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5914U - 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5914U
CN217425914U CN202221225663.XU CN202221225663U CN217425914U CN 217425914 U CN217425914 U CN 217425914U CN 202221225663 U CN202221225663 U CN 202221225663U CN 217425914 U CN217425914 U CN 217425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ll
angle
rotat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256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
金凌琳
解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256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5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5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5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投影设备,设备底壳可通过支架部来实现支撑角度的调节;其中,转动件安装于设备底壳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位于设备底壳的外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与转动件通过通槽连接。支撑件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以调节设备底壳的支撑角度。当支撑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止挡区可止挡住支撑件,以防止支撑件转入设备底壳的内侧。由于转动件是安装在设备底壳内侧的,因此可减少转动件暴露在投影设备外部的面积,从而减少转动件与外部灰尘或水分的接触,避免转动件因水分导致的生锈或灰尘造成转动不便,从而可提高支架部的使用稳定性。

Description

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投影仪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上的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同计算机、VCD、DVD、BD、游戏机、DV等相连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在常见的可调节投影仪支撑角度的支架中,支撑件的转轴一般安装于设备壳体的外部,在长期使用后容易进水进灰尘,灰尘或因水分导致的转轴生锈容易造成转动不便,影响支架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投影设备,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投影设备的角度调节结构使用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投影设备包括:
设备底壳,具有止挡区,且于邻近所述止挡区的位置开设有通槽;
支架部,包括转动件和支撑件,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通槽并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绕所述转动件的轴心转动以在收纳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止挡区的外壁的朝向上与所述止挡区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架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结构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分别开设于所述通槽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结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槽底形成所述止挡区;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收纳槽的槽壁设有角度挡坡,所述通槽位于所述角度挡坡与所述止挡区之间;所述角度挡坡位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投影设备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展开角度。
可选地,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设有角度挡坡,所述角度挡坡位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投影设备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展开角度。
可选地,所述通槽于宽度方向的槽壁与所述转动件的周壁的间距设置为0.3mm至0.5mm;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厚度小于所述通槽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可折叠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件具有可切换的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
可选地,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凸设有两挡墙,两所述挡墙分别沿所述穿槽的两相对边沿延伸,所述转动件设于两所述挡墙之间。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阻尼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对所述转动件施加转动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的技术方案中,设备底壳可通过支架部来实现支撑角度的调节;其中,转动件安装于设备底壳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位于设备底壳的外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与转动件通过通槽连接。支撑件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以调节设备底壳的支撑角度。当支撑件位于收纳位置时,止挡区可止挡住支撑件,以防止支撑件转入设备底壳的内侧。由于转动件是安装在设备底壳内侧的,因此可减少转动件暴露在投影设备外部的面积,从而减少转动件与外部灰尘或水分的接触,避免转动件因水分导致的生锈或灰尘造成转动不便,从而可提高支架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底壳的内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底壳的外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与设备底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位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一实施例的俯投影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投影设备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支撑板位于展开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653040810000031
