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190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1901U
CN217441901U CN202221536357.8U CN202221536357U CN217441901U CN 217441901 U CN217441901 U CN 217441901U CN 202221536357 U CN202221536357 U CN 202221536357U CN 217441901 U CN217441901 U CN 217441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water
cleaning brush
air conditioner
di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63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暨文伟
张宏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63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1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1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1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过滤网、第一驱动件、接水盘、清洁刷与第二驱动件,壳体具有进风口,过滤网可移动并能覆盖进风口,接水盘承接空调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清洁刷与过滤网滚动接触,至少部分的清洁刷容置于接水盘内,第二驱动件带动清洁刷转动;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集于接水盘,直接利用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从过滤网上刷下的脏污被清洁刷带入冷凝水内,无需设置其他部件抽取冷凝水,过滤网自清洁的便捷度高,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进风口通常设置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空调器使用一定时间后,灰尘沉积于过滤网上,影响进风口的进风以及过滤网的过滤性能,但空调器的安装位置较高,通过人工清理的操作难度大,且具有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器内设置清洁部件对过滤网进行清理,为实现过滤网的自清洁,需向空调器引入较多的辅助结构,以引入清洁水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过滤网的自清洁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过滤网自清洁的便捷度高,并且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壳体、过滤网、第一驱动件、接水盘、清洁刷与第二驱动件,壳体具有进风口,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能遮挡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过滤网移动,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用于承接空调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清洁刷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清洁刷与所述过滤网滚动接触,至少部分的所述清洁刷容置于所述接水盘内,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清洁刷连接,并带动所述清洁刷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集于接水盘的低处,至少部分清洁刷位于接水盘内并接触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对过滤网进行清洗,从过滤网上刷下的脏污被清洁刷带入冷凝水内,实现过滤网的自清洁,无需设置其他部件抽取冷凝水,过滤网自清洁结构整体较为简单,且自清洁的便捷度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送风结构与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结构的送风口,所述送风结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过滤网移动的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滤网支架,至少部分所述滤网支架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滤网支架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所述过滤网移动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位于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段位于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过滤网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长度相等,且不小于所述过滤网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部分所述滤网支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接水盘靠近所述清洁刷一侧的顶部与所述滤网支架的底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通信连接的系统模块与两个位置感应件,两个所述位置感应件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所述系统模块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位置感应件检测到所述过滤网