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6105U - 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6105U
CN217416105U CN202121483113.3U CN202121483113U CN217416105U CN 217416105 U CN217416105 U CN 217416105U CN 202121483113 U CN202121483113 U CN 202121483113U CN 217416105 U CN217416105 U CN 217416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d
aircraft
power assembl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31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31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6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6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6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飞行器包括机身、尾桁、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尾桁与机身连接;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一横滚组件,第一横滚组件设置于机身,且与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动力组件倾转;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组件和第二横滚组件,第二横滚组件设置于尾桁,且与第二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动力组件倾转。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能够控制横滚,且便于对俯仰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农业、航拍、救火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效率最高,但是固定翼无人机不能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只能在适宜的场地起降;而直升式的飞行器则能够垂直起降,且不需要特别选择适宜的起降场地。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直升式的飞行器可以在飞行时控制横滚方向,却不容易在其飞行时对其俯仰进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其能够控制横滚,且便于对俯仰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
机身;
尾桁,尾桁与机身连接;
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一横滚组件,第一横滚组件设置于机身,且与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组件和第二横滚组件,第二横滚组件设置于尾桁,且与第二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动力组件倾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组件被配置为绕第一设定轴线倾转,第二动力组件被配置为绕第二设定轴线倾转,且第一设定轴线与第二设定轴线平行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滚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驱动杆组件,驱动机构设置于机身,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杆组件与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驱动杆组件带动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杆组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驱动机构与第一杆传动连接,第二杆的一端与第一杆连接,第二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动力组件连接,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杆摆动时,第一杆带动第二杆驱动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横滚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设置于机身,第一动力组件与转轴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动力组件能绕转轴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动力组件包括底座和电机,电机设置于底座,底座与转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杆组件与底座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驱动杆组件带动底座和电机绕转轴同步倾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电机设置于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于安装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间隔分布,第一连接部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驱动杆组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于机身本体的固定座,转轴设置于固定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和间隔地设置于固定座本体的支撑部,固定座本体与机身本体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部,且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支撑部之间,第二连接部位于其中一个支撑部背离另一个支撑部的一侧;和/或,
驱动机构设置于固定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飞行器还包括折叠关节,机身和尾桁通过折叠关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尾桁、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一横滚组件,第一横滚组件设置于机身,且与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动力组件倾转;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组件和第二横滚组件,第二横滚组件设置于尾桁,且与第二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动力组件倾转。