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0358U -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0358U
CN217400358U CN202220248894.6U CN202220248894U CN217400358U CN 217400358 U CN217400358 U CN 217400358U CN 202220248894 U CN202220248894 U CN 202220248894U CN 217400358 U CN217400358 U CN 217400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support body
fixing frame
wall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88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zang Xuanzho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488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0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0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0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两块模板和内架体以及外架体,两块模板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内架体和外架体对应的通孔,两个相互对应的通孔内壁插接有塑料套管,塑料套管的内壁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设有与内架体接触的第一固定架,塑料套管的内壁设有与螺纹杆配套的限位套筒,限位套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外架体接触的第二固定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旋转把手使其带动限位套筒转动,并且螺纹杆在第一固定架的限位下,有利于限位套筒带动螺纹杆向塑料套管内移动,缩短螺纹杆突出模板的长度,进而对两块模板进行固定的同时扩大了施工空间,避免对施工过道产生影响,便于施工人员运输物料和行走。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施工区域内梁、板进行支撑,其中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支护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
在筑造墙体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支撑,然后浇筑,模板一般通过对拉螺杆支撑固定的,对拉螺杆是由螺纹杆和两个螺母以及两个扣件组成,然而,对拉螺杆的长度远大于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在使用多根对拉螺杆将模板固定后,对拉螺杆的一端较为突出,占用了较多的施工空间,减小了施工过道的宽度,不便于施工人员运输物料和行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两块模板和内架体以及外架体,两块所述模板分别与内架体和外架体接触,两块所述模板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内架体和外架体对应的通孔,且两个相互对应的通孔内壁插接有塑料套管,所述塑料套管的内壁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设有与内架体接触的第一固定架,所述塑料套管的内壁设有与螺纹杆配套的限位套筒,通过转动限位套筒带动螺纹杆向塑料套管移动,且限位套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外架体接触的第二固定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为U形结构,且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分别与内架体和外架体卡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且螺纹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滑动连接的条形槽。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与第一固定架侧壁上的圆孔滑动连接,且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且内架体的上端开设有与限位孔对应的卡槽,且限位孔的内壁设有与卡槽插接的限位销。
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筒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架贯穿设置,且其穿过第二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的螺纹杆、限位套筒和旋转把手的配合使用,以达到通过转动旋转把手使其带动限位套筒转动的效果,并且螺纹杆在第一固定架的限位下,有利于限位套筒带动螺纹杆向塑料套管内移动,缩短螺纹杆突出模板的长度,进而对两块模板进行固定的同时扩大了施工空间,避免对施工过道产生影响,便于施工人员运输物料和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零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模板、2内架体、3外架体、4塑料套管、5螺纹杆、6第一固定架、7限位套筒、8第二固定架、9定位块、10条形槽、11挡板、12限位孔、13限位销、14旋转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两块模板1和内架体2以及外架体3,两块模板1分别与内架体2和外架体3接触,内架体2和外架体3均由多根纵横交错设置的直杆组成,内架体2和外架体3分别搭建在两块模板1的侧壁上,将两块模板1支架,避免浇筑水泥时模板1发生位移,两块模板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内架体2和外架体3对应的通孔,且两个相互对应的通孔内壁插接有塑料套管4,在将两块模板1安装完成后,从两块模板1相对的通孔中插入塑料套管4,通过塑料管套4将螺纹杆5和限位套筒7与水泥隔开,便于浇筑完成后抽出螺纹杆5和限位套筒7进行再次使用;
塑料套管4的内壁设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一端设有与内架体2接触的第一固定架6,第一固定架6均为U形结构,且第一固定架6与内架体2卡接,将螺纹杆5从内架体2的方向插入塑料套管4内,并使第一固定架6与内架体2卡接,第一固定架6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12,且内架体2的上端开设有与限位孔12对应的卡槽,且限位孔12的内壁设有与卡槽插接的限位销13,将第一固定架6上端的限位孔12与内架体2上的卡槽对应,插入限位销13使其穿过限位孔12与卡槽插接,将第一固定架6与内架体2固定,反转限位套筒7脱离螺纹杆5时,螺纹杆5跟随限位套筒7转动;
第一固定架6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5对应的圆孔,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9,且螺纹杆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9滑动连接的条形槽10,通过螺纹杆5侧壁上的条形槽10与圆孔内壁的定位块9滑动,使螺纹杆5只能沿圆孔内壁前后移动,避免螺纹杆5转动,进而便于限位套筒7转动时,带动螺纹杆5向塑料套管4内移动;
螺纹杆5与第一固定架6侧壁上的圆孔滑动连接,且螺纹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1,通过挡板11与第一固定架6接触,避免螺纹杆5移入塑料管套4中,塑料套管4的内壁设有与螺纹杆5配套的限位套筒7,通过转动限位套筒7带动螺纹杆5向塑料套管4移动,缩短螺纹杆5突出模板1的长度,进而对两块模板1进行固定的同时扩大了施工空间,避免对施工过道产生影响,便于施工人员运输物料和行走;
且限位套筒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外架体3接触的第二固定架8,第二固定架8均为U形结构,且第二固定架8与外架体3卡接,将限位套筒7从外架体3方向插入塑料套管4内,并使第二固定架8与外架体3卡接,便于转动限位套筒7与螺纹杆5螺纹连接时,使第一固定架6与第二固定架8相向移动,推动挡板11直至螺纹杆5的一端与限位套筒7内壁接触,再转动旋转把手14,限位套筒7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架8贯穿设置,且其穿过第二固定架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4,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4便于带动限位套筒7转动。