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预定位置时,切换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启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传动轴与齿轮,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周,所述过滤网的表面设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接水盘的最低处,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挡污部,所述挡污部沿所述清洁刷的转动轴线设置,所述挡污部分隔所述接水盘的内腔,并形成蓄水腔与接水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蓄水腔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清洁刷容置于所述蓄水腔内,所述挡污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蓄水腔、所述接水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形成所述接水腔的部分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开口向下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还包括凸筋,所述凸筋容置于所述蓄水腔内,并与所述清洁刷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清洁刷设置为相对所述凸筋向上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部分所述底板向上突出设置并形成所述挡污部,所述挡污部包括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挡壁朝向所述蓄水腔设置,所述第二挡壁朝向所述接水腔设置,所述第二挡壁朝向所述接水腔向下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通信连接的系统模块、阀门与水位传感器,所述阀门用于通断所述排水口,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水盘的液位,所述系统模块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接水盘的液位达到预设高度时,驱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动作,并在所述过滤网完成清洁后,打开所述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空调器中接水盘与滤网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示出的接水盘与滤网支架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过滤网在不同移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位置感应件在滤网支架端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接水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接水盘的剖视图;
图10为图3示出的接水盘中底板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接水盘中凸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清洁刷与凸筋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0,进风口110,出风口120;
过滤网200,齿条210,导向条220,支撑边230,网格区240;
第一驱动件300,齿轮310;
接水盘400,排水口410,底板420,导流部421,侧板430,挡污部440,第一挡壁441,第二挡壁442,出模腔443,蓄水腔450,接水腔460,开口470,凸筋480;
清洁刷500,第二驱动件510;
换热器600;
滤网支架700,导槽710,支撑框720,外框721,支撑条722,第一支撑段730,第二支撑段740,驱动腔750,安装槽760;
送风结构800,送风口810;
位置感应件900,弹片910,触发器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1示出了以风管机为例的空调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与图2,空调器包括壳体100、过滤网200、第一驱动件300、接水盘400、清洁刷500与第二驱动件510,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10,过滤网200位于壳体100的内部,并能够遮挡进风口110,以过滤与净化进入空调器的空气,接水盘400位于壳体100的内部,接水盘400用于承接并收集空调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第一驱动件300用于带动过滤网200移动,第二驱动件510与清洁刷500连接,并带动清洁刷500转动,由于清洁刷500与过滤网200滚动接触,清洁刷500可以去除过滤网200表面的灰尘、杂质等污物,至少部分的清洁刷500容置于接水盘400内,清洁刷500与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接触,并浸入冷凝水中,清洁刷500转动过程中,利用冷凝水不断刷洗过滤网200上的污物,并将污物带入冷凝水中,并使清洁刷500自身得到清洗,以保持良好的清洁能力,实现过滤网200的自清洁。
本实用新型中,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汇集于接水盘400内,至少部分清洁刷500位于接水盘400内并能够浸入冷凝水中,清洁刷500对与其滚动接触的过滤网200进行清洗,从过滤网200上刷下的脏污被清洁刷500带入冷凝水内,实现过滤网200的自清洁,无需设置其他部件抽取冷凝水,过滤网自清洁的便捷度较高,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底部,接水盘400位于空调器的低处,因此,过滤网200可以在壳体100内较低的位置遮挡进风口110,并且能够直接利用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进行清洁,而无需设置其他引水部件;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空调器可以是风管机等吊顶式空调器。
