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1739U -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1739U
CN217431739U CN202220794788.8U CN202220794788U CN217431739U CN 217431739 U CN217431739 U CN 217431739U CN 202220794788 U CN202220794788 U CN 202220794788U CN 217431739 U CN217431739 U CN 21743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emperature
control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47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有荪
申晏东
徐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yad Smar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yar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yar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yar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47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涉及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该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包括箱体、调温装置和支撑结构,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包括测试腔体和控制腔体,测试腔体和控制腔体通过通风孔连通,调温装置设置于控制腔体内,用于调节测试腔体内部温度;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架,两支撑架设置于测试腔体的同一内壁或相对内壁上,两支撑架上活动设置有置物板。置物板的设置将测试腔体分隔成上下两空间,可以同时放置两个待测品,提高测试效率;置物板活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待测品体积较大时可以将置物板取下,满足体积较大待测品测试需求,本申请提供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可以根据待测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单个或多个实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实验箱是航空、生物、医药、汽车、家电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实验箱包括恒温箱,恒温箱用于测试和检测其他产品及材料进行高温试验的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是否仍然能够保持使用,以供产品设计、整改及出厂检验用途。目前市场上的恒温箱工作一次只能对一个待测品进行实验,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内部测试空间不可调节,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包括测试腔体和控制腔体,所述测试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通过通风孔连通;
调温装置,设置于所述控制腔体内,用于调节所述测试腔体的内部温度;以及
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测试腔体的同一内壁或相对内壁上,两所述支撑架上活动设置有置物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设置有至少两组,各所述支撑结构均位于所述测试腔体的同一高度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调温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腔体内的加热管和风扇,所述通风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扇正对任一所述通风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外的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靠近所述控制腔体设置,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所述测试腔体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所述温度控制开关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且所述温度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的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时间控制开关。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时间控制开关并联连接有蜂鸣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箱体包括相连接的外壳与盖板,所述外壳和所述盖板合围后其内部形成有所述容置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拉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测试腔体和所述控制腔体的内壁面均设置有保温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箱体底部的各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包括箱体、调温装置和支撑结构,箱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包括测试腔体和控制腔体,测试腔体和控制腔体通过通风孔连通;调温装置设置于控制腔体内,调温装置用于调节测试腔体的内部温度,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架,两支撑架设置于测试腔体的同一内壁或相对内壁上,两支撑架上活动设置有置物板。本申请通过置物板的设置将测试腔体的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使得箱体中可以上下同时放置两个待测品,提高测试效率;通过置物板活动设置在支撑架上,在待测品的体积较大时可以将置物板取下,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就可以对体积较大的待测品进行测试,故而本申请提供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可以根据待测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单个或多个实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一)。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二)。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一)。
图6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箱体;101、外壳;102、盖板;103、拉手;104、万向轮;
1、容置腔;11、测试腔体;12、控制腔体;13、保温层;14、保护板;15、通风孔;
2、调温装置;21、加热管;22、风扇;
3、支撑结构;31、支撑架;32、置物板;
4、控制箱;41、控制面板;42、把手;43、接线口;44、垫块;
5、温度传感器;6、时间控制开关;7、蜂鸣器;8、温度控制开关;9、待测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照图1-图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该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包括箱体10,箱体10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箱体10 包括外壳101以及活动设置于外壳101上的盖板102,外壳101和盖板 102合围后其内部形成前述的容置腔1。外壳101具有一开口,盖板102 用于盖合开口。通过将盖板102盖合或打开在壳体上,以实现容置腔1 的打开或关闭。故在做实验准备时,仅需要移动盖板102以将容置腔1 打开,即可将待测品9放入箱体10内,从而通过箱体10实现对待测品9的实验。
