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7026U -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7026U
CN209427026U CN201822212995.4U CN201822212995U CN209427026U CN 209427026 U CN209427026 U CN 209427026U CN 201822212995 U CN201822212995 U CN 201822212995U CN 209427026 U CN209427026 U CN 209427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cement
steering engine
outer ring
variable pitch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29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宝音扎布
崔永明
步勇
边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an Skyline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an Skyline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an Skyline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an Skyline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29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7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7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70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该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包括变距连杆、变距旋转外环及变距舵机;变距舵机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舵机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变距旋转外环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旋转外环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变距旋转外环与变距舵机连接,变距舵机能够带动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变距连杆的一端设置在变距旋转外环上,变距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旋翼机构的桨毂上,使得变距舵机能够控制旋翼机构相对于中心轴倾斜。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能够控制旋翼机构的旋翼桨叶的展开幅度,增强了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的调整能力,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人机,飞行不稳定,容易受风力影响,且空间占用较大,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包括变距连杆、变距旋转外环及变距舵机;
所述变距舵机设置在中心轴上,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所述变距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上,所述变距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旋翼机构的桨毂上,使得所述变距舵机能够控制所述旋翼机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旋转外环通过摇臂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通过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舵机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旋转外环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变距旋转内环;
所述变距旋转内环与所述变距旋转外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旋转内环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内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从而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舵机通过摇臂与所述变距旋转内环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通过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内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旋转内环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翼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旋翼机构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与所述旋翼机构连接,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能够随所述旋翼机构在所述中心轴上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能够控制旋翼机构的旋翼桨叶的展开幅度,使得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能够得到调整,增强了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的调整能力,使得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得到有效地保障,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0-机身;100-旋翼机构;200-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300-收放起落机构;
110-旋翼桨叶;120-旋翼旋转折叠部;130-桨毂;140-旋翼无刷电机;
210-变距连杆;220-变距旋转外环;230-变距舵机;240-摇臂;250-变距旋转内环;
310-起落舵机;320-收放滑块;340-防滑部;
410-同步连杆;
121-旋翼桨夹座;122-限位固定座;123-滑动轴承;124-定位弹簧;
331-第一连杆;332-第二连杆;333-第三连杆;334-第四连杆;335-第五连杆;336-第六连杆;337-支撑连杆;
1211-限位槽;1212-转动基座;1213-限位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包括变距连杆210、变距旋转外环220及变距舵机230;
变距舵机230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舵机230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
变距旋转外环220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旋转外环220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
变距旋转外环220与变距舵机230连接,变距舵机230能够带动变距旋转外环22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
如图1、图4所示,变距连杆210的一端设置在变距旋转外环220上,变距连杆210的另一端设置在旋翼机构100的桨毂130上,使得变距舵机230能够控制旋翼机构10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旋转外环220通过摇臂240与变距舵机230连接,变距舵机230能够通过摇臂240带动变距旋转外环22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舵机230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中心轴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旋转外环220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中心轴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变距旋转内环250;