另外,接水盘400的底部可以设置为倾斜状,接水盘400还包括排水口410,排水口410位于接水盘400的最低处,冷凝水滴入接水盘400后,向接水盘400的低处流动,并汇集于接水盘400的低处,清洁刷500位于接水盘400设置排水口410的一端,由于清洁刷500设置于低处,可以较容易的与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接触。清洁刷500上的污物进入冷凝水后,可以直接从排水口410处排出,无需设置额外部件将冷凝水导出,有效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
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600与送风结构800,换热器600与送风结构800位于壳体200内,换热器600位于接水盘400上方,换热器600工作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滴入接水盘400内,送风结构800位于进风口110的上方,壳体200的侧部设有出风口120,换热器600相对的两侧分别朝向出风口120与送风结构800的送风口810。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壳体200,空气经过滤网200净化后,进入送风结构800内,通过送风结构800产生气流,并从送风口810排出,气流经过换热器600换热后从出风口120处排出壳体200外。
送风结构800的底部与壳体100之间,以及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均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供过滤网200移动的通道,以充分利用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并且,过滤网200的移动路径为从送风结构800的底部移动至送风结构800的侧部,过滤网200的位置偏低,便于过滤网200利用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进行清洁。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过滤网200的整个表面均得到清洁刷500的清洁,过滤网200需进行移动,以使清洁刷500与过滤网200的不同区域接触,由于空调器的内部空间较小,可供过滤网200进行移动的空间有限,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网200的移动路径,使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得到空分利用。
另外,当过滤网200位于送风结构800与壳体100之间时,起到对空气的过滤作用,过滤网200移动时,清洁刷500对其进行清洗,当过滤网200移动至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时,送风结构800的送风口810吹出的气流可以将过滤网200吹干。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网200的移动路径限定方式为,在空调器中设置多个导辊,导辊转动连接于空调器的侧部,多个导辊沿过滤网200的移动路径排布,过滤网200绕设于导辊上,导辊对过滤网20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使过滤网200沿导轨所限定的移动路径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滤网支架700,过滤网200与滤网支架700滑动连接,滤网支架700为刚性结构,并为过滤网20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过滤网200沿既定的移动路径移动。
具体的,滤网支架700的两侧均设有导槽710,两个导槽710相向设置,过滤网200的两个侧边分别插入两个导槽710内,导槽710对过滤网200进行导向,第一驱动件300带动过滤网200沿导槽710往复移动。
可以想到的是,过滤网200插入导槽710内的区域可进行光滑处理,以降低过滤网200与导槽710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减小第一驱动件300的功率,防止由于过滤网200的移动阻力过大,而导致过滤网200移动时卡滞,或者第一驱动件300相对过滤网200打滑。该光滑处理的措施可以是,在过滤网200的边缘区域涂覆润滑油,或者在过滤网200的边缘区域贴附聚四氟乙烯光滑层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0对过滤网200的驱动方式为,第一驱动件300包括两个传动辊以及多个导辊,导辊位于两个传动辊之间,过滤网200绕设于传动辊与导辊,两个传动辊转动时收放过滤网200,使过滤网200沿导辊所限定的移动路径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0包括摩擦辊与驱动元件,驱动元件可以是电机、马达等旋转驱动件,驱动元件与摩擦辊连接并驱动摩擦辊转动,摩擦辊与过滤网200接触并压覆过滤网200,摩擦辊转动时,带动过滤网200沿导槽710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件300包括齿轮310与传动轴320,齿轮310连接于传动轴320的外周,传动轴320的端部连接驱动元件,在驱动元件的驱动下,传动轴310带动齿轮310转动,过滤网200的表面设有齿条210,齿轮310与齿条210啮合,使第一驱动件300与过滤网200稳定配合,可提高第一驱动件300对过滤网200驱动的稳定性。
具体的,齿轮310可以设置多个,多个齿轮310沿传动轴320的轴向间隔分布,相应的,过滤网200朝向第一驱动件300的表面设置多个齿条210,每一齿轮310均与一个齿条210啮合;通过多个齿轮310与齿条210的啮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驱动件300对过滤网200驱动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齿轮310与齿条210设置有两个,两个齿轮310连接于传动轴320的两端,齿条210设置于过滤网200的两侧,齿轮310与齿条210的位置对应;将齿轮310设置于传动轴320的端部,可以避免齿轮310与安装过滤网200的支架干涉,便于过滤网200的结构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5,过滤网200在齿条210外侧的部分为导向条220,导向条220插入导槽710内,齿条210裸露于导槽710外,使过滤网200同时受到滤网支架700的导向作用,以及第一驱动件300的驱动作用。另外,导向条220的宽度应略大于导槽710的深度,以避免过滤网200移动时齿条210与滤网支架700干涉;过滤网200的沿清洁刷500转动轴线的长度略小于滤网支架700沿清洁刷500转动轴线的长度,一方面避免过滤网200的外侧与滤网支架700之间的摩擦过大,另一方面,防止由于过滤网200与滤网支架700内侧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过滤网200移动时位置偏移,降低第一驱动件300对过滤网200驱动的平稳度。
