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7570U -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7570U
CN217387570U CN202220404991.XU CN202220404991U CN217387570U CN 217387570 U CN217387570 U CN 217387570U CN 202220404991 U CN202220404991 U CN 202220404991U CN 217387570 U CN217387570 U CN 217387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ctrode
charging
robo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49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7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7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包括导件组,电极,弹性件和检测电路,导件组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和第二件,导件组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电极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电极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在第一位置状态,第一触点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导件组与第二触点分离,在第二位置状态,导件组与第二触点接触;弹性件与电极相连,弹性件适于将电极从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二位置状态;导件组、电极与检测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电防护组件的安全防护效果好,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Description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充电防护组件以及应用该充电防护组件的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服务机器人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为了方便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服务机器人大都配备有专门的机器人充电桩,为了保证充电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中,充电桩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监测服务机器人是否就位,从而可以决定是否放电,但是传感器检测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容易造成误检测的风险,安全防护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充电防护组件,该充电防护组件的安全防护效果好,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充电防护组件的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包括:导件组,所述导件组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导件组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所述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断路,在所述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电连接;电极,所述电极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断路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短路状态;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将所述电极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检测电路,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的安全防护效果好,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件组,其中一个所述导件组为正极导件组,其中另一个所述导件组为负极导件组;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电极为正电极,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为负电极;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件,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为正极弹性件,其中另一个所述弹性件为负极弹性件;所述正极导件组可与所述正电极的第二触点接触,所述正极弹性件适于将所述正电极从所述正电极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正电极的第二位置状态,所述负极导件组可与所述负电极的第二触点接触,所述负极弹性件适于将所述负电极从所述负电极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负电极的第二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件组、所述负极导件组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正极导件组和所述负极导件组的至少一者为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电性参数值与预设电性参数一致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其中,电性参数值为电压、电流或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载体,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载体,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载体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驱动所述载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可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防护组件包括枢轴,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轴的外周侧,所述扭簧与所述载体相连,所述扭簧适于驱动所述载体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枢轴连接在所述第一座和所述第二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材质为塑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点设有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适于与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贴合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一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件组、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镀镍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
电极,所述电极设有第三触点和第一触点,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一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不与所述机器人接触,在从第二位置状态变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触点适于与所述机器人的地充端子面接触并相对滑移;所述第三触点为接触斜面,所述第三触点的靠近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高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将所述电极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桩,还包括横截面呈V形的反光槽,用于接收并反射机器人发射的光以使机器人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槽贴合固定有反光材料;和/或,所述第一触点为水平接触面;和/或,所述反光槽的V形横截面的延伸方向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桩,还包括导件组和检测电路;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触点的远离所述第三触点的一侧;
所述导件组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导件组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所述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断路,在所述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断路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短路状态;
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防护组件,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及所述检测电路;所述充电防护组件为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的作用的充电防护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件组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电极穿过所述通孔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极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充电桩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充电桩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充电桩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机器人地充端子靠近充电桩触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防护组件100;
导件组1;第一件11;第二件12;正极导件组101;负极导件组102;
