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052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052U
CN217386052U CN202221343464.9U CN202221343464U CN217386052U CN 217386052 U CN217386052 U CN 217386052U CN 202221343464 U CN202221343464 U CN 202221343464U CN 217386052 U CN217386052 U CN 217386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glu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34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434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和第一边框胶;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在第一衬底之上呈阵列排布的第一色阻块以及围绕第一色阻块而设置的第一黑矩阵;第一边框胶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围绕第一液晶层而设置;其中,在第一基板侧,第一边框胶设置于第一衬底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外围;第二面板的边缘与第一面板的边缘通过黑色胶水相粘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升了框胶UV预固化效果,实现了更窄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主要是由一阵列基板、一彩膜基板以及配置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构成,最后使用边框胶将两层基板固化起来,将液晶封入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中。
现有的EQ产品为两层cell贴合,一层为正常显示cell,一层为EQ cell,其中部分黑矩阵(BM)位于显示区的外围,边框胶设置在黑矩阵与阵列基板之间。在边框胶的固化阶段,一般采用“UV预固化+热固化”方式,UV为紫外光线。其中UV预固化阶段,UV光会从阵列基板背离彩膜基板的一侧照射边框胶,因此边框胶范围内阵列基板侧需满足至少30%的透光率。为了实现至少30%的透光率,致使阵列基板侧边框胶上走线(例如Gate线、Source线等)变细,从而使得GIA(Gate In Array)部分所占的空间变大,无法实现更窄边框,而且边框胶UV预固化效果不佳。其中,走线变细时,走线的电阻值会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在保证良好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一种边框胶UV预固化高效率及更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
所述第一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和第一边框胶;所述第一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之上呈阵列排布的第一色阻块以及围绕所述第一色阻块而设置的第一黑矩阵,所述第一色阻块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一边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一液晶层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侧,所述第一边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外围;
所述第二面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通过黑色胶水相粘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
可选地,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第一色阻块的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面板包括第三偏光片、第三基板、第二液晶层、第四基板和第四偏光片;
所述第二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
所述第三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基板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面板还包括第二边框胶;
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三衬底、位于所述第三衬底之上的功能层以及围绕所述功能层而设置的第二黑矩阵;所述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二边框胶位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二液晶层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二黑矩阵背离所述第三衬底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黑矩阵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而设置;
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边缘第二黑矩阵上;
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衬底和位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功能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第二色阻块,所述第二黑矩阵围绕所述第二色阻块而设置;
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边缘第二黑矩阵上;
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衬底和位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层,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层位于所述第四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之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层和多条走线;
所述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层的外围;
在所述第二基板侧,所述第一边框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一方面的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和第一边框胶;第一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在第一衬底之上呈阵列排布的第一色阻块以及围绕第一色阻块而设置的第一黑矩阵,第一色阻块位于第一衬底和第一液晶层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边框胶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且围绕第一液晶层,以及在第一基板侧,第一边框胶设置于第一衬底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外围;从而使得在第一边框胶UV预固化阶段,UV光可以在第一基板侧照射第一边框胶使其固化,具体可以是在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边框胶区域进行照射,由此避免了UV光在第二基板侧对第一边框胶进行照射使其固化。
第二基板例如是阵列基板,从而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UV光在阵列基板侧照射第一边框胶时,导致的阵列基板侧第一边框胶上走线变细及GIA部分所占空间变大的问题,有利于窄边框设计的实现。并且,相较于在阵列基板侧设置有走线的第一边框胶区域照射第一边框胶而言,在第一基板侧没有设置走线的第一边框胶区域直接照射第一框胶,更有利于第一边框胶的快速固化,不仅提升了固化效果,还提升了固化效率。
