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0009U -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0009U
CN217390009U CN202221279303.8U CN202221279303U CN217390009U CN 217390009 U CN217390009 U CN 217390009U CN 202221279303 U CN202221279303 U CN 202221279303U CN 217390009 U CN217390009 U CN 217390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heating
heating member
peripheral wall
en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793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793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0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0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0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上述的加热组件包括周壁加热件、端面加热件以及内加热件,周壁加热件形成有通孔,端面加热件位于通孔内并与周壁加热件连接,内加热件位于通孔内并与端面加热件连接,且内加热件与周壁加热件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周壁加热件、端面加热件和内加热件共同形成加热腔。其中,周壁加热件和端面加热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加热腔连通。由于发烟物周壁与周壁加热件接触,使得周壁加热件由发烟物周壁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又由于内加热件插设于发烟物,使得内加热件由发烟物内部向发烟物外侧传导热量。如此,使得发烟物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即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短。

Description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烟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背景技术
烘烤烟具包括雾化装置,现有的雾化装置的加热组件的设置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加热组件插设于发烟物内,以使加热组件的热量由发烟物的内壁向四周传递;另一种是加热组件与发烟物的外壁接触,以使加热组件的热量由发烟物的外壁向发烟物内部传递。然而,上述两种设置形式都是对发烟物的其中一表面进行加热,使得发烟物存在受热的均匀程度较低,且加热组件的加热速度较慢的问题,使得雾化装置由启动到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长,即使得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且加热速度较快,进而使得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的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周壁加热件,形成有通孔;
端面加热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周壁加热件连接;
内加热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连接,且所述内加热件与所述周壁加热件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所述周壁加热件、所述端面加热件和所述内加热件共同形成加热腔;其中,所述周壁加热件和所述端面加热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加热件还与所述通孔背离所述端面加热件的开口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加热件背离所述端面加热件的一端设有导向面;及/或,
所述内加热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加热件连接于所述端面加热件的中心;及/或,
所述进气孔开设于所述端面加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壁加热件、所述端面加热件及所述内加热件至少一个外接导电产生热量;及/或,
所述端面加热件与所述内加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面加热件或所述周壁加热件分别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周壁加热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面加热件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内加热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套接。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组件。
一种烘烤烟具,包括上述的雾化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烘烤烟具、雾化装置及加热组件,由于发烟物周壁与周壁加热件接触,使得周壁加热件由发烟物周壁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又由于内加热件插设于发烟物,使得内加热件由发烟物内部向发烟物外侧传导热量。如此,发热物由内向外传导且由外壁向内部传导,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且加热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发烟物的雾化效率,进而使得发烟物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即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短。由于发烟物的端面还与端面加热件接触,使得端面加热件由发烟物的端面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进而使得发烟物的受热更均匀且加热效率更快,进而使得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更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烘烤烟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烘烤烟具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烘烤烟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烘烤烟具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周壁加热件、端面加热件以及内加热件,周壁加热件形成有通孔,端面加热件位于通孔内并与周壁加热件连接,内加热件位于通孔内并与端面加热件连接,且内加热件与周壁加热件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周壁加热件、端面加热件和内加热件共同形成加热腔。其中,周壁加热件和端面加热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进气孔,进气孔与加热腔连通。
