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4911U - 3d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4911U
CN217414911U CN202220850847.9U CN202220850847U CN217414911U CN 217414911 U CN217414911 U CN 217414911U CN 202220850847 U CN202220850847 U CN 202220850847U CN 217414911 U CN217414911 U CN 217414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heating
roller
current lay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08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im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im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im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im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08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4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4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4911U/zh
Priority to EP23787693.3A priority patent/EP434265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3/087594 priority patent/WO202319804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所述3D打印系统包括: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打印当前层;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以将所述上一层从当前温度加热至更适于与所述当前层融合的温度。

Description

3D打印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材料挤出的3D打印技术,如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lding,FDM)技术,通过物料挤出装置与成形平台的相对运动,实现熔融态物料在成形平台上的逐层打印,最终形成3D打印件。
物料挤出装置打印的当前层与当前层的上一层之间融合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所形成的3D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因此,如何保证当前打印层与上一层之间更好的融合是3D打印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能够实现当前打印层和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之间更好的融合,提高了3D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对当前层进行打印;第一层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一侧,并跟随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运动而运动;第二层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另一侧,并跟随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第一滚轮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包括:第二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第二滚轮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相连,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控制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滚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控制所述第二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滚轮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打印当前层;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打印当前层;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以将所述上一层从当前温度加热至更适于与所述当前层融合的温度。
通过设置预热装置,在物料挤出装置打印当前层之前对其上一层进行预热,使得上一层的温度达到一个与当前层更适于融合的温度,从而提高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3D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3D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3D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3D打印系统300的侧视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滚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滚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系统,能够提高3D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系统,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3D打印系统的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3D打印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3D打印系统100通常包括形成平台110和物料挤出装置120。
物料挤出装置120在一些场景下也可以称为打印头,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到成形平台110上,并通过与成形平台110的相对运动,实现在成形平台 110上的逐层打印,最终形成3D打印件。
如图1所述,当物料挤出装置120沿着图1中箭头所指的打印方向移动时,新挤出的物料会在成形平台110上形成当前打印层112。当前打印层112 要与其上一打印层111进行融合。在实际打印过程中,如果当前打印层112与上一打印层111之间融合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3D打印件最终的成形性能和精度。例如,上一打印层111在打印完成后温度会下降,而新挤出的熔融态物料的温度一般会很高,导致需要融合的两层之间温度差较大,影响融合效果,从而对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造成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实现当前打印层与上一层之间更好的融合,提高3D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的3D打印系统,通过增加预热装置,在打印当前层之前,对当前层的上一层表面进行快速预热,将上一层加热到一个与新挤出熔融态物料可以达到更好结合的温度,从而提高3D打印件的性能和精度。
