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9290U -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9290U
CN217399290U CN202220569958.2U CN202220569958U CN217399290U CN 217399290 U CN217399290 U CN 217399290U CN 202220569958 U CN202220569958 U CN 202220569958U CN 217399290 U CN217399290 U CN 217399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air
plate
linear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699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旭超
张水清
杨虹
张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699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9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9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9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属于悬挂式轨道交通领域。上述空铁移动轨包括平移装置及移动轨本体,平移装置能够沿空铁道岔的宽度方向移动;移动轨本体与平移装置连接,包括移动走行板、平面导向板及曲面导向板。移动走行板包括直线边及内凹的曲线边;平面导向板及曲面导向板均与移动走行板垂直连接。曲面导向板的中部朝靠近平面导向板的方向凹陷;平面导向板的一端与曲面导向板的一端间隔设置,平面导向板的另一端与曲面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通过上述空铁移动轨的移动,即可实现空铁道岔线路的切换;其整体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式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背景技术
悬挂式轨道交通,俗称空铁,其主要包括空铁轨道梁、行走架及空铁车辆等部分,行走架安装在车辆车顶上方,行走架在空铁轨道梁内行驶的同时带动空铁车辆同步行驶;空铁车辆悬挂在空铁轨道梁的下方,并沿空铁轨道行驶。为了安装空铁轨道梁,需要先在地面上沿轨道线路架设多个支撑梁,而空铁轨道梁悬挂在支撑梁上。
空铁轨道梁为半封闭式中空的箱梁结构,轨道梁横截面大致为倒置的U型。轨道梁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共面的轨道板,轨道板沿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轨道板的边缘之间留有缝隙。另外,轨道梁下部还设置有两个走行板,走行板设置在轨道板的上部,并与轨道板垂直连接。走行架安装在轨道梁中,其走行轮与轨道板配合,侧部的导向轮与导向板配合,走行架下方的连接件穿过上述缝隙与空铁车辆的顶部连接。
当空铁车辆需要从主轨道进入两个支路轨道之一时,需要在三条轨道的交汇处设置空铁道岔;现有技术中的空铁道岔其结构较为复杂,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铁移动轨,其能够用于空铁道岔,通过空铁移动轨的横向移动来实现不同支路轨道与主轨道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铁道岔,其采用了上述空铁移动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铁轨道梁,其采用了上述空铁道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铁移动轨,用于空铁道岔,所述空铁道岔用于连接主路直线轨与支路直线轨及岔路直线轨的连通;包括:
平移装置,所述平移装置能够沿所述空铁道岔的宽度方向移动;
移动轨本体,所述移动轨本体与所述平移装置连接,包括移动走行板、平面导向板及曲面导向板;
所述移动走行板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条形板,包括直线边及内凹的曲线边;
所述平面导向板及所述曲面导向板均与所述移动走行板垂直连接;
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中部朝靠近所述平面导向板的方向凹陷;所述平面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平面导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曲面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平面导向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直线边之间的区域形成直线走行面,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下边缘与所述曲线边之间的区域形成曲线走行面。
进一步;
所述曲面导向板与所述平面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从移动走行板的大端到其小端逐渐变小;在移动走行板的小端,曲面导向板与平面导向板交汇;所述曲面导向板与所述平面导向板交汇处的板厚与所述主路直线轨导向板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
所述移动轨本体还包括上部盖板及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上部盖板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条形板,所述上部盖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平面导向板及所述曲面导向板连接;
所述加强板同时与所述平面导向板、所述曲面导向板、所述移动走行板及所述上部盖板连接。
进一步;
所述平移装置包括两个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呈T型,包括平移件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平移件的中部连接,下端与所述移动轨本体连接。
进一步;
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两个滚轮,所述两个滚轮间隔设置,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平移件上。
一种空铁道岔,包括道岔本体及所述的空铁移动轨;
所述道岔本体包括直线辅助轨和曲线辅助轨;
