至反应槽100中。该微流控芯片中,同样可通过离心运动实现可压缩介质的被压缩和膨胀,以驱动第二液体传送至反应槽100。为此,所述反应槽100、第二液体槽210和压缩室220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液体槽210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211,所述压缩室220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221,所述第一流道211和所述第二流道221相交后与第三流道230连接;所述反应槽100的远心端连接有毛细通道120,所述第三流道230通过所述毛细通道120与所述反应槽10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流道221、第三流道230和毛细通道12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211的尺寸。由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第二液体从第二液体槽210向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出,并流入压缩室220对位于其内的可压缩介质进行压缩。当第一液体填充微反应池111完毕后,操作微流控芯片的离心速度快速降低,此时,压缩室220内被压缩的可压缩介质会发生膨胀,从而对流入压缩室220的第二液体产生驱动力,起到将第二液体泵出的作用。同时,由于第二流道221、第三流道230和毛细通道120的尺寸大于第一流道211的尺寸,则第一流道211比第三流道230和毛细通道120具有更大的流体阻力,因此,由压缩室220泵出的第二液体会更少地回流到第二液体槽210,而是更多的通过毛细通道120泵送到反应槽100内。其中,所述流道的尺寸是指流体在流道中的流通面积,流道的尺寸越大则其流通面积越大,流体阻力越小,越有利于流道内的流体流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增加流道的宽度或者通过增加流道的深度以得到更大的流道尺寸,在此并不做特别限定。
在此过程中,在第一液体填充微反应池111完毕后残余在毛细通道120中的以及反应槽100内未填充入微反应池111的第一液体,会被泵入反应槽100的第二液体排挤,逐渐经过分配通道320流进废液槽330内,直至该部分第一液体全部被排除出反应槽100,而第二液体流入反应槽100并覆盖整个微反应池阵列110。当然,如果泵入的第二液体量较大,过量的第二液体也会经过分配流道流入废液槽330内被收集。
由此,仅需向微流控芯片进行两步加液(分别加入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的操作,即可实现对液体的离散化,不仅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对操作人员要求低,而且对设备要求也不高,相当易于实现集成化和自动化。
进一步的,可压缩介质为空气。
进一步的,毛细通道120的内表面经过改性处理,使得其对第一液体的虹吸作用减小而对第二液体的虹吸作用增大。例如,当第一液体是有机溶液、第二液体是水溶液时,毛细通道120经过亲水改性处理;当第一液体是水溶液、第二液体是有机溶液时,毛细通道120经过疏水改性处理,由此实现毛细通道120对第一液体的虹吸作用减小而对第二液体的虹吸作用增大。
其中,亲水改性是指使得毛细通道120的表面水接触角小于90°,具体的,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硅烷化试剂、纳米材料溶液等试剂和/或等离子体处理、紫外光辐射等方式实现毛细通道120的表面亲水改性处理;疏水改性是指使得毛细通道120的表面水接触角大于90°,具体的,可以通过氟试剂、硅烷化试剂、纳米材料溶液等试剂实现毛细通道120的表面疏水改性处理。
第二液体槽210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孔400,用于注入第二液体以及排出气体。进一步的,在通过气孔400向第二液体槽210内注入第二液体完成后,密封第二液体槽210上的气孔400,由此,会由于第二液体槽210的空气阻力作用,使得压缩室220在泵送第二液体时,有更少的第二液体回流到第二液体槽210内。
为了使得第一液体更容易填充到微反应池111内并使得第一液体能被保留在微反应池111中,微反应池111由外向内(由微反应池111入口向底部的方向)具有拔模倾斜角,优选的拔模角度为2°~10°。微反应池111的深宽比为0.4~2。
微反应池1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任意几何形状,微反应池111的体积容量可以是皮升至纳升,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为提高微流控芯片集成度和方便使用,在微反应池111内可预埋有反应试剂,预埋的反应试剂为冻干试剂和/或凝胶试剂。进一步的,由于分配流道连接多个反应槽100,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反应槽100内预埋相同的反应试剂,也可以在不同的反应槽100内预埋不同的反应试剂,而不同的反应试剂可以对应检测不同的指标,由此,即可以针对同一样本(第一液体)进行单指标或多指标的高灵敏度检测。
进一步的,第一液体包括颗粒物质,例如颗粒物质为微纳米磁珠、细胞、外泌体等,且颗粒物质能够被填充入微反应池111中。
进一步的,第二液体为可凝固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在室温下呈现固体状态,而在受热至其熔点温度时则发生相变成为液体状态。优选的,相变材料为石蜡。于是,在第一液体分配到反应槽100的过程中,相变材料被加热熔融成液态,并按照上述方式流向可压缩介质腔室。当快速降低离心转速时,相变材料受到可压缩介质的膨胀驱动力作用,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填充至反应槽100,从而实现对微反应池111内第一液体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以上的分配单元300、反应槽100、毛细通道120和液体泵送单元200组成一个离散单元,完成一组第一液体的离散化,在该微流控芯片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有多组离散单元,由此,可以在一个微流控芯片中实现多组第一液体的离散化。
参考图3所示,所述微流控芯片为双层结构,包括基底层1和顶层2,顶层2与基底层1相对盖合,其中,分配单元300、反应槽100和液体泵送单元200结构均设置在基底层1,分配单元300、反应槽100和液体泵送单元200结构为设置在基底层1的腔室;或者分配单元300、反应槽100和液体泵送单元200结构为设置在基底层1的凹槽结构,顶层2与基底层1密封形成分配单元300、反应槽100和液体泵送单元200结构;气孔400设置在顶层2,为贯穿盖板的通孔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液体槽加入第一液体,在第二液体槽加入第二液体;
