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661U -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661U
CN217402661U CN202220720652.2U CN202220720652U CN217402661U CN 217402661 U CN217402661 U CN 217402661U CN 202220720652 U CN202220720652 U CN 202220720652U CN 217402661 U CN217402661 U CN 217402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heating
side edge
fixing box
mai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06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Qiying Tong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7206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涉及供暖通风领域,包括主固定箱,所述主固定箱的两侧边对称焊接有侧固定条,所述侧固定条的侧边竖直向开设有贯穿槽,所述主固定箱的一侧边固定卡接有网板,所述主固定箱的顶面螺栓连接有顶导风管,所述顶导风管的一端对接有连接弯管,所述顶导风管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所述主固定箱的顶面螺栓连接有加热主箱,所述主固定箱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风扇叶。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采用了加热和通风一体化结构使得功能强大,同时在分体控制下使得通风和取暖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其目的:①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②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③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对于现在的建筑室内供暖和通风均是分体化的设计,使得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多步骤操作,也给建筑主体造成较多的破坏性,不利于现在的建筑室内供暖和通风操作,同时在加热时就是直接性的单纯加热处理,让其热量无法快速传递而影响到供暖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现在的建筑室内供暖和通风均是分体化的设计,使得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多步骤操作,也给建筑主体造成较多的破坏性,不利于现在的建筑室内供暖和通风操作,同时在加热时就是直接性的单纯加热处理,让其热量无法快速传递而影响到供暖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包括主固定箱,所述主固定箱的两侧边对称焊接有侧固定条,所述侧固定条的侧边竖直向开设有贯穿槽,所述主固定箱的一侧边固定卡接有网板,所述主固定箱的顶面螺栓连接有顶导风管,所述顶导风管的一端对接有连接弯管,所述顶导风管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所述主固定箱的顶面螺栓连接有加热主箱,所述主固定箱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风扇叶,所述主固定箱在远离网板的一侧边开设有导向后孔,所述主固定箱在远离网板的一侧边开设有主通风槽,所述主通风槽的内侧边均匀插接有活动板,所述主固定箱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框,所述主固定箱的底面固定镶嵌有调节电机,所述主固定箱的底面固定镶嵌有控制主板,所述加热框的内侧边插接有加热管,所述顶导风管的内侧边对称焊接有阻挡板,所述顶导风管的内侧边卡接有翻转内板,所述侧盒体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翻转电机,所述加热主箱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主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固定条的个数为两块,且两块侧固定条相互之间平行排布,两块侧固定条对称设置在主固定箱的两侧边靠近一侧边位置,网板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和顶导风管的一开口内侧边,顶导风管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的顶面中线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弯管在远离顶导风管的一端向下通过螺纹固定对接设置在导向后孔的开口侧边,且连接弯管的内部与导向后孔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加热主箱固定设置在远离侧盒体的一侧边位置,支撑立杆竖直向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的内侧靠近网板的一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电机的外侧边固定套接有保护罩,且主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立杆的侧边中心位置,导向后孔贯穿式开设在主固定箱的一侧边靠近顶面位置,且导向后孔的内部与主固定箱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主通风槽贯穿式开设在导向后孔的同一侧边靠近底面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板的个数为多块,且多块活动板相互之间平行排布设置,多块活动板的轴端通过连杆与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保持连接设置,加热框竖直向设置在支撑立杆与主通风槽之间位置,调节电机和主电机均与控制主板的内部保持电性连接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管的两端均贯穿加热框的顶面延伸与加热主板保持通接设置,阻挡板平行对称设置在顶导风管的内侧顶面和底面,且翻转内板的侧边对接设置在阻挡板的侧边,翻转电机的输出端水平延伸至焊接设置在阻挡板的侧边轴端位置,加热主板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油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固定箱固定在建筑孔洞内部,通过螺栓插接在贯穿槽的内部后,使得侧固定条固定在指定位置让整体稳定住,在需要进行对建筑内部的加热处理时,则通过控制主板控制着调节电机的转动,在调节电机的带动下使得多块活动板翻转密封住主通风槽,而在控制着翻转电机转动,使得阻挡板翻转呈水平状设置在顶导风管的内侧边呈打开状态,在主电机的转动下使得风扇叶转动,同时在加热主板的内部加热油汀进行加热到指定温度后在加热管的内部传输作用,而在风扇叶的吹动下使得顶导风管吸入室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弯管和导向后孔进入主固定箱的内部,再通过加热管的加热下进入吹入到建筑内部进行取暖效果,而在需要通风时,则控制关闭顶导风管后,开启活动板后打开主通风槽,在风扇叶的转动下使得抽取着