可选地,开口设置于外壳101的顶部,盖板102铰接设置于外壳 101上,转动盖板102即可实现外壳101开口的打开或关闭;或者,盖板102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等可拆卸的设置于外壳101上以封闭开口;同样地,盖板102还可以直接放置于外壳101上,盖板102依靠其自身的重力即可实现对开口的遮盖。此外,开口还可以设置于外壳101 的其中一侧壁上,在这一设置情况下,盖板102可以通过铰接或者卡接的连接方式与外壳101连接,在此本实施例对此不一一赘述。
可选地,盖板102上设置有拉手103,通过拉手103的设置方便用户的操作。
可选地,所述箱体10底部的各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104。通过万向轮104的设置便于将箱体10移动至任意位置,使得箱体10可以适用于不同场景需求。
参照图1-图6,容置腔1包括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通过通风孔15连通。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还包括调温装置2和支撑结构3,调温装置2设置有控制腔体12内,用于调节测试腔体11的内部温度。支撑结构3包括两个支撑架31,两支撑架 31设置于测试腔体11的同一内壁或相对内壁上,两支撑架31上活动设置有置物板32;将容置腔1分隔成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其中测试腔体11用于放置待测品9,控制腔体12用于控制测试腔体11 中的环境,可以实现测试腔体11中环境温度的均匀性。
通过支撑架31的设置,支撑架31对置物板32起到支撑的作用,待测品9可以放置在置物板32上进行实验测试。置物板32活动设置于支撑架31上,具体为,置物板32搭接设置于支撑架31上;或者置物板3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置于置物架上。
此外,通过置物板32的设置还会将测试腔体11的内部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故而在测试腔体11内可以上下同时放置两个待测品9,使得箱体10可以同时对两个待测品9进行实验测试,提高工作效率。并且由于置物板32为活动设置在支撑架31上的,故而在待测品9的体积较大时,还可以将置物板32从支撑架31上取下,使得箱体10可以对较大体积的待测品9进行实验,提高箱体10适用的广泛性。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支撑架31可以布置于测试腔体11 的同一侧壁面上,或者两支撑架31设置于测试腔体11的相对侧壁面上。在特殊形状的待测品9进行测试时,两支撑架31还可以分别设置于测试腔体11的相邻两个侧壁上。作为示例,在本实施例中以两支撑架31设置于测试腔体11的相对两侧壁上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3设置有至少两组,各所述支撑结构3均位于所述测试腔体11的同一高度上。由于两支撑架31相对设置,布置于支撑架31上的置物板32的可靠性较低,当待测品9较大时,放置于置物板32上的待测品9的稳定性同样难以保证,故设置多组支撑结构3,通过多个支撑架31对置物板32进行支撑,以提高待测品9 放置的稳定性。
同样地,在所述支撑结构3设置有至少两组的情况下,两组支撑结构3还可以位于测试腔体11的不同高度上;通过多组支撑结构3的设置将测试腔体11的内部上下分隔成多个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同时放置多个待测品9进行测试。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以支撑结构3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支撑结构3均设置于测试腔体11的同一高度下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2-图6,在支撑结构3设置有三组的情况下,三组支撑结构3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在这种情况下,置物板32的尺寸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实验需求进行选定,作为示例,若待测品9的结构较小,故每组支撑架31上均可以布置有置物板32用以支撑待测品9;若待测品9的结构较大时,此时置物板32的尺寸可以布置的较大一些,并且置物板32的数量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即通过相邻的四个支撑架31用以支撑一个置物板32,或者通过六个支撑架31用以支撑一个置物板32,从而保障待测品9的稳定性。此外,当多个体积不同的待测品9需要进行实验时,还可以采用相邻的四个支撑架31用以支撑一个置物板32,而另外两个支撑架31上可以不放置置物板32,在这种情况下,测试腔体11就被分隔成三个空间,可以同时对三个待测品9 进行测试。
参照图2-图6,可选地,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腔体12内的加热管21和风扇22,所述通风孔15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扇22正对任一所述通风孔15设置。在加热管21工作时,加热管21 会使控制腔体12内的温度升高,升温后的空气在通风孔15的作用下会流通至测试腔体11,从而为测试腔体11提供一个高温环境;具体地,加热管21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增加加热管21的数量,提高加热速率。此外,通过风扇22的作用可以加速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中空气的流通,提高测试腔体11内的升温速率。
为了提高容置腔1内的空气流通速率,通风孔15间隔设置有多个,通过多个通风孔15进行通风换气。并且,风扇22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通过增加风扇22的布置数量,也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为了保障容置腔1中空气的流通,所述风扇22的设置数量需小于所述通风孔 15的设置数量,以避免风扇22的设置阻碍空气的流通,使得空气在循环流通的过程中存在至少一个通风孔15使得空气可以从测试腔体11 流入控制腔体12中。
此外,所述调温装置2还可以包括制冷器,通过制冷器的设置从而将控制腔体12内的空气温度降低,以为测试腔体11内提供一个低温环境。或者调节装置还可以包括空调器,通过空调器的设置既可以实现温度升高,还可以实现温度降低。故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调温装置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调节。
具体地,所述测试腔体11和所述控制腔体12的内壁面均设置有保温层13。通过保温层13的设置对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的内部起到保温的效果,保障待测品9的测试环境。可选地,保温层13为玻璃棉。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材质作为保温层13。可选地,保温层13背离箱体10内壁面的一侧设置有保护板14。
参照图1-图6,具体地,箱体10上设置有控制箱4,控制箱4靠近控制腔体12设置,箱体10上设置有垫块44,控制箱4设置于垫块44上。通过垫块44的设置将箱体10与控制箱4之间存在间隙,有效避免箱体10与控制箱4之间的直接接触,避免箱体10内部的高温环境影响控制箱4内器件的性能。
可选地,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 可以设置于箱体10上,或者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控制箱4上。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5设置于控制箱4上,且温度传感器5 的探头伸入测试腔体11内,以实现温度传感器5用于检测测试腔体11 内的温度的效果,从而对测试腔体11内温度的监控。