Figure BDA00036530408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投影仪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射到幕布或墙布上的设备,其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与计算机、手机、DVD、游戏机等电子设备连接以播放相应的视频信号。投影仪在投入使用时,可通过安装在底壳上的支架来实现角度支撑角度的调节。举例而言,当需要将投影仪的出光面倾斜上抬时,可将支架相对底壳外壁展开,由支架和底壳的后支脚共同支撑投影仪,从而可使位于投影仪前侧的出光面倾斜朝上,以实现对投影角度的调节。在相关技术的投影设备100中,支架展开后,支架的转动连接结构通常是暴露于设备底壳的外部,导致空气中的灰尘或水分容易进入支架与设备底壳的转动连接处,水分造成的生锈或灰尘会对支架的转动造成阻力,影响了支架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影设备1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6和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20与设备底壳10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位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该投影设备100包括:设备底壳10,具有止挡区11,且于邻近所述止挡区11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2;支架部20,包括转动件21和支撑件22,所述转动件21位于所述通槽12并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10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所述支撑件22连接所述转动件21,所述支撑件22能够绕所述转动件21的轴心转动以在收纳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支撑件22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撑件22在所述止挡区11的外壁的朝向上与所述止挡区11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设备底壳10位于投影设备100整个外壳的底部,当投影设备100投入使用时,是由设备底壳10来将投影设备100支撑站立在桌面或台面上。设备底壳10的外壁可设置脚垫,以提高在桌面或台面上的站立稳定性。
请一并参照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底壳10的内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设备底壳10的外壁结构示意图。止挡区11与设备底壳10是一体成型的,也就是说,止挡区11其实是设备底壳10的部分壳壁。止挡区11可为矩形区域,也可为半圆形区域;止挡区11至少具有一直侧边,通槽12邻近该直侧边并沿该直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通槽12贯穿设备底壳10,以将设备底壳10的内壁侧和外壁侧贯穿。在本申请中,设备底壳10的内壁为设备底壳10朝向设备内部一侧的壁面,设备底壳10的外壁为设备底壳10朝向设备外部一侧的壁面。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2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20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支架部20的转动件21对应通槽12安装于设备底壳10的内壁侧,支撑件22位于设备底壳10的外壁侧,转动件21与支撑件22通过通槽12连接,以使支撑件22可以转动件21为轴转动。
请一并参照图7和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支撑件22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支撑件22处于收纳位置时,支撑件22会贴近止挡区11,此时支撑件22对设备底壳10不起支撑作用,也就是不与投影设备100所在的桌面或台面接触,此时仍由设备底壳10自身来支撑站立于桌面或台面。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支撑件22与设备底壳10之间形成夹角,此时支撑件22与投影设备100所在的桌面或台面接触,由支撑件22与设备底壳10的后侧边或后脚垫共同将投影设备100支撑站立,以使投影设备100的出光侧倾斜上台。
支撑件22处于收纳位置时,止挡区11可阻止支撑件22转入设备底壳10的内壁侧,从而避免支撑件22对设备底壳10内壁侧的部件造成影响。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止挡区11被露出,此时止挡区11可避免外部的灰尘或水分进入投影设备100的内部,从而对投影设备100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止挡区11与设备底壳10一体成型,可降低止挡区11的加工难度,提高止挡区11的结构强度。
对支架部20而言,由于转动件21是安装在设备底壳10的内壁侧,因此不容易受投影设备100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或水分影响,也就不容易出现转动不便的情况,从而可提高支架部20的整体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100的技术方案中,设备底壳10可通过支架部20来实现支撑角度的调节;其中,转动件21安装于设备底壳10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22位于设备底壳10的外壁所朝向的一侧,支撑件22与转动件21通过通槽12连接。支撑件22可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来回转动,以调节设备底壳10的支撑角度。当支撑件22位于收纳位置时,止挡区11可止挡住支撑件22,以防止支撑件22转入设备底壳10的内侧。由于转动件21是安装在设备底壳10内侧的,因此可减少转动件21暴露在投影设备100外部的面积,从而减少转动件21与外部灰尘或水分的接触,避免转动件21因水分导致的生锈或灰尘造成转动不便,从而可提高支架部20的整体使用稳定性。
转动件21可直接安装于设备底壳10的内壁,也可通过中间结构安装于设备底壳10的内壁,只需满足转动件21可相对设备底壳10转动即可。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架部20还包括固定件23,所述固定件23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10的内壁,所述转动件21与所述固定件23转动连接。固定件23既可实现转动件21的转动功能,又可将转动件21限位在通槽12处,降低了转动件21的安装难度。
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设备底壳10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13,所述容置槽13与所述通槽12连通;所述固定件23包括安装结构231和连接结构232,所述安装结构231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10的内壁,所述连接结构232连接于所述安装结构231并位于所述容置槽13内,所述转动件21与所述连接结构232转动连接。安装结构231可呈片状设置,安装结构231开设有过孔,设备底壳10的内壁开设有固定孔,过孔与固定孔可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结构232可呈筒状设置,以方便嵌入容置槽13,转动件21的一端与连接结构232转动配合;如此,可提高转动件21与设备底壳10内壁的安装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容置槽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13分别开设于所述通槽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固定件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23的连接结构23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置槽13内;所述转动件21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固定件23的连接结构232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21与固定件23之间阻尼转动连接,固定件23对转动件21施加转动阻尼力。即转动件21与连接结构232可通过阻尼结构连接,以使支撑件22能通过阻尼力停留在收纳位置,提高支撑件22的位置稳定性。支撑件22与设备底壳10也可通过扭转弹簧来实现复位连接,扭转弹簧可对支撑件22随时施加复位力,该复位力能始终将支撑件22朝收纳位置驱动。
