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5847U -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5847U
CN217405847U CN202220623480.7U CN202220623480U CN217405847U CN 217405847 U CN217405847 U CN 217405847U CN 202220623480 U CN202220623480 U CN 202220623480U CN 217405847 U CN217405847 U CN 21740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tact
base
contact
seat
trigge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34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雷
陈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34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5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5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电接触装置包括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电接触器件包括座体、触头、第一电磁铁和触发开关;触头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用于和电接触座接触导通;第一电磁铁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用于电接触座相吸合;触发开关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被配置为座体和电接触座接合时,和电接触座接触以实现被触发;第一电磁铁电连接于触发开关,并用于在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产生磁性。如此设置,当座体脱离电接触座时,触发开关处于未被触发的状态,相应的,第一电磁铁未产生磁性,如此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磁吸其他磁性杂质导致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吸合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割草机、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化作业设备的可持续工作,智能化作业设备通常配套基站使用,使智能化作业设备能够自动移动至基站进行充电。智能化作业设备和基站之间通过电接触器件建立电连接关系,电接触器件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和母座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基站上,另一者设置在智能化设备上。
现有技术中,公座和母座之间通常通过磁铁吸合,使得公座和母座之间能够建立较为稳定的连接关系,从而利于实现公座和母座上的端子的对接导通;然而,当公座或母座应用在户外时,其上的磁铁容易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如此容易导致公座和母座之间的吸合失效,使得公座和母座之间的导通效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公座或母座容易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导致吸合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电接触器件,包括:
座体;
触头,触头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用于和外部的电接触座接触导通;
第一电磁铁,第一电磁铁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用于和电接触座相吸合;
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设置于座体的外壁,并被配置为在座体和电接触座接合时,和电接触座接触以实现被触发;第一电磁铁电连接于触发开关,并用于在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产生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触发弹片,开关本体设置于座体的外壁,触发弹片设置于开关本体上,并被配置为在座体和电接触座接合时抵接电接触座,以使开关本体被触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弹片远离开关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被配置为在座体和电接触座接合到位后抵接于电接触座,以限制座体和电接触座的接合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头包括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分设于触发开关的相对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形成有用于和电接触座插接配合的凸台,触头、触发开关和第一电磁铁均设置于凸台的外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台包括吸附部和围设于吸附部外周边缘的引导部,引导部从远离吸附部的一端向吸附部渐缩设置,第一电磁铁设置于吸附部,触发开关和触头均设置于引导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的外壁还设置有与凸台间隔分布的第二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电连接于触发开关,并用于在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产生磁性,以与电接触座吸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包括基座和连接件,基座包括基体以及间隔设于基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连接件搭设于基体上;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活动设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触头、第一电磁体和触发开关均设置于第二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还包括第三限位件,第三限位件设置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背向基体的一端,且第一端位于基体和第三限位件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接触装置,包括电接触座和电接触器件,电接触器件用于和电接触座接合导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器件,座体的外壁设置有触头、第一电磁铁和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铁的触发开关,当座体和电接触座接合时,触发开关接触电接触座以实现被触发,第一电磁铁产生磁性并和电接触座相吸合,使得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之间建立了较为牢靠的连接关系,从而便于触头和电接触座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接触导通效果;当座体脱离电接触座时,触发开关处于非触发状态,此时第一电磁铁没有磁性而并不能够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如此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平时磁吸其他磁性杂质导致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吸合失效的问题。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装置具有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吸合失效的问题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电接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接触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提供的电接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图6为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接触器件的触发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接触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分解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电接触器件 11-座体 111-凸台
