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1680U -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1680U
CN217421680U CN202221293544.8U CN202221293544U CN217421680U CN 217421680 U CN217421680 U CN 217421680U CN 202221293544 U CN202221293544 U CN 202221293544U CN 217421680 U CN217421680 U CN 217421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communicated
port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35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坚
王庆红
马忠强
孟祥科
谭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935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1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1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1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多路阀、电磁阀、补偿阀和双作用油缸,双作用油缸具有大腔油口和小腔油口,补偿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控制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多路阀和电磁阀的进油口均与供油管连通,多路阀和电磁阀的回油口均与回油管连通,多路阀的一个工作油口与双作用油缸的小腔油口连通,补偿阀的进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均与多路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连通,补偿阀的出油口与双作用油缸的大腔油口连通,补偿阀的控制油口与电磁阀的工作油口连通,如此可在双作用油缸重载荷收缩时减缓双作用油缸的收缩速度,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背景技术
随着拖拉机配置辅助工作装置的增加,其液压控制系统也趋于越复杂化,尤其是对于一些载荷比较大的工作装置,其通常采用双作用油缸作为驱动,但在双作用油缸收缩时,由于载荷较重,此时会出现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的泄油量远大于双作用油缸小腔油口的进油量(双作用油缸的小腔内出现气室),且载荷下降速度不可控(出现类似于自由落体的下砸趋势),这样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其中,所述双作用油缸的大腔为双作用油缸缸体内没有活塞杆的一端,小腔即为双作用油缸缸体内有活塞杆穿过的一端(其中,大腔和小腔在缸体内以活塞或分界),大腔油口即为双作用油缸上与大腔内部连通的油口,而小腔油口即为双作用油缸上与小腔内部连通的油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双作用油缸在重载荷收缩时回油流量进行节流控制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多路阀、电磁阀、补偿阀、双作用油缸、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多路阀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两个工作油口,所述电磁阀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工作油口,所述双作用油缸具有大腔油口和小腔油口,所述补偿阀具有进油口、出油口、控制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所述多路阀和电磁阀的进油口均与所述供油管连通,所述多路阀和电磁阀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回油管连通,所述多路阀的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的小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的进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均与所述多路阀的另一个工作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的大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电磁阀的工作油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所述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与所述多路阀对应的工作油口之间设置补偿阀,如此在双作用油缸重载荷收缩时,由补偿阀对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的泄油压力进行压力补偿(即保持泄油压力的恒定),则通过多路阀的回油流量压差也为定值,此时多路阀阀芯调节至对应的压差的开度,即保持通过多路阀回油口的回油流量恒定,并实现对双作用油缸的大腔油口的回油流量进行节流,使得双作用油缸收缩的速度不受负载大小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作用油缸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的小腔油口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的大腔油口相互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多个双作用油缸能同步伸长或同步收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作用油缸设有两个。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即由两个双作用油缸同步伸长或同步收缩以驱动载荷上升或下降。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电磁阀进油口处的油压过高时由溢流阀进行泄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油管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供油管与所述多路阀的进油口连通,另一根所述供油管与所述电磁阀的进油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电磁阀的进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独立供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油泵,两个所述油泵与两根供油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油泵安装在对应所述供油管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电磁阀的进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分别由独立的油泵供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油箱,两个所述油泵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箱内连通,两个所述油泵的出油口分别与对应所述供油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油箱储存液压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路阀为三位四通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重载荷运行的机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具,包括车辆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机具的双作用油缸在重载情况下收缩时能保持恒速收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本体为装载机、收割机或拖拉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在双作用油缸伸长时的油路走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在双作用油缸收缩时的油路走向图。
图中:1多路阀、2电磁阀、3补偿阀、4双作用油缸、5供油管、6回油管、7溢流阀、8油泵、9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多路阀1、电磁阀2、补偿阀3、双作用油缸4、供油管5和回油管6,所述多路阀1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两个工作油口,所述电磁阀2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工作油口,所述双作用油缸4具有大腔油口和小腔油口,所述补偿阀3具有进油口、出油口、控制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所述多路阀1和电磁阀2的进油口均与所述供油管5连通,所述多路阀1和电磁阀2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回油管6连通,所述多路阀1的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小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进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均与所述多路阀1的另一个工作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出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大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控制油口与所述电磁阀2的工作油口连通,通过在所述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与所述多路阀对应的工作油口之间设置补偿阀,如此在双作用油缸重载荷收缩时,由补偿阀对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的泄油压力进行压力补偿(即保持泄油压力的恒定),则通过多路阀1的回油流量压差也为定值,此时多路阀阀芯调节至对应的压差的开度,即保持通过多路阀回油口的回油流量恒定(即由补偿阀与多路阀共同来对双作用油缸大腔油口的回油流量进行节流),并实现对双作用油缸的大腔油口的回油流量进行节流,使得双作用油缸收缩的速度不受负载大小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作用油缸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小腔油口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大腔油口相互连通,如此使得多个双作用油缸能同步伸长或同步收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作用油缸4设有两个,即由两个双作用油缸同步伸长或同步收缩以驱动载荷上升或下降。