所述直线辅助轨包括直线轨道边,所述曲线辅助轨包括曲线轨道边,所述直线轨道边、所述曲线轨道边及所述移动走行板共面间隔设置;所述直线轨道边与所述曲线轨道边之间的距离从主线端到分叉端逐渐增大;
所述平移装置与所述横向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空铁移动轨能够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从而在直线轨位置及曲线轨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到直线轨位置时,所述移动走行板的曲线边与所述曲线轨道边间隔设置,所述移动走行板与所述曲线辅助轨能够用于空铁走行架通过;
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到曲线轨位置时,所述移动走行板的直线边与所述直线轨道边间隔设置,所述移动走行板与所述直线辅助轨能够用于空铁走行架通过。
进一步;
所述道岔本体还包括壳体及直线轨驱动装置;
所述直线辅助轨包括直线轨道板,所述直线轨道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直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直线轨道板转动至与所述移动走行板平行的位置时为工作位置,转动至与所述走移动走行板垂直的位置时为非工作位置;
所述直线轨驱动装置与所述直线轨道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直线轨道板从工作位置及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至直线轨位置时,所述直线轨道板能够转动至非工作位置。
进一步;
所述直线轨驱动装置包括辅助轨连接杆、下部摆杆、联动杆、上部摆杆及直线轨驱动杆;
所述下部摆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的下部铰接,所述辅助轨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下部摆杆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直线辅助轨铰接;所述下部摆杆的上端向上摆动时,能够带动直线辅助轨从工作位置切换到非工作位置之间;
所述上部摆杆的中部与与所述壳体的上部铰接,所述直线轨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部摆杆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空铁移动轨连接;所述空铁移动轨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直线轨驱动杆带动所述上部摆杆摆动,使得所述上部摆杆的上部向上摆动;
所述联动杆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摆杆的上部铰接,下端与所述下部摆杆的下部铰接。
进一步;
所述直线轨驱动杆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滑块,所述空铁移动轨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空铁移动轨的横向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上述滑槽中;
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直线辅助轨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空铁移动轨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滑块抵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滑块间隙设置。
一种空铁轨道梁,包括主路直线轨、支路直线轨、支路分叉轨以及所述的空铁道岔;
所述主路直线轨与所述空铁道岔的主线端连接,所述支路直线轨与支路分叉轨交汇于所述空铁道岔的分叉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使用时,当需要将主路直线轨与支路直线轨连通时,空铁移动轨朝曲线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空铁移动轨的直线走形轨与直线辅助轨形成一对完整的走行轨道;此时,空铁车辆能够从主路直线轨沿上述走行轨道通过,并进入到支路直线轨中。当需要将主路直线轨与支路分叉轨连通时,空铁移动轨朝直线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空铁移动轨的曲线走行面与曲线辅助轨形成一对完整的走行轨道,此时,空铁车辆能够从主路直线轨沿上述走行轨道通过,并进入到支路分叉轨中。
通过上述空铁移动轨的移动,即可实现空铁道岔线路的切换;其整体结构简单,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铁轨道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当空铁移动轨移动到曲线轨位置时,空铁轨道梁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铁移动轨移动到直线轨位置时,空铁轨道梁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岔本体拆除外部挡板及两侧侧板之后第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铁移动轨第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铁移动轨第二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岔本体拆除壳体之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辅助轨转至竖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辅助轨转至水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0-空铁道岔;100-道岔本体;110-壳体;112-上部固定杆;113-下部固定杆;114-直线承载板;115-曲线承载板;116-横向滑轨;120-直线辅助轨;130-直线轨驱动装置;131-辅助轨连接杆;132-下部摆杆;133-联动杆;134-上部摆杆;135-直线轨驱动杆;140-曲线辅助轨;200-空铁移动轨;210-平移装置;211-平移组件;220-移动轨本体;221-移动走行板;222-平面导向板;223-曲面导向板;224-直线走行面;225-曲线走行面;230-连接梁;240-驱动块;300-空铁轨道梁;310-主路直线轨;311-主路走行板;320-支路直线轨;330-支路分叉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共面”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或共面,而是可以有一定的误差,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的误差均可以视为水平、竖直或共面。