1111-吸附部 1112-引导部 112-装配件
113-基座 1131-基体 1132-第一限位件
1133-第二限位件 114-连接件 1141-第一端
1142-第二端 1143-连接臂 115-第三限位件
12-触头 121-正极触头 122-负极触头
13-触发开关 131-开关本体 132-触发弹片
133-限位部 14-第一电磁铁 15-第二电磁铁
16-第一弹性件 17-第二弹性件 20-电接触座
21-连接座 2101-凹槽 211-中部
212-侧部 22-端子 221-正极端子
222-负极端子 23-第一磁性件 24-第二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图9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公座和母座之间通常通过磁铁吸合,使得公座和母座之间能够建立较为稳定的连接关系,从而利于实现公座和母座上的端子的对接导通;然而,当公座或母座应用在户外时,其上的磁铁容易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如此容易导致公座和母座之间的吸合失效,使得公座和母座之间的导通效果受到影响。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当座体脱离电接触座时,触发开关处于非触发状态,此时第一电磁铁没有磁性而并不能够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如此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平时磁吸其他磁性杂质导致电接触器件和电接触座吸合失效的问题。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装置包括电接触器件10及电接触座20,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用于相互接合导通,以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电力或信号传输;示例性地,这两个设备分别为基站和割草机、扫地机等智能化作业设备,电接触器件10设置在智能化作业设备上,电接触座20设置于基站上,当智能化作业设备移动至基站,以使得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 相互接合导通时,智能化作业设备和基站之间通过电接触装置实现电性连接,如此能够实现基站对智能化作业设备的充电工作。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器件10包括座体11、触头12、第一电磁铁14和触发开关13。
具体地,触头12设置于座体11的外壁,并用于和外部的电接触座20接触导通;第一电磁铁14设置于座体11的外壁,并用于和电接触座20相吸合;触发开关13设置于座体11的外壁,并被配置为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和电接触座20接触以实现被触发;第一电磁铁14电连接于触发开关13,并用于在触发开关13被触发后产生磁性。
其中,触头12的至少部分延伸至座体11的外壁外,以便于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接触导通;触发开关13的至少部分延伸至座体11的外壁外,以便于触发开关13和电接触座20接触以实现被触发。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第一电磁铁14和电接触座20吸合,一方面提高了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提高了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之间的接触导通效果。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触头12、第一电磁铁14和触发开关13间隔设置于座体11的外壁,如此设置,能够避免触头12、第一电磁铁14和触发开关13 的工作产生干涉。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电接触座20包括连接座21、端子22和第一磁性件23,连接座21用于和座体11接合,端子22设置于连接座21的外壁,并用于和接触端子22接触导通;第一磁性件23设置于连接座 21的外壁,并用于和第一电磁铁14吸合。如此设置,当座体11和连接座21 接合到位后,第一电磁铁14产生磁性并和第一磁性件23吸合,触头12和端子22接触导通。其中,第一磁性件23可选为铜、磁铁等金属件。
基于此,当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 相互靠近接合,在这个过程中,触发开关13接触电接触座20以实现被触发,第一电磁铁14在触发开关13被触发后产生磁性,并和电接触座20相吸合,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的端子22接触导通,如此使得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之间建立了较为牢靠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接触导通效果;当电接触器件 10和电接触座20处于非接合状态,也即是座体11脱离电接触座20时,触发开关13处于非触发状态,此时第一电磁铁14还没产生磁性,从而并不能够吸附其他磁性杂质。如此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器件10,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10在和电接触座20吸合之前磁吸有其他磁性杂质导致电接触器件10 和电接触座20吸合失效的问题。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接触装置具有能够解决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吸合失效的问题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触发开关13包括开关本体131 和触发弹片132,开关本体131设置于座体11的外壁,触发弹片132设置于开关本体131上,并被配置为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抵接电接触座20,以使开关本体131被触发;基于此,当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触发弹片132在座体11的带动下抵接电接触座20,使得开关本体131被触发,从而使得第一电磁铁14产生磁性并和电接触座20吸合。
如此设置,开关本体131通过触发弹片132抵接电接触座20来实现被触发,则触发弹片132的至少部分可伸出于座体11的外壁外,这样,一方面,触发弹片132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之前即可实现开关本体131的触发,也即,第一电磁铁14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之前即可产生磁性,如此,通过第一电磁铁14和电接触座20的磁性,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实现座体 11和电接触座20的接合,且有助于快速实现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的接触导通效果;另一方面,触发弹片132的设置,开关本体131的被触发操作能够更加灵活地实现。