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系统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3D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D打印系统200包括成形平台110、物料挤出装置120和预热装置210。
预热装置210用于在物料挤出装置120打印当前层112之前,对当前层的上一层111进行预热处理。
可选地,预热装置210对上一层进行预热处理包括将上一层从当前的温度加热到更适于与当前层融合的第一温度。第一温度可以大于3D打印系统所在的成型室的温度,但小于物料挤出装置中熔融态物料的温度。假设物料从固态转换成熔融态的温度为第二温度,则该第一温度可以设置成大于3D打印系统所在的成型室的温度,但小于该第二温度,以避免对上一层的已成形的形状造成破坏。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将上一层加热至上一层与当前层的最佳结合温度。该最佳结合温度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具体可以通过实验或经验得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预热装置210可以对即将打印的区域进行预热。例如,预热装置210可以对物料挤出装置120的挤出口前方的区域进行预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预热装置210设置(或固定)在物料挤出装置 12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预热装置210与物料挤出装置120 分开设置,并在需要预设装置210时,将该预热装置210移动至物料挤出装置 120的打印方向的前方。
可选地,预热装置1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仅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一侧设置预热装置210。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含两套预热装置210,这两套预热装置可以分别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两侧。例如,两套预热装置可以分别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移动方向侧(即:移动方向前方)和移动方向的相对侧(即:移动方向后方)。当物料挤出装置移动时,设置在移动方向侧的预热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对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的表面进行预热处理,并将上一层表面的温度快速加热到前文所述的第一温度,使得物料挤出装置挤出的熔融态物料能够很好的与上一层进行融合。设置在移动方向相对侧的预热装置可以处于非工作状态。
这样,两套预热装置可以随着物料挤出装置移动方向的变化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保证对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处理的同时,也不会不影响当前打印层的打印效果。
可选地,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可以设置在靠近当前打印层的位置,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可以设置在远离当前打印层的位置。
具体地,可以将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下降到一个预设高度,使其能够对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实现快速预热处理。作为一个示例,可以使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的底面与物料挤出装置的底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差(高度差为δ,如δ=0.1mm)。例如,可以设置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的底面比物料挤出装置的底面略高δ,此时,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与上一打印层表面的距离为一个打印厚度与高度差(δ)之和,这样可以防止处于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与新打印的打印层的非联通区域构成干涉,影响打印效果和打印精度。同时,还能保证预热装置能够快速将待打印表面的温度提升到适于与新打印层融合的第一温度。
另一方面,可以将处于非工作状态的预热装置提升到一个预设的高度,如 10mm,以此降低预热装置对新打印层的对流和扩散换热强度,减小预热装置对新打印层的性能和精度的影响。
可选地,预热装置可以通过接触式加热方式进行加热。作为一个示例,预热装置可以通过预埋加热丝的方式进行加热,预埋电阻丝的方式使整个铸铝块成为一个加热体,从而构成一个预热装置。作为另一个示例,预热装置还可以通过加热介质的方式进行加热。例如,在预热装置中设置循环流道,在循环流道中通入热循环介质,如循环油等,从而实现对预热装置的控温。
可选地,预热装置也可以通过非接触加热方式进行加热。例如,可以设置红外加热装置,通过红外加热的方式来对预热装置进行加热,从而对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处理。当然也可以将红外非接触加热装置直接设置为预热装置,通过红外加热装置直接对上一层进行预热处理。非接触加热直接对上一层进行预热的方式例如还包括微波加热、激光加热等。本申请对预热装置的加热方式或当前层的加热方式不做限制。
可选地,预热装置工作时表面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0℃。
可选地,预热装置的尺寸例如可以设置为32mm(宽)x100mm(长) x50mm(高),预热装置的宽度方向与物料挤出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选地,可以对预热装置的前后缘进行倒圆角处理。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由于物料挤出装置新挤出的熔融态物料处于较高的温度,很容易出现流淌现象,这样会降低打印件的精度,如打印件轮廓边缘的尺寸精度等。其次,刚打印完成的当前打印层的温度如果过高,物料材料会处在软化的状态,很容易在自重下发生变形,影响打印件的精度。再次,刚打印完成的打印层,由于其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在其上构建新的打印层使必须使其冷却到合适的温度才能进行,由于自然冷却导致打印新层不能快速进行,必须等到期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才能进行新的打印层的构件,极大的影响打印构件的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系统还可以包括冷却装置。继续参照图2,冷却装置220用于在物料挤出装置120完成当前层打印后,对当前层进行温度控制,例如对当前层进行降温处理。如,冷却装置220可以将当前打印层的温度下降到一个能够使得当前打印层维持在不容易发生变形的温度。
在实际打印过程中,当前打印层的温度不能下降的太低,如果温度太低,容易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使打印件发生变形。因而,冷却装置能够控制当前打印层的温度不会太低,不会造成打印件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冷却装置220设置(或固定)在物料挤出装置 12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冷却装置220与物料挤出装置120 分开设置,并在需要冷却装置220时,将该冷却装置220移动至物料挤出装置 120的打印方向的后方。