电极2;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第三触点24;载体23;正电极201;负电极202;
弹性件3;正极弹性件301;负极弹性件302;地充端子7;反光槽203;
枢轴4;
第一座5;
第二座6;
壳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导件组1,电极2,弹性件3和检测电路(未示出)。
导件组1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导件组1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断路状态,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断路,在短路状态,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可以由导电性好的铜材料加工成型。如图1所示,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的形状可以为腰型,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可以在左右方向并行间隔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之间通过导体实现电连接时,导件组1即切换至短路状态,当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之间没有通过导体实现电连接时,导件组1即切换至断路状态。
电极2设有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电极2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状态,第一触点21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与第二触点22分离以使导件组1切换至断路状态,在第二位置状态,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与第二触点22接触以使导件组1切换至短路状态,弹性件3与电极2相连,弹性件3适于将电极2从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二位置状态。
具体地,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的材质均可以为金属,例如,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均可以由导电性好的铜材料加工成型。弹性件3可以为弹簧,弹性件3可以与电极2相连,在电极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电极2可以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从第一位置状态自行复位至第二位置状态。
电极2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从第二位置状态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例如,当需要对机器人充电时,机器人可以移动至电极2处,然后通过机器人的按压将电极2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从而可以实现充电。当充电完成后,机器人从电极2处移开,电极2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自行复位至第二位置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电极2的第二触点22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可以在上下方向移动,导件组1可以位于第二触点22的上方,当电极2未被按压式,电极2的第二触点22可以上移并与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接触,导件组1即切换至短路状态。当电极2被向下按压时,电极2的第二触点22会向下移动并与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分开,导件组1即切换至断路状态。
导件组1、电极2与检测电路(未示出)电连接,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导件组1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导件组1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检测电路可以为现有的通断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可以包括为单片机或芯片。导件组1的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电极2均与检测电路电性相连。检测电路可以通过对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之间的电压、电流或电阻的监测实现电路通断的监测。
当电极2切换至第二位置状态时,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均与电极2的第二触点22电连接,此时,导件组1处于短路状态,检测电路会监测到导件组1的短路状态并向单片机或芯片发送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单片机或芯片在接收到对应地信号后会发出指令并操控电极2的电路切断,由此避免了电极2在非充电状态下带电的情况,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当电极2切换至第一位置状态时,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均与电极2的第二触点22分离,此时,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间隔布置,导件组1处于断路状态,检测电路会监测到导件组1的断路状态并向单片机或芯片发送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单片机或芯片在接收到对应地信号后会发出指令并接通电极2的电路,由此,使得电极2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100,在非充电时,电极2上不带电,从而避免了意外发生,提高了安全防护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防护组件100通过按压电极2、弹性件3复位的机械驱动方式实现监测,可靠性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通过红外传感器进行监测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的情况,降低了误检测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两个导件组1,其中一个导件组1为正极导件组101,其中另一个导件组1为负极导件组102;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两个电极2,其中一个电极2为正电极201,其中另一个电极2为负电极201;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两个弹性件3,其中一个弹性件3为正极弹性件301,其中另一个弹性件3为负极弹性件302;正极导件组101可与正电极201的第二触点接触,正极弹性件301适于将正电极201从正电极201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正电极201的第二位置状态,负极导件组102可与负电极202的第二触点接触,负极弹性件302适于将负电极202从负电极202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负电极202的第二位置状态。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与电流的正负极相对应地,电极2设有两个,分别为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充电时,需要通过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配合实现对机器人的充电。为了实现对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独立调控,正电极201配制有正极导件组101和正极弹性件301,负电极202配制有负极导件组102和负极弹性件302。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电极2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正极导件组101和负极导件组102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导件组1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正极弹性件301和负极弹性件302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和上述弹性件3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电极2分为独立的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也可以一体设置,例如,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可以集成在同一基座上,此时,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件3和一个导件组1,弹性件3可以通过驱动基座移动实现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同步驱动,基座上可以仅设有一个第二触点22,导件组1可以该第二触点22贴合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独立控制可以进一步增强安全防护效果,当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其中一个不满足要求时,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均可以不通电,从而起到双重防护效果,进一步降低事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导件组101、负极导件组102与检测电路电连接,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在正极导件组101和负极导件组102的至少一者为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正极导件组101和负极导件组102可以均通过导线与检测电路电性相连,当正极导件组101和负极导件组102的其中一者处于短路状态时,检测电路即切断电极2的电路。例如,当正极导件组101处于短路状态时,负极导件组102处于断路状态时,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电路均切断;当负极导件组102处于短路状态时,正极导件组101处于断路状态时,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电路均切断,当正极导件组101和负极导件组102均处于短路状态时,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电路也均切断。由此,起到了多层防护的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电极201、负电极202与检测电路电连接,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之间的电性参数值与预设电性参数一致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其中,电性参数值为电压、电流或电阻。