可选地,触发开关13还可以设置为具有按钮的开关,当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按钮被电接触座20的外壁按压,从而使得触发开关13实现被触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触发弹片132的一端设置在开关本体131上,触发弹片132远离开关本体13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33,限位部133被配置为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和抵接于电接触座20,以限制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的接合行程。基于此,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 接合的过程中,触发弹片132抵接电接触座20使得开关本体131被触发,进而使得第一电磁铁14产生磁性,以便于实现第一电磁铁14和电接触座20的吸合效果;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限位部133抵接于电接触座20。如此设置,限位部133在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抵接于电接触座20,限制了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的接合行程,一方面能够避免座体11和电接触座 20无限接合导致电接触器件10和/或电接触座20受损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无限接合导致触发弹片132被损坏的情况。
具体地,当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到位后,限位部133抵接于连接座 21的外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触头12包括正极触头121和负极触头122,正极触头121和负极触头122分设于触发开关13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使得触发开关13将正极触头121和负极触头122分隔开,有助于减缓正极触头121和负极触头122出现短接现象的问题。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电接触座20的端子22 包括正极端子221和负极端子222,正极端子221和负极端子222间隔设置于连接座21的外壁;当座体11和连接座21接合到位后,正极触头121和负极端子222接触导通,负极触头122和正极端子221接触导通,如此实现了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的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座体11的一侧凸出形成有凸台 111,凸台111用于和电接触座20插接配合,触头12、触发开关13和第一电磁铁14均设置于凸台111的外壁。如此设置,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 接合时,座体11的凸台111和电接触座20插接配合,如此,一方面有助于实现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接合时的导向效果,以快速、精准地实现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的接合,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在接合到位后的限位效果,以提高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的机械连接和电性连接效果。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座21的一侧形成有凹槽 2101,凹槽2101用于和凸台111插接配合;端子22的至少部分暴露于凹槽2101 内,以在凸台111插接于凹槽2101内时和触头12接触导通。其中,凹槽2101 的内壁和凸台111的外壁相适配,这样有助于实现座体11和连接座21接合时的导向效果,且有助于实现座体11和连接座21接合到位后的限位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凸台111包括吸附部1111和引导部1112,引导部1112围设于吸附部1111的外周边缘,引导部1112从远离吸附部1111的一端向吸附部1111渐缩设置;第一电磁铁14设置于吸附部1111,触发开关13和触头12均设置于引导部1112上。
相应的,连接座21包括中部211和侧部212,侧部212围设于中部211的外周边缘,并和中部211围合形成上述的凹槽2101;端子22设置于引导部1112 上,且至少部分暴露于凹槽2101内;第一磁性件23设置于中部211。其中,凹槽2101的内壁和凸台111的外壁相适配,则侧部212自远离中部211的一端向中部211减缩设置,使得引导部1112的外壁和侧部212的内壁相适配,且吸附部1111的外壁和中部211的内壁相适配。
如此设置,当凸台111和凹槽2101插接配合时,引导部1112的外壁接触侧部212的内壁,并与侧部212相对移动,侧部212的内壁抵接于触发弹片132,并相对触发弹片132弹性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电接触座20对触发弹片132 的抵接效果,以提高电接触座20对触发开关13的触发稳定性和牢靠性;并且,凸台111和凹槽2101插接配合到位后,在引导部1112的外壁和侧部212的内壁之间的接触作用下,触发弹片132能够牢靠、持续地抵持于侧部212的内壁,如此有助于实现第一电磁铁14和电接触座20之间的持续、牢靠的吸合效果。此外,第一磁性件23设置于中部211,第一电磁铁14设置于吸附部1111,也即是第一电磁铁14设置于凸台111的中间位置,如此有助于提高凸台111和凹槽2101插接配合时的导向效果。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凸台111和凹槽2101插接围合到位后,触发弹片132上的限位部133抵持于凹槽2101的开口端,且位于凹槽2101外,如此一方面能够实现凸台111和凹槽2101的插接配合行程,另一方面有助于防止限位部133对凸台111和凹槽2101的插接配合工作产生干涉。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座体11的外壁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铁15,第二电磁铁15与凸台111间隔分布;第二电磁铁15电连接于触发开关13,并用于在触发开关13被触发后产生磁性,以与电接触座20吸合。如此设置,使得当座体11和电接触座20接合,且触发开关13被触发时,第一电磁铁14和第二电磁铁15均产生磁性,且均和电接触座20吸合,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的吸合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之间建立的连接关系的牢靠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座体11包括装配件112和上述凸台111,装配件112 设置于凸台111远离吸附部1111的一端,第二电磁铁15设置于装配件112上;基于此,当凸台111和电接触座20插接配合到位后,装配件112位于电接触座 20外并抵接于电接触座20的外壁,第一电磁铁14和第二电磁铁15均和电接触座20吸合,如此有助于提高电接触器件10和电接触座20之间建立的连接关系的牢靠性。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电接触座2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座21上的第二磁性件24,第二磁性件24和第一磁性件23、端子22间隔分布,第二磁性件24 用于和第二电磁铁15吸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座体11包括基座113和连接件 114,基座113包括基体1131、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间隔设于基体1131上,连接件114搭设于基体1131 上;连接件1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41和第二端1142,第一端1141活动设于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之间,触头12、第一电磁铁和触发开关13 均设置于第二端1142。如此设置,一方面,连接件114的第一端1141活动设于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之间,如此实现了触头12的活动效果,这样,在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接触配合时,触头12能够活动以调整其具体位置,从而更好地和电接触座20接触导通;另一方面,连接件114搭设于基体 1131上,通过基体1131的承托效果,如此能够减缓连接件114下垂的问题,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触头12和电接触座20接触导通的精准性。
