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4586U -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4586U
CN217444586U CN202221015970.5U CN202221015970U CN217444586U CN 217444586 U CN217444586 U CN 217444586U CN 202221015970 U CN202221015970 U CN 202221015970U CN 217444586 U CN217444586 U CN 217444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battery
colloid
pin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59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宝
黄虹胜
王守峰
张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ingpower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59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4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4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4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该极耳结构包括极耳本体,极耳本体包括连接部和由连接部向外部延伸形成的引脚,连接部与电池的电芯连接;极耳胶组件,极耳胶组件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于引脚靠近连接部的一端,第一胶体包覆于引脚,第二胶体包覆于第一胶体,且第二胶体朝远离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包覆于引脚,引脚的端部外露于第二胶体。该极耳结构一来能够通过第二胶体避免正、负极耳本体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二来通过第一胶体能够避免正、负极耳因受外力作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降低电池出现损坏的风险,提高电池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因而备受关注,随着3C类电子产品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也逐渐成为各类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传统的软包电池的极耳结构主要为极耳金属条和密封胶组成。
然而,现有的极耳结构在对电池进行后续成组的时候,正、负极耳易被外物碰撞,进而导致两极耳接触,形成电池外部短路,造成电池的损坏,影响电池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极耳结构在被外物碰撞正、负极耳接触时,容易造成电池短路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结构,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极耳结构包括:
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包括连接部和由所述连接部向外部延伸形成的引脚,所述连接部与电池的电芯连接;
极耳胶组件,所述极耳胶组件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于所述引脚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胶体包覆于所述引脚,所述第二胶体包覆于所述第一胶体,且所述第二胶体朝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引脚,所述引脚的端部外露于所述第二胶体。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胶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胶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胶体的长度差为5mm-10mm。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引脚的长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胶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胶体的外周壁相平齐。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均为由PP材料制成的胶体。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胶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通过热压或冷压工艺一体粘合而成。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极耳本体由铝材料或镍材料制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极耳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结构及电池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极耳结构设置有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于引脚靠近连接部的一端,第一胶体包覆于引脚;第二胶体包覆于第一胶体,且第二胶体朝远离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包覆于引脚,引脚的端部外露于所述第二胶体。这样,一方面当正、负极耳受到外物碰撞时,正、负极耳上的第二胶体能够相互抵顶,即正、负极耳上的第二胶体相互接触,以避免正、负极耳本体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从而降低电池出现的损坏风险,提高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在反复拿取、搬运电池的过程中,第一胶体能够避免正、负极耳因受外力作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进一步降低电池出现损坏的风险,提高电池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极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极耳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极耳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第二胶体处于剖视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池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电池;100、极耳结构;200、电芯;
10、极耳本体;11、连接部;12、引脚;
20、极耳胶组件;21、第一胶体;22、第二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耳结构100,该极耳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软包电池生产加工方面,也可应用于其他具有极耳的电池1上面。另外,这里所述的电池1,可以但不限于为软包电池,为方便描述,下面将主要以软包电池作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该极耳结构100包括极耳本体10和极耳胶组件20。极耳本体10包括连接部11和由连接部11向外部延伸形成的引脚12。其中,连接部11与电池1的电芯200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部11焊接在电芯200内部的极片集流体(图未示)上,以形成正极耳焊接极片或者负极耳焊接极片。
需要说明的是,引脚12用于与外部电子元器件(图未示)连接,且能够通过引脚12将电池1内的电能提供给外部电子元器件(图未示),使得电子元器件(图未示)正常工作使用。
其中,为了保护引脚12,避免正、负极耳相接触出现短路现象,极耳胶组件20包括第一胶体21和第二胶体22,于引脚12靠近连接部11的一端,第一胶体21包覆于引脚12;第二胶体22包覆于第一胶体21,且第二胶体22朝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延伸并包覆于引脚12,引脚12的端部外露于第二胶体22。
可以理解地,当正、负极耳受到外物碰撞时,正、负极耳中引脚12上的第二胶体22能够相互抵顶,即正、负极耳中引脚12上的第二胶体22相互接触,以避免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从而降低电池1出现的损坏风险,提高电池1的良率。
在反复拿取、搬运电池1的过程中,第一胶体21能够避免正、负极耳因受外力作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进一步降低电池1出现损坏的风险,提高电池1的良率。