这样一来,可以利用第一动力组件提供飞行器飞行的升力,且在飞行器飞行时,不仅可以利用第一横滚组件控制第一动力组件倾转,以控制飞行器横滚,还可以利用第二横滚组件控制第二动力组件倾转,以便于控制飞行器的俯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的局部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的局部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010-飞行器;100-机身;101-机身本体;102-固定座;1021-固定座本体;1022-支撑部;1023-支撑底座;1024-第一壳体;1025-第二壳体;110-尾桁;120-折叠关节;131-储存箱;132-电池;133-起落架;134-电调;200-第一动力机构;210-第一动力组件;211-底座;2111-安装部;2112-第一连接部;2113-第二连接部;2114-第一夹持部;2115-第二夹持部;2116-锁紧件;212-第一电机;213-第一螺旋桨;220-第一横滚组件;221-驱动机构;222-驱动杆组件;223-第一杆;224-第二杆;225-转轴;226-第三杆;300-第二动力机构;310-第二动力组件;311-第二电机;312-第二螺旋桨;320-第二横滚组件;a-第一设定轴线;b-第二设定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0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010,其可以应用于农业、航拍、救火等领域;以下将以飞行器010应用于植保领域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飞行器010包括机身100、尾桁110、第一动力机构200和第二动力机构300,第一动力机构200包括第一动力组件210和第一横滚组件220,第一横滚组件220设置于机身100,且与第一动力组件210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第二动力机构300包括第二动力组件310和第二横滚组件320,第二横滚组件320设置于尾桁110,且与第二动力组件310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动力组件310倾转。在飞行器010飞行时,由第一动力组件210提供飞行的升力,而第一横滚组件220能够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在横滚方向倾转,以达到控制飞行器010横滚的目的;第二动力组件310一方面能够产生抵消第一动力组件210的反扭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第二横滚组件320驱动第二动力组件310在横滚方向倾转,还可以在飞行器010的尾部产生推力变化,从而控制飞行器010的俯仰。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200的局部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和图2,第一动力组件210包括电机(下文称第一电机212)和第一螺旋桨213,第一电机212与第一螺旋桨213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桨213旋转,以利用转动的第一螺旋桨213提供飞行器010飞行的升力。第二动力组件310包括第二电机311和第二螺旋桨312,第二电机311与第二螺旋桨312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螺旋桨312旋转,以便于利用第二螺旋桨312在飞行器010的尾部提供抵消第一螺旋桨213的反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横滚组件220能够控制第一动力组件210位于第一临界位置,即第一动力组件210没有在横滚方向发生倾转的位置,当第一动力组件210位于第一临界位置时,第一螺旋桨213所在的旋转平面为水平面;第二横滚组件320能够控制第二动力组件310位于第二临界位置,即第二动力组件310没有在横滚方向发生倾转的位置,当第二动力组件310位于第二临界位置时,第二螺旋桨312所在的旋转平面为竖直面。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旋桨213和第二螺旋桨312可以选用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扇叶螺旋桨,图1中示出的圆环状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一螺旋桨213和第二螺旋桨312转动时形成的旋转平面,而非第一螺旋桨213和第二螺旋桨312的形状、结构。
第一电机212与第一螺旋桨213传动连接的方式、以及第二电机311与第二螺旋桨312传动连接的方式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第一动力组件210被配置为绕第一设定轴线a倾转,即第一横滚组件220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绕第一设定轴线a倾转;第二动力组件310被配置为绕第二设定轴线b倾转,即第二横滚组件320驱动第二动力组件310绕第二设定轴线b倾转;其中,第一设定轴线a和第二设定轴线b平行分布。具体地,第一设定轴线a和第二设定轴线b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这样一来,在第一横滚组件220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绕第一设定轴线a倾转时,第一螺旋桨213的旋转平面能够与水平面形成夹角,进而可以调整飞行器010飞行的横滚方向;在第二横滚组件320驱动第二动力组件310绕第二设定轴线b倾转时,第二螺旋桨312的旋转平面能够与竖直面形成夹角,进而可以利用第二螺旋桨312提供向上或向下的推力,从而控制飞行器010尾部向上偏转或向下偏转,以达到控制俯仰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飞行器010飞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二螺旋桨312的转速达到控制飞行器010的航向的目的,以使飞行器010的飞行控制更易操作。
第一横滚组件220和第二横滚组件320的结构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且第一横滚组件220和第二横滚组件320的结构类似,在此仅以第一横滚组件220为例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200的局部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和图3,第一横滚组件220包括驱动机构221和驱动杆组件222,驱动机构221设置于机身100,驱动机构221通过驱动杆组件222与第一动力组件210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驱动杆组件222带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如此设置,能够利用驱动机构221驱动驱动杆组件222灵活地控制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进而灵活地控制飞行器010的横滚方向。
驱动杆组件222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的驱动杆组件222包括第一杆223和第二杆224,驱动机构221与第一杆223传动连接,第二杆224的一端与第一杆223连接,第二杆224的另一端与第一动力组件210连接,在驱动机构221驱动第一杆223摆动时,第一杆223带动第二杆224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如此设置,能够将驱动机构221的驱动力通过第一杆223和第二杆224可靠地传递至第一动力组件210,确保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驱动杆组件222包括第一杆223和两个第二杆224,两个第二杆22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杆223的两端,且两个第二杆224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动力组件210连接,驱动机构221与第一杆223的中部传动连接。这样一来,在驱动机构221驱动第一杆223转动时,第一杆223的两端绕其自身的中部转动,连接于第一杆223的两端的两个第二杆224随第一杆223的两端同步运动,以通过两个第二杆224可靠地带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杆组件222的第二杆224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杆组件222包括第一杆223、第二杆224和第三杆226,驱动机构221与第一杆223的一端连接,第一杆223的另一端与第二杆224的一端连接,第二杆224的另一端与第三杆226的一端连接,第三杆226的另一端与第一动力组件210连接;其中,第一杆223、第二杆224和第三杆226大致呈U字型分布;这样一来,驱动机构221提供的驱动力能够通过第一杆223、第二杆224和第三杆226可靠地传递至第一动力组件210,以可靠地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且能够确保第一杆223和第三杆226具有足够的转动范围,避免第一杆223、第二杆224和第三杆226卡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221包括舵机,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杆223的中部传动连接,能够可靠地驱动第一杆223的两端绕其中部转动,进而可靠地驱动两个第二杆224带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