如图4所示,滤网支架700包括两个支撑框720,两个支撑框720在竖直方向上层叠设置,两个支撑框720之间具有间隙,过滤网200位于两个支撑框720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过滤网200具有一定柔度,大面积的过滤网200移动时具有塌陷风险,基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框720包括外框721与多个支撑条722,多个支撑条722相互交叉,外框721围设于支撑条722的外周,并与支撑条722连接,支撑条722位于支撑框720的中部,用于对过滤网200进行支撑,防止过滤网200移动时部分区域凹陷,提高过滤网200整体的平整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分布的两个外框721之间在侧部形成导槽710,不同支撑条722可相互垂直设置,使支撑框720整体呈网格状。进一步的,过滤网200包括多条支撑边230,多条支撑边230相互平行或垂直连接,并形成多个网格区240,网格区240内设置网布,网布通过热熔与支撑边230连接,支撑边230位于上下相邻的外框721之间,或者位于上下相邻的支撑条722之间,支撑条722与支撑边230的位置对应,使过滤网200得到滤网支架700的支撑,并且网布裸露,能够被清洁刷500清理脏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滤网支架700包括沿过滤网200移动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一体连接,过滤网200受第一驱动件300的驱动,在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之间往复移动,第一支撑段730位于送风结构800与壳体100之间,第二支撑段740位于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从而将过滤网200的移动轨迹限定于送风结构800与壳体100之间,以及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形成的通道内。
第一支撑段730位于送风结构800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位于第一支撑段730内的过滤网200遮挡进风口110,以对进入空调器的空气进行过滤,第二支撑段740位于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位于第二支撑段740内的过滤网200遮挡送风结构800的送风口810,送风结构800送风时,可以将过滤网200吹干。由于进风口110位于壳体200的底部,出风口120位于壳体200的侧部,因此过滤网200、第一驱动件300与清洁刷500可以设置于壳体200较低的位置,并且清洁刷500可以直接利用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有利于简化过滤网200的清洁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应相互弯折,并互成一定角度,以利用送风结构800下方以及送风结构800侧部的空间。由于过滤网200的下侧朝向进风口110,灰尘沉积于过滤网200的下侧,因此清洁刷500位于滤网支架700的下侧,以对过滤网200的下侧进行清洁,第二驱动件510固定于接水盘400,并与清洁刷500连接;第一驱动件300位于滤网支架700的上侧,以与清洁刷500配合,实现对过滤网200的驱动及清洁,壳体200内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一驱动件300的隔板,隔板位于送风结构800与换热器600之间,隔板还可对辅助支撑送风结构800。
另外,过滤网200上的脏污受清洁刷500的刷动,或附着于清洁刷500表面,或向下掉落,为避免从过滤网200上掉落的脏污散落至空调器的其他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接水盘400靠近进风口110一侧的侧板430的顶部与滤网支架700的底部接触,该侧板430将脏污限制于蓄水腔450内,阻挡脏污向别处散落。
过滤网200位于第一支撑段730内时处于第一位置,过滤网200位于第二支撑段740内时处于第二位置,通过第一驱动件300驱动过滤网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即可实现对过滤网200清洁及干燥。
为使第一驱动件300能够同时兼顾过滤网200在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处的驱动,第一驱动件300设置于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的连接处,以使第一驱动件300始终与过滤网200接触并带动过滤网200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的长度相同,且不小于过滤网200的长度,以过滤网200从第一支撑段730移动至第二支撑段740为正向移动,从第二支撑段740移动至第一支撑段730为反向移动,过滤网200正向移动的终止位置为反向移动的初始位置,反向移动的终止位置为正向移动的初始位置,过滤网200的每次移动均可实现在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之间的位置置换,因此,过滤网200在正向移动或反向移动时,过滤网200的整个区域均可得到清洗。