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以空铁轨道梁300在水平状态为参考来描述其零部件的方位,如空铁轨道梁300处于爬坡或下坡状态,对应的零部件的方位会相应变化。
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铁移动轨200、空铁道岔010及空铁轨道梁300,上述空铁轨道梁300包括主路直线轨310、支路直线轨320、支路分叉轨330以及上述空铁道岔010。具体地,上述主路直线轨310、支路直线轨320及支路分叉轨330均架设在空中,其中,支路直线轨320与主路直线轨310共线设置,支路分叉轨330与主路直线轨310呈钝角设置。上述空铁道岔010设置在主路直线轨310、支路直线轨320及支路分叉轨330的交汇处,其用于空铁车辆走行线路的切换。上述空铁道岔010包括道岔本体100及上述空铁移动轨200,空铁移动轨200沿道岔本体100的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主路直线轨310与支路直线轨320或支路分叉轨330之间的连通。
上述主路直线轨310、支路直线轨320及支路分叉轨330的结构相同,均为半封闭式箱梁结构。支路分叉轨330的端部与支路直线轨320的端部交汇,交汇处与主路直线轨310的端部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用于安装空铁道岔010。由于上述箱梁结构均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为避免赘述,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空铁道岔010的道岔本体100整体为半封闭式箱梁结构;上述道岔本体100的主体结构与主路直线轨310类似,主要区别在于,道岔本体100下部两个轨道板之间的缝隙由主线端朝分叉端逐渐变大,对应的壳体110部分也是逐渐变大。
具体地,请参考图4,道岔本体100包括壳体110、直线辅助轨120及曲线辅助轨140,壳体110的横截面为倒置的U型结构,壳体110下方设置条形开口,直线辅助轨120及曲线辅助轨140分别位于上述开口的两内侧,并与壳体110连接。其中,直线辅助轨120包括直线轨道板,直线轨道板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的第一轨道板连接,另一端与支路直线轨320外侧的轨道板连接。曲线辅助轨140包括曲线轨道板,曲线轨道板的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的第二轨道板连接,另一端向远离直线轨道板的方向弯曲,并与支路直线轨320外侧的轨道板连接。
请参考图5和图6,空铁移动轨200包括平移装置210及移动轨本体220,平移装置与设置在道岔本体100上的横向滑轨116(图1)配合,平移装置在沿横向滑轨116移动时,能够带动与其连接的移动轨本体220同步移动。
具体地,上述移动轨本体220包括移动走行板221、平面导向板222及曲面导向板223;其中,移动走行板221为水平设置的条形板,并且一条侧边为直线边,另一条为曲线边;上述曲线边的中部朝靠近直线边的一侧凹陷。并且,移动走行板221靠近主线端的一端的宽度相对于另一端较小,从而使得移动走行板221与道岔本体100下部的条形开口相匹配。
平面导向板222沿移动走行板221直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竖直设置。平面导向板222的下边缘与移动走行板221的上表面连接,平面导向板222的下边缘与移动走行板221的直线边距离设置形成直线走行区,还可将直线走行区称为直线走行面224,即用于承载走行架走行轮的平面。上述直线走行面224的宽度与主路走行板311(图2)宽度一致。
当空铁移动轨200移动至曲线轨位置时,上述直线走行面224及直线辅助轨120共面间隔设置,并能够组成一对空铁轨道。空铁走行架两侧的走行轮能够分别行驶在直线走行面224及直线辅助轨120上。此时,主路直线轨310通过上述道岔空铁轨道与支路直线轨320连通。
具体地,直线走行面224的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内侧(靠近曲线轨圆心的为内侧)的主路走行板311邻接,另一端与支路直线轨320内侧走行板邻接。平面导向板222的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内侧导向板邻接,另一端与支路直线轨320内侧导向板端部邻接。
曲面导向板223沿移动走行板221曲线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竖直设置;曲面导向板223的下边缘与移动走行板221的上表面连接。曲面导向板223与走行板的曲线边的圆心重合,并且,曲面导向板223的曲率半径较大;使得曲面导向板223的下边缘与移动走行板221的曲线边之间形成曲线走行区,还可以将曲线走行区称为曲线走行面225,即用于承载走行架走行轮的平面。上述曲线走行面225的宽度与主路走行板311宽度一致。另外,曲面导向板223与平面导向板222之间的距离从移动走行板221的大端到其小端逐渐变小,在移动走行板221的小端,曲面导向板223与平面导向板222交汇;曲面导向板223与平面导向板222交汇处的板厚与主路直线轨310导向板的厚度一致,从而减小行走架侧部的导向轮通过空铁道岔010时的振动。
请继续参考图3,当空铁移动轨200移动至直线轨位置时,上述曲线走行面225及曲线辅助轨140能够组成一对空铁轨道,空铁走行架两侧的走行轮能够分别行驶在曲线走行面225及曲线辅助轨140上。此时,主路直线轨310通过空铁道岔010与岔路直线轨连通。
具体地,曲线走行面225的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外侧(靠近曲线轨圆心的为内侧)主路走行板311邻接,另一端与岔路直线轨内侧走行板端部邻接。平面导向板222的一端与主路直线轨310内侧导向板邻接,另一端与岔路直线轨内侧导向板邻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移动轨本体220整体强度,移动轨本体220还设置了上部盖板及多个加强板。上述上部盖板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条形板,其形状与平面导向板222及曲面导向板223之间的间隙形状一致。上部盖板的两侧边分别与平面导向板222及曲面导向板223连接。上述多个加强板为尺寸不同的矩形板,加强板的四个边分别与上部盖板、移动走行板221、平面导向板222及曲面导向板223连接。
另外,平面导向板222及曲面导向板223上还设置了多个镂空孔,从而减轻移动轨本体220的了整体重量。