请参照图2,为了确保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的可靠性,第一横滚组件220还包括转轴225,转轴225设置于机身100,第一动力组件210与转轴225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动力组件210能绕转轴225转动。这样一来,在驱动机构221通过驱动杆组件222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时,第一动力组件210能够绕转轴225转动,以便于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时保持其位置的可靠性,改善第一动力组件210晃动的情况。
请参照图2和图3,第一动力组件210还包括底座211,第一电机212设置于底座211,底座211与转轴225转动连接,驱动机构221通过驱动杆组件222与底座211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驱动杆组件222带动底座211和第一电机212绕转轴225同步倾转。这样一来,能够确保驱动机构221通过驱动杆组件222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整体倾转的可靠性,也使得驱动杆组件222驱动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时,不会干涉第一电机212驱动第一螺旋桨213转动。
底座211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的底座211包括安装部2111、第一连接部2112和第二连接部2113,第一电机212设置于安装部2111,第一连接部2112和第二连接部2113均连接于安装部2111,具体地,第一电机212设置于安装部2111的第一侧,第一连接部2112和第二连接部2113均连接于安装部2111的第二侧;第一连接部2112和第二连接部2113间隔分布,第一连接部2112与转轴225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2113与驱动杆组件222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113与第二杆224远离第一杆223的一端连接。如此设置,即可利用驱动机构221驱动驱动杆组件222可靠地带动底座211绕转轴225正反转动,以实现控制第一动力组件210的倾转。
为了确保第二杆224与第二连接部2113可靠地连接,本实施例的底座211包括两个间隔设置于安装部2111的第二连接部2113,两个第二连接部2113与两个第二杆224一一对应地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11可以仅包括一个设置于安装部2111的第二连接部2113,两个第二杆224均与第二连接部2113连接;或者,底座211的第二连接部2113的数量可以多于第二杆224的数量,未与第二杆224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13空闲即可。
第一连接部2112、第二连接部2113和安装部21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或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电机212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于安装部2111,或者卡接于安装部2111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机身100包括机身本体101和设置于机身本体101的固定座102,转轴225设置于固定座102。这样一来,可以将底座211与转轴225转动连接,并将转轴225设置于固定座102,且使驱动杆组件222和驱动机构221装配完成后,再整体装配于机身本体101,使得飞行器010的装卸、维护更易操作。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和图2,固定座102包括固定座本体1021和间隔地设置于固定座本体1021的支撑部1022,固定座本体1021与机身本体101连接;转轴22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部1022,且第一连接部2112位于两个支撑部1022之间,第二连接部2113位于其中一个支撑部1022背离另一个支撑部1022的一侧;这样一来,可以使固定座102、转轴225和底座211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且不会干涉驱动杆组件222驱动底座211倾转。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25可以与支撑部1022固定连接,底座211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25;或者,转轴225与支撑部1022可转动地连接,底座211可转动地套设于转轴225或固定套设于转轴225;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固定座本体1021与机身本体10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或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固定座102还包括支撑底座1023,支撑底座1023设置于固定座本体1021,且两个支撑部1022均与支撑底座1023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1022可以直接与固定座本体102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1022与支撑底座102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焊接或卡接等;支撑底座1023与固定座本体102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用螺钉等紧固件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确保第一动力机构200紧凑的结构,驱动机构221设置于固定座102;进一步地,驱动机构221设置于固定座本体1021。这样一来,在飞行器010装配时,可以将第一动力机构200装配于固定座102在整体装配于机身本体101,使得装配更加便利。
请参照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102包括第一壳体1024和第二壳体1025,驱动机构221设置于第一壳体1024和第二壳体1025之间,驱动机构221的输出轴伸出第一壳体1024且与驱动杆组件222连接,具体地,舵机设置于第一壳体1024和第二壳体1025之间,舵机的输出轴伸出第一壳体1024且与驱动杆组件222连接,驱动杆组件222设置于第一壳体1024背离第二壳体1025的一侧,转轴225的两端由第一壳体1024和第二壳体1025支撑,且转轴225的一端伸出第一壳体1024,第一动力组件210的底座211与转轴225连接,驱动杆组件222与转轴225伸出第一壳体1024的一端传动连接,以使底座211通过转轴225与驱动杆组件222连接;具体地,驱动杆组件222的第三杆226与转轴225连接;在驱动机构221驱动驱动杆组件222时,驱动杆组件222带动转轴225转动,以使底座211随转轴225同步转动,即可实现第一动力组件210的倾转。
可选地,底座211包括第一夹持部2114、第二夹持部2115以及锁紧件2116,第一夹持部2114和第二夹持部2115活动连接,且共同夹持转轴225,锁紧件2116穿过第一夹持部2114与第二夹持部2115活动连接,且用于相对于第二夹持部2115活动,以缩短第一夹持部2114和第二夹持部2115之间的间距,这样一来,即可利用第一夹持部2114和第二夹持部2115使底座211与转轴225可靠地连接,以便于使底座211和第一电机212随转轴225摆动,以实现第一动力组件210的倾转。需要说明的是,锁紧件2116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飞行器010还包括折叠关节120,机身100和尾桁110通过折叠关节120连接。这样一来,在飞行器010收纳时,可以将尾桁110相对于机身100折叠起来,以减小飞行器010占用的空间,改善飞行器010收纳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尾桁110通过折叠关节120与机身本体101连接;避免改善第一动力机构200的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关节12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飞行器010还包括储存箱131、电池132和起落架133,储存箱131、电池132和起落架133均设置于机身本体101,其中,起落架133用于在飞行器010起降时提供支撑,储存箱131用于存储药液或水等,电池132还与第一动力组件210、第一横滚组件220、第二动力组件310和第二横滚组件320电连接,以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电池132与第一电机212、第二电机311和驱动机构221电连接,以提供电能供其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飞行器010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出),控制器与电池132、第一动力组件210、第一横滚组件220、第二动力组件310和第二横滚组件320通信,用于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212和第二电机311通信,用于控制第一电机212和第二电机311的正反转、以及转速;控制器与第一横滚组件220以及第二横滚组件320的通信方式类似,在此仅以控制器与第一横滚组件220的通信为例说明,控制器与驱动机构221通信,以控制驱动机构221驱动驱动杆组件222摆动,进而带动第一动力组件210正反倾转。