进行微流控芯片的离心转动,使第一液体经由分配单元流入反应槽,并填充入微反应池内,同时第二液体流出第二液体槽进入压缩室并对可压缩介质进行压缩;
快速降低离心转速,使第二液体被泵入反应槽内并覆盖第一液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温控装置,用于给反应槽100和/或冷却,提供必要的反应条件;光学装置,用于在反应过程中和/或反应结束后对微反应池111进行检测。该微流控芯片通过与其他辅助设备的结合,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需要进行液体离散化的领域。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应用于数字PCR领域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为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对称设置有四组离散单元(图示出其中一组),每一离散单元包括一个分配单元300、三个反应槽100、一个液体泵送单元200。分配单元300包括第一液体槽310,分配通道320和废液槽330。其中,分配通道320连接三个反应槽100,三个反应槽100各自通过毛细通道120与液体泵送单元200连接。反应槽100中具有由20000个微反应池111构成的微反应池阵列110。微反应池111的形状为圆形,拔模角度为6°,体积容量为0.1纳升,深宽比为0.8,微反应池111之间的孔间距为0.01mm。
液体泵送单元200包括:第二液体槽210和压缩室220,所述第二液体槽210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211,所述压缩室220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221,所述第一流道211和所述第二流道221相交后与第三流道230连接,第三流道230再通过毛细通道120与反应槽100连接。其中,第一液体为含有靶核酸序列的PCR反应试剂,第二液体为油相试剂,PCR反应试剂与油相试剂互不相容,压缩室220内的可压缩和膨胀的介质为空气。
当把微流控芯片通过中心孔3固定在离心电机并启动旋转时,利用离心力可以将引入到第一液体槽310中的PCR反应试剂通过分配通道320分配到不同的反应槽100中,并且被填充到微反应池111中,而过量的PCR反应试剂流进废液槽330中。由于毛细通道120的峰高处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毛细通道120至旋转中心的最小距离)小于反应槽100的入口至旋转中心的距离,因此在高速的离心转动下,PCR反应试剂并不会越过毛细通道120的峰高而从毛细通道120远心端排出,而是在毛细通道120中具有与反应槽100液位高度相同的液柱。
与此同时,第二液体槽210内的油相试剂也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径向向外的方向流出,从而从第一流道211流出,并经过第二流道221流向压缩室220,并对压缩室220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当完成PCR反应试剂分配与填充后,快速降低离心转速,可以使得压缩室220内被压缩的空气发生膨胀而将压缩室220内的油相试剂泵出。由于第一流道211比第三流道230和毛细通道120尺寸小,具有更大的流体阻力,这会使得流体损耗更多的动能,因此压缩室220内泵出的油相试剂会更少地回流到第二液体槽210,而是更多的泵送到毛细通道120而进入反应槽100内。
由此,在油相试剂泵送的过程中,位于毛细通道120和反应槽100中没有填充进微反应池111的PCR反应试剂将会逐渐流进分配通道320,直至被完全排出毛细通道120和反应槽100,流入废液槽330。对于流进反应槽100的油相试剂,由于其与PCR反应试剂互不相容并且流速较小,因此覆盖会微反应池111,并将其中的PCR反应试剂密封,形成一个个以微反应池111为单位的微反应单元。由于靶核酸序列在PCR反应试剂中的浓度较低,因此通过此离散化过程可以使得每个微反应池111中至多含有1个靶核酸序列分子。对于过多的油相试剂,可在可压缩介质膨胀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继续充满反应槽100,而过量的油相试剂也会经分配通道320流入废液槽330中收集。
通过以上过程,即可得到离散化的PCR反应试剂,微反应池111中PCR反应试剂的在配套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精准温度控制下,发生PCR反应。经过40次PCR温控循环后,微反应池111中的PCR反应试剂如果含有靶核酸序列,将产生足够强的荧光信号而被光学检测装置检测。最终,通过分析光学检测装置检测的荧光信号即可以得到靶核酸序列的浓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反应槽,所述反应槽内设置有微反应池阵列,所述微反应池阵列用于填充第一液体;
至少一个液体泵送单元,与所述反应槽连接,用于将第二液体传送至所述反应槽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
其中,所述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互不相溶;
所述液体泵送单元包括:第二液体槽,用于装载第二液体;压缩室,用于装载可压缩介质;
所述第二液体槽的出口连接第一流道,所述压缩室的出口连接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交后与第三流道连接;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连接有毛细通道,所述第三流道通过所述毛细通道与所述反应槽连接;
所述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毛细通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具备旋转中心,所述反应槽、第二液体槽和压缩室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分配单元,用于将第一液体分配至所述反应槽;所述分配单元设置有:
第一液体槽,用于装载第一液体;
分配通道,首端与所述第一液体槽的出口连接,中段与所述反应槽的近心端连接;