具体地,检测电路的单片机内可以事先输入一个预设电压参数(预设电性参数),该预设电压为对应地机器人与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相连时的对应电压值,由此,当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之间的电压值不为预设电压参数或与预设电压参数差别较大时,检测电路需要切断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电路。
例如,当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同时被绝缘物或导电物下压时,由于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之间的电压与预设电压参数不一致,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也均不通电,进一步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电性参数也可以为预设电流参数或预设电阻参数,相对应地,检测电路所检测的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之间的电性参数值也对应为电流参数值或电阻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2包括载体23,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设于载体23,弹性件3与载体23相连,弹性件3适于驱动载体23移动以使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可从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第二位置状态。
具体地,载体23的材质为绝缘材料,例如,载体23可以为塑胶件。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可以均与载体23注塑固定,其中第一触点21可以设在载体23的上表面上,第二触点22可以设在载体23的前侧面上,弹性件3的一端可以与载体23连接固定。由此,可以实现弹性件3、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的绝缘隔离,也方便了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枢轴4,弹性件3为扭簧,扭簧套设在枢轴4的外周侧,扭簧与载体23相连,扭簧适于驱动载体23移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枢轴4可以设在电极2的前侧,枢轴4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导件组1设在枢轴4的上方并与枢轴4间隔布置,扭簧缠绕在枢轴4的外侧并与载体23连接固定,通过扭簧的驱动可以实现电极2的上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也可以为弹簧,弹性件3设在载体23的下方,弹性件3可以在上下方向伸缩,从而实现对电极2的上下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防护组件100包括第一座5和第二座6,枢轴4连接在第一座5和第二座6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座5和第二座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枢轴4的一端与第一座5连接固定,枢轴4的另一端与第二座6连接固定,第一座5和第二座6的设置方便了枢轴4的安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有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时,枢轴4也对应设有两个,每个枢轴4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座5和第二座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触点22设有接触平面,接触平面适于与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贴合接触。如图2所示,第二触点22的上表面为矩形平面,接触平面即为第二触点22的上表面。接触平面可以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保证了与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的稳定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点21和第二触点22一体设置。由此可以增强电极2的结构强度和简化加工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件组1、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22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镀镍层。镀镍层的稳定性好,耐腐蚀,可以增加使用寿命。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
参见图4至图8及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电极2和弹性件3。所述电极2可设有第三触点24和第一触点21,所述第三触点24和所述第一触点21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21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21不与所述机器人接触,在从第二位置状态变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触点24适于与所述机器人的地充端子7面接触并相对滑移;所述第三触点24为接触斜面,所述第三触点24的靠近所述第一触点21的一端高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触点21的一端。
具体地,机器人的地充端子7可以为与第三触点24的接触斜面相互平行的斜面,换言之,呈平行或者互补状态,以此,机器人推至充电桩时,机器人的地充端子7(即充电位置,图10仅示出部分地充端子)的斜面和第三触点24(放电位置)的接触斜面相对滑动的过程为面接触。充电桩电极触点与下方弹性件连接,通过改变弹性件状态,可实现垂直于机器人地充端子方向向下运动,从而保持机器人地充端子与充电桩电极触点始终保持面接触,实现充电运动接触的过程中,均为面接触,以此可以增强充电或者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弹性件3与所述电极2相连,所述弹性件3适于将所述电极2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的充电桩,还可包括横截面呈V形的反光槽203,用于接收并反射机器人发射的光以使机器人定位充电桩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槽203的V形横截面的延伸方向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槽贴合固定有反光材料。例如,在反光槽203上贴上反光条。反光槽的角度、设置方向可根据机器人发光方向确定。通过在充电桩上设置设定角度的反光槽标记,能够通过识别V形反光槽空间中标记的角度,从而使机器人确定充电桩的方向、距离等信息。进一步,可以通过贴上反光条增强识别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点21可为水平接触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桩,还包括导件组1和检测电路;所述电极2还包括第二触点22,所述第二触点22设置于所述第一触点21的远离所述第三触点24的一侧。所述导件组1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所述导件组1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所述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11和所述第二件12断路,在所述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11和所述第二件12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点22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与所述第二触点22分离以使所述导件组1切换至断路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11和第二件12与所述第二触点22接触以使所述导件组1切换至短路状态。
所述导件组1、所述电极2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防护组件,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所述导件组1、所述电极2及所述检测电路;所述充电防护组件为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的作用的充电防护组件100。即,该些实施例的充电桩可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组件。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充电防护组件100,充电防护组件1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充电防护组件100。充电桩可以为服务机器人充电桩,当然也可以为汽车充电桩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包括壳体200,导件组1、电极2、弹性件3设于壳体200内,导件组1与壳体200相连,壳体200设有通孔,电极2穿过通孔以使至少部分第一触点21位于壳体200外侧,弹性件3连接在壳体200和电极2之间。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壳体20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导件组1、弹性件3可以均安装在壳体200内,其中导件组1可以通过螺钉与壳体200的内壁连接固定。弹性件3可以为扭簧,弹性件3的一端可以与壳体200连接固定,例如,壳体200可以设有卡槽,弹性件3的一端可以配合在卡槽内,弹性件3的另一端可以与电极2的载体23相连。
电极2可以与壳体200导向装配,例如,壳体200上可以设有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电极2适配,电极2穿过通孔并沿着通孔可移动。如图4至图6所示,电极2包括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均设在充电桩的底部并在上下方向可移动。使用时,服务机器人可以移动至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上方并与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服务机器人的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极2也可以安装在壳体200的侧壁上,即电极2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件组,所述导件组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导件组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所述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断路,在所述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电连接;