支撑件22处于收纳位置时,可以凸出于设备底壳10的外壁,也可以通过凹槽结构来实现隐藏。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所述设备底壳10的外壁开设有收纳槽14,所述收纳槽14的槽底形成所述止挡区11;所述通槽12开设于所述收纳槽14的槽底,所述支撑件22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位于所述收纳槽14内。收纳槽14的形状与支撑件22的整体形状相同,举例而言,若支撑件22为矩形板状,则收纳槽14为矩形槽。收纳槽14可对处于收纳位置的支撑件22起到隐藏保护作用。
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既需要与设备底壳10呈夹角,又需要承受投影设备100的重力,因此需要通过限位结构来使支撑件22稳定停留在展开位置,以提高支撑件22的支撑稳定性,并限制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通槽12可邻近收纳槽14的槽壁,从而支撑件22在展开位置可抵接于收纳槽14的槽壁,以通过收纳槽14的槽壁来限制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示例性的,请参照图9至图12,图9为本实用新型投影设备100一实施例的俯投影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投影设备100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0中支撑板位于展开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所述收纳槽14的槽壁设有角度挡坡15,所述通槽12位于所述角度挡坡15与所述止挡区11之间;所述角度挡坡15位于所述通槽12靠近所述投影设备100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15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10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α设置;所述支撑件22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15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22,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投影设备100的出光面为设备外壳上显露投影镜头的壳面。
支撑件2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支撑件22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面朝向并贴近止挡区11;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面抵接于角度挡坡15。角度挡坡15可增加支撑件22在展开位置与设备底壳10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对支撑件22的限位稳定性。可以看出,角度挡坡15相对止挡区11的倾斜角度就是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由于角度挡坡15的坡面的法线方向设备底壳10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α设置;因此角度挡坡15相对止挡区11的倾斜角度大于90°,也就是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大于90°,从而支撑件22转动至最大展开角度时能将设备底壳10靠近投影设备100出光面的一侧撑起,以实现投影设备100出光面的倾斜朝上。
当然,在其它并列实施例中,角度挡坡15的形成也可以不依赖于收纳槽14的槽壁,例如在未开设收纳槽14的设备底壳10上,所述设备底壳10的外壁设有角度挡坡15,所述角度挡坡15位于所述通槽12靠近所述投影设备100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15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10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支撑件22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15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22,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22的最大展开角度。
转动件21的周壁与通槽12的槽壁之间应预留一定的间距,以使转动件21能在通槽12内顺利转动。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所述通槽12于宽度方向的两相对槽壁与所临近的转动件21周壁的间距D设置为0.3mm至0.5mm,例如可以是0.3mm、0.35mm、0.4mm、0.45mm、0.5mm;若通槽12的槽壁与转动件21的周壁的间距小于0.3mm,则槽壁容易干涉转动件21的转动,造成转动件21转动不便;若通槽12的槽壁与转动件21的周壁的间距大于0.5mm,则灰尘或水分容易从槽壁与转动件21之间的间隙进入设备底壳10的内侧;因此,将通槽12于宽度方向的槽壁与所述转动件21的周壁的间距D设置为0.3mm至0.5mm,即可保证转动件21的转动稳定性,又可提高防尘效果。
在装配支架部20与设备底壳10时,可将支撑件22从设备底壳10的内壁侧通过通槽12穿出设备底壳10的外壁侧,以降低支架部2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因此,所述支撑件22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所述通槽12的宽度,以方便支撑件22穿设通槽12。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件21呈柱状结构,支撑件22呈板状结构,支撑件22的厚度小于转动件21的最大径向尺寸,而转动件21的最大径向尺寸小于通槽12的宽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2可以为多个连接于转动件21的条形结构,多个条形结构沿转动件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支撑件22可呈板状,也可呈柱状,还可呈形态可变化的不特定形状。示例性的,请参照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部20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件22包括第一支撑段221和第二支撑段222,所述第一支撑段221连接于所述转动件21,所述第二支撑段222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221远离所述转动件21的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段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222可折叠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件22具有可切换的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
支撑件22处于折叠形态时,第一支撑段221与第二支撑段222相互层叠以缩小支撑件22的长度尺寸;支撑件22处于展开形态时,第一支撑段221与第二支撑段222相对展开以增大支撑件22的长度尺寸。可以理解,第一支撑段221和第二支撑段222在连接处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能使支撑件22需要被施加一定的力才能变换形态,从而可保证支撑件22在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的稳定性。