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溢流阀7,所述溢流阀7的进油口与所述电磁阀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6连通,如此可在电磁阀进油口处的油压过高时由溢流阀进行泄压。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油管5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供油管5与所述多路阀1的进油口连通,另一根所述供油管5与所述电磁阀2的进油口连通,如此使得电磁阀的进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独立供油。其中,所述回油管也可设置两根,如多路阀的回油口与其中一根回油管连通,而电磁阀的回油口与另一根所述回油管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油口可以与任意一根所述回油管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油泵8,两个所述油泵8与两根供油管5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油泵8安装在对应所述供油管5上,如此使得电磁阀的进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分别由独立的油泵供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油箱,两个所述油泵8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箱内连通,两个所述油泵8的出油口分别与对应所述供油管5连通,如此由油箱储存液压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路阀1为三位四通阀,其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如下(其中与多路阀连通的油泵为第一油泵,与电磁阀连通的油泵为第二油泵):
初始状态时(参见图1):多路阀1处于中位,此时多路阀的进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一油泵输出的液压油通过多路阀1直接回油箱中,此时电磁阀处于不带电状态(位于左位),补偿阀的控制油口处的液压油通过电磁阀直接回油箱,第二油泵输出的液压油经过溢流阀直接回油箱,补偿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位于左侧位置(位于左位),双作用油缸大腔内的液压油被补偿阀单向阀封闭,此时双作用油缸处于保持状态(即双作用油缸内处于保压状态)。
双作用油缸伸长时(参见图2):多路阀位于右位位置,此时多路阀进油口与补偿阀的进油口相通,此时电磁阀为不带电(位于左位),补偿阀的控制油口处的液压油通过电磁阀直接回油箱,补偿阀位于左位,此时第一油泵输出的液压油经过补偿阀进入双作用油缸的大腔,双作用油缸小腔内的液压油经过多路阀的直接回流至油箱中,从而实现了双作用油缸的伸长。
双作用油缸收缩时(参见图3):多路阀位于左位位置,此时多路阀的进油口与双作用油缸的小腔油口连通,且此时电磁阀处于带电状态(位于右位),第二油泵的液压油经过电磁阀直接作用在补偿阀的控制油口处(使得补偿阀处于位于右位),则双作用油缸大腔内的液压油经过补偿阀和多路阀直接回油箱(在回油过程中,由多路阀和补偿阀共同对回油流量进行节流,避免双作用油缸在重载情况下快速收缩,此时双作用油缸恒速缓慢的收缩,以使得载荷缓慢的下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具,包括车辆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该机具的双作用油缸在重载情况下收缩时能保持恒速收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本体为装载机(以装载机为例,两个双作用油缸可作为装载机铲斗的提升油缸)或拖拉机(以拖拉机为例,两个双作用油缸可是拖拉机后部三点悬挂的两个提升油缸)。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同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路阀(1)、电磁阀(2)、补偿阀(3)、双作用油缸(4)、供油管(5)和回油管(6),所述多路阀(1)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两个工作油口,所述电磁阀(2)具有进油口、回油口和工作油口,所述双作用油缸(4)具有大腔油口和小腔油口,所述补偿阀(3)具有进油口、出油口、控制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所述多路阀(1)和电磁阀(2)的进油口均与所述供油管(5)连通,所述多路阀(1)和电磁阀(2)的回油口均与所述回油管(6)连通,所述多路阀(1)的一个工作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小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进油口和下降反馈油口均与所述多路阀(1)的另一个工作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出油口与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大腔油口连通,所述补偿阀(3)的控制油口与所述电磁阀(2)的工作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油缸(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小腔油口相互连通,多个所述双作用油缸(4)的大腔油口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油缸(4)设有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阀(7),所述溢流阀(7)的进油口与所述电磁阀(2)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7)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管(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5)设有两根,其中一根所述供油管(5)与所述多路阀(1)的进油口连通,另一根所述供油管(5)与所述电磁阀(2)的进油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油泵(8),两个所述油泵(8)与两根供油管(5)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油泵(8)安装在对应所述供油管(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9),两个所述油泵(8)的进油口均与所述油箱(9)内连通,两个所述油泵(8)的出油口分别与对应所述供油管(5)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1)为三位四通阀。
9.一种机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本体为装载机、收割机或拖拉机。
CN202221293544.8U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Active CN217421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3544.8U CN217421680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3544.8U CN217421680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1680U true CN21742168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9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3544.8U Active CN217421680U (zh) 2022-05-26 2022-05-26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1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621B (zh) 负载敏感式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
DE112013003540B4 (de)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Arbeitsmaschine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Arbeitsmaschine
US20100122528A1 (en) Hydraulic system having regeneration and supplemental flow
CN217421680U (zh) 一种回油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及机具
CN102398866B (zh) 一种起重机变幅控制阀及起重机变幅液压系统
CN108156868B (zh) 坡地自适应悬挂和调平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10531261U (zh) 振捣工位液压控制系统和振捣台
WO2023207294A1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02296922U (zh) 一种起重机变幅控制阀及起重机变幅液压系统
CN104192201A (zh) 液压转向控制阀及液压转向系统
CN108035945B (zh) 用于定量系统流量比例输出的控制阀组
CN113606199B (zh) 一种刚度与阻尼可变的盾构被动铰接油缸液压控制系统
CN211116866U (zh) 一种基于挖机多路阀的桩机动力头液压系统
CN210660795U (zh) 六足液压系统
CN209875588U (zh) 油源阀、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CN218407969U (zh) 一种玉米机液压阀系统
CN208364517U (zh) 多级压力流量自取阀
CN207740260U (zh) 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机械
CN219345110U (zh) 提升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提升系统
CN218235644U (zh) 液压控制系统及作业机械
DE102007007337A1 (de) Hydraulisches System zur Rückgewinnung von frei werdender Energie
CN220850233U (zh) 一种拖拉机用液压提升系统
CN219932595U (zh) 一种玉米收割机液压系统
CN212337754U (zh) 一种分流阀及其液压系统、工程机械
CN215890634U (zh) 一种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after: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leiwo Heavy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