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0016U - 光伏幕墙 - Google Patents

光伏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0016U
CN217400016U CN202220325646.7U CN202220325646U CN217400016U CN 217400016 U CN217400016 U CN 217400016U CN 202220325646 U CN202220325646 U CN 202220325646U CN 217400016 U CN217400016 U CN 217400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curtain wall
main body
keel
build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56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56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0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0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0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和光伏组件,隔离层包括龙骨、安装组件以及防水板;龙骨通过安装组件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防水板设置于龙骨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防水板、龙骨以及建筑主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从而能够保证建筑主体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在防水板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隔离层相对独立,光伏组件的安装不会影响建筑主体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并且光伏组件无需再单独设置防火构造,从而光伏组件的尺寸规格不受水平防火构造及竖向防火构造的限制,因此,标准尺寸的光伏组件可以在隔离层上随机布置,提升了光伏组件标准化尺寸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光伏幕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幕墙。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为了把太阳能无污染地转换成可利用能源,光伏幕墙技术应运而生。光伏幕墙是将传统幕墙与光电原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建筑幕墙。
目前,在建筑物上设置光伏幕墙,通常是直接在建筑物表面设置安装孔以及安装支架,然后将光伏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上。
采用现有的光伏幕墙安装方式,由于直接在建筑物表面开孔,极易破坏建筑物的防火层或防水层,导致建筑物的防火防水性能下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光伏幕墙时,需要在建筑物表面开孔,极易破坏建筑物的防火层或防水层,导致建筑物的防火防水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所述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和光伏组件;
所述隔离层包括龙骨、安装组件以及防水板;
所述龙骨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设置于所述龙骨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所述龙骨以及所述建筑主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
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水板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龙骨包括立柱和横梁;
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防火构造包括防火板和防火岩棉;
所述防火板分割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火岩棉设置于所述防火板表面。
可选地,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隔离层靠近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夹具与所述隔离层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
所述第一夹持座与所述立柱或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座与所述第二夹持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伏组件均设置于所述防水板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板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间隔设置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和接线线缆;
所述接线线缆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
所述防水板上设置有走线孔;
所述接线线缆穿设于所述走线孔。
可选地,所述走线孔处设置有密封防水层。
可选地,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逆变器模块;
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逆变器模块电连接;
所述逆变器模块与所述走线孔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和光伏组件,隔离层包括龙骨、安装组件以及防水板;龙骨通过安装组件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防水板设置于龙骨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且与龙骨固定连接;防水板、龙骨以及建筑主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从而能够保证建筑主体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在防水板远离建筑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隔离层相对独立,光伏组件的安装不会影响建筑主体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并且光伏组件无需再单独设置防火构造,从而光伏组件的尺寸规格不受水平防火构造及竖向防火构造的限制,因此,标准尺寸的光伏组件可以在隔离层上随机布置,提升了光伏组件标准化尺寸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幕墙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幕墙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幕墙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幕墙散热路径示意图之一;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光伏幕墙散热路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离层;20-光伏组件;30-建筑主体;40-防火构造;50-保温层;60-夹具;70-散热空间;80-散热通道;90-逆变器模块;101-安装组件;102-防水板;103-立柱;104-横梁;105-走线孔;201-接线盒;202-接线线缆;401-防火板;402-防火岩棉;601-第一夹持座;602-第二夹持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幕墙,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10和光伏组件20;隔离层10包括龙骨、安装组件101以及防水板102;龙骨通过安装组件101与建筑主体30固定连接;防水板102设置于龙骨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且与龙骨固定连接;防水板102、龙骨以及建筑主体3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40;光伏组件20设置于防水板102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10和光伏组件20,隔离层10设置于建筑主体30的外立面,能够实现建筑主体30的防水、防火以及保温等功能。隔离层10具体包括龙骨、安装组件101以及防水板102,龙骨用于形成隔离层10的支撑体系,对防水板102以及光伏组件20进行支撑固定。龙骨可以选用钢质或者合金等强度较大的材质进行制作,例如,工字钢。安装组件101可以包括在建筑主体30的外立面上预先设置的埋件以及钢制转接件,龙骨通过埋件和钢制转接件固定安装于建筑主体30的外立面。龙骨在安装时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钢制转接件固定,也可利用紧固螺栓及垫片与钢制转接件固定。