飞行器010还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本体的电调134,其与第一电机212和第二电机311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机212和第二电机311的电能转化和转速。
可选地,飞行器010的机身本体101还设置有用于提高机身本体101强度的碳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010在飞行时,利用第一动力组件210给飞行器010的飞行提供升力,且可以利用第一横滚组件220控制第一动力组件210倾转,以在横滚方向产生倾斜,实现控制飞行器010横滚的目的;在飞行器010飞行的过程中,第二动力组件310可以提供抵消第一动力组件210扭力的反扭,且可以通过第二动力组件310的速度变化控制航向;第二横滚组件320还可以驱动第二动力组件310倾转,以达到控制飞行器010俯仰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尾桁,所述尾桁与所述机身连接;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一横滚组件,所述第一横滚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且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组件和第二横滚组件,所述第二横滚组件设置于所述尾桁,且与所述第二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倾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被配置为绕第一设定轴线倾转,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被配置为绕第二设定轴线倾转,且所述第一设定轴线与所述第二设定轴线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滚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驱动杆组件,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杆组件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杆摆动时,所述第一杆带动所述第二杆驱动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倾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滚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机身,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能绕所述转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底座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驱动杆组件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组件带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机绕所述转轴同步倾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安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杆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机身本体的固定座,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座本体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本体的支撑部,所述固定座本体与机身本体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背离另一个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还包括折叠关节,所述机身和所述尾桁通过所述折叠关节连接。
CN202121483113.3U 2021-06-30 2021-06-30 飞行器 Active CN217416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113.3U CN217416105U (zh) 2021-06-30 2021-06-30 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3113.3U CN217416105U (zh) 2021-06-30 2021-06-30 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6105U true CN217416105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0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3113.3U Active CN217416105U (zh) 2021-06-30 2021-06-30 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6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45178B (zh) 基于矢量机构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US6575401B1 (en) Vertical-lift and horizontal flight aircraft
WO2018090790A1 (zh) 一种旋翼控制机构和双旋翼无人机
CN106477032B (zh) 多轴飞行器
KR101895366B1 (ko) 개량형 하이브리드 드론
CN105775122A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107176298B (zh) 飞行器飞行控制方法及飞行器
CN209427022U (zh) 飞行器旋翼旋转折叠结构
CN217416105U (zh) 飞行器
JP6425845B1 (ja) 産業用無人ヘリコプタ
JP2017121925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飛行モード転換回転翼機、シリーズ・ハイブリッド・ヘリコプター、及び電動ヘリコプター。
CN110576968A (zh) 飞行器及飞行器的控制方法
CN113277077A (zh) 飞行器
CN209667365U (zh) 飞行器共轴双桨旋翼装置
CN116101478B (zh) 用于微型共轴双桨无人机的单层变距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09427026U (zh)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KR102399231B1 (ko) 장시간 비행 드론
CN217396809U (zh) 植保无人机
CN212797307U (zh) 一种多轴倾转固定翼无人机
CN112644701A (zh) 一种横列式双旋翼无人机
US20230202643A1 (en) Aircraft thrust control system
CN117775282B (zh) 水面倾覆翻转机构及包含其的飞行器
KR102134746B1 (ko) 착탈식 동축 반전 드론
CN112340022A (zh) 双旋翼无人机
CN215514108U (zh) 动力装置和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