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0330U -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00330U CN217400330U CN202220284985.5U CN202220284985U CN217400330U CN 217400330 U CN217400330 U CN 217400330U CN 202220284985 U CN202220284985 U CN 202220284985U CN 217400330 U CN217400330 U CN 217400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steel
- double
- frame structure
- support frame
- shap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包括立杆、横杆,支撑转换梁,支撑转换梁包括两根槽钢,两根槽钢夹在相邻两根立杆外,两根槽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支撑转换梁上设有托座,托座以及立杆的上端设有分别设有顶杆,顶杆包括管套、伸缩杆以及U形顶托,在管套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在立杆以及管套上设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盘,连接盘上设有第一插孔,支撑转换梁放置在位于立杆上的连接盘上,横杆包括横杆管体,横杆管体的两端设有U形的插头,在插头上设有第二插孔,插头插在第一连接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对混凝土梁体的支撑,提高梁底支撑受力和保证梁体变形要求的同时,减少立柱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以及提高施工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主要用于搭设高支模的支撑系统的是钢管脚手架。所谓高支模, 是指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超过5m,或跨度超过10m,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2的模板支撑系统。样子和搭设形式与脚手架差不多,但是对荷载和结构的要求很高,它主要是用来作灌浇水泥时支撑模板及上部荷载。
此类脚手架的主要部件为底座、立杆、横杆和剪刀撑、连墙件、顶托或丝杠等。这些部件的主要连接形式主要有扣件式、盘扣式、碗扣式。还有一种就是市面上针对建筑结构梁底支护采用的梁底托梁,梁底托梁为背靠背的双槽钢,通过铰接的与支撑架进行连接,然后再将模板下的支撑木楞安装在托梁上,或者再在托梁上安装一个U型顶托,这些传统的做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下部立杆搭设间距小,脚手架用量较多,同时,在搭设过程中劳动力投入较多,浪费劳动力,施工成本会大大增加。
传统的架体顶部为一般用双钢管或者木楞作为模板下部的水平支撑构件。不论是便捷程度、施工工艺还是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存在一些不便和隐患。
对于市面上传统的托梁做法,其托梁上部的U型顶托可调节范围有限,对于托梁到梁底高度较高时,其托梁调节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当U型顶托过长时,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U托偏移或者倾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托梁至梁底的支撑问题,提高梁底支撑受力和保证梁体变形要求,减少立柱的使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包括立杆、横杆,在相邻两根立杆之间设有支撑转换梁,支撑转换梁包括两根C形的槽钢,两根槽钢夹在相邻两根立杆外,两根槽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插槽,支撑转换梁上设有托座,托座以及立杆的上端设有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顶杆,顶杆包括管套、可伸缩的伸缩杆以及U形顶托,在管套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调节环设有内螺纹,伸缩杆设于管套中,伸缩杆外设有外螺纹,伸缩杆通过外螺纹与调节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以在转动调节环时,可调节伸缩杆的伸出长度,顶托固定在伸缩杆上;在立杆以及管套上设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盘,连接盘上设有第一插孔,支撑转换梁放置在位于立杆上的连接盘上,横杆包括至少一个横杆管体,横杆管体的两端设有U 形的插头,在插头上设有第二插孔,插头插在第一连接盘上并通过插销插入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以将横杆管体与立杆和/或顶杆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托座包括U形本体、圆柱形的第一插接部,U形本体的开口朝下并插在两根槽钢上,以使两根槽钢设置在U形本体的槽内,第一插接部设于U型本体上,管套插设在第一插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贯穿U型本体,以使第一插接部部分设置在U 型本体的槽内,形成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插设在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托座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设置在U形本体与第一插接部之间。