废液槽,与所述分配通道的末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具备旋转中心,所述第一液体槽、分配通道和反应槽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毛细通道,所述毛细通道的近心端与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连接,所述毛细通道的远心端与所述液体泵送单元连接;所述毛细通道具有弯曲结构,所述毛细通道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最短径向距离小于所述反应槽的近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所述毛细通道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反应槽的远心端与所述旋转中心之间的径向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通道的内表面经过改性处理,使得其对第一液体的虹吸作用减小而对第二液体的虹吸作用增大。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液体槽加入第一液体,在第二液体槽加入第二液体;
进行微流控芯片的离心转动,使第一液体经由分配单元流入反应槽,并填充入微反应池内,同时第二液体流出第二液体槽进入压缩室并对可压缩介质进行压缩;
快速降低离心转速,使第二液体被泵入反应槽内并覆盖第一液体。
CN202010458732.0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1604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732.0A CN11160409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58732.0A CN11160409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4096A CN111604096A (zh) 2020-09-01
CN111604096B true CN111604096B (zh) 2022-03-04

Family

ID=7219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8732.0A Active CN111604096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4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7102A (zh) * 2023-05-11 2023-06-09 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控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01986C (en) * 2014-10-22 2023-02-2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igh definition microdroplet printer
CN108479868A (zh) * 2018-03-07 2018-09-04 清华大学 用于离心式微流控芯片的可中断虹吸阀及其应用方法
CN209778828U (zh) * 2019-02-19 2019-12-13 深圳市刚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离心微流控芯片结构及核酸分析装置
CN210522482U (zh) * 2019-05-17 2020-05-15 湖南乐准智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反应室阵列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4096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Concentration gradient generation methods based on microfluidic systems
US6669831B2 (en)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to regulate hydrodynamic and electrical resistance utilizing bulk viscosity enhancers
US8652852B2 (en) Method of pumping fluid through a microfluidic device
CN109395788B (zh) 一种管内液滴制备芯片装置
US20020009392A1 (en) Methods of reducing fluid carryover in microfluidic devices
CN107206334B (zh) 用于产生液滴的设备和方法
AU2001261541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methods to regulate hydrodynamic and electrical resistance utilizing bulk viscosity enhancers
KR101065614B1 (ko) 랩온어칩용 마이크로 펌프 및 마이크로 펌프 제조 방법.
US8394645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igh throughput assay
EP1324827A2 (en) Microplate sample and reagent loading system
CN109746059B (zh) 微液滴生成系统
CN111604096B (zh) 一种液体离散微流控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13083386B (zh) 一种液样简便、快速离散化芯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53949A (zh) 离心式多重数字pcr微液滴生成芯片
CN110369011A (zh) 基于液压驱动的微量液体转移装置、控制设备及控制方法
US20190070603A1 (en) System f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air under a controlled pressure
CN108273574B (zh) 离心式微液滴颗粒芯片
JP2021500586A (ja) 微小液滴生成装置
CN114260035B (zh) 一种多层包裹微流控芯片与细胞颗粒生成器
CN218507745U (zh) 一种离心式数字pcr微液滴生成芯片
CN210522477U (zh) 一种微量液体混合反应装置
CN218879865U (zh) 一种微流控检测芯片
CN212396772U (zh) 微滴制备系统及微流控芯片
CN110064451B (zh) 流体驱动机构及流体驱动方法
CN117899955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微流控系统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