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510U - 睡眠舱 - Google Patents

睡眠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510U
CN217402510U CN202220430157.8U CN202220430157U CN217402510U CN 217402510 U CN217402510 U CN 217402510U CN 202220430157 U CN202220430157 U CN 202220430157U CN 217402510 U CN217402510 U CN 217402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ea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01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曦
丁瑞芳
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Equipme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R&D Cente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R&D Center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R&D Cente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01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睡眠舱,包括座椅及设于座椅前侧、上方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导光板隔开光源和座椅,座椅可倒背和/或导光板的角度可调,使得座椅的椅面与导光板相互平行,且导光板在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座椅的头枕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光板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高了出光效果,起到助眠作用,且使出射到座椅上的光线更柔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睡眠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睡眠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睡眠舱。
背景技术
睡眠舱是能够提供睡眠或者小憩场所的舱室,可以是交通工具的座舱,也可以是放置在机场、商场等场所的空地中的小型舱体。用户在睡眠舱内经过短暂的休息后恢复体力。并且,大部分的睡眠舱是独立的封闭空间,并加入休息需要的辅助设施。
灯具是睡眠舱中常见的辅助设施,目前睡眠舱中使用的灯具除照明功能外,还开发出了利用灯光的亮度、色温等参数的周期性波动唤醒/助眠用户的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睡眠舱中所使用的用于引导用户入睡或者唤醒用户的灯具通常都是与可倒背的座椅(例如是按摩椅)的椅面正对的点光源或者线光源,当用户躺卧在睡眠舱内部的座椅内时,光线将直射入用户的眼睛,导致用户的体验差。
此外,睡眠舱顶部不宜配置过亮的灯具以避免光线直射,另一方面,因为睡眠舱内座椅的倒背程度不同,可能使用户的躺卧状态不同,处于用户视野内部的区域可能是用户前方的区域,也可能是睡眠舱顶部的区域。若不利用此区域进行光氛围的营造,又将降低整体的唤醒/助眠效果。若要在此区域单独设置具有唤醒/助眠功能的灯具,又要考虑与其他灯具闪烁或者变化的同步联动问题。再者,现有的睡眠舱存在着助眠/唤醒效果不达预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人在创立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睡眠舱存在的助眠/唤醒效果不达预期的问题至少部分源自于:座椅倒背后,用于助眠或者唤醒的灯具将偏离用户的视野范围,使得用户难以有效接收到灯具的助眠/唤醒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睡眠舱,通过导光板将前方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避免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直射入用户眼中,该光源配合导光板的结构依旧能够营造适于进行唤醒/助眠的光氛围,提高了出光效果,起到助眠作用,且使出射到座椅上的光线更柔和,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睡眠舱,包括座椅及设于座椅前侧、上方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导光板隔开光源和座椅,座椅可倒背和/或导光板的角度可调,使得座椅的椅面与导光板相互平行,且导光板在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座椅的头枕位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倒背至规定角度的座椅的椅面与导光板相互平行,且导光板在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座椅的头枕位置的位置关系,营造出的具有唤醒/助眠功效的光氛围,能够正对用户的视野范围,提高助眠/唤醒效果,且出射光线经过导光板散射更加柔和均匀,避免光线直射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照明装置还包括灯具安装架,灯具安装架包括横向安装板和竖向安装板,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设置于横向安装板,第二光源设置于竖向安装板,导光板的一端固定于横向安装板的底部外缘,并沿倾斜于横向安装板且向竖向安装板靠近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光源为灯带,第一光源沿横向安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第一光源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进行照明,拓宽了照明的范围,有利于营造助眠的光氛围。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横向安装板上的第一光源位于导光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上。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兼顾向睡眠舱顶部的补光以及向座椅照射的光量比例,同时避免遮挡第一光源所需的导光板的长度过长。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光源在竖向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至少两个。