图6示出了过滤网200处于不同位置时的示意图,将过滤网200由第一支撑段730移动至第二支撑段740设定为正向移动,将过滤网200由第二支撑段740移动至第一支撑段730设定为反向移动,以过滤网200正向移动为例,如图6中的(a)图所示,此时过滤网200完全位于第一支撑段730内,第一驱动件300与过滤网200的右端接触,并带动过滤网200向右移动;如图6中的(b)图所示,随着过滤网200的不断移动,过滤网200从第一支撑段730逐渐移动至第二支撑段740处,此时,过滤网200同时处于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内,第一驱动件300与过滤网200的中部接触;如图6中的(c)图所示,此时过滤网200完全移动至第二支撑段740内,第一驱动件300与过滤网200的左端接触。过滤网200反向移动时,从图6中的(c)图所示状态,第一驱动件300驱动过滤网200向左移动,实现过滤网200在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之间的往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300的转动方向应与清洁刷500的转动方向相反,使清洁刷500逆向过滤网200的移动方向转动,以便于刷除过滤网200上的脏污。如图6所示,若清洁刷500在过滤网200正向移动时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则清洁刷5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若清洁刷500在过滤网200反向移动时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则清洁刷50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由于第一驱动件300与清洁刷500反向转动,为降低清洁刷500对过滤网200清洁形成的阻力对过滤网200移动造成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00与清洁刷500分别位于过滤网200的两侧,并且相对设置,过滤网200与清洁刷500接触部分的另一侧受到第一驱动件300的压覆及驱动作用,第一驱动件300对过滤网200的驱动力大于清洁刷500在过滤网200表面形成的反向阻力,使过滤网200能够持续沿导槽710移动,避免出现由于清洁刷500反向转动,导致过滤网200移动卡滞的情况。
第二驱动件510的转速设置为大于第一驱动件300的转速,使过滤网200的移动速度小于清洁刷500外周面的线速度,以增大清洁刷500对过滤网200的清洁强度,使过滤网200得到充分清洗。
另外,如图2与图4所述,滤网支架700的中部设有驱动腔750,驱动腔750位于第一支撑段730与第二支撑段740的连接处,第一驱动件300位于驱动腔750内,驱动腔750内未设置支撑条722,因此,第一驱动件300与清洁刷500均可进入驱动腔750内与过滤网200接触;当第一驱动件300为摩擦辊时,第一驱动件300沿清洁刷500转动轴线方向的整个周面均可与过滤网200接触,以保证第一驱动件300与过滤网200的驱动强度,使过滤网200平稳移动,并且清洁刷500整个转动轴线上的周面均与过滤网200接触,使过滤网200沿清洁刷500转动轴线方向的不同区域均得到清洁。
如图2与图7所示,空调器还包括系统模块与两个位置感应件900,位置感应件900与系统模块通信连接,两个位置感应件900分别设置于滤网支架700的两端,位置感应件900用于检测过滤网200是否移动至第一支撑段730或第二支撑段740的预设位置,当过滤网2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系统模块根据位置感应件900的检测信息,切换第一驱动件300与第二驱动件510的启停状态。如,第二驱动件510驱动清洁刷500转动,并在第一驱动件300驱动过滤网200进行正向移动时,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过滤网200完成正向移动后,系统模块根据位置感应件900的检测信息,使第一驱动件300与第二驱动件510停止运行,过滤网200停止移动,清洁刷500停止对过滤网200的清洁。
位置感应件90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弹片910开关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位置感应件900设置为弹片开关,弹片开关包括弹片910与触发器920,弹片910受挤压与触发器920接触时,位置感应件900被触发,弹片910的挤压力解除后,弹片910恢复至初始状态。两个支撑框720的端部相连,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安装槽760,两个安装槽760分别位于滤网支架700的两端,位置感应件900安装于安装槽760内,当过滤网200移动至第一支撑段730的端部或者第二支撑段740的端部时,过滤网200挤压弹片910开关中的弹片910,弹片910被触发,系统模块根据弹片910开关的触发信息切换第一驱动件300与第二驱动件510的启停状态。清洁刷500的表面设置有刷毛,刷毛可以较容易的将污物带离过滤网200,有助于提高过滤网200的清洁效果;刷毛的端部还可设置倒钩结构,清洁刷500与过滤网200接触时,倒钩勾连过滤网200上的污物,使污物跟随倒钩进入冷凝水内清洗,以克服污物被刷除后在空调器内散落的缺陷。
如图3所示,接水盘400包括底板420及环设于底板420外周的侧板430,侧板430连接于底板420的边缘,侧板430与底板42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承接冷凝水的内腔,滴入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沿底板420流动,并向接水盘400的低处汇集,底板420朝向清洁刷500向下倾斜设置,清洁刷500位于接水盘400的低处,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向清洁刷500流动,便于清洁刷500浸入冷凝水中。
参照图8与图9,接水盘400还包括挡污部440,挡污部440沿清洁刷500的转动轴线设置,挡污部440的端部与侧板430连接,并将接水盘400的内腔分隔为蓄水腔450与接水腔460,排水口410设置于侧板430上,并与蓄水腔450连通,至少部分的清洁刷500容置于蓄水腔450内,挡污部440设有开口470,开口470连通蓄水腔450与接水腔460,蓄水腔450位于接水盘400较低的一侧,接水腔460位于接水盘400较高的一侧,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开口470流入蓄水腔450内,挡污部440与侧板430限定出蓄水腔450,挡污部440与侧板430将污物限制于蓄水腔450内,避免污物跟随冷凝水散落至接水盘400的不同区域,而加大接水盘400的清理难度。
挡污部440靠近接水盘400的最低处设置,使蓄水腔450的容积小于接水腔460的容积,以将污物限制于一个较小的空间内,便于污物排出蓄水腔450,减少污物在接水盘400内的残留。