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建筑室内完成通风效果,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采用了加热和通风一体化结构使得功能强大,同时在分体控制下使得通风和取暖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主固定箱侧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加热框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支撑立杆侧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顶导风管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的加热主箱正视剖面连接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固定箱;2、侧固定条;3、贯穿槽;4、网板;5、顶导风管;6、连接弯管;7、侧盒体;8、加热主箱;9、支撑立杆;10、主电机;11、风扇叶;12、导向后孔;13、主通风槽;14、活动板;15、加热框;16、调节电机;17、控制主板;18、加热管;19、阻挡板;20、翻转内板;21、翻转电机;22、加热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包括主固定箱1,主固定箱1的两侧边对称焊接有侧固定条2,侧固定条2的侧边竖直向开设有贯穿槽3,主固定箱1的一侧边固定卡接有网板4,主固定箱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顶导风管5,侧固定条2的个数为两块,且两块侧固定条2相互之间平行排布,两块侧固定条2对称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两侧边靠近一侧边位置,网板4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和顶导风管5的一开口内侧边,顶导风管5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顶面中线位置,顶导风管5的一端对接有连接弯管6,顶导风管5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7,主固定箱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加热主箱8,连接弯管6在远离顶导风管5的一端向下通过螺纹固定对接设置在导向后孔12的开口侧边,且连接弯管6的内部与导向后孔12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加热主箱8固定设置在远离侧盒体7的一侧边位置;
请参阅图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中主固定箱1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支撑立杆9,支撑立杆9竖直向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内侧靠近网板4的一侧边,支撑立杆9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主电机10,主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风扇叶11,主固定箱1在远离网板4的一侧边开设有导向后孔12,主固定箱1在远离网板4的一侧边开设有主通风槽13,主电机10的外侧边固定套接有保护罩,且主电机10固定设置在支撑立杆9的侧边中心位置,导向后孔12贯穿式开设在主固定箱1的一侧边靠近顶面位置,且导向后孔12的内部与主固定箱1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主通风槽13贯穿式开设在导向后孔12的同一侧边靠近底面位置,主通风槽13的内侧边均匀插接有活动板14,主固定箱1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框15,主固定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调节电机16,主固定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控制主板17,活动板14的个数为多块,且多块活动板14相互之间平行排布设置,多块活动板14的轴端通过连杆与调节电机16的输出端保持连接设置,加热框15竖直向设置在支撑立杆9与主通风槽13之间位置,调节电机16和主电机10均与控制主板17的内部保持电性连接设置,加热框15的内侧边插接有加热管18,顶导风管5的内侧边对称焊接有阻挡板19,顶导风管5的内侧边卡接有翻转内板20,侧盒体7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翻转电机21,加热主箱8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主板22,加热管18的两端均贯穿加热框15的顶面延伸与加热主板22保持通接设置,阻挡板19平行对称设置在顶导风管5的内侧顶面和底面,且翻转内板20的侧边对接设置在阻挡板19的侧边,翻转电机21的输出端水平延伸至焊接设置在阻挡板19的侧边轴端位置,加热主板2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油汀。
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主固定箱1固定在建筑孔洞内部,通过螺栓插接在贯穿槽3的内部后,使得侧固定条2固定在指定位置让整体稳定住,在需要进行对建筑内部的加热处理时,则通过控制主板17控制着调节电机16的转动,在调节电机16的带动下使得多块活动板14翻转密封住主通风槽13,而在控制着翻转电机21转动,使得阻挡板19翻转呈水平状设置在顶导风管5的内侧边呈打开状态,在主电机10的转动下使得风扇叶11转动,同时在加热主板22的内部加热油汀进行加热到指定温度后在加热管18的内部传输作用,而在风扇叶11的吹动下使得顶导风管5吸入室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弯管6和导向后孔12进入主固定箱1的内部,再通过加热管18的加热下进入吹入到建筑内部进行取暖效果,而在需要通风时,则控制关闭顶导风管5后,开启活动板14后打开主通风槽13,在风扇叶11的转动下使得抽取着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建筑室内完成通风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包括主固定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箱(1)的两侧边对称焊接有侧固定条(2),所述侧固定条(2)的侧边竖直向开设有贯穿槽(3),所述主固定箱(1)的一侧边固定卡接有网板(4),所述主固定箱(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顶导风管(5),所述顶导风管(5)的一端对接有连接弯管(6),所述顶导风管(5)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侧盒体(7),所述主固定箱(1)的顶面螺栓连接有加热主箱(8),所述主固定箱(1)的内侧边竖直向焊接有支撑立杆(9),所述支撑立杆(9)的一侧边螺栓连接有主电机(10),所述主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风扇叶(11),所述主固定箱(1)在远离网板(4)的一侧边开设有导向后孔(12),所述主固定箱(1)在远离网板(4)的一侧边开设有主通风槽(13),所述主通风槽(13)的内侧边均匀插接有活动板(14),所述主固定箱(1)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框(15),所述主固定