可选地,第一端1141和第一限位件113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6,第一端1141和第二限位件113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7,使得第一弹性件16和第二弹性件17能够给第一端1141提供方向相反的弹性力,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端1141受力均衡,有助于提高连接件114的活动稳定性,以有助于提高电接触器件10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可选地,连接件114还包括两个连接臂1143,两个连接臂1143均连接于第一端1141和第二端1142之间,且第一端1141、第二端1142和两个连接臂 1143共同环设于第二限位件1133的外周,如此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连接件114 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从而有助于提高连接件114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座体11还包括第三限位件115,第三限位件115设置于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背向基体1131的一端,且第一端1141位于基体1131和第三限位件115之间。基于此,基体1131 和第三限位件115间隔分布,则连接件114的第一端1141活动于第一限位件1132和第二限位件1133之间,且活动于基体1131和第三限位件115之间,如此限制了第一端1141的活动范围,也即是限制了连接件114的活动范围,有助于提高连接件114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
触头,所述触头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壁,并用于和外部的电接触座接触导通;
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壁,并用于和所述电接触座相吸合;
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壁,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座体和所述电接触座接合时,和所述电接触座接触以实现被触发;所述第一电磁铁电连接于所述触发开关,并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产生磁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触发弹片,所述开关本体设置于所述座体的外壁,所述触发弹片设置于所述开关本体上,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座体和所述电接触座接合时抵接所述电接触座,以使所述开关本体被触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弹片远离所述开关本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座体和所述电接触座接合到位后抵接于电接触座,以限制所述座体和所述电接触座的接合行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包括正极触头和负极触头,所述正极触头和所述负极触头分设于所述触发开关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电接触座插接配合的凸台,所述触头、所述触发开关和所述第一电磁铁均设置于所述凸台的外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吸附部和围设于所述吸附部外周边缘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从远离所述吸附部的一端向所述吸附部渐缩设置,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吸附部,所述触发开关和所述触头均设置于所述引导部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外壁还设置有与所述凸台间隔分布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电连接于所述触发开关,并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产生磁性,以与所述电接触座吸合。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基座和连接件,所述基座包括基体以及间隔设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连接件搭设于所述基体上;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触头、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触发开关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接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背向所述基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第三限位件之间。
10.一种电接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接触座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器件,所述电接触器件用于和所述电接触座接合导通。
CN202220623480.7U 2022-03-21 2022-03-21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Active CN217405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3480.7U CN217405847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3480.7U CN217405847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5847U true CN217405847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3480.7U Active CN217405847U (zh) 2022-03-21 2022-03-21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5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5582B2 (ja) 電気かみそりと充電器との保持構造
US1043931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ES2187260A1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extrusion de productos quimicos.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CN217405847U (zh) 电接触器件及电接触装置
WO202004913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743475U (zh) 电连接器的舌板补强结构及Type-C连接器
CN203119194U (zh) 磁控快速连接器组件
CN203367165U (zh) 电磁继电器
CN111446128A (zh) 一种银石墨触点安全单元
CN212485668U (zh) 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CN210201049U (zh) 第一磁性连接器、第二磁性连接器及磁性连接器组合
CN111478091B (zh) 一种安全型插座
CN213124910U (zh) 磁吸充电连接器结构
CN217405857U (zh) 电接触组件及电接触组合装置
CN217009634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20527305U (zh) 一种自锁连接器
CN217405816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组合装置
CN209880953U (zh) 磁吸式连接组件
CN216928999U (zh) 电连接器
JP5832240B2 (ja) マグネットコネクタ
CN219739420U (zh) 一种磁吸式光电混合连接器
CN217768833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1579098U (zh) 使用可靠的磁吸式usb连接器组件
KR102634968B1 (ko) 차량용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A202, Foun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rth of Songbai highway, Longteng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