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662U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23662U CN217423662U CN202220964813.2U CN202220964813U CN217423662U CN 217423662 U CN217423662 U CN 217423662U CN 202220964813 U CN202220964813 U CN 202220964813U CN 217423662 U CN217423662 U CN 2174236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ion mechanism
- compression
- refrigeration system
- dual
- ser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该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构组件、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压缩机构组件中第一压缩机构、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压缩机构依次串联,并联管路与第一压缩机构及第一单向阀并联连接;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本申请中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开关机构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与第二压缩机构共同运作,从而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实现单个压缩机构运行,以降低能耗,而在低蒸发温度下实现两个压缩机构同时运行,以提升制冷能力和能效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行业中,热泵机组、空调机、特种空调机以及冷冻冷藏等制冷空调设备在蒸发温度很低时,由于压缩机的输气量很小以至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从而最终影响机组的性能。现有技术中,喷气增焓技术是热泵、空调、冷冻和冷藏等行业中降低压缩机组件的排气温度,同时提升制热量或制冷量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喷气增焓技术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制热量或制冷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是提升低蒸发温度下制冷量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不能够实现单级压缩机运行,故其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能效偏低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不能实现单级压缩机运行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所述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构组件、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
所述压缩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压缩机构、第一单向阀、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开关机构及并联管路,所述第一压缩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相互串联,所述并联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及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开启/关闭所述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
可选的,所述并联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一储液机构,所述第一储液机构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串联。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二储液机构,所述第二储液机构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构串联。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压缩机构,所述第三压缩机构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并联。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压缩机构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串联。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三开关机构、所述第三压缩机构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依次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
可选的,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压缩机构、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
可选的,所述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连接于所述冷凝机构与所述蒸发机构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构组件、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从而实现制冷效果;而压缩机构组件中第一压缩机构、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压缩机构依次串联,且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则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开关机构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与第二压缩机构共同运作,从而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实现单个压缩机构运行,以降低能耗,而在低蒸发温度下实现两个压缩机构同时运行,以提升制冷能力和能效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制冷行业中,热泵机组、空调机、特种空调机以及冷冻冷藏等制冷空调设备在蒸发温度很低时,由于压缩机的输气量很小以至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从而最终影响机组的性能。现有技术中,喷气增焓技术是热泵、空调、冷冻和冷藏等行业中降低压缩机组件的排气温度同时提升制热量或制冷量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喷气增焓技术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制热量或制冷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二级压缩机是提升低蒸发温度下制冷量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二级压缩机不能够实现单级压缩机运行,故其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能效偏低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为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构组件 100、冷凝机构2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
压缩机构组件100包括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一单向阀112、第二压缩机构 120、第一开关机构111及并联管路130,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一单向阀112 及第二压缩机构120相互串联,并联管路130与第一压缩机构110及第一单向阀112并联连接;第一开关机构111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气路流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构组件100、冷凝机构2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从而实现制冷效果;而压缩机构组件100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一单向阀112及第二压缩机构120依次串联,且第一开关机构111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 气路流通,则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开关机构111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 110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120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共同运作,从而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实现单个压缩机构运行,以降低能耗,而在低蒸发温度下实现两个压缩机构同时运行,以提升制冷能力和能效比。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该并联管路13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32。当第一开关机构111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气路流通时,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管路130、冷凝机构2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而并联管路130上设置第二单向阀132,在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一起工作时,第二单向阀132能够防止冷媒和冷冻油逆向流入并联管路130。同理,该第二压缩机构120、第一压缩机构110及第一单向阀112依次串联,在仅有第二压缩机构110工作时,第一单向阀112能够防止冷媒和冷冻油由第二压缩机构120的出气口逆向流入第一压缩机构110对第一压缩机构110造成影响。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四通阀600和节流机构300,该第二压缩机构120、第一压缩机构110、四通阀600、冷凝机构200、节流机构 3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且在并联管路 130上还设有第二开关机构131,该第二开关机构131用于开启/关闭并联管路 130气路流通。