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调节电机(16),所述主固定箱(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控制主板(17),所述加热框(15)的内侧边插接有加热管(18),所述顶导风管(5)的内侧边对称焊接有阻挡板(19),所述顶导风管(5)的内侧边卡接有翻转内板(20),所述侧盒体(7)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翻转电机(21),所述加热主箱(8)的内侧边螺栓连接有加热主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固定条(2)的个数为两块,且两块侧固定条(2)相互之间平行排布,两块侧固定条(2)对称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两侧边靠近一侧边位置,网板(4)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和顶导风管(5)的一开口内侧边,顶导风管(5)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顶面中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管(6)在远离顶导风管(5)的一端向下通过螺纹固定对接设置在导向后孔(12)的开口侧边,且连接弯管(6)的内部与导向后孔(12)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加热主箱(8)固定设置在远离侧盒体(7)的一侧边位置,支撑立杆(9)竖直向固定设置在主固定箱(1)的内侧靠近网板(4)的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机(10)的外侧边固定套接有保护罩,且主电机(10)固定设置在支撑立杆(9)的侧边中心位置,导向后孔(12)贯穿式开设在主固定箱(1)的一侧边靠近顶面位置,且导向后孔(12)的内部与主固定箱(1)的内部保持通接设置,主通风槽(13)贯穿式开设在导向后孔(12)的同一侧边靠近底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4)的个数为多块,且多块活动板(14)相互之间平行排布设置,多块活动板(14)的轴端通过连杆与调节电机(16)的输出端保持连接设置,加热框(15)竖直向设置在支撑立杆(9)与主通风槽(13)之间位置,调节电机(16)和主电机(10)均与控制主板(17)的内部保持电性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8)的两端均贯穿加热框(15)的顶面延伸与加热主板(22)保持通接设置,阻挡板(19)平行对称设置在顶导风管(5)的内侧顶面和底面,且翻转内板(20)的侧边对接设置在阻挡板(19)的侧边,翻转电机(21)的输出端水平延伸至焊接设置在阻挡板(19)的侧边轴端位置,加热主板(22)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油汀。
CN202220720652.2U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Active CN217402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0652.2U CN217402661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0652.2U CN217402661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661U true CN217402661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0652.2U Active CN217402661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2477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5020791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5650731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气流控制方法
JP294723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構造
KR20010096630A (ko) 에너지 절약형 다기능 환기 창호
CN217402661U (zh) 一种建筑室内供暖通风用加热装置
JP2014109146A (ja) 空気循環機能を備えた引戸式ドアの戸袋構造
CN109038274B (zh) 一种配网电气柜及其控制系统
JPH116362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気流制御方法および気流制御装置
US2723616A (en) Ventilating and heating apparatus
CN215113065U (zh) 一种模块化可自由组合的通风机芯及一体窗
CN209763228U (zh) 一种多功能电磁采暖炉
CN210267622U (zh) 一种新风机
FI109045B (fi) Kaksikuorinen fasadi
CN206379654U (zh) 一种室外综合配电箱
CN218721802U (zh) 吊装式内循环取暖设备
US2489415A (en) Combination sill and air duct
CN216314277U (zh) 一种新型智能节能通风换气日光温室
CN2789648Y (zh) 热风式环保节能散热器
JPS58102040A (ja) レンジフ−ド
CN205561066U (zh) 折叠化霜罩
CN109566461A (zh) 一种换气扇
CN107769027A (zh) 一种室外节能配电箱
CN210202336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电力控制柜
CN207975730U (zh) 一种新型多出口热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No. 322 Xiaoyingzi Village, Xiaoyingzi Town, 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066000

Patentee after: Yang Liwu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Unit 2, Building 2, Gate 1, Branch 1270, Wusi Middle Road, Xins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071000

Patentee before: Zhang Qi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6

Address after: Room 1610, 16th Floor, Blue Mountain International Apartment, No. 3 Nonglin Lane, Chang'an South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Qiying Tongd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22 Xiaoyingzi Village, Xiaoyingzi Town, 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066000

Patentee before: Yang Liwu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