可选地,冷却装置2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仅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一侧设置冷却装置220。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含两套冷却装置220,这两套冷却装置可以分别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的两侧。例如,两套冷却预热装置可以分别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移动方向侧(即:移动方向前方)和移动方向的相对侧(即:移动方向后方)。当物料挤出装置移动时,设置在移动方向相对侧(移动方向后侧)的冷却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对物料挤出装置120新挤出的熔融态物料进行冷却处理。设置在移动方向侧(移动方向前侧)的冷却装置可以处于非工作状态。
这样,两套冷却装置可以随着物料挤出装置移动方向的变化进行工作状态的切换,在保证对新打印层的冷却处理的同时,不会对其它层造成影响。
作为一个实施例,3D打印系统还可以包括压平装置,压平装置用于在当前层完成打印时,对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使得当前层保持平整,提高成形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压平装置设置(或固定)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平装置与物料挤出装置120分开设置,并在需要压平装置时,将该压平装置移动到物料挤出装置120的打印方向的后方。
可选地,压平装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作为一个实施例,压平装置可以包含冷却装置,在物料挤出装置完成当前层的打印后,压平装置可以实现对当前层的压平处理和冷却处理,有效节省3D 打印系统的空间以及设计和制造成本。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压平装置还包括滚轮装置。作为一个示例,滚轮装置通过直接与当前打印层的接触,对当前层实现压平处理。同时,滚轮装置通过吸收新挤出物料的热量,降低打印件的当前打印层的温度,使当前打印层快速冷却的适当温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3D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的3D 打印系统300包括物料挤出装置120,第一层处理系统310和第二层处理系统 320。
如图3所示,第一层处理系统310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一侧,并跟随物料挤出装置120的运动而运动。
可选地,第一层处理系统310包括第一预热装置311和第一滚轮装置 312。第一预热装置311用于在打印当前层之前,对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第一预热装置可以是图3中的预热装置210。第一滚轮装置312位于第一预热装置311与物料挤出装置120之间,用于在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
第二处理层系统320设置在物料挤出装置120的另一侧,跟随物料挤出装置120的运动而运动。可选地,第二层处理系统320包括第二预热装置322和第二滚轮装置321。第二预热装置322用于对打印当前层之前,对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第二预热装置可以是图3中的预热装置210。第二滚轮装置321 位于第二预热装置322和物料挤出装置120之间,用于在当前打印层打印完成后,对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
可选地,3D打印系统300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例如可以与第一层处理系统310和第二层处理系统310相连。当物料挤出装置120朝着第一层处理系统310所在的一侧运动时(即:图3中的箭头所指的打印方向),控制装置会控制第一预热装置311和第二滚轮装置321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二预热装置 322和第一滚轮装置312处于非工作状态。同理,当物料挤出装置120朝着第二层处理系统320所在的一侧运动时(即:图3中的箭头所指的打印方向的反方向),控制装置会控制二预热装置322和第一滚轮装置312处于工作状态,控制第一预热装置311和第二滚轮装置321处于非工作状态。
可选地,处于工作状态的滚轮装置的底面可以与物料挤出装置120的底面同高。继续参照图3,物料挤出装置120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移动的时候,滚轮装置321处于工作状态,当滚轮装置321的底面可以与物料挤出装置120同高时,滚轮装置321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新打印层进行碾压、熨平及温度控制等处理。
可选地,滚轮装置可以通过接触式的方式实现对当前打印层的温度控制制。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采用滚轮自加热的方式对滚轮的温度进行控制。例如,在滚轮中设置加热电阻丝,通过电阻丝直接对滚轮进行温度控制。当滚轮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可以通过电阻丝直接对滚轮加热,当滚轮温度较高时,停止加热,滚轮通过热辐射降温。对于滚轮自加热方案,还可以通过循环介质的方式,如在滚轮内部设置循环流道,通过循环介质对滚轮进行温度控制,循环介质可以是循环油、气等。
可选地,滚轮装置还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实现温度控制。例如,红外加热的方式等。本申请对滚轮装置的温度控制方式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滚轮装置和/或第二滚轮装置还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在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当前层进行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3D打印系统对打印件表面物料的温度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前文提及的预热装置和滚轮装置来实现,但两者功能不同。
具体地,预热装置是对当前打印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将上一表面局部薄层快速加热到一个可以与新挤出物料更加适于结合的较高温度。其中,预热装置对打印件整体的温度仅产生可以忽略的影响。
滚轮装置是对当前打印层(或已打印新层)进行迅速降温处理。由于新挤出的物料温度很高,容易自由流淌,会影响打印件轮廓边缘的尺寸精度。滚轮装置具有预定的温度以及具有相对于当前打印层物料的较大热容,能够使得新挤出的物料迅速降低到不易流淌的温度,从而易于实现精准堆积。另一方面,滚轮装置也可以与打印腔室内的其它温控措施配合,使得已打印好的打印件整体维持在一个不容易产生变形的适当的温度。如果已打印部分零件温度过高,材料还处在软化状态,很容易在自重下变形;但如果温度过低,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使零件变形。滚轮装置通过直接接触吸收新挤出物料的热量,降低打印件的热量累积,避免打印件温升过高。同时,滚轮装置也可设置有加热装置,以避免打印件的温度过低。另外,滚轮还有对当前打印层还具有熨平等功能。
作为一个实施例,3D打印系统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以与第一预热装置311和第二预热装置322相连。
可选地,当物料挤出装置120朝第一层处理系统310所在的一侧运动时,升降机构会将第一预热装置311移动到相比第二预热装置322位于距离上一打印层更近的位置。实现第一预热装置311对上一打印层的快速预热,且第二预热装置322不会对新打印层表面造成影响。
同理,当物料挤出装置120朝第二层处理系统320所在的一侧运动时,升降机构会将第二预热装置322移动到相比第一预热装置311位于距离上一打印层更近的位置。