根据该技术方案,用户躺在座椅上时,视线正好落在第二光源上,通过改变第二光源的亮度变化,使第二光源的亮度变化规律按照促进人体睡眠的规律运行,用户在休息的过程中注视第二光源的亮度变化,能够起到助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光源位于座椅倒背至水平方向的极限位置时、头枕的中心通过导光板的下边缘投影至竖向安装板形成的直线或曲线以上的竖向安装板所在的区域。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第二光源朝向导光板照射的光线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围,避免光线被横向安装板遮挡,且能够便于以合理倾斜角度摆放导光板,使用第二光源营造合适的光照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导光板为矩形导光板,导光板与横向安装板的倾斜角度为45°-75°。矩形导光板形状规整,方便安装;在该角度范围下,导光板出射到椅面上的光量不会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视觉上过亮或过暗,引起用户视觉的不适,在该光量条件下,更适宜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睡眠舱的顶部设有显示屏,睡眠舱的顶部还设有对显示屏补光的第三光源,第三光源为围设于显示屏外周的灯带。由于显示屏在空间中发出的光始终为白光,而与屏幕内容的颜色不一致,通过第三光源围设于显示屏的外周,能够对显示屏的各个方向进行补光,调节空间内的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光源下方,将第三光源与座椅隔开的挡光板。
根据该技术方案,挡光板能够改变第三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出射路径,一方面增强向显示屏方向的补光效果,另一方面产生间接照明的效果,使得第三光源发出的光不会直接射入座椅上的用户的眼中,增强了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三光源的光色与显示屏的画面色调相互匹配。
根据该技术方案,空间(尤其是接触屏幕的空间)发出与显示屏屏幕内容匹配的色彩和亮度,增强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座椅倒背至规定角度的睡眠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睡眠舱中照明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座椅倒背至规定角度的睡眠舱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睡眠舱1;座椅2;第一光源311;导光板32;灯具安装架33;横向安装板331;竖向安装板332;第二光源312;第三光源313;显示屏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睡眠舱1,包括座椅2及设于座椅2前侧、上方的照明装置3,照明装置3包括光源、导光板32及灯具安装架33,导光板32隔开光源和座椅2,座椅可倒背和/或导光板的角度可调,使得座椅2的椅面与导光板32相互平行,且导光板32在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座椅2的头枕位置(图3中虚线箭头指示方向为导光板32在椅面上的投影方向示意)。由于倒背至规定角度的座椅2的椅面与导光板32相互平行,且导光板32在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座椅2的头枕位置的位置关系,营造出的具有唤醒/助眠功效的光氛围,能够正对用户的视野范围,提高助眠/唤醒效果且出射光线经过导光板32散射更加柔和均匀,避免光线直射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灯具安装架33包括横向安装板331和竖向安装板332,光源包括第一光源311和第二光源312,第一光源311设置于横向安装板331,第二光源312设置于竖向安装板332,导光板32的一端固定于横向安装板331的底部外缘,并沿倾斜于横向安装板331且向竖向安装板332靠近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横向安装板331能够为第一光源311提供安装面,倾斜导光板32的设置使得第一光源311的光线能够部分向上出射到睡眠舱1的顶部,且第一光源311发出的光经导光板32出射到座椅2的椅面上,实现了点光源或线光源向面光源的转变,一方面增强了第一光源311的出光效果,使更多的光亮出射到座椅2上,起到助眠作用,另一方面使得照射到座椅2上的光线更为柔和,提高了用户在座椅2上休息的舒适度。通过以上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睡眠舱1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营造适于不同座椅2倒背角度的具有唤醒/助眠功效的光氛围,且出射光线经过导光板32散射更加柔和均匀,避免光线直射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311为灯带,第一光源311沿横向安装板331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上述方式,第一光源311在座椅2的宽度方向上进行照明,拓宽了照明的范围,有利于营造助眠的光氛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第一光源311为可变色灯带,与空间氛围的光色(第三光源)同步,起到进一步增强空间光氛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横向安装板331上的第一光源313位于导光板3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上,具体地,第一光源311与横向安装板331的外缘的距离d1小于5cm,第一光源311与横向安装板331的外缘间隔不宜过大,小于5cm的间隙可以兼顾向睡眠舱1顶部的补光以及向座椅2照射的光量比例,同时避免遮挡第一光源311所需的导光板32的长度过长。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312在竖向安装板33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光源312的设置高度使其与倒背至规定角度的座椅2的椅面相对。