上述的烘烤烟具、雾化装置及加热组件,由于发烟物周壁与周壁加热件接触,使得周壁加热件由发烟物周壁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又由于内加热件插设于发烟物,使得内加热件由发烟物内部向发烟物外侧传导热量。如此,发热物由内向外传导且由外壁向内部传导,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且加热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发烟物的雾化效率,进而使得发烟物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即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短。由于发烟物的端面还与端面加热件接触,使得端面加热件由发烟物的端面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进而使得发烟物的受热更均匀且加热效率更快,进而使得雾化装置启动后的等待时间更短。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烘烤烟具10包括电池杆10a和雾化装置10b,电池杆10a形成有安装腔,雾化装置10b位于安装腔内并与电池杆10a电连接。进一步地,雾化装置10b包括加热组件100、安装座200以及盖合组件300,安装座200位于安装腔内并与电池杆10a连接,加热组件100位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座200连接,且加热组件100还与电池杆10a电连接,盖合组件300分别与加热组件100及电池杆10a连接,以使盖合组件300与安装座200将加热组件100固定安装在安装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包括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以及内加热件130,周壁加热件110形成有通孔111,端面加热件120位于通孔111内并与周壁加热件110连接,内加热件130位于通孔111内并与端面加热件120连接,且内加热件130与周壁加热件110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和内加热件130共同形成加热腔101,加热腔101用于收容发烟物。其中,周壁加热件110和端面加热件12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进气孔102,进气孔102与加热腔101连通,以使外部空气在使用者吸食烟雾时通过进气孔102进入加热腔101内。通孔111的开口为出烟孔103,加热腔101内的发烟物雾化后从出烟孔103排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周壁加热件110用于与发烟物的周壁接触,端面加热件120用于发烟物的背离盖合组件300的端面接触,内加热件130插设于发烟物,以使内加热件130与发烟物的内部接触。可以理解,发烟物可以是固体发烟物,例如,烟支、烟草、花草、药草等固体发烟物。发烟物也可以是半固体发烟物,例如,可发烟的凝胶等。发烟物也可以是雾化液的载体,例如,发烟物是用于收容烟油、药液等雾化液的载体。
上述的烘烤烟具10、雾化装置10b及加热组件100,由于发烟物周壁与周壁加热件110接触,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由发烟物周壁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又由于内加热件130插设于发烟物,使得内加热件130由发烟物内部向发烟物外侧传导热量。如此,发热物由内向外传导且由外壁向内部传导,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且加热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发烟物的雾化效率,进而使得发烟物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即雾化装置10b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短。由于发烟物的端面还与端面加热件120接触,使得端面加热件120由发烟物的端面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进而使得发烟物的受热更均匀且加热效率更快,进而使得雾化装置10b启动后的等待时间更短。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加热件130还与通孔111背离端面加热件120的开口对应设置,以增大了内加热件130与发烟物内部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发烟物受热的均匀性以及加热效率,进而使得雾化装置10b启动后的等待时间更短。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加热件130为棒状结构,即内加热件130为细长结构,提高了内加热件130插入发烟物的便捷性。进一步地,内加热件130背离端面加热件120的一端设有导向面1301,有助于内加热件130更易插入发烟物。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面1301为圆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面1301也可以是斜面或者现有的其他使横截面积减小的结构。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内加热件130的延伸方向与通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使得发烟物的装入加热腔101方向与内加热件130的延伸方向平行,降低了发烟物在装入加热腔101时受到的阻力,有助于提高内加热件130插入发烟物的顺畅度,即提高发烟物的填充效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加热件130连接于端面加热件120的中心,使得内加热件130在发烟物的中心区域,有助于提高发烟物受热的均匀性,提高了发烟物的雾化效果。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孔102开设于端面加热件120,以使进气孔102与通孔111的开口即出烟孔103相对设置,即使得进气孔102与通孔111的开口即出烟孔103可形成对流,使得用户吸食烟雾时的空气阻力较低,提高了用户吸食烟雾的便捷性。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至少一个外接导电产生热量,即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杆10a电连接,以使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中至少一个通电产热,以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共同对加热腔101内的发烟物进行加热雾化。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面加热件120与内加热件130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端面加热件120与内加热件13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端面加热件120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21,通孔111的内壁凸设有第二限位部112,第一限位部121抵接于第二限位部112背离内加热件130的一侧,以避免端面加热件120与周壁加热件110在组装后发生相对移动,提高了加热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面加热件120分别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卡槽113。在本实施例中,当加热组件100连接于安装座200时,电池杆10a的两个电极弹片400分别卡接于两个电极卡槽113内,以使端面加热件120通电并发热。由于电池杆10a的两个电极弹片400分别卡接于两个电极卡槽113内,使得电池杆10a的电极弹片400能够对端面加热件120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了端面加热件120的位置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加热组件100的位置稳定性。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端面加热件120与内加热件13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端面加热件120和内加热件130共同通电并产热,由于周壁加热件110与端加热件120连接,使得周壁加热件110通过热传导获得热量,进而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共同用于对发烟物进行加热雾化。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周壁加热件110与端面加热件120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周壁加热件110与端面加热件12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端面加热件120形成有连接孔1201,内加热件130穿设于连接孔1201并与端面加热件120套接。