变距旋转内环250与变距旋转外环22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旋转内环250与变距舵机230连接,变距舵机230能够带动变距旋转内环25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从而带动变距旋转外环22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舵机230通过摇臂240与变距旋转内环250连接,变距舵机230能够通过摇臂240带动变距旋转内环25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旋转内环250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中心轴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旋翼机构100设置在中心轴上,旋翼机构100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变距旋转外环220与旋翼机构100连接,变距旋转外环220能够随旋翼机构100在中心轴上同步转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2至图3、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飞行器,包括:
旋翼机构100,旋翼机构100包括旋翼桨叶110、旋翼旋转折叠部120及桨毂130;旋翼桨叶110通过旋翼旋转折叠部120设置在桨毂130上,旋翼桨叶110能够相对于旋翼旋转折叠部120转动以实现旋翼桨叶110相对于机身000的折叠;桨毂130通过中心轴设置在机身000上,桨毂130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及相对于中心轴倾斜;中心轴上设置有旋翼无刷电机140,旋翼无刷电机140用于带动桨毂130在中心轴上转动,从而带动旋翼桨叶110相对于机身000转动;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设置在中心轴上,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能够随旋翼机构100同步转动,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用于控制旋翼机构10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包括变距连杆210、变距旋转外环220及变距舵机230;变距舵机230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舵机230能够随在中心轴上转动;变距旋转外环220设置在中心轴上,变距旋转外环220能够在中心轴上转动,变距旋转外环220通过摇臂240与变距舵机230连接,变距舵机230能够通过摇臂240带动变距旋转外环220相对于中心轴倾斜;变距连杆210的一端设置在变距旋转外环220上,变距连杆210的另一端设置在桨毂130上;
收放起落机构300,包括起落舵机310、收放滑块320、活动连杆组件及防滑部340;收放滑块320设置在机身000底部,收放滑块320能够相对于机身000滑动;活动连杆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收放滑块320上,防滑部340设置在活动连杆组件的另一端;起落舵机310设置在机身000上,起落舵机310用于带动收放滑块320在中心轴上滑动,从而使得活动连杆组件相对于机身000展开或收拢;
吊舱安装机构,设置在机身000底部,用于连接模块化吊舱;
电池模组机构,设置在机身000上;电池模组机构包括智能电池组,智能电池组用于为旋翼机构100的旋翼无刷电机140、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变距舵机230及收放起落机构300的起落舵机310供电;
中心控制机构,同时与电池模组机构及旋翼无刷电机140、变距舵机230和起落舵机31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旋翼无刷电机140、变距舵机230和起落舵机310工作;
其中,旋翼机构100的数量为2个,均通过中心轴设置在机身000上;2个旋翼机构100上下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旋翼机构100的旋翼无刷电机140与另一个旋翼机构100的旋翼无刷电机140共轴反向设置;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数量为2个,分别与2个旋翼机构100连接;2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之间通过同步机构连接;
智能电池组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2个旋翼机构100供电,同时分别为2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2个旋翼机构100同轴对称设置,2个旋翼无刷电机140反向设置,使得本飞行器抵抗风力的能力更强,有效地降低了风力对飞行的影响,飞行更加平稳,在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作用下,旋翼机构100的旋翼桨叶110展开幅度能够得到控制,使得本飞行器的飞行姿态能够得到调整,同时,旋翼旋转折叠部120的设置,使得旋翼桨叶110本身的倾斜角度也能够得到调整,进一步加强了飞行姿态的调整能力,使得本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得到有效地保障,并且,旋翼旋转折叠部120的设置,使得旋翼桨叶110能够相对于机身000折叠,旋翼桨叶110折叠后插入机身000接缝中,减小了本飞行器不使用时的空间占用,便于存放及运输等,提高了本飞行器的便携性和易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偏转,使旋翼桨叶110产生周期变距,实现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的控制,飞行姿态的控制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旋翼旋转折叠部120包括旋翼桨夹座121及限位固定座122;旋翼桨叶110转动连接在旋翼桨夹座121的一端,旋翼桨叶110能够相对于旋翼桨夹座121转动,实现旋翼桨叶110相对于机身000的折叠;旋翼桨夹座121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固定座122上,旋翼桨夹座121能够相对于限位固定座122滑动及转动,实现旋翼桨叶110的姿态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旋翼桨夹座121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123连接在限位固定座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轴承123的设置,使得旋翼桨夹座121能够相对于限位固定座122进行滑动及转动,结构简单,工作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旋翼桨夹座121与限位固定座122之间设置有定位弹簧124,定位弹簧124用于限定旋翼桨夹座121与限位固定座122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弹簧124套接在滑动轴承123上,定位弹簧124的一端与旋翼桨夹座121连接,定位弹簧124的另一端与限位固定座1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轴承123与定位弹簧124配合作用,旋翼桨叶110展开后将旋翼桨叶110锁死,保证飞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8所示,旋翼桨夹座121包括限位槽1211、转动基座1212及限位臂1213;限位槽1211设置在转动基座1212的一端;限位臂1213设置在转动基座1212的另一端,限位臂1213用于限制转动基座1212在限位固定座122上的最大行程;转动基座1212通过滑动轴承123套接在限位固定座122上,转动基座1212能够相对于限位固定座122滑动及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活动连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及第三连杆333;第一连杆331连接在机身000底部,防滑部340连接在第三连杆333上。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活动连杆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334、第五连杆335及第六连杆336;第四连杆33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331上,第四连杆33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五连杆335上,第五连杆335的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332上,第五连杆33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六连杆336的一端,第六连杆33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杆333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连杆337,支撑连杆337的一端连接在机身的底部,支撑连杆33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杆334的与第一连杆331相连接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当起落舵机310带动收放滑块320向上滑动时,第一连杆331向上移动,支撑连杆337向上转动,第一连杆331与支撑连杆337之间的夹角逐步增大,趋向位于同一直线,第四连杆334向上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32向上转动,第四连杆334与第二连杆332靠近,合拢,带动第五连杆335与第三连杆333合拢,从而活动连杆组件整体收拢;反向推导可得知活动连杆组件的展开过程,不再赘述。