通过上述方式,用户躺在座椅2上时,视线正好落在第二光源312上,通过改变第二光源312的发光面积及亮度,使第二光源312按照促进人体睡眠的规律运行,用户在休息的过程中注视第二光源312的亮度变化及发光面积的变化,能够更快进入睡眠状态,缩短入眠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光源312的数量为两个,在竖向安装板332的长度方向上对称布置,布置方式简单、简化了睡眠舱1内的灯具布置,且对称布置提升了视觉效果,能够起到较好的助眠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312位于座椅2倒背至水平方向的极限位置时、头枕的中心通过导光板32的下边缘投影至竖向安装板332形成的直线或曲线以上的竖向安装板332所在的区域,具体地,第二光源312的顶部边缘与横向安装板331之间的距离d2为2-6cm,第二光源312的顶部边缘与横向安装板331的距离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过短会导致光线被横向安装板331遮挡或者反射的比例过高,朝向导光板32照射的光线比例降低,而过长会使得导光板32所需长度较长,且不便于以合理倾斜角度摆放导光板32。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设定在2-6cm之间,可以兼顾上述问题,使用第二光源312营造合适的光照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光源312的亮度变化被配置为按照促进人体睡眠的规律运行,从而使得用户躺在座椅2上注视第二光源312时能够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缩短入眠时间。具体地,第二光源312为助眠灯,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光源312的调光曲线可编辑,亮度、色温等光参数可以周期性波动,如通过调节第二光源312的各发光单元的亮度,使得第二光源312在发光时,多个发光单元的光晕大小能够以中心为原点并沿径向扩散逐渐增大发光面积和/或在达到最大发光面积时,沿径向逐渐缩小发光面积,如此周期性波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睡眠舱1内还设有控制部(图中未示出),控制部与第一光源311、第二光源312通信连接或者与第一光源311、第二光源312的驱动电源通信连接,控制部控制第一光源311、第二光源312的开关以及根据调光曲线控制各发光单元的亮度、色温等光参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光源311也可为助眠灯,其调光曲线与第二光源312的调光曲线可相同,也可不同。控制部可以为遥控器或者具有用户界面的操控面板,提高用户对其设定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距离设置可以达到使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较佳效果,且可使座椅2前方的照明装置3发出的灯光达到视觉上较好的发光效果,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光板32为矩形导光板,矩形导光板形状规整,方便安装;通过调节导光板32的倾斜角度,能够改变出射到座椅2的椅面和睡眠舱1的顶部的出光量,较佳地,导光板32与横向安装板331的倾斜角度为45°-75°,如60°,在该角度范围下,导光板32出射到椅面上的光量不会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视觉上过亮或过暗,引起用户视觉的不适,在该光量条件下,更适宜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导光板32出射到睡眠舱1的顶部的光量能够对导光板32至显示屏4方向上的空间进行补光,使得空间的照度更加均匀,补充由上方显示屏4及第三光源313形成的一些光氛围在座椅2前侧、上方空间中照度不足的缺陷,从而避免用户引起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睡眠舱1的顶部设有显示屏4,睡眠舱1的顶部还设有对显示屏4补光的第三光源313,第三光源313为围设于显示屏4外周的灯带。具体地,显示屏4为投影、LED屏幕或LCD屏幕,由于显示屏4在空间中发出的光始终为白光,而与屏幕内容的颜色不一致,通过第三光源313围设于显示屏4的外周,能够对显示屏4的各个方向进行补光,调节空间内的照明效果。用户在休息时可以观看显示屏4显示的画面,显示屏4可以用于播放有助于用户放松的自然景观,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等,并可选择配以舒缓的音乐,使用户得到充分放松,同时能够减小睡眠舱1内空间较小带来的压抑感,提升用户体验。较佳地,第三光源313的光色与所述显示屏4的画面色调相互匹配,睡眠舱1内的空间(尤其是接触屏幕的空间)发出与显示屏4屏幕内容匹配的色彩和亮度,增强了用户体验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光源313也可以靠近睡眠舱1的顶部的边角并做成间接光源。具体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光源314下方,将所述第三光源313与所述座椅2隔开的挡光板(图中未示出),挡光板能够改变第三光源313发出的光线的出射路径,一方面增强向屏幕方向的补光效果,另一方面产生间接照明的效果,使得第三光源313发出的光线不会直接射入座椅2上的用户的眼中,增强了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睡眠的阶段,使座椅2倒背至不同角度,如,在第一阶段,座椅2倒背至第一角度,使用户的面部主要朝向导光板32(图1中虚线箭头指示方向代表用户的视线方向),在第二阶段,座椅倒背至第二角度,使用户的面部主要朝向睡眠舱1的顶部。通过在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倒背角度,提升用户的入眠效率以及入眠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睡眠舱1为睡眠舱、交通工具的座舱或者房间。