进一步地,内加热件130包括相连接的加热部131及抵接部132,加热部131穿设于连接孔1201并与端面加热件120套接,抵接部132抵接于端面加热件120背离加热腔10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当加热组件100安装后,抵接部132与安装座200抵接,使得抵接部132固定安装在安装座200和端面加热件120之间,进而使得内加热件130固定在端面加热件120上,避免了内加热件130在与发烟物接触时移位的问题,确保了加热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周壁加热件110分别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卡槽113。在本实施例中,周壁加热件110的外侧分别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卡槽113。当加热组件100连接于安装座200时,电池杆10a的两个电极弹片400分别卡接于两个电极卡槽113内,以使周壁加热件110通电并产热。由于电池杆10a的两个电极弹片400分别卡接于两个电极卡槽113内,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的加热面积较大,同时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的受热较均匀,进而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有利于提高发烟物的雾化效果。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周壁加热件110与端面加热件120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周壁加热件110与端面加热件120共同通电并产热,由于内加热件130与端加热件120连接,使得内加热件130通过热传导获得热量,进而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端面加热件120及内加热件130共同用于对发烟物进行加热雾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烘烤烟具10、雾化装置10b及加热组件100,由于发烟物周壁与周壁加热件110接触,使得周壁加热件110由发烟物周壁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又由于内加热件130插设于发烟物,使得内加热件130由发烟物内部向发烟物外侧传导热量。如此,发热物由内向外传导且由外壁向内部传导,使得发烟物受热较均匀且加热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发烟物的雾化效率,进而使得发烟物形成烟雾所需的时间较短,即雾化装置10b启动后的等待时间较短。由于发烟物的端面还与端面加热件120接触,使得端面加热件120由发烟物的端面向发烟物内部传导热量,进而使得发烟物的受热更均匀且加热效率更快,进而使得雾化装置10b启动后的等待时间更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壁加热件,形成有通孔;
端面加热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周壁加热件连接;
内加热件,位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连接,且所述内加热件与所述周壁加热件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所述周壁加热件、所述端面加热件和所述内加热件共同形成加热腔;其中,所述周壁加热件和所述端面加热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件还与所述通孔背离所述端面加热件的开口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件背离所述端面加热件的一端设有导向面;及/或,
所述内加热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热件连接于所述端面加热件的中心;及/或,
所述进气孔开设于所述端面加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加热件、所述端面加热件及所述内加热件至少一个外接导电产生热量;及/或,
所述端面加热件与所述内加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加热件或所述周壁加热件分别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加热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加热件形成有连接孔,所述内加热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端面加热件套接。
9.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10.一种烘烤烟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装置。
CN202221279303.8U 2022-05-25 2022-05-25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Active CN217390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9303.8U CN217390009U (zh) 2022-05-25 2022-05-25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79303.8U CN217390009U (zh) 2022-05-25 2022-05-25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0009U true CN217390009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5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79303.8U Active CN217390009U (zh) 2022-05-25 2022-05-25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0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43132A1 (zh) 电子烟
CN110074464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4070570U (zh) 烟雾吸入装置和电子烟
EP3895562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9805456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051045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3045473A1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100487A (zh) 一种双口味双油仓雾化电子烟弹及电子烟
CN217390009U (zh) 加热组件、雾化装置及烘烤烟具
US11992046B2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1065034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
CN210538934U (zh) 一种电子烟烟雾器及电子烟
CN210747225U (zh) 一种电子烟烟雾器及电子烟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7771464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烟弹和电子烟
CN112790429A (zh) 卧式陶瓷导热体、加热件、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器
CN211861795U (zh) 一种导油陶瓷及超声波雾化器
CN210580985U (zh) 烟液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9391092U (zh) 加热组件及电子烟
CN210726687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
CN214802304U (zh) 卧式陶瓷导热体、加热件、电子雾化装置以及电子雾化器
CN113455728A (zh) 加热不燃烧烟支及其加热装置
CN218389807U (zh) 烘烤装置及烘烤烟具
CN216983579U (zh) 烟膏电子烟
CN216393063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电子烟用烟弹装置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