其中,第一开关机构111和第二开关机构131可以为电磁阀,则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系统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一开关机构111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二压缩机构120工作(图1中气流方向为A—B—D—A);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 13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二压缩机构120同时工作(图1中气流方向为A—C—D—A)。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机构131为电动球阀,且在并联管路130上未设置第二单向阀132。第二开关机构131为电动球阀,由于电动球阀不存在失电反向导通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并联管路130上不需要再设置第二单向阀132。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机构111为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管路130连接;且本实施例在并联管路130上未设置第二开关机构 131。则用户可通过控制三通电磁阀实现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120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共同运作。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一储液机构113,第一储液机构113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1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压缩机构11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一储液机构113为第一压缩机构110自带的)。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构12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二储液机构121,第二储液机构121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二压缩机构12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二压缩机构12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二储液机构121为第二压缩机构120 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一储液机构113,第一储液机构113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1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压缩机构11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一储液机构113为第一压缩机构110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构12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二储液机构121,第二储液机构121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二压缩机构12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二压缩机构12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二储液机构121为第二压缩机构120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构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压缩机构140、第三单向阀142、第三开关机构141、第四开关机构122和第四单向阀123,其中第三开关机构141、第三压缩机构140 和第三单向阀142依次串联连接,且第三开关机构141、第三压缩机构140和第三单向阀142依次串联后再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第四开关机构122、第二压缩机构120和第四单向阀123依次串联连接。则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系统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三开关机构141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四开关机构122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二压缩机构120工作(图7中气流方向为A—B—D—A);当系统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四开关机构122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三开关机构14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三压缩机构140 工作(图7中气流方向为E—B—D—E);
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三开关机构14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四开关机构122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二压缩机构120同时工作(图7中气流方向为A—C—D—A);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四开关机构122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三开关机构14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三压缩机构140同时工作(图7中气流方向为E—C—D—E);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将第二开关机构13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三开关机构141、第四开关机构122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二压缩机构120、第三压缩机构140同时工作(图7中气流方向为A—C—D—A和E—C—D—E)。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该并联管路13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32。当第一开关机构111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气路流通时,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管路130、冷凝机构2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而并联管路130上设置第二单向阀132,在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一起工作时,第二单向阀132能够防止冷媒和冷冻油逆向流入并联管路130。同理,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一单向阀112及第二压缩机构120依次串联,在仅有第二压缩机构110工作时,第一单向阀112能够防止冷媒和冷冻油由第二压缩机构 120的出气口逆向流入第一压缩机构110对第一压缩机构110造成影响。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上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四通阀600和节流机构300,该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二压缩机构120、四通阀600、冷凝机构200、节流机构 3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且在并联管路 130上还设有第二开关机构131,该第二开关机构131用于开启/关闭并联管路130气路流通。其中,第一开关机构111和第二开关机构131均为电磁阀,则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系统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一开关机构111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二压缩机构120工作(图8中气流方向为B—C—D—B);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13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二压缩机构120同时工作(图8中气流方向为A—C—D—A)。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机构131为电动球阀,且在并联管路130上未设置第二单向阀132。第二开关机构131为电动球阀,由于电动球阀不存在失电反向导通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并联管路130上不需要再设置第二单向阀132。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机构111为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管路130连接;且本实施例在并联管路130上未设置第二开关机构 131。则用户可通过控制三通电磁阀实现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120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共同运作。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一储液机构113,第一储液机构113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1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压缩机构11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一储液机构113为第一压缩机构110自带的)。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构12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二储液机构121,第二储液机构121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二压缩机构12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二压缩机构12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二储液机构121为第二压缩机构120 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一储液机构113,第一储液机构113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一压缩机构11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一压缩机构11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一储液机构113为第一压缩机构110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构120的进气口还串联有第二储液机构121,第二储液机构121能够在冷媒进入第二压缩机构120之前储存液态冷媒;其中第二压缩机构120可以为自带储液机构的压缩机(即第二储液机构121为第二压缩机构120自带的)。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图8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构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压缩机构140、第三单向阀142和第三开关机构141,其中第三开关机构141、第三压缩机构140和第三单向阀142依次串联连接,且第三开关机构141、第三压缩机构140和第三单向阀142依次串联后再与第一压缩机构110并联。则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系统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三开关机构141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二压缩机构120 工作(图14中气流方向为B—C—D—B);