睡眠舱可以设置在机场、商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合,供用户体验或小憩,消除疲乏感;通过在交通工具的座舱内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睡眠舱1,提高了乘坐交通工具的舒适感,通过在房间内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睡眠舱1,提高了居家休息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睡眠舱1不限于所列举的睡眠舱、交通工具的座舱或者房间,其它适宜用户休息的场所均可以配置本实用新型睡眠舱1内的设备,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光板32的角度可调,具体地是导光板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光板32的倾斜角度,使导光板32与倒背至不同角度的椅背平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睡眠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及设于所述座椅前侧、上方的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隔开所述光源和所述座椅,所述座椅可倒背和/或所述导光板的角度可调,使得所述座椅的椅面与所述导光板相互平行,且所述导光板在所述椅面的投影位置对应于所述座椅的头枕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灯具安装架,所述灯具安装架包括横向安装板和竖向安装板,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横向安装板,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竖向安装板,所述导光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底部外缘,并沿倾斜于所述横向安装板且向所述竖向安装板靠近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为灯带,所述第一光源沿所述横向安装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安装板上的第一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在所述竖向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设置至少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座椅倒背至水平方向的极限位置时、所述头枕的中心通过所述导光板的下边缘投影至所述竖向安装板形成的直线或曲线以上的所述竖向安装板所在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矩形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横向安装板的倾斜角度为45°-7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舱的顶部设有显示屏,所述睡眠舱的顶部还设有对所述显示屏补光的第三光源,所述第三光源为围设于所述显示屏外周的灯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光源下方,将所述第三光源与所述座椅隔开的挡光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睡眠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源的光色与所述显示屏的画面色调相互匹配。
CN202220430157.8U 2022-02-28 2022-02-28 睡眠舱 Active CN217402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157.8U CN217402510U (zh) 2022-02-28 2022-02-28 睡眠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157.8U CN217402510U (zh) 2022-02-28 2022-02-28 睡眠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510U true CN217402510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0157.8U Active CN217402510U (zh) 2022-02-28 2022-02-28 睡眠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7732B2 (en) Luminair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pectrally and spatially modulated illumination
US7824058B2 (en) Wake-up apparatus
US9326364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5722754A (en) Full spectrum light source for computer monitor
KR20120005909A (ko) 엘이디가 내장된 거울
JP6735471B2 (ja) 発光装置、浴光方法及び発光システム
CN110006008B (zh) 发光装置,用于发光装置的控制单元以及用于运行发光装置的方法
CN217402510U (zh) 睡眠舱
JP3648802B2 (ja) 光治療用高照度光照射装置
KR101152341B1 (ko) 장식 기능을 갖는 조명기구 조립체
KR101597778B1 (ko) 다기능 베개장치
CN114364108B (zh) 一种办公空间微环境智能健康照明方法及装置
CN217402400U (zh) 上下出光灯具
CN217028269U (zh) 睡眠舱
US11324097B2 (en) Illumin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illumin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N207849069U (zh) 一种双面发光的台灯
CN220417161U (zh) 一种全屋照明灯
CN206584690U (zh) 一种智能led显示屏
JP6106965B2 (ja) 照明付きベッド
KR101868368B1 (ko) 뇌파리듬 조절 기능이 구비된 조명기구
CN2257980Y (zh) 电视辅助照明灯
CN108725151B (zh) 车用遮阳板和包括该车用遮阳板的车辆
CN106782135A (zh) 一种智能led显示屏
CN214306859U (zh) 一种具有背面发光的面板灯
CN216431607U (zh) 智能感光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6

Address after: 215123 No. 300, Zhongn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electric equipment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No. 300, Zhongn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R&D CENTER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