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4381U -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 Google Patents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4381U
CN217444381U CN202220850472.6U CN202220850472U CN217444381U CN 217444381 U CN217444381 U CN 217444381U CN 202220850472 U CN202220850472 U CN 202220850472U CN 217444381 U CN217444381 U CN 217444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oot
foot
strip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04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鹏修
牛春草
崔晓
朱贤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re Jun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re Jun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re Jun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re Juneng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04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4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4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4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根部和引脚主体部,所述引脚主体部上远离所述根部的部分用于插入PCB板插孔中,所述根部以虚拟切割面为界分割为第一翻折脚和第二翻折脚,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插入方向不垂直,所述第一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一侧翻折,所述第二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另一侧翻折,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的翻折方向相反。所述根部受力面积较大,且所述引脚主体部所传递过来的作用力也主要位于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交界处。因此在插接到PCB板的过程中以及插接完成后,所述根部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支撑力,使得所述压接引脚受力时的稳定性较高。

Description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功率模块在各电器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功率模块内部封装的电路与外围电路之间则通过压接引脚进行电连接。具体地,压接引脚的一部分与内部电路封装在一起并与内部电路电连接,压接引脚的另一部分位于封装结构外并用于与外围电路电连接。当需要将功率模块组装在PCB板上时,将功率模块的压接引脚插入PCB板上的插孔中,此时压接引脚不仅起到电连接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将功率模块固定在PCB板上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压接引脚需要承受一定的按压作用力,在安装完成后实际使用过程中功率模块与PCB板之间也存在相互挤压等复杂的作用关系。在这些复杂的受力环境下,压接引脚受力时的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以提高受力时的稳定性。
一种压接引脚,包括相互连接的根部和引脚主体部,所述引脚主体部上远离所述根部的部分用于插入PCB板插孔中,所述根部以虚拟切割面为界分割为第一翻折脚和第二翻折脚,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插入方向不垂直,所述第一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一侧翻折,所述第二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另一侧翻折,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的翻折方向相反。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压接引脚,基于所述根部被分割为了翻折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所以所述根部受力面积较大,且所述引脚主体部所传递过来的作用力也主要位于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交界处。因此在插接到PCB板的过程中以及插接完成后,所述根部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支撑力,使得所述压接引脚受力时的稳定性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插入方向平行;
和/或,所述引脚主体部为扁平长条状结构,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脚的翻折角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的翻折角度一致;
和/或,所述第一翻折脚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凸起;
和/或,所述第二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和两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的两侧;
和/或,所述第二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和两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主体部包括插接区和折弯缓冲区,所述折弯缓冲区连接所述插接区与所述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主体部还包括两限位臂,两个所述限位臂分别位于所述折弯缓冲区的两侧,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插接区连接,所述限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根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根部至少部分挡在一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根部至少部分挡在另一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端面为阶梯型,所述限位臂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根部相对,且所述根部上与所述第二端端面相对的表面也对应为阶梯型,两个相对的阶梯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两个所述限位臂的阶梯型端面走势相反。
一种功率模块,包括封装模块和上述的压接引脚,所述压接引脚的根部封装在所述封装模块中且与所述封装模块中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接引脚,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PCB板的过程包括所述压接引脚插入PCB板上插孔中的过程。基于所述引脚的根部包括翻折方向相反的两个翻折脚,所以压接引脚受力稳定性较高,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后的稳定性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部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与所述内部电路焊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压接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压接引脚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压接引脚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压接引脚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接引脚;11、根部;111、第一翻折脚;112、第二翻折脚;113、条状凹槽;114、条状凸起;12、引脚主体部;121、插接区;1211、开孔;122、折弯缓冲区;123、限位臂;1231、第一端;1232、第二端;1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接引脚10,包括相互连接的根部11和引脚主体部12,所述引脚主体部12上远离所述根部11的部分用于插入PCB板的插孔中。