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三开关机构14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二压缩机构120同时工作(图14中气流方向为A—C—D—A);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一开关机构111关闭,将第三开关机构14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二压缩机构120和第三压缩机构140 同时工作(图14中气流方向为E—C—D—E);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也可以将第二开关机构13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三开关机构 14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二压缩机构120、第三压缩机构 140同时工作(图14中气流方向为A—C—D—A和E—C—D—E)。
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中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并联管道150,且压缩机构组件100还包括第四开关机构122和第四单向阀123。该并联管道15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并联连接,且并联管道150上设有第五开关机构151和第五单向阀152;第四开关机构122、第二压缩机构120 和第四单向阀123依次串联连接。其中第二压缩机构120的压缩功率大于第一压缩机构110的压缩功率。则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用户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五开关机构151关闭,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四开关机构122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二压缩机构120工作(图1中气流方向为A—B—D—E—F—A);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四开关机构122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五开关机构151打开,此时制冷系统只有第一压缩机构110工作(图1中气流方向为A—C—D—E—G—A);当系统需要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用户将第二开关机构131、第五开关机构151关闭,将第一开关机构111、第四开关机构122打开,此时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构110和第二压缩机构120同时工作(图1中气流方向为A—C—D—E—F—A)。又由于第二压缩机构 120的压缩功率大于第一压缩机构110的压缩功率,因此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能够满足三种不同的制冷需求。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构组件100、冷凝机构200、蒸发机构400和气液分离机构500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从而实现制冷效果;而压缩机构组件100中第一压缩机构110、第一单向阀112及第二压缩机构120依次串联,且第一开关机构111用于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110 气路流通,则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开关机构111开启/关闭第一压缩机构 110气路流通,使第二压缩机构120单独运作或第一压缩机构110与第二压缩机构120共同运作,从而在中高温蒸发温度下实现单个压缩机构运行,以降低能耗,而在低蒸发温度下实现两个压缩机构同时运行,以提升制冷能力和能效比。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的压缩机构组件、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
所述压缩机构组件包括第一压缩机构、第一单向阀、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开关机构及并联管路,所述第一压缩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相互串联,所述并联管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及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机构用于开启/关闭所述第一压缩机构气路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一储液机构,所述第一储液机构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二储液机构,所述第二储液机构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构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压缩机构,所述第三压缩机构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压缩机构与所述第三单向阀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组件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三开关机构、所述第三压缩机构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依次串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构、第二压缩机构、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构、第一压缩机构、冷凝机构、蒸发机构和气液分离机构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还包括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连接于所述冷凝机构与所述蒸发机构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64813.2U CN217423662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64813.2U CN217423662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23662U true CN217423662U (zh) | 2022-09-13 |
Family
ID=8318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64813.2U Active CN217423662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23662U (zh)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20964813.2U patent/CN2174236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53398B1 (en) | Air conditioning heat pump system which uses inject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 |
CN110411059B (zh) | 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4061705A (zh) |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642549U (zh) | 压缩机组系统及热泵系统 | |
CN113776219B (zh) | 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WO2024198359A1 (zh) | 一种超低温单双级混合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 |
WO2020082740A1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2109203A (zh) | 水源热泵三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 | |
WO2020082741A1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8800393B (zh) | 空调系统 | |
CN110701819A (zh) | 一种三工况系统 | |
CN111023620A (zh) | 一种涡旋式空气源热泵双级系统 | |
CN217423662U (zh)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
CN217817534U (zh) | 空调机组 | |
CN111520814A (zh) | 一种改进的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164440A (zh)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
CN214746165U (zh) | 机组冷媒散热系统、机组和空调系统 | |
CN114674091A (zh) | 具有双压缩机构的制冷系统 | |
US11892214B2 (en) | Outdoor unit and heat pump system | |
CN214581896U (zh) | 单级、复叠循环自由转换的热泵系统 | |
CN210070309U (zh) | 一种过冷器蒸发侧气体流向换向机构 | |
CN209877423U (zh) | 制冷剂三通流向转换装置 | |
CN112762538A (zh) | 机组冷媒散热系统、机组和空调系统 | |
CN221099026U (zh) | 制冷系统及冰箱 | |
CN217844343U (zh) | 一种空调冷柜一体式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