支撑件22处于收纳位置时可进入折叠形态,从而可减少支撑件22对设备底壳10外壁的占用面积。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可以进入折叠形态也可以进入展开形态。若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是进入折叠形态,则由第一支撑段221的侧边抵接于桌面或台面,此时设备底壳10被抬起的角度较小;若支撑件22处于展开位置时是进入展开形态,则由第二支撑段222的侧边抵接于桌面或台面,此时设备底壳10被抬起的角度较大。由此,可使投影设备100具有两种可选的抬起角度,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角度调节需求。当然,以此类推,如果将支撑件22包括更多可相互折叠的支撑段,则能使投影设备100具有更多可选的抬起角度。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所述设备底壳10的内壁凸设有两挡墙16,两所述挡墙16分别沿所述穿槽的两相对边沿延伸,所述转动件21设于两所述挡墙16之间。挡墙16可从横向上对转动件21起到阻挡保护作用,以防止投影设备100的内部结构干涉转动件21的转动。挡墙16的顶部可凸出于转动件21的周壁顶部,从而投影设备100的内部结构安装在设备底壳10时可抵接于挡墙16顶部,避免接触转动件21,从而可提高转动件21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底壳,具有止挡区,且于邻近所述止挡区的位置开设有通槽;
支架部,包括转动件和支撑件,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通槽并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朝向的一侧;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支撑件能够绕所述转动件的轴心转动以在收纳位置及展开位置之间变换,当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止挡区的外壁的朝向上与所述止挡区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通槽连通;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内壁,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结构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分别开设于所述通槽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结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固定件的连接结构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槽底形成所述止挡区;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底,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位于所述收纳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壁设有角度挡坡,所述通槽位于所述角度挡坡与所述止挡区之间;所述角度挡坡位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投影设备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展开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设有角度挡坡,所述角度挡坡位于所述通槽靠近所述投影设备出光面的一侧,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设备底壳的外壁的朝向之间呈锐角设置;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角度挡坡的坡面抵住所述支撑件,以用于限制所述支撑件的最大展开角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于宽度方向的槽壁与所述转动件的周壁的间距设置为0.3mm至0.5mm;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厚度小于所述通槽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于所述转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侧边;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可折叠连接,以使所述支撑件具有可切换的折叠形态和展开形态。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阻尼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对所述转动件施加转动阻尼力。
CN202221225663.XU 2022-05-19 2022-05-19 投影设备 Active CN217425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5663.XU CN217425914U (zh) 2022-05-19 2022-05-19 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5663.XU CN217425914U (zh) 2022-05-19 2022-05-19 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5914U true CN217425914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25663.XU Active CN217425914U (zh) 2022-05-19 2022-05-19 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5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13813B2 (en) Collapsible hinge bracket for a laptop computer
US7681848B2 (en) Stand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2268028B1 (ko) 휴대용 독서대
US4794869A (en) Structure of extendable tables
KR100765242B1 (ko) 평판형 tv용 벽걸이식 거치대
CN217425914U (zh) 投影设备
US7540104B2 (en) Ironing board mounted on a washing machine with magnets
JP2000199517A (ja) 中立平衡の基台
CN214535397U (zh) 一种固定支架组件及显示装置
US7573700B2 (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214037611U (zh) 显示装置及其支座结构
WO2022095568A1 (zh) 可折叠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TWM628907U (zh) 螢幕旋轉結構
CN213629533U (zh) 折叠可调整式支架板件
KR100919720B1 (ko) 컴퓨터용 멀티 모니터 부착장치
CN219828209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215488547U (zh) 一种支架
KR20060019253A (ko) 듀얼 모니터 힌지장치
JP3054088B2 (ja) パネル付センターコア
CN215862503U (zh) 一种支架
CN220236340U (zh) 一种多功能阅读架
KR200206562Y1 (ko) 모니터 내장형 컴퓨터 책상
KR102200471B1 (ko) 배너 거치기구
CN214425570U (zh) 收纳式支架板件
CN212319307U (zh) 一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