所述压接引脚10的根部11主要用于封装在封装模块中,且与内部电路电连接。而所述引脚主体部12至少部分外露在封装模块外,用于插入PCB板中,并与PCB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根部11以虚拟切割面为界分割为第一翻折脚111和第二翻折脚112,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插入方向不垂直。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12向一侧翻折,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12向另一侧翻折,所述第一翻折脚111和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的翻折方向相反。可以理解为两翻折脚相对于引脚主体部12延伸的方向相反,进而所述引脚主体部12主要连接于所述根部11的中间部位。
基于所述根部11被分割为了翻折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一翻折脚111和所述第二翻折脚112,所以所述根部11受力面积较大,且所述引脚主体部12所传递过来的作用力也主要位于所述第一翻折脚111和所述第二翻折脚112交界处。因此在插接到PCB板的过程中以及插接完成后,所述根部11均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支撑力,使得所述压接引脚10受力时的稳定性较高。
两个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主要用于与内部电路焊接在一起,翻折后根部11用于焊接的表面面积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焊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插入PCB板的插入方向垂直。
为进一步增加焊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脚111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设有凸起。
所述第二翻折脚112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设有凸起。
位于第一翻折脚111和/或第二翻折脚112上背向引脚主体部12表面的焊料厚度不小于为所述凸起的高度,如此焊料才能够将根部11与内部电路连接在一起。所述凸起限定了焊料的最小厚度,保障焊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翻折脚111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113和两条状凸起114,两个条状凸起114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113的两侧。
所述第二翻折脚112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113和两条状凸起114,两个条状凸起114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113的两侧。
此处条状凸起114的设置与上一方案中凸起的作用类似,在本方案中条状凹槽11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焊料粘连的面积,提升焊接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条状凹槽113的布置方向与对应翻折脚相对于引脚主体部12翻折后延伸的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插入方向平行。
比如,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引脚主体部12为扁平长条状结构。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厚度方向平行。
假设,在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两侧分别为前侧和后侧;在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如图1所示,双向箭头F1所示为前后方向,双向箭头F2所示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12向后侧翻折,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12向前侧翻折。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的翻折角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的翻折角度一致。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的翻折角度为90°,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的翻折角度为90°。从而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翻折出去的部分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之间的夹角a1为90°,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翻折出去的部分与所述引脚主体部12之间的夹角a2为90°。
进一步地,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翻折脚111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112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一致。所述压接引脚10在前后方向上的受力稳定性较均衡。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引脚主体部12包括插接区121和折弯缓冲区122,所述折弯缓冲区122连接所述插接区121与所述根部11。所述插接区121主要用于插入PCB板上的插孔中,所述折弯缓冲区122则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当功率模块相对于PCB板有所晃动时,压接引脚10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折弯缓冲区122为C型结构,折弯缓冲区122的上端与所述插接区121连接,折弯缓冲区122的下端与所述根部11连接。
所述插接区121设有开孔1211,使得所述插接区121的此部位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更容易插入PCB板上的插孔中,且插入后此部分能够与插孔孔壁抵接,始终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存在,使得插接区121在插孔中稳定性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主体部12还包括两限位臂123,两个所述限位臂123分别位于所述折弯缓冲区122的两侧。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两个限位臂123分别位于折弯缓冲区122的左右两侧。
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一端1231与所述插接区121连接,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与所述根部11之间具有间隙13。所述根部11至少部分挡在一所述限位臂123第二端1232的一侧,所述根部11至少部分挡在另一所述限位臂123第二端1232的另一侧。
两个限位臂123分别被根部11的不同部位阻挡在相背的两侧,如图1所示,所述根部11能够为一所述限位臂123提供向后的阻挡力,能够为另一所述限位臂123提供向前的阻挡力。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与根部11之间具有间隙13,所以在不受力的情况下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与根部11之间不会相互接触,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当引脚主体部12相对于根部11在横向上有所弯折或变形时,所述限位臂123与所述根部11接触,根部11为限位臂123提供作用力,阻止引脚主体部12与根部11之间发生过大相对运动。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的端面为阶梯型,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端面与所述根部11相对,且所述根部11上与所述第二端1232端面相对的表面也对应为阶梯型,两个相对的阶梯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13,两个所述限位臂123的阶梯型端面走势相反。
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相对的两阶梯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13,相互不接触。当受到横向作用力时,相对的阶梯型表面接触后能够提供在前后方向上的抵压作用力,避免发生过大变形。
可选地,所述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也可以完全错位布置在根部11的一侧,且两个限位臂123的第二端1232分别布置在根部11的向背两侧。比如一个位于前侧,一个位于后侧。如此则能够避免引脚主体部12相对于根部11在前后方向上发生过大变形。