进一步地,在两根槽钢之间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的长度与第一插接部的外径相适配,限位件为中空结构,套在螺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孔设有多个,沿连接盘呈环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插销的形状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具有弧度的弧边。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的槽口相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U形顶托中放置有钢管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梁底下设置由两个槽钢组成的支撑转换梁,通过夹持以及放置的方式,架设在相邻的立杆之间,并在支撑转换梁上设置可伸缩的顶杆以及横杆,从而实现对混凝土梁体的支撑,提高梁底支撑受力和保证梁体变形要求的同时,减少立柱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以及提高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托座与支撑转换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头与连接盘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包括立杆1、横杆2,立杆1可由多段立杆管体11相互插接构成,在相邻两根立杆1之间设有支撑转换梁7,支撑转换梁7包括两根C形的槽钢8,两根槽钢 8夹在相邻两根立杆1外,两根槽钢8通过多个螺栓82连接固定,以与立杆1 夹紧,在两根槽钢8之间形成插槽81,两个槽钢8的槽口相反设置;支撑转换梁7上设有托座9,托座9以及立杆1的上端设有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顶杆10,其中,设置在立杆1上的顶杆10用于对上层的混凝土楼板200进行支撑,设于支撑转换梁7上的顶杆10则用于对混凝土梁300进行支撑,以此减少立杆1的使用量,顶杆10包括管套101、可伸缩的伸缩杆102以及U形顶托103,在管套101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104,调节环104设有内螺纹,伸缩杆102设于管套101中,伸缩杆102外设有外螺纹,伸缩杆102通过外螺纹与调节环104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以在转动调节环104时,可调节伸缩杆102的伸出长度,顶托103固定在伸缩杆102上;在立杆1以及管套101上设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盘4,连接盘4上设有第一插孔41,支撑转换梁7放置在位于立杆1上的连接盘4上,横杆2包括至少一个横杆管体21,横杆管体21的两端设有U形的插头5,在插头5上设有第二插孔51,插头5插在第一连接盘4上并通过插销6 插入第一插孔41以及第二插孔51,以将横杆管体21与立杆1和/或顶杆10连接固定。
调节环104采用卡接的方式可转动地固定在管套101其中一端上。
如图1所示,U形顶托103包括U形部1031、连接部1032,U形部1031 的槽口背对伸缩杆102,连接部1032设置在U形部1031槽口的背面上,在连接部1032与U形部1031之间可设置加强板1033,以增加支撑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混凝土梁300的U形顶托103中设置有沿混凝土梁 300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管梁3,钢管梁3设置在U形顶托103的槽口中;优选地,在支撑转换梁7上设置有两个顶杆10,两个顶杆10对称设置在混凝土梁300的下方,从而提高混凝土梁梁底支撑受力和保证梁体变形要求。
当支撑转换梁7上设置有两个顶杆10时,在两个顶杆10之间通过至少一根横杆2连接支撑。
如图3和图4所示,托座9包括U形本体91、圆柱形的第一插接部92,U 形本体91的开口朝下并插在两根槽钢8上,以使两根槽钢8设置在U形本体 91的槽内,第一插接部92设于U型本体91的槽口背面上,管套101插设在第一插接部92上,以实现托座9与顶杆10的固定,优选地,第一插接部2为中空管状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插接部92贯穿U型本体91,以使第一插接部92部分设置在U型本体91的槽内,形成第二插接部93,第二插接部93插设在插槽81 中,以提高与支撑转换梁7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托座9还包括加强板94,加强板94设置在U形本体91与第一插接部92之间,具体地,加强版3对称设置在第一插接部2的两侧上,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接部2设置在U形本体1的中心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两根槽钢8之间设置有限位件83,限位件83的长度与第一插接部92的外径相适配,限位件83为中空结构,套在螺杆的螺杆上,以保证第二插接部3能够插入插槽81中,具体地,限位件83的长度与第一插接部92的外径相等。
如图5所示,第一插孔41设有多个,沿连接盘4呈环形分布,以提高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6所示,插销6的形状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具有弧度的弧边,以便于插入第一插孔41和第二插孔51中,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插孔51贯穿插头5相对的两侧侧臂。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在混凝土梁下方通过架设支撑转换梁的方式,实现对混凝土梁进行支撑,不仅能够解决混凝土梁下方地面到混凝土梁的梁底高度较高时的支撑问题,还减少了立杆的使用量,解决了施工成本,而且由于减少了支模架(脚手架)中立杆的用量,从而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
Claims (9)