工作原理:先将两块模板1支起,再将内架体2和外架体3分别搭建在两块模板1的侧壁上,从两块模板1相对的通孔中插入塑料套管4,再将螺纹杆5从内架体2的方向插入塑料套管4内,并使第一固定架6与内架体2卡接,将第一固定架6上端的限位孔12与内架体2上的卡槽对应,插入限位销13使其穿过限位孔12与卡槽插接,将第一固定架6与内架体2固定,随后再将限位套筒7从外架体3方向插入塑料套管4内,并使第二固定架8与外架体3卡接,推动挡板11直至螺纹杆5的一端与限位套筒7内壁接触,转动旋转把手14使限位套筒7转动,螺纹杆5在第一固定架6的限位下,有利于限位套筒7带动螺纹杆5向塑料套管4内移动,缩短螺纹杆5突出模板1的长度,进而对两块模板1进行固定的同时扩大了施工空间,避免对施工过道产生影响,便于施工人员运输物料和行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包括两块模板(1)和内架体(2)以及外架体(3),两块所述模板(1)分别与内架体(2)和外架体(3)接触,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模板(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内架体(2)和外架体(3)对应的通孔,且两个相互对应的通孔内壁插接有塑料套管(4),所述塑料套管(4)的内壁设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的一端设有与内架体(2)接触的第一固定架(6),所述塑料套管(4)的内壁设有与螺纹杆(5)配套的限位套筒(7),通过转动限位套筒(7)带动螺纹杆(5)向塑料套管(4)移动,且限位套筒(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外架体(3)接触的第二固定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6)和第二固定架(8)均为U形结构,且第一固定架(6)和第二固定架(8)分别与内架体(2)和外架体(3)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6)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5)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9),且螺纹杆(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9)滑动连接的条形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与第一固定架(6)侧壁上的圆孔滑动连接,且螺纹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6)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12),且内架体(2)的上端开设有与限位孔(12)对应的卡槽,且限位孔(12)的内壁设有与卡槽插接的限位销(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筒(7)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架(8)贯穿设置,且其穿过第二固定架(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4)。
CN202220248894.6U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400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8894.6U CN217400358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8894.6U CN217400358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0358U true CN217400358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6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8894.6U Active CN217400358U (zh) 2022-02-07 2022-02-07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0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0048U (zh) 一种插栓式预制剪力墙竖缝连接结构
CN110761441B (zh) 构造柱预制马牙槎混凝土模块施工方法
CN103556819A (zh) 一种在梁板上预留构造柱孔洞的施工方法
CN217400358U (zh) 一种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装置
CN214194613U (zh) 一种承台模板的搭建机构
CN209538688U (zh) 一种曲面清水混凝土模板支撑结构
CN212002217U (zh) 一种用于二次结构浇筑施工的模板组件
CN215518888U (zh) 一种整体地下室塔吊基础与筏板接缝构造
CN212642127U (zh) 穿墙套管
CN210828238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剪力墙施工的梯子筋
CN211597043U (zh) 可以快速吊装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CN206262428U (zh) 一种石膏浆搅拌器
CN210850745U (zh) 一种混凝土模具
CN206289802U (zh) 预制模壳内置预应力筋型钢混凝土墙
CN210086812U (zh) 一种变形缝支模装置
CN204899034U (zh) 一种预制墙柱
CN215702775U (zh) 一种岩土工程用搅拌装置
CN220565683U (zh) 一种轻质泡沫混凝土填筑施工装置
CN216609429U (zh) 一种用于建筑的组合式模板
CN2138061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构造柱结构
CN220502392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吊笼装置
CN218748436U (zh) 一种预制墙板用模块化型材
CN218623334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建筑模板
CN213740894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排洪沟支撑机械模板
CN211228934U (zh) 一种利用无机胶凝材料的加固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3

Address after: No. 13, Community 11, Welfare Village, Kuangchang Town, Jiangyang District,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Patentee after: Lei Liho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Zeng Zhongping

Address before: Room 2103, Unit 2, Building 201, Boyueshan Community, Lubei District,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

Patentee before: He Na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0

Address after: 401, Building 9, Longyi District A, Tianzhi World City, Liuwu New District, Lhasa,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850000

Patentee after: Xizang Xuanzhou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3, Community 11, Welfare Village, Kuangchang Town, Jiangyang District,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Patentee before: Lei Liho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Zeng Zhong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