图4为图3中3D打印系统300中预热装置和滚轮装置的侧视图。图4中的装置400可以包含预热装置410、滚轮装置420和升降机构430。其中,预热装置410可以是图3中的第一预热装311,也可以是第二预热装置322。滚轮装置420可以为预热装置相对应的第一滚轮装置311或第二滚轮装置321。
可选地,物料挤出装置的两侧可以各包括至少一套装置400。
预热装置410处于工作状态时,升降机构430会将其下降到一个预设高度,使得预热装置410能够更好的对上一层物料表面进行预热。同时,升降机构430会将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滚轮装置420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使得滚轮装置 420的底面高于预热装置410底面,使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高度差,防止预热装置410和滚轮装置420之间的相互干涉。
可选地,预热装置410和滚轮装置420可以设置单独的升降机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只要升降装置能够对预热装置410和滚轮装置420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
可选地,预热装置410的顶部可以通过隔热装置440与升降机构430相连。隔热装置440例如可以是隔热垫。隔热装置440可以避免预热装置410的热量对升降机构430的热辐射影响,保证升级机械结构的稳定性。
图5(a)和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滚轮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 (a)和图5(b)所示,滚轮装置可以包括滚轮510、加热装置520和散热装置 530。
滚轮装置500用于对刚完成的当前打印层碾压和温度控制。通过碾压可以使新打印层保持平整,以便更好的与待打印层进行结合,也可以更好的控制打印层的层厚,保证成形精度。滚轮装置500对当前打印层物料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当前打印层温度快速冷却到预设温度,提高打印效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滚轮510例如可以镶嵌在一个金属支架中,滚轮510 的材料可以具有较大的热熔和导热率。这样一来,滚轮510可以通过金属支架的辐射而实现快速温度调节。其次,滚轮510对当前打印层进行压平处理后,在吸收了当前打印层的热量后会将热量传出去,不会导致自身温度过高,因而也不会对当前打印层的物料属性造成破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滚轮510的直径例如可以为30mm。
加热装置520例如可以是加热棒或加热块等。加热装置520例如可以安装在滚轮510的安装支架上,用于对金属支架进行温度控制。当金属支架到达一定温度后,通过热辐射到的方式实现对滚轮510的温度控制。
散热装置530例如可以是散热片,如散热鳍片。散热装置530例如可以安装在滚轮510的安装支架上。当滚轮510的温度较高时,散热装置530可以将多余的热量散出,防止金属支架和滚轮510温度过高对当前打印层的影响。
可选地,滚轮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刮料板540,刮料板540例如可以设置在金属支架的下部。刮料板540的刮料端与滚轮510表面接触,但不会影响其转动。刮料板540用于刮除滚轮510表面的物料,防止滚轮510上粘连打印层的物料,对打印层的打印效果和打印精度造成影响。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刮料板540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聚四氟乙烯。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刮料板540的底面与滚轮最低面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差,例如可以保持1mm,从而尽量减小刮料板540对新打印层的影响。
可选地,滚轮装置500还包括毛刷550,毛刷550的刷料端与滚轮510的表面接触,但不会影响其转动。毛刷550另一端与脱模剂相连,用于将脱模剂缓慢的轻刷到到滚轮510表面,使得滚轮510表面可以持续与打印物料保持不润湿状态,防止与物料的黏连。毛刷550例如可以是软性毛刷。
在一些应用场景下,滚轮510的表面可以进行滚花处理。一方面,可以增加滚轮510的表面积;另一方面通过微凹凸处理可以增加打印物料层之间的粘合力;第三方面,通过这种微凹凸碾压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各向异性,提高打印零件的性能。
可选地,滚轮510的材料与打印材料之间可以不相互润湿,这样可以防止物料的黏连,对打印层造成损坏。
可选地,3D打印系统还可以包括温控装置。例如,温控装置可以与物料挤出装置固定在同一个框架上,如刚性框架,用于对各装置的相对位置进行精确的温度控制,其中各装置之间需要隔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3D打印系统可以指能够实现3D打印功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可以指完整系统中的一个部件或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文提到的预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或压平装置)均集成在3D打印头(物料挤出装置)两侧,并随着该3D打印头的运动而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3D打印系统可以理解为3D打印头组件或3D打印头系统。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 (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打印当前层;
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装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平装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以使所述当前层保持平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包括滚轮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装置还包括:
刮料板,所述刮料板的刮料端与所述滚轮装置中的滚轮表面接触,以刮除所述滚轮表面的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装置还包括:
毛刷,所述毛刷的刷料端与所述滚轮装置中的滚轮表面接触,以将脱模剂涂覆在所述滚轮表面。
8.一种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对当前层进行打印;
第一层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一侧,并跟随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运动而运动;
第二层处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另一侧,并跟随所述物料挤出装置的运动而运动;
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
第一滚轮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
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包括:
第二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
第二滚轮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压平处理;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和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相连,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控制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滚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控制所述第二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滚轮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装置还设置有:
冷却装置,用于在所述当前层打印完成之后,对所述当前层进行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一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对所述升降机构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一预热装置相比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位于距离所述上一层更近的位置;
响应于所述物料挤出装置朝所述第二层处理系统所在的一侧运动,对所述升降机构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相比所述第一预热装置位于距离所述上一层更近的位置。
11.一种3D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料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熔融态的物料,以打印当前层;
预热装置,用于在打印所述当前层之前,对所述当前层的上一层进行预热,以将所述上一层从当前温度加热至更适于与所述当前层融合的温度。
CN202220850847.9U 2022-04-13 2022-04-13 3d打印系统 Active CN217414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0847.9U CN217414911U (zh) 2022-04-13 2022-04-13 3d打印系统
EP23787693.3A EP4342658A1 (en) 2022-04-13 2023-04-11 3d prin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PCT/CN2023/087594 WO2023198049A1 (zh) 2022-04-13 2023-04-11 3d打印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0847.9U CN217414911U (zh) 2022-04-13 2022-04-13 3d打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4911U true CN217414911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0847.9U Active CN217414911U (zh) 2022-04-13 2022-04-13 3d打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49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0647A (zh) * 2023-03-31 2023-05-26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料挤出头的预热滚压辅助装置及工作方法
WO2023198049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苏州美梦机器有限公司 3d打印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160647B (zh) * 2023-03-31 2024-06-04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料挤出头的预热滚压辅助装置及工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049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苏州美梦机器有限公司 3d打印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160647A (zh) * 2023-03-31 2023-05-26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料挤出头的预热滚压辅助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6160647B (zh) * 2023-03-31 2024-06-04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料挤出头的预热滚压辅助装置及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14911U (zh) 3d打印系统
US8073315B2 (en) Radiant heater for heating the building material in a laser sintering device
JP5685264B2 (ja) 制御された厚さを有するガラスシ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147790A1 (en) Ink-jet printer
US10052825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with cooled protective sheet separator
US7410826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gram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206104A1 (en) Build unit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EP4342658A1 (en) 3d print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20030221853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gram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16945587A (zh) 3d打印系统及控制方法
US5077564A (en) Arcuate edge thermal print head
JP2018193284A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EP1808299A2 (en) Thermal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76507B (zh) 光纤熔接机用高效加热槽及光纤熔接机
TW201740227A (zh) 加熱器和具備此之定影裝置、畫像形成裝置及加熱裝置
JPH11228152A (ja) ガラス基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10269489A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サーマル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熱転写プリンタ
JPH0753948Y2 (ja) スラッシュ成形型
WO2022144997A1 (ja) 実装ヘッド
CN221067546U (zh) 拼接热敏打印头
JP7091650B2 (ja) 基板の局所加熱装置、流動物が付与された基板の前記流動物の端部膜厚の制御装置、流動物のコーティング装置、基板上に付与された流動物の乾燥装置および流動物の端部厚みの制御方法
JP2002175867A (ja)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
JP2008179036A (ja) シート成形装置
JP2009174819A (ja) 乾燥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JP2008246719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