平移装置210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平移组件211,上述平移组件211大致为T型,其包括平移件及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与平移件的中部连接,下端与移动轨本体220连接。具体地,上述平移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相互连接的平移板,平移板与空铁轨道梁30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连接件为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上述两个平移组件211,其中一个通过连接件与移动轨本体220的大端连接,另外一个通过连接件与移动轨本体220中部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5,两个平移组件211分别设置有两个滚轮,两个滚轮间隔设置。对应地,道岔本体100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横向滑轨116(图1),两个横向滑轨116分别位于道岔本体100的两端,并沿道岔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平移组件211通过自身的两个滚轮与对应的横向滑轨116配合。上述空铁移动轨200整体通过四个滚轮与两个横向滑轨116滑动配合。
为了驱动空铁移动轨200沿上述横向滑轨116移动,空铁道岔010还设置了横向驱动装置。上述横向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直线驱动结构,例如齿轮齿条结构,此时,齿轮与道岔本体100可转动连接,齿条与空铁移动轨200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齿轮转动即可驱动空铁移动轨200移动。或者,也可以此采用电动推杆结构。由于横向驱动装置与本申请实用新型点无关,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进一步地,当主路走行板311之间的距离较小,即缝隙较小时;道岔本体100的壳体110下部的缝隙宽度相应地也较小;其留给空铁移动轨200的可移动空间较小。当空铁移动轨200移动至直线轨位置,由于壳体110下部的缝隙较小,并且,移动走行板221与直线辅助轨120共面设置,移动走行板221可能与直线辅助轨120干涉。因此,直线辅助轨120采用了可翻转结构,用于给移动走行板221让位。
具体地,直线辅助轨120为沿道岔本体100长度方向延伸的角钢结构,其包括直线轨道板及条形加强板。条形加强板的两端设置有两个铰接部,铰接部上设置有铰接轴,其通过上述两个铰接部与壳体110铰接;上述铰接轴沿上述道岔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直线轨道板能够绕上述铰接轴在0-90°的范围内摆动,当直线轨道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其为工作位置(图10);当直线轨道板向上转动至竖直位置时,其为非工作位置(图9),此时,直线轨道板为移动走行板221让出一定的移动空间。
当直线轨道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为了提高直线轨道板的稳定性,降低空铁车辆通过时的振动;壳体110的下部还设置了直线承载板114。上述直线承载板114与主路走行板321的宽度一致,其设置位置低于主路走行板321。当直线轨道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时,直线轨道板的下表面与直线承载板114的上表面配合,直线轨道板的上表面与走行板321的上表面共面,从而能够降低空铁车辆通过时的振动;而直线承载板114一方面能够降低直线轨道板的变形,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直线轨道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空铁车辆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7-图10,配合参考图4,为了驱动直线辅助轨120翻转,道岔本体100还设置了直线轨驱动装置130。本实施例中,直线轨驱动装置130包括辅助轨连接杆131、下部摆杆132、联动杆133、上部摆杆134及直线轨驱动杆135。下部摆杆132的中部与壳体110下部的固定杆铰接,辅助轨连接杆131的一端与下部摆杆132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直线辅助轨120的加强板铰接,从而构成四杆机构。当下部摆杆132的上端向上摆动时,其通过辅助轨连接杆131带动直线辅助轨120从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向下摆动时,其带动直线辅助轨120从竖直位置(图9)转动至水平位置(图10)。
上部摆杆134的中部与壳体110上部的固定杆铰接,直线轨驱动杆的一端与上部摆杆134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空铁移动轨200连接。空铁移动轨200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其能够通过直线轨驱动杆135带动上部摆杆134摆动,进而使得上部摆杆134的上端向上摆动。
联动杆133的上端与上部摆杆134的上部铰接,下端与下部摆杆132的下部铰接。因此,空铁移动轨200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其能够通过联动杆133带动下部摆杆132的上端向上摆动,进而带动直线辅助轨120从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从而给移动走行板221让出移动位置。
上述直线轨驱动装置130的设计,其减少了电机及传感器的使用,利用空铁移动轨200自身的移动来带动直线辅助轨120让位及复位;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并且维护方便。
进一步地,当空铁移动轨200从直线轨位置朝曲线轨位置移动时,如空铁移动轨200刚开始移动时,直线辅助轨120即开始复位,直线辅助轨120有可能与移动走行板221碰撞。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轨驱动装置130,其在驱动直线辅助轨120复位时存在的一定的延迟;即,当移动走行板221离开直线辅助轨120的位置时,直线辅助轨120才开始复位到水平位置。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8,直线轨驱动杆135的端部设置有滑块,空铁移动轨200连接梁230下部固定设置有驱动块240,驱动块240上设置有滑槽;上述滑槽沿空铁移动轨200的横向延伸;滑块滑动设置在上述滑槽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滑槽靠近直线辅助轨120的一端称之为第一端,另一端称之为第二端。当空铁移动轨200朝直线位置移动时,滑槽第二端与滑块抵接,第一端与滑块间隙设置。上述设计使得,当空铁移动轨200朝直线位置移动时,由于滑槽第二端与滑块抵接,其能够直接通过直线轨驱动装置130带动直线辅助轨120让位;而当空铁移动轨200反向移动时,由于滑槽第一端与滑块之间设置有间隙,其使得当空铁移动轨200反向移动一定距离后,滑槽第一端才与滑块抵接,然后才能够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直线辅助轨120复位。