电极,所述电极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断路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短路状态;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将所述电极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检测电路,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件组,其中一个所述导件组为正极导件组,其中另一个所述导件组为负极导件组;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电极,其中一个所述电极为正电极,其中另一个所述电极为负电极;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件,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为正极弹性件,其中另一个所述弹性件为负极弹性件;所述正极导件组可与所述正电极的第二触点接触,所述正极弹性件适于将所述正电极从所述正电极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正电极的第二位置状态,所述负极导件组可与所述负电极的第二触点接触,所述负极弹性件适于将所述负电极从所述负电极的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负电极的第二位置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导件组、所述负极导件组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正极导件组和所述负极导件组的至少一者为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和/或,
所述正电极、所述负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电性参数值与预设电性参数一致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其中,电性参数值为电压、电流或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载体,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载体,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载体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驱动所述载体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可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枢轴,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枢轴的外周侧,所述扭簧与所述载体相连,所述扭簧适于驱动所述载体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和第二座,所述枢轴连接在所述第一座和所述第二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材质为塑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点设有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适于与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贴合接触;和/或,
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一体设置;和/或,
所述导件组、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至少一者上设有镀镍层。
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所述电极设有第三触点和第一触点,所述第三触点和所述第一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适于与机器人电连接以向机器人充电,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触点不与所述机器人接触,在从第二位置状态变换至所述第一位置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触点适于与所述机器人的地充端子面接触并相对滑移;所述第三触点为接触斜面,所述第三触点的靠近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高于其远离所述第一触点的一端;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电极相连,所述弹性件适于将所述电极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截面呈V形的反光槽,用于接收并反射机器人发射的光以使机器人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槽贴合固定有反光材料;和/或,所述第一触点为水平接触面;和/或,所述反光槽的V形横截面的延伸方向竖直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件组和检测电路;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触点的远离所述第三触点的一侧;
所述导件组包括可导电地第一件和第二件,所述导件组具有断路状态和短路状态,在所述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断路,在所述短路状态,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件电连接;
所述第二触点能够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分离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断路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所述第一件和第二件与所述第二触点接触以使所述导件组切换至短路状态;
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导通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所述检测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导件组处于短路状态时输出用于切断机器人充电电路的控制信号;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防护组件,所述充电防护组件包括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及所述检测电路;所述充电防护组件为能够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防护组件的作用的充电防护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导件组、所述电极、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件组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电极穿过所述通孔以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点位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极之间。
CN202220404991.XU 2022-01-14 2022-02-25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Active CN2173875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3617 2022-01-14
CN2022201036176 2022-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7570U true CN217387570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4991.XU Active CN217387570U (zh) 2022-01-14 2022-02-25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7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6802B2 (ja) 電池センサ装置
CN101103509B (zh) 二次电池的保护电路以及电池组件
CN100336153C (zh) 装有熔断器的分断开关
JP6524051B2 (ja) 導体の接続構造および導電モジュール
EP0853826B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a disconnect switch circuit
US9653854B2 (en) Power cord
EP1336978A1 (en) Blade fuse
CN214280158U (zh) 转接片、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2787047A (zh) 转接片、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JPH09274903A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該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US11056299B2 (en) Vacuum circuit breaker
CN113451636A (zh) 一种可充电锂电池装置
JP4228089B2 (ja) 過電流検知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閃光装置
CN113054330A (zh) 电池模组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包、电动汽车
CN217387570U (zh) 充电防护组件和充电桩
EP0709910A1 (en)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battery monitoring circuits
JP3249883B2 (ja) 電流路遮断機能付き電池
CN211018314U (zh) 一种充电宝
JP4540429B2 (ja)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
US5255150A (en) Grounding device for power lines
CN2116557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电源防雷箱
CN109193270A (zh) 一种连接器
CN215751973U (zh) 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CN112406543B (zh) 板碰撞监测方法、板、电池包和车辆
CN213546749U (zh) 一种短路熔断式电池连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