可以理解为,所述折弯缓冲区122的设置使得所述压接引脚10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使得功率模块与PCB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冗余量。但是变形范围也不可过大,因此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臂123,通过限位臂123与所述根部11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限制最大变形范围。
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率模块,包括封装模块和上述的压接引脚10,所述压接引脚10的根部11封装在所述封装模块中且与所述封装模块中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上述方案提供的功率模块,采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接引脚10,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在PCB板的过程包括所述压接引脚10插入PCB板上插孔中的过程。基于所述引脚的根部11包括翻折方向相反的两个翻折脚,所以压接引脚10受力稳定性较高,所述功率模块安装后的稳定性较高。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部11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与所述内部电路焊接。
当所述根部11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12的表面设有所述凸起或条状凸起114时,此处焊接的焊料厚度至少为凸起或条状凸起114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根部和引脚主体部,所述引脚主体部上远离所述根部的部分用于插入PCB板插孔中,所述根部以虚拟切割面为界分割为第一翻折脚和第二翻折脚,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插入方向不垂直,所述第一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一侧翻折,所述第二翻折脚相对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向另一侧翻折,所述第一翻折脚和所述第二翻折脚的翻折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插入方向平行;
和/或,所述引脚主体部为扁平长条状结构,所述虚拟切割面与所述引脚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脚的翻折角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的翻折角度一致;
和/或,所述第一翻折脚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翻折脚翻折延伸出去的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凸起;
和/或,所述第二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和两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的两侧;
和/或,所述第二翻折脚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设有条状凹槽和两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分别位于此条状凹槽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主体部包括插接区和折弯缓冲区,所述折弯缓冲区连接所述插接区与所述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主体部还包括两限位臂,两个所述限位臂分别位于所述折弯缓冲区的两侧,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与所述插接区连接,所述限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根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根部至少部分挡在一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一侧,所述根部至少部分挡在另一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接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第二端的端面为阶梯型,所述限位臂的第二端端面与所述根部相对,且所述根部上与所述第二端端面相对的表面也对应为阶梯型,两个相对的阶梯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两个所述限位臂的阶梯型端面走势相反。
9.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模块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引脚,所述压接引脚的根部封装在所述封装模块中且与所述封装模块中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上背向所述引脚主体部的表面与所述内部电路焊接。
CN202220850472.6U 2022-04-13 2022-04-13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Active CN217444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0472.6U CN217444381U (zh) 2022-04-13 2022-04-13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0472.6U CN217444381U (zh) 2022-04-13 2022-04-13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4381U true CN217444381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0472.6U Active CN217444381U (zh) 2022-04-13 2022-04-13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43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17605Y (zh) 电连接器
US843068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terminals with deflective arms facing each in twisted manner
JP403725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296867B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TWI264159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19256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5074179B2 (ja) コンタクト部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74620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US7544107B2 (en) Contact used 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1303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for either BGA or LGA package
US20090075511A1 (en) Socket and electrical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ocket
CN217444381U (zh) 压接引脚和功率模块
US1080463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42504Y (zh) 电连接器
US20070281507A1 (en) IC contact for LGA socket
TWM380606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830775A (zh) 連接件及連接器
CN215989324U (zh) 鱼眼端子
CN108470999B (zh) 电连接器
US8002594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use with LGA socket connector
JP3145137U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
US7704090B2 (en) Housing for a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JP3118872U (ja) 導電コンタクト
CN218769965U (zh) 电连接端子和电池包信号采集装置
US20070173138A1 (en) Contact used i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