防水板102设置于龙骨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并且防水板102与龙骨固定连接。防水板102可以选用金属等耐候性较好的材质。防水板102与龙骨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为避免雨水侵入防水板102内部,导致建筑主体30的防水、防火以及保温等功能失效,可以在防水板102与龙骨的安装间隙处设置密封材料层或者喷涂防水材料,以提升建筑主体30的耐久性。
防水板102安装完成后,防水板102、龙骨以及建筑主体3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相对密闭,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40,从而实现建筑主体30的防火性能。
光伏组件20设置于防水板102远离所述建筑主体30的一侧,光伏组件20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进而传输至建筑主体30加以利用,同时,光伏组件20还能兼顾建筑主体30的美观性。光伏组件20可通过卡接、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与龙骨固定,不会破坏隔离层10的防水、防火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10和光伏组件20,隔离层10包括龙骨、安装组件101以及防水板102;龙骨通过安装组件101与建筑主体30固定连接;防水板102设置于龙骨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且与龙骨固定连接;防水板102、龙骨以及建筑主体3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40;从而能够保证建筑主体30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在防水板102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设置有光伏组件20,光伏组件20与隔离层10相对独立,光伏组件20的安装不会影响建筑主体的防水以及防火性能。并且光伏组件20无需再单独设置防火构造40,从而光伏组件20的尺寸规格不受水平防火构造40及竖向防火构造40的限制,因此,标准尺寸的光伏组件20可以在隔离层10上随机布置,提升了光伏组件20标准化尺寸的利用率。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2所示,龙骨包括立柱103和横梁104;立柱103通过安装组件101与建筑主体30固定连接,横梁104与立柱103固定连接;防水板102设置于立柱103和横梁104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且分别与立柱103和横梁104固定连接。
具体的,龙骨作为隔离层10的支撑体系,强度要求较高。龙骨可采用立柱103和横梁104相配合的结构。在安装龙骨时,可先将立柱103通过埋件和钢制转接件固定安装于建筑主体30的外立面,形成沿建筑主体30纵向的第一重支撑体系。然后利用紧固螺钉将横梁104固定于立柱103上,形成完整的隔离层10支撑体系,横梁104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立柱103固定。防水板102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于支承体系中的横梁104以及立柱103上。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3所示,防火构造40包括防火板401和防火岩棉402;防火板401分割容纳空间,防火岩棉402设置于防火板401表面。
具体的,建筑主体30与隔离层10之间形成了一个容纳空间,在建筑主体30和防水板102之间设置有防火构造40。防火构造40包括防火板401和防火岩棉402,防火板401可以选用金属板或者石膏板等,防火板401分割容纳空间,在防火板401的表面设置防火岩棉402,防火板401承托防火岩棉402形成防火隔离带,整个防火构造40通过隔离层10与外部的光伏组件20隔开,从而实现防火阻燃的效果,满足建筑主体30以及光伏幕墙整体的防火要求。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保温层50;保温层50设置于隔离层10靠近建筑主体30的一侧。
具体的,为提升建筑主体30的保温隔热性能,在隔离层10靠近建筑主体30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温层50,保温层50可以采用石墨改性水泥基保温板、发泡水泥板、发泡陶瓷保温板等。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光伏组件20通过夹具60与隔离层10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光伏组件20通过夹具60进行开放式安装,可实现无序安装或拆卸,便于后续维护。安装时可在光伏组件20四角均设置夹具60进行固定,也可在光伏组件20的其它位置也设置夹具60进行加固,具体可根据光伏组件20的尺寸以及安装需求进行选择。
采用夹具60安装光伏组件20的方式,无需在光伏组件20上开孔,不用顾虑开孔位置对组件电池片的影响,可以达到光伏组件20标准化量产的目的。安装过程中只需要把光伏组件20固定在夹具60上就能达到稳定的安装效果,能够减少光伏组件20自然破裂的风险,避开了光伏组件20开孔位置的封胶技术不稳定的隐患,降低了光伏组件20加工的难度。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5所示,夹具60包括第一夹持座601和第二夹持座602;第一夹持座601与立柱103或横梁104固定连接;第一夹持座601与第二夹持座60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夹持座601和第二夹持座602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放置光伏组件20。
具体的,夹具60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夹持座601和第二夹持座602,第一夹持座601与立柱103或横梁104固定连接,立柱103或横梁104能够对第一夹持座601起到足够的支撑,避免第一夹持座601出现脱落、位移等问题。第一夹持座601与立柱103或横梁104可采用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为提升防水性能,可在第一夹持座601与立柱103或横梁104的连接处设置防水结构。
第一夹持座601与第二夹持座602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可通过调整第一夹持座601与第二夹持座602的间距以改变夹持空间的大小,实现光伏组件20的安装与拆卸。第一夹持座601与第二夹持座602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采用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
在安装光伏组件20时,可先将第一夹持座601放线定位固定在立柱103或横梁104上,第二夹持座602与第一夹持座601正对平行排列,然后从室外用吊车吸盘或人工搬运的方式,将光伏组件20移动至安装位置进行定位调整,然后通过螺栓调整夹持空间的大小,将光伏组件20的四个角固定于第一夹持座601与第二夹持座602之间的夹持空间内。
由于光伏组件20是开放式安装形式,组件与组件之间不使用密封胶密封,形成完全开放的缝隙,因此,在安装及拆卸的过程中免去了打胶及割胶清洗胶印的步骤,降低了施工及维修的难度,拆卸时只需要施工人员站在室外将夹具60上的紧固螺钉松卸下来即可进行安装和更换的操作。
可选地,参照图4至图5所示,光伏组件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光伏组件20均设置于防水板102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光伏组件20与防水板102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70,相邻的光伏组件20的边缘间隔设置形成散热通道80,散热通道80与散热空间70连通。
具体的,建筑物的外立面上设置有多个光伏组件20,多个光伏组件20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多个光伏组件20均设置于防水板102远离建筑主体30的一侧,光伏组件20通过夹具60固定于隔离层10的龙骨上,由于夹具60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够对光伏组件20实现支撑,使光伏组件20与防水板102之间形成散热空间70。并且,相邻的光伏组件20的边缘间隔设置形成散热通道80,散热通道80与散热空间70连通,从而在多个光伏组件20之间形成完整的散热系统。