开口470可以设置多个,并均布于挡污部440的不同区域,以使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快速流动至蓄水腔450内;开口470应设置于挡污部440的下端,便于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向蓄水腔450流动,并能有效阻挡脏污进入接水腔460。另外,开口470处还可覆盖滤片,滤片对冷凝水进行过滤,阻挡蓄水腔450内的脏污进入接水腔460,将脏污阻隔于蓄水腔45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挡污部440为连接于底板420顶面的挡片或者格栅,并将接水盘400的内腔分隔为两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接水盘400的底板420向上突出设置并形成挡污部440。接水盘400能够以铸造、注塑的方式制作,便于生产。
进一步的,以底板420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挡污部440包括第一挡壁441与第二挡壁442,第一挡壁441与第二挡壁442的顶部连接,第一挡壁441朝向蓄水腔450设置,第二挡壁442朝向接水腔460设置,第二挡壁442朝向接水腔460向下倾斜;挡污部440底部的腔体形成出模腔443,第二挡壁442设置为倾斜状,可在生产时提供一定的出模斜度,便于脱膜。第一挡壁441同样可以设置为倾斜状,如,第一挡壁441朝向接水腔460向上倾斜,第一挡壁441与第二挡壁442均可提供出模斜度,以进一步提高接水盘400生产的便利度;第一挡壁441的倾斜角度应小于第二挡壁442的倾斜角度,第一挡壁441近似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加大污物越过第一挡壁441进入接水腔460的难度,保证挡污部440对污物的阻挡作用。
为便于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进入蓄水腔450内,本实用新型的底板420还设置有用于对冷凝水导流的导流部421,导流部421将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导流至开口470处,使冷凝水快速通过开口470流动至蓄水腔450内,蓄水腔450的蓄水效率高。导流部421可以是导流槽或者导流板,具体的,如图10所示,导流部421设置于底板420形成接水腔460的部分,导流部421为板状,导流部421朝向开口470向下倾斜,因此,冷凝水滴入接水腔460后,可以沿导流部421流动至开口470处,减少冷凝水在挡污部440朝向接水腔460一侧以及接水盘400边界处的残留。
如图10所示,开口470位于挡污部440的中部时,导流部421设置有两个,导流部421沿清洁刷500的转动轴线分布,两个导流部421组合成漏斗状,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沿两个导流部421流动,并从两个导流部421对接的区域流向开口470;开口470位于挡污部440的端部时,导流部421设置有一个,由于底板420本身即已朝向蓄水腔450向下倾斜,通过设置朝向开口470倾斜的导流部421,接水腔460内的冷凝水可以同时沿清洁刷500的转动轴线以及朝向开口470的方向流动,并通过开口470流入蓄水腔450内。
可以想到的是,侧板430的高度应大于挡污部440的高度,以防止接水盘400内的冷凝水沿挡污部440外溢;挡污部440的高度高于排水口410的最高点,以充分利用排水口410排水,保证蓄水腔450内的污水可以全部从排水口410排出;排水口410的最低点不高于底板420在蓄水腔450区域的最低点,使蓄水腔450内的污水均通过排水口410排出,减少蓄水腔450内的水分残留。
另外,蓄水腔450内冷凝水的液位应低于挡污部440的高度,防止脏污越过挡污部440进入接水腔460内,确保挡污部440的挡污能力;清洁刷500位于接水盘400的上方,清洁刷500的最低点低于挡污部440的最高点,以使清洁刷500可以浸入蓄水腔450的冷凝水中,并且挡污部440还可阻挡部分清洁刷500上未带入冷凝水的脏污,增强挡污部440的挡污能力。
随着清洁刷500的转动,存在于清洁刷500浸入冷凝水部分的脏污进入冷凝水内,清洁刷500不断被冷凝水清洗,使清洁刷500始终保持较好的清洁力。为加强对清洁刷500上脏污的去除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接水盘400还包括多个凸筋480,凸筋480容置于蓄水腔450内,并且与清洁刷500的外周面接触,清洁刷500清理过滤网200时相对凸筋480转动,凸筋480刮除清洁刷500表面的脏污,提高清洁刷500表面的清洁度,避免清洁刷500表面积累过多脏污而影响对过滤网200的清理效果。
凸筋480可以呈板状,凸筋480的侧面与清洁刷500的侧面接触,并刮除清洁刷500整个表面的脏污;或者,凸筋480可以呈细条状,凸筋480设置有多个,多个凸筋480沿清洁刷500的转动轴线间隔分布,凸筋480的端部与清洁刷500的侧面接触,并刮除清洁刷500表面的脏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过滤网200进行清理时,凸筋480应浸入蓄水腔450内的冷凝水中,以使从清洁刷500上刮除的脏污可以直接排入冷凝水,并跟随冷凝水从排水口410排出。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刷500设置为相对凸筋480向上转动,凸筋480向下刮除清洁刷500表面的脏污,使脏污落入蓄水腔450,以将脏污限制于蓄水腔450内,防止脏污跟随清洁刷500转动时,散落至接水盘400的其他区域,而加大接水盘400的维护难度。
凸筋480可以连接于接水盘400的侧板430或挡污部440上,凸筋48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清洁刷500的转动方向合理设置。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清洁刷500通过顺时针转动对过滤网200进行清理时,凸筋480连接于接水盘400左侧的侧板430上,此时凸筋480位于清洁刷500的左侧,并向右伸出,清洁刷500转动时,其左侧的周面与凸筋480接触,清洁刷500相对凸筋480向上转动,凸筋480向下刮除污物,并使污物落入冷凝水中,防止污物向上移动、散落;相应的,清洁刷500通过逆时针转动对过滤网200进行清理时,凸筋480应连接于挡污部440,此时凸筋480位于清洁刷500的右侧,并向左伸出,其左侧的周面与凸筋480接触,凸筋480向下刮除污物。需要说明的是,凸筋480也可连接于形成蓄水腔450的底板420上,此时,凸筋480连接于底板420的顶部,并向上伸出,凸筋480接触清洁刷500周面的底部,无论清洁刷500沿哪个方向转动,被凸筋480刮除的污物均可落入冷凝水中,提高了清洁刷500转动方向设置的灵活度,并且,清洁刷500浸入冷凝水的深处,可以得到冷凝水的充分清洗。