另外,引脚12的端部外露于第二胶体22,以保证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引脚12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对电池1的品质进行检验。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极耳结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极耳结构100一来能够通过第二胶体22避免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二来能够通过第一胶体21避免正、负极耳因受外力作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从而降低电池1出现损坏的风险,提高电池1的良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为使第二胶体22能够保护引脚12,避免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第二胶体22的长度大于第一胶体21的长度。
可以理解地,第一胶体21包覆于引脚12靠近连接部11的一端上,以防止极耳本体10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中,引脚12与连接部11相连接的地方发生断裂。而第二胶体22包覆于第一胶体21上,且向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二胶体22的长度大于第一胶体21的长度,从而能够包覆引脚12外漏的部分,防止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体22与第一胶体21的长度差为5mm-10mm。这样,能够避免因第一胶体21包覆引脚12的长度过长,而导致技术人员无法通过正、负极耳对电池1的品质进行检验;或者,避免因第一胶体21包覆引脚12的长度短,导致在正、负极耳受到外物碰撞时,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依然发生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对电池1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胶体22的长度小于引脚12的长度。另外,为使产品的更加美观,极耳结构100更加紧凑,第二胶体22的外周壁与第一胶体21的外周壁相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胶体22与引脚12的长度差为2mm。应当说明的是,当第二胶体22与引脚12的长度差小于2mm时,技术人员无法通过正、负极耳对电池1的品质进行检验;当第二胶体22与引脚12的长度差大于2mm时,正、负极耳受到外物碰撞时,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依然发生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对电池1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简化极耳整体结构,减少加工工序,提高效率,第一胶体21与第二胶体22一体成型。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压或者冷压工艺将第二胶体22与第一胶体21重合的部分粘合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极耳结构100时,先将极耳本体10穿过第一胶体21和第二胶体22,然后通过热压或者冷压工艺将第二胶体22与第一胶体21重合的部分粘合起来,以形成极耳结构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体成型工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地调整。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胶体21、第二胶体22均为PP材料制成的胶体。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耳结构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极耳本体由铝材料或镍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当极耳本体10采用铝材料制成的本体时,将极耳胶组件20设置于极耳本体10上,从而形成正极极耳;当极耳本体10采用镍材料制成的本体时,将极耳胶组件20设置于极耳本体10上,从而形成负极极耳。
基于上述的极耳结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1,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电池1包括上述的极耳结构100。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电池1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池1通过采用上述的极耳结构100,一方面,当正、负极耳受到外物碰撞时,正、负极耳上的第二胶体22能够相互抵顶,即正、负极耳上的第二胶体22相互接触,以避免正、负极耳本体10之间直接接触,出现外部短路的现象,从而降低电池1出现的损坏风险,提高电池1的良率;另一方面,在反复拿取、搬运电池1的过程中,第一胶体21能够避免正、负极耳因受外力作用反复折叠、或者晃动而发生断裂的现象,进一步降低电池1出现损坏的风险,提高电池1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结构,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结构包括:
极耳本体,所述极耳本体包括连接部和由所述连接部向外部延伸形成的引脚,所述连接部与电池的电芯连接;
极耳胶组件,所述极耳胶组件包括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于所述引脚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胶体包覆于所述引脚,所述第二胶体包覆于所述第一胶体,且所述第二胶体朝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并包覆于所述引脚,所述引脚的端部外露于所述第二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胶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与所述第一胶体的长度差为5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的长度小于所述引脚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体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胶体的外周壁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均为由PP材料制成的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与所述第二胶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体和所述第二胶体通过热压或冷压工艺一体粘合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本体由铝材料或镍材料制成。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极耳结构。
CN202221015970.5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Active CN217444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970.5U CN21744458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970.5U CN21744458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4586U true CN217444586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5970.5U Active CN21744458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4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76656U (zh) 二次电池
CN208923266U (zh) 电池连接片、电池以及车辆
CN206820055U (zh) 极耳硬连接的锂电池结构
CN113675535B (zh) 电芯及电子装置
CN109585908A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芯及电池
CN205543117U (zh) 卷绕式二次电池
CN216488280U (zh) 一种具有新型电池盖板连接结构的电芯
CN210467966U (zh) 一种极耳错位连接结构,电芯组及电池包
CN205882054U (zh) 二次电池
CN214411328U (zh) 一种集成顶盖的方形铝壳及其动力电池
CN214254670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7444586U (zh) 一种极耳结构及电池
CN105374975A (zh) 一种电芯极耳焊接方法
CN211404613U (zh)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211295249U (zh) 一种铝转镍极耳
CN205828568U (zh) 二次电池
CN210092205U (zh) 电池
CN217009488U (zh) 软包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18351643U (zh) 一种具有新型封装结构的软包电池
CN217166956U (zh) 一种软包极耳激光焊接压头
CN212907874U (zh) 一种无极耳的电池
CN104157824B (zh) 导电带及包括其的电池
CN211789246U (zh) 极片结构及使用该极片结构的电池
CN20836859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蝴蝶焊用垫片
CN112448070A (zh) 电芯结构及具有该电芯结构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