另外,为了避免曲线辅助轨140与空铁移动轨200干涉,可以将曲线辅助轨140设置成与壳体110底部横向滑动的方式;并利用曲线轨辅助装置拉动曲线辅助轨140横向移动。曲线轨驱动装置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直线驱动结构,例如电动推杆或齿轮齿条结构。由于上述曲线轨驱动装置与本申请实用新型点关联不大,因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在其它实施例中,直线轨驱动装置130可以采用电机通过传动结构带动铰接轴及直线辅助轨120转动的传动方式。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直线辅助轨120也可以与壳体110固定连接,此时,通过将两个主路走行板311之间的间隙增大,也可以避免移动走行轨与直线辅助轨120干涉;但是间隙增大后,其可能会影响行驶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铁移动轨,用于空铁道岔,所述空铁道岔用于主路直线轨与支路直线轨或岔路直线轨的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移装置,所述平移装置能够沿所述空铁道岔的宽度方向移动;
移动轨本体,所述移动轨本体与所述平移装置连接,包括移动走行板、平面导向板及曲面导向板;
所述移动走行板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条形板,包括直线边及内凹的曲线边;
所述平面导向板及所述曲面导向板均与所述移动走行板连接;
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中部朝靠近所述平面导向板的方向凹陷;所述平面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平面导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曲面导向板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平面导向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直线边之间的区域形成直线走行面,所述曲面导向板的下边缘与所述曲线边之间的区域形成曲线走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移动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导向板与所述平面导向板之间的距离从移动走行板的大端到其小端逐渐变小;在移动走行板的小端,曲面导向板与平面导向板交汇;所述曲面导向板与所述平面导向板交汇处的板厚与所述主路直线轨导向板的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移动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轨本体还包括上部盖板及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上部盖板为一端较宽另一端较窄的条形板,所述上部盖板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平面导向板及所述曲面导向板连接;
所述加强板同时与所述平面导向板、所述曲面导向板、所述移动走行板及所述上部盖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移动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装置包括两个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呈T型,包括平移件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平移件的中部连接,下端与所述移动轨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铁移动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组件包括两个滚轮,所述两个滚轮间隔设置,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平移件上。
6.一种空铁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岔本体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铁移动轨;
所述道岔本体包括直线辅助轨和曲线辅助轨;
所述直线辅助轨包括直线轨道边,所述曲线辅助轨包括曲线轨道边,所述直线轨道边、所述曲线轨道边及所述移动走行板共面间隔设置;所述直线轨道边与所述曲线轨道边之间的距离从主线端到分叉端逐渐增大;
所述平移装置与所述道岔本体滑动配合,能够沿所述道岔本体横向移动,从而在直线轨位置及曲线轨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到直线轨位置时,所述移动走行板的曲线边与所述曲线轨道边间隔设置,所述移动走行板与所述曲线辅助轨能够用于空铁走行架通过;
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到曲线轨位置时,所述移动走行板的直线边与所述直线轨道边间隔设置,所述移动走行板与所述直线辅助轨能够用于空铁走行架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铁道岔,其特征在于:
所述道岔本体还包括壳体及直线轨驱动装置;
所述直线辅助轨包括直线轨道板,所述直线轨道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直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直线轨道板转动至与所述移动走行板平行的位置时为工作位置,转动至与所述移动走行板垂直的位置时为非工作位置;
所述直线轨驱动装置与所述直线轨道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直线轨道板从工作位置及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空铁移动轨移动至直线轨位置时,所述直线轨道板能够转动至非工作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铁道岔,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轨驱动装置包括辅助轨连接杆、下部摆杆、联动杆、上部摆杆及直线轨驱动杆;