具体的,在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时,过滤网20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此时过滤网200正向移动,清洁刷500应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凸筋480应连接于挡污部440,以使清洁刷500逆向过滤网200的移动方向刮除脏污,且凸筋480将清洁刷500上的脏污向下刮落至蓄水槽内;当过滤网200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对过滤网200的清洁完成。空调器还包括系统模块、阀门与水位传感器,阀门、水位传感器均与系统模块通信连接,通信连接不限于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如连接线缆、WiFi、红外、蓝牙等,阀门连接于排水口410处,并用于通断排水口410,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接水盘400内冷凝水的液位,系统模块接收水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并向阀门发送指令。具体的,为保证蓄水腔450内具有足够的冷凝水供清洁刷500进行清洗,在清洁刷500对过滤网200进行清理前,向蓄水腔450蓄水,蓄水腔450处于蓄水阶段时,阀门将排水口410关闭,当水位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蓄水腔45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数值时,系统模块向第一驱动件300、第二驱动件510发送指令,第一驱动件300带动过滤网200移动,第二驱动件510带动清洁网转动,对第一驱动件300的不同区域进行清理,在过滤网200清洁完成后,第一驱动件300与第二驱动件510停止动作,系统模块向阀门发送指令,阀门将排水口410打开,蓄水腔450内的污水从排水口410排出,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蓄水腔450内的冷凝水全部排出后,系统模块控制阀门关闭,再次向蓄水腔450蓄水。从而,过滤网自清洁过程中的蓄水、清洁与排水动作相互衔接,自动化程度较高。
接水盘400的两侧均可设置排水口410,每一排水口410均可连接阀门,多个排水口410组合排水,可以提高冷凝水的排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模块同时与第一驱动件300、第二驱动件510、水位传感器、阀门、位置感应件900、送风结构800、换热器600通信连接,以实现空调器蓄水、清洁、排水、干燥动作的自动衔接。
过滤网200的自清洁过程具体为:空调器正常运行时,排水口410被阀门关闭,换热器600产生冷凝水并流入接水盘400的蓄水腔450内,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蓄水腔45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高度时,向系统模块发送信息,系统模块向换热器600、第一驱动件300与第二驱动件510发送指令,换热器600停止工作,第一驱动件300带动过滤网20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同时清洁刷500对过滤网200进行清洁;当过滤网20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位置感应件900感应到过滤网200的位置信息,向发送至系统模块,系统模块向第一驱动件300、第二驱动件510与阀门发送指令,过滤网200停止移动,清洁刷500停止清洁,并且阀门将排水口410打开,蓄水腔450内的污水从排水口410排出,同时送风结构800送风,将过滤网200吹干;达到预设的吹干时间后,第一驱动件300动作,驱动过滤网20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过滤网20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位置感应件900被触发,系统模块向第一驱动件300发送指令,第一驱动件300停止动作,此时过滤网200复位,完成过滤网200的自清洁过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
过滤网,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能够遮挡所述进风口;
第一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过滤网移动;
接水盘,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水盘用于承接空调器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
清洁刷,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清洁刷与所述过滤网滚动接触,至少部分的所述清洁刷容置于所述接水盘内;
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清洁刷连接,并带动所述清洁刷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送风结构与换热器,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接水盘上方,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结构的送风口,所述送风结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间隙形成供所述过滤网移动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滤网支架,至少部分所述滤网支架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滤网支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包括沿所述过滤网移动方向排布的第一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位于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段位于所述送风结构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过滤网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之间