其中,起落舵机310设置在收放滑块320上,起落舵机310带动收放滑块320在中心轴上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收放起落机构300保证飞机在复杂路面平稳起降,在配有吊舱时,保护吊舱设备,并且在飞行时减小飞行阻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同步机构包括同步连杆410;同步连杆41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变距旋转外环220连接,同步连杆41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变距旋转外环2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机构使得2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能够随中心轴同步转动;同步机构为半刚性结构,使飞行器飞行更加平稳,提高了飞行续航、载重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连杆410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使得2个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的同步性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还包括变距旋转内环250;变距旋转内环250与变距旋转外环220固定连接;摇臂240的一端与变距旋转内环250连接,摇臂240的另一端与变距舵机23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变距旋转内环250的设置,使得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具备更大的工作空间裕度,能够更加有效地起到控制飞行姿态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变距旋转内环250、变距旋转外环220及变距舵机230可一体设置,通过弹性连接件与轴承配合的结构设置在中心轴上,具体可为轴承设置在中心轴上,弹性连接件套接在轴承的外壁上,从而实现倾斜;弹性连接件可为弹簧或弹性垫圈等。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2个智能电池组分别设置在机身000的顶部和底部;位于机身000顶部的智能电池组为上方的旋翼无刷电机140及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供电,位于机身000底部的智能电池组为下方的旋翼无刷电机140及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2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2个智能电池组上下分开设置,增强了飞行器整体的结构对称性,有益于飞行器的稳定飞行,且简化了线路配置,还便于分别检测、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飞行器还包括吊舱安装机构;吊舱安装机构包括承力部,用于挂接吊舱,其中,吊舱可为模块化货仓,便于快速装卸。
并且,吊舱安装机构上安装有SOS报警器,超出额定配重时发出声音和光学警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距连杆、变距旋转外环及变距舵机;
所述变距舵机设置在中心轴上,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所述变距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上,所述变距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旋翼机构的桨毂上,使得所述变距舵机能够控制所述旋翼机构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旋转外环通过摇臂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通过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舵机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旋转外环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距旋转内环;
所述变距旋转内环与所述变距旋转外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旋转内环与所述变距舵机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内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从而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外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舵机通过摇臂与所述变距旋转内环连接,所述变距舵机能够通过所述摇臂带动所述变距旋转内环相对于所述中心轴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旋转内环通过弹性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旋翼机构能够在所述中心轴上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旋转外环与所述旋翼机构连接,所述变距旋转外环能够随所述旋翼机构在所述中心轴上同步转动。
CN201822212995.4U 2018-12-26 2018-12-26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7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2995.4U CN209427026U (zh) 2018-12-26 2018-12-26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2995.4U CN209427026U (zh) 2018-12-26 2018-12-26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7026U true CN209427026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299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27026U (zh) 2018-12-26 2018-12-26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70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779A (zh) * 2020-10-30 2021-06-01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纯电力驱动的轻型直升机
CN116588328A (zh) * 2023-05-18 2023-08-15 北京积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周期变距和总距控制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4779A (zh) * 2020-10-30 2021-06-01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纯电力驱动的轻型直升机
CN116588328A (zh) * 2023-05-18 2023-08-15 北京积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周期变距和总距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6588328B (zh) * 2023-05-18 2024-03-19 北京积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升机周期变距和总距控制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27022U (zh) 飞行器旋翼旋转折叠结构
GB2588478A (en) A coaxial double-propelle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using moving mass control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837195A (zh) 一种垂直起降的模型飞机
CN108545178A (zh) 基于矢量机构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CN209427026U (zh) 飞行器旋翼自动倾斜变距装置
CN110171568A (zh) 一种可悬停扑翼飞行器
CN105905291A (zh) 倾转旋翼多旋翼飞行器
CN208412131U (zh) 垂直起降无人机
CN209667365U (zh) 飞行器共轴双桨旋翼装置
CN105775122A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109263886A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
CN209427023U (zh) 旋翼自动倾斜变距机构
CN111409819A (zh) 双层同步变距共轴旋翼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52614A (zh) 便携式飞行器
CN201744174U (zh) 垂直起降的模型飞机
CN209427025U (zh) 姿态可调旋翼机构
CN209667364U (zh) 共轴双旋翼装置
CN209938948U (zh) 可折叠式共轴旋翼无人机
CN209427013U (zh) 飞行器收放起落装置
CN207826537U (zh) 一种新型折叠油动旋翼结构
CN216611596U (zh) 一种无人机
CN209427012U (zh) 收放起落装置
CN209427021U (zh) 便携式飞行器
CN212267843U (zh) 双层同步变距共轴旋翼无人机
CN209809519U (zh) 指尖陀螺式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