所述下部摆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的下部铰接,所述辅助轨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下部摆杆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直线辅助轨铰接;所述下部摆杆的上端向上摆动时,能够带动直线辅助轨从工作位置切换到非工作位置之间;
所述上部摆杆的中部与所述壳体的上部铰接,所述直线轨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上部摆杆的下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空铁移动轨连接;所述空铁移动轨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直线轨驱动杆带动所述上部摆杆摆动,使得所述上部摆杆的上部向上摆动;
所述联动杆的上端与所述上部摆杆的上部铰接,下端与所述下部摆杆的下部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铁道岔,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轨驱动杆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滑块,所述空铁移动轨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空铁移动轨的横向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上述滑槽中;
所述滑槽靠近所述直线辅助轨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空铁移动轨朝直线轨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滑块抵接,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滑块间隙设置。
10.一种空铁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路直线轨、支路直线轨、支路分叉轨以及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空铁道岔;
所述主路直线轨与所述空铁道岔的主线端连接,所述支路直线轨与支路分叉轨交汇于所述空铁道岔的分叉端。
CN202220569958.2U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Active CN217399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9958.2U CN217399290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69958.2U CN217399290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9290U true CN217399290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69958.2U Active CN217399290U (zh) 2022-03-16 2022-03-16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9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89921C2 (ru) Составное шарнирное сочленение между двумя салонами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отделенными друг от друга промежуточным модулем, опирающимся на одну колесную ось
US20240083472A1 (en)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CN105155366B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
US4986190A (en) Vehicle, particularly track vehicle
CN204919237U (zh) 替换梁道岔结构
US4794866A (en) Linear motor driven railway car
US4870906A (en) Dual switch system for common use by track guided rail vehicles and magnetic vehicles
RU2494897C2 (ru)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полая ходовая балка (варианты), ходовая тележка (варианты), подвижной состав (варианты)
CN217399290U (zh)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KR100511450B1 (ko) 경량전철 대차의 안내 프레임 구조
CN110700024A (zh) 一种轨道系统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4541190A (zh) 一种空铁移动轨、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CN2350426Y (zh) 单轨双动整体道岔
CN213013713U (zh) 一种平移式道岔
CN116180512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
CN216709300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JPH06502601A (ja) 指向自在の車輪と可変幅を有する鉄道車軸
CN217651533U (zh) 一种带有锁定装置的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
JPS647907B2 (en) Monorail conveyor device
CN114561839A (zh) 直线辅助轨可翻转的道岔本体、空铁道岔及空铁轨道梁
US4389942A (en) Switch for a carriage of a two track suspension railroad
CN210027404U (zh) 变轨机构、机车及个人快速运输系统
CN211340239U (zh) 用于悬挂式空铁换向的变轨装置、空铁道岔和空铁系统
CN210151490U (zh) 一种悬挂式单侧运行轨道
CN114508008A (zh) 一种曲线辅助轨可滑动的道岔本体、道岔及空铁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