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长度相等,且不小于所述过滤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通信连接的系统模块与两个位置感应件,两个所述位置感应件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所述系统模块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位置感应件检测到所述过滤网移动至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预定位置时,切换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启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传动轴与齿轮,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外周,所述过滤网的表面设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接水盘的最低处,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挡污部,所述挡污部沿所述清洁刷的转动轴线设置,所述挡污部分隔所述接水盘的内腔,并形成蓄水腔与接水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蓄水腔连通,至少部分的所述清洁刷容置于所述蓄水腔内,所述挡污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蓄水腔、所述接水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用于形成所述接水腔的部分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开口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包括凸筋,所述凸筋容置于所述蓄水腔内,并与所述清洁刷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清洁刷设置为相对所述凸筋向上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底板,部分所述底板向上突出设置并形成所述挡污部,所述挡污部包括第一挡壁与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挡壁朝向所述蓄水腔设置,所述第二挡壁朝向所述接水腔设置,所述第二挡壁朝向所述接水腔向下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通信连接的系统模块、阀门与水位传感器,所述阀门用于通断所述排水口,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接水盘的液位,所述系统模块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接水盘的液位达到预设高度时,驱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动作,并在所述过滤网完成清洁后,打开所述阀门。
CN202221536357.8U 2022-06-17 2022-06-17 空调器 Active CN217441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357.8U CN217441901U (zh) 2022-06-17 2022-06-17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357.8U CN217441901U (zh) 2022-06-17 2022-06-17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1901U true CN217441901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4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6357.8U Active CN217441901U (zh) 2022-06-17 2022-06-17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1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127B (zh) 壁挂式空调及其清洁控制方法
US10604885B2 (en) Filtering system with self-cleaning function and clothes dryer
CN110464265A (zh) 基站
CN110241586B (zh) 一种干衣机冷凝水收集、利用装置及收集、利用方法
EP3392398B1 (en) Laundry dryer
CN102939416B (zh) 冷凝式洗涤物干燥装置的冷凝液容器,冷凝式洗涤物干燥装置及用于运行冷凝式洗涤物干燥装置的方法
CN209629585U (zh) 基站
JP201808438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441901U (zh) 空调器
CN109385862A (zh) 衣服干燥机
CN106403248A (zh) 空调器
CN113339991A (zh) 空调器
CN210569133U (zh) 过滤网清洁装置及具有过滤网的装置
CN217488558U (zh) 清洁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JP600060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2378220U (zh) 一种空调自清洁控制系统及空调器
CN21583205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JP2019110985A (ja) リントフィルター及び洗濯機
CN112539546A (zh) 过滤网清洁装置及具有过滤网的装置
CN210816421U (zh) 一种汽车模具生产用辅助装置
CN213223348U (zh) 一种电动机智能监控装置
JP2008111567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296004U (zh) 一种可自清洁滤网的空调
CN218379636U (zh) 换热设备
CN2143606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