1.一种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包括立杆(1)、横杆(2),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立杆(1)之间设有支撑转换梁(7),支撑转换梁(7)包括两根C形的槽钢(8),两根槽钢(8)夹在相邻两根立杆(1)外,两根槽钢(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两根槽钢(8)之间形成插槽(81),支撑转换梁(7)上设有托座(9),托座(9)以及立杆(1)的上端设有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顶杆(10),顶杆(10)包括管套(101)、可伸缩的伸缩杆(102)以及U形顶托(103),在管套(101)上设有可转动的调节环(104),调节环(104)设有内螺纹,伸缩杆(102)设于管套(101)中,伸缩杆(102)外设有外螺纹,伸缩杆(102)通过外螺纹与调节环(104)的内螺纹螺纹连接,以在转动调节环(104)时,可调节伸缩杆(102)的伸出长度,顶托(103)固定在伸缩杆(102)上;在立杆(1)以及管套(101)上设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盘(4),连接盘(4)上设有第一插孔(41),支撑转换梁(7)放置在位于立杆(1)上的连接盘(4)上,横杆(2)包括至少一个横杆管体(21),横杆管体(21)的两端设有U形的插头(5),在插头(5)上设有第二插孔(51),插头(5)插在第一连接盘(4)上并通过插销(6)插入第一插孔(41)以及第二插孔(51),以将横杆管体(21)与立杆(1)和/或顶杆(10)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9)包括U形本体(91)、圆柱形的第一插接部(92),U形本体(91)的开口朝下并插在两根槽钢(8)上,以使两根槽钢(8)设置在U形本体(91)的槽内,第一插接部(92)设于U型本体(91)上,管套(101)插设在第一插接部(9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92)贯穿U型本体(91),以使第一插接部(92)部分设置在U型本体(91)的槽内,形成第二插接部(93),第二插接部(93)插设在插槽(81)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9)还包括加强板(94),加强板(94)设置在U形本体(91)与第一插接部(9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根槽钢(8)之间设置有限位件(83),限位件(83)的长度与第一插接部(92)的外径相适配,限位件(83)为中空结构,套在螺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41)设有多个,沿连接盘(4)呈环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6)的形状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具有弧度的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8)的槽口相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顶托(103)中放置有钢管梁(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84985.5U CN21740033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84985.5U CN21740033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00330U true CN217400330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3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84985.5U Active CN217400330U (zh) | 2022-02-11 | 2022-02-11 |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00330U (zh) |
-
2022
- 2022-02-11 CN CN202220284985.5U patent/CN2174003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952938U (zh) | 一种可调节支撑位置的悬挑梁 | |
CN111472538B (zh) | 一种铝合金模板免抹灰安装结构 | |
CN112523504A (zh)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梁底支模结构及支模方法 | |
CN205558262U (zh) | 楼板混凝土模板支撑装置 | |
CN217400330U (zh) | 双拼槽钢转换支撑架结构 | |
CN114197848B (zh) | 一种新型的电梯井道提升式斜撑操作钢平台 | |
CN215107329U (zh) | 一种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支架平台 | |
CN210530302U (zh) | 一种可调节梁板一体托撑 | |
CN212154118U (zh) | 一种轮扣式可调顶托水平杆的连接装置 | |
CN211286572U (zh) | 一种移动式可调丝杠底座 | |
CN209924441U (zh) | 模板支架可调托座 | |
CN211850775U (zh) | 一种用于钢管脚手架的加固稳定型可调螺杆托撑 | |
CN221761333U (zh) | 一种地下室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 |
CN211974339U (zh) | 一种窗台模板支撑装置 | |
CN219344021U (zh) | 一种模板固定支架 | |
CN217269068U (zh) | 一种便于快速调节和组装的承插重型顶撑脚手架式马凳 | |
CN21758111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高空吊篮 | |
CN215905762U (zh) | 一种组合式塔身及其基座结构 | |
CN221298633U (zh) | 一种梁钢筋安装绑扎过程临时支撑装置 | |
CN210683025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用起重设备连接机构 | |
CN217924711U (zh) | 一种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 | |
CN216641387U (zh) | 一种解决连墙件以上外脚手超高的撑拉结构 | |
CN216360886U (zh) | 一种建筑支撑脚手架用b型可调立杆式梁托装置 | |
CN215167848U (zh) | 一种装配式可调节电梯井操作平台 | |
CN220184597U (zh) | 一种带有加固结构的脚手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