光伏组件20产生的热气流经由散热空间70,从光伏组件20边缘的散热通道80流向外界,室外冷空气流通过散热通道80向散热空间70内流入,热气流与室外冷空气流形成对流交换,从而达到光伏组件20内部通风散热降温的作用。
可选地,参照图2至图3所示,光伏组件20包括接线盒201和接线线缆202;接线线缆202与接线盒201电连接;防水板102上设置有走线孔105;接线线缆202穿设于走线孔105。
具体的,光伏组件20产生的电能通过接线盒201以及接线线缆202进行传输。防水板102上设置有走线孔105,建筑主体30上也预留有与该走线孔105对应的孔隙。在布设接线线缆202时,可根据接线盒201以及接线线缆202的位置,对应设置走线孔105,以使接线线缆202沿最小路径进入室内,减少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可选地,走线孔105处设置有密封防水层。
具体的,为避免雨水由走线孔105处渗入隔离层10内部,破坏隔离层10的防火保温性能,在走线孔105处设置有密封防水层。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逆变器模块90;光伏组件20与逆变器模块90电连接;逆变器模块90与走线孔105相对设置。
具体的,逆变器模块90通常设置于室内,光伏组件20产生的电能通过接线盒201以及接线线缆202输出至逆变器模块90处,逆变器模块90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并输出至建筑主体30的用电器。
逆变器模块90与走线孔105相对设置,光伏组件20组件之间串联接线的线缆和连接逆变器模块90的线缆长度最优化,接线线缆202越短,电阻越小,从而产生的电量损失越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包括:隔离层和光伏组件;
所述隔离层包括龙骨、安装组件以及防水板;
所述龙骨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设置于所述龙骨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龙骨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所述龙骨以及所述建筑主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防火构造;
所述光伏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水板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包括立柱和横梁;
所述立柱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所述防水板设置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构造包括防火板和防火岩棉;
所述防火板分割所述容纳空间,所述防火岩棉设置于所述防火板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隔离层靠近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夹具与所述隔离层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
所述第一夹持座与所述立柱或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座与所述第二夹持座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夹持座和所述第二夹持座相对设置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放置所述光伏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光伏组件均设置于所述防水板远离所述建筑主体的一侧;
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板间隔设置形成散热空间,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间隔设置形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散热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和接线线缆;
所述接线线缆与所述接线盒电连接;
所述防水板上设置有走线孔;
所述接线线缆穿设于所述走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孔处设置有密封防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逆变器模块;
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逆变器模块电连接;
所述逆变器模块与所述走线孔相对设置。
CN202220325646.7U 2022-02-17 2022-02-17 光伏幕墙 Active CN217400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5646.7U CN21740001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光伏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5646.7U CN21740001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光伏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0016U true CN217400016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5646.7U Active CN21740001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光伏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0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6749A (zh) * 2023-10-13 2023-12-29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ipv光伏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6749A (zh) * 2023-10-13 2023-12-29 中联云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ipv光伏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97418A1 (en) String Solar Panel Mounting System
CN102545127B (zh) 一种浅埋式地面电缆槽盒系统
US8701361B2 (en) Rooftop system with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CN217400016U (zh) 光伏幕墙
KR100894575B1 (ko) 태양전지모듈이 적용된 커튼월 시스템
WO2009129293A2 (en) Transparent sustainable wall system
CN113846806A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屋面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KR20210042793A (ko) 외벽 건물일체형태양광발전장치
BG1667U1 (bg) Фасадна термостена
KR200417119Y1 (ko) 단열 판넬과 태양전지 판넬이 결합된 복합 구조물
US11264939B2 (en) Exterior siding material with integrated solar panel
CN201616444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1720192U (zh) 一种电力通信传输桥架
WO2011152311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CN210238924U (zh) 一种用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装配式集成墙板及体系
CN113898081A (zh) 一种轻壳式外保温光伏光热一体化墙体结构
KR102483939B1 (ko) 화염 차단 장치를 구비한 건물일체형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19604577U (zh) 一种光伏保温一体板和光伏保温系统
CN219825888U (zh) 一种bipv光伏屋面结构
CN101781920A (zh) 发电保温一体化建筑构件
CN221589992U (zh) 一种装配式真空绝热光伏发电墙板系统
CN216340498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的快速装配光伏屋面结构
JP6501762B2 (ja) 太陽電池屋根パネル
CN219261453U (zh) 一种单元式光伏玻璃幕墙系统
CN211172690U (zh) 一种隔热性能好的围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