具体地,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还包括温度控制开关8,温度控制开关 8可以设置于箱体10上,或者温度控制开关8设置于控制箱4上。作为示例,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控制开关8设置于控制箱4上。所述温度控制开关8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信号,且所述温度控制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21的开启或关闭。温度控制开关8接收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信号,当其接收到温度低时,控制加热管21工作,以向测试腔体11提供高温气体;当其接收到温度高时,控制加热管21 关闭,以停止向腔体提供高温气体;从而为环境模拟实验设备提供高温状态下的保护措施。
可选地,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还包括时间控制开关6,时间控制开关 6可以设置于箱体10上,或者时间控制开关6设置于控制箱4上;时间控制开关6用于监测箱体10的工作时间。
可选地,时间控制开关6并联连接有蜂鸣器7,通过蜂鸣器7的设置对技术人员起到提醒的作用。其具体实验方法为,当待测品9达到测试温度范围时启动,测试结束后蜂鸣提示。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还包括供电设备,控制箱4上开设有接线口43,供电设备的连接线通过接线口43穿入用于为风扇22以及加热管21提供电力。
控制箱4上设置有把手42,通过把手42的设置便于用户打开或关闭控制箱4。前述调温装置2中包括的电气元件可以布置于控制箱4 内,控制箱4上设置有控制面板41,用于通过操作控制面板41即可实现控制指令。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为:拉动拉手103打开容置腔1,根据待测品9的数量以及体积调整测试腔体 11内置物板32的设置与否和置物板32的放置位置,随后将待测品9 放入测试腔体11内,并通过拉手103关闭容置腔1。随后启动加热管 21和风扇22,温度传感器5提供温度信号,在低于加热温度下限时保持加热模式,在超过加热温度上限时停止加热模式,加热模式加热管 21工作,在风扇22的作用下,控制腔体12内的气体和测试箱体10 中的气体会形成循环通风回路,均匀扩散热量。在待测品9达到测试温度范围时启动蜂鸣器7,并在测试结束后蜂鸣提醒;在测试腔体11 中的加热温度处于极限温度时触发断路,保障环境模拟实验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1),所述容置腔(1)包括测试腔体(11)和控制腔体(12),所述测试腔体(11)和所述控制腔体(12)通过通风孔(15)连通;
调温装置(2),设置于所述控制腔体(12)内,用于调节所述测试腔体(11)的内部温度;以及
支撑结构(3),包括两个支撑架(31),两所述支撑架(31)设置于所述测试腔体(11)的同一内壁或相对内壁上,两所述支撑架(31)上活动设置有置物板(3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设置有至少两组,各所述支撑结构(3)均位于所述测试腔体(11)的同一高度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腔体(12)内的加热管(21)和风扇(22),所述通风孔(15)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风扇(22)正对任一所述通风孔(15)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外的控制箱(4),所述控制箱(4)靠近所述控制腔体(12)设置;所述控制箱(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探头伸入所述测试腔体(11)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开关(8),所述温度控制开关(8)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信号,且所述温度控制开关(8)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21)的开启或关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上设置有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电连接的时间控制开关(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控制开关(6)并联连接有蜂鸣器(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包括外壳(101)以及活动设置于所述外壳(101)上的盖板(102),所述外壳(101)和所述盖板(102)合围后其内部形成有所述容置腔(1),所述盖板(102)上设置有拉手(1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腔体(11)和所述控制腔体(12)的内壁面均设置有保温层(1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模拟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底部的各边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104)。
CN202220794788.8U 2022-04-06 2022-04-06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Active CN21743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4788.8U CN217431739U (zh) 2022-04-06 2022-04-06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4788.8U CN217431739U (zh) 2022-04-06 2022-04-06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1739U true CN21743173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4788.8U Active CN217431739U (zh) 2022-04-06 2022-04-06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6743U (zh) 一种可报警电气散热柜
CN217431739U (zh) 环境模拟实验设备
CN110906696A (zh) 一种箱包布料烘干装置
CN204478739U (zh) 快速匀速升温的烘烤箱
CN216716820U (zh) 一种恒温式节能电热鼓风干燥箱
CN216573146U (zh) 一种高温试验箱送风结构
CN116559700A (zh) 一种动力电池高温循环寿命测试装置
JP2017174533A (ja) 環境性能評価装置
CN209680114U (zh) 一种温度试验箱
CN104267712A (zh)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的检测装置
CN212302319U (zh) 一种含能材料化学安定性测定用温控系统
CN211148483U (zh) 一种一箱温度冲击试验箱
CN211207000U (zh) 一种手机背光源加工用高温高湿老化测试装置
CN211625981U (zh) 一种实验室用干燥箱
CN208603028U (zh) 一种农产品贮藏保鲜试验箱
CN211706800U (zh) 一种可调式高低温机
CN220568627U (zh) 一种热气热老化试验箱
CN215353484U (zh) 温度循环试验箱
CN219301153U (zh) 一种试剂检测恒温干燥箱
CN112212909A (zh) 一种仪表温湿度测试仪
CN211785463U (zh) 一种固化剂成品检测试验台
CN217845964U (zh) 一种纸和纸板全自动水分测试装置
CN211476515U (zh) 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箱
CN213943170U (zh) 一种电子产品检测用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18047966U (zh) 一种具有水平送风机构的恒温恒湿试验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8, Block B, Building 12,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yad Smar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63 Room 17-18F, Block B, Building 12,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 18, Keji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LEYARD LIGH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