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二面板的边缘与第一面板的边缘通过黑色胶水相粘接,以及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从而使得在第一基板侧的第一边框胶区域,即便没有设置第一黑矩阵,但仍然可以通过黑色胶水实现挡光、遮光的效果,由此保证显示面板良好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面板进行第一边框胶预固化阶段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2,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
第一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00、第一液晶层300、第二基板200和第一边框胶400;第一液晶层30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第一基板100包括第一衬底130、在第一衬底130之上呈阵列排布的第一色阻块110以及围绕第一色阻块110而设置的第一黑矩阵120,第一色阻块110位于第一衬底130和第一液晶层300之间;
第一边框胶400位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且围绕第一液晶层300设置;其中,在第一基板100侧,第一边框胶400设置于第一衬底130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外围;
第二面板20的边缘与第一面板10的边缘通过黑色胶水500相粘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z上,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边框胶400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
其中,第一面板10例如是实现显示面板画面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第二面板20例如是对第一面板10的出光角度进行调节以使得显示面板实现宽视角显示或者窄视角显示,当然第二面板20还可以是具有其它功能的面板,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基板100可以是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00可以是阵列基板。第一衬底130可以是玻璃衬底。第一色阻块110可包括发出红光的红色色阻块R、发出绿光的绿色色阻块G、发出蓝光的蓝色色阻块B或者透明块。示例性地,结合图1与图2,在阵列排布的行方向x上,红色色阻块R、绿色色阻块G和蓝色色阻块B依次排列;在阵列排布的列方向y上,红色色阻块R、绿色色阻块G或者蓝色色阻块B依次排列。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第一基板100上发生漏光或者色混淆,而在每个第一色阻块110的周围设置第一黑矩阵120;第一黑矩阵120的设置还有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其中,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为靠近第一衬底130边缘的第一黑矩阵120。
示例性地,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第一面板进行第一边框胶预固化阶段的示意图,在第一基板100侧,第一边框胶400设置于第一衬底130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外围,从而使得在UV预固化第一边框胶400阶段,无需在第二基板200侧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对第一边框胶400进行UV光照射,而是可以在第一基板100侧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对第一边框胶400进行UV光照射,例如在第一基板100侧背离第一液晶层300的一侧(也即在第一衬底130背离第一色阻块110的一侧)采用UV光于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照射第一边框胶400使其固化。如此,可以避免将第二基板200边缘的第一走线240变细,从而避免第一走线240的电阻值增大使得GIA部分所占空间变大,本实施例由此有利于实现窄边框。
并且,相较于UV光在第二基板200侧经过第一走线240照射第一边框胶400而言,UV光在第一基板100侧则无需经过第一走线240照射第一边框胶400,而是在第一衬底130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直接照射第一边框胶400,使其固化,这样更有利于第一边框胶400的快速固化,不仅提升了固化效果,还提升了固化效率,进而预固化阶段UV光的照射时间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生产率也被提高。
示例性地,在沿着第一衬底130的延展方向(也即x方向),若第一边框胶400的宽度为0.6mm至0.8mm,则可以设置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所背离第一色阻块110的侧面与第一衬底13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4mm至1.6mm,以利于在第一衬底130上为第一边框胶400的设置预留足够的区域。
一般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分开制作,各自制作完成后再相粘接。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面板10的出光侧(也即第一基板100侧),在第一衬底130上且在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外围预留了区域用以设置第一边框胶400,使得第一衬底130上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内没有设置第一黑矩阵120,也即第一衬底130上设置了第一边框胶400的区域内没有设置第一黑矩阵120。
对此,为了避免显示面板中第一衬底130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发生漏光,本实施例在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进行粘接时,通过黑色胶水500将两者粘接,并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z上,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与第一边框胶400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从而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基板100侧,于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出射的光可以被黑色胶水500遮挡、吸收,在效果上相当于是黑色胶水500对第一衬底130上的第一黑矩阵120进行弥补、延展,使得第一衬底130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内等效的设置有第一黑矩阵120,从而避免了第一衬底130的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发生漏光,进而保证了显示面板的良好显示效果。其中,黑色胶水500可以为黑色的粘黏胶,其主要成分可包括丙烯酸树脂;黑色胶水500能够有效的使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20紧密粘接,并且在常温下迅速固化,粘接后胶水不易外扩。
继续参考图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第一边框胶400的垂直投影。其中,考虑到第一衬底130上只要是设置了第一边框胶400的位置处均未设置第一黑矩阵120,对此,为了将第一衬底130上第一边框胶400位置处的漏光降至最小,本实施例设置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第一边框胶400的垂直投影,从而使得在第一基板100侧,任何经过第一边框胶区域400a的光线均能够被黑色胶水500遮挡、吸收,黑色胶水500充分地弥补了第一衬底130上第一边框胶400位置处未设置的第一黑矩阵120,由此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的良好显示效果。
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z上,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与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而设置的非显示区(NAA);第一色阻块110位于显示区;位于显示区边缘的第一黑矩阵120从显示区延展至非显示区,从而构成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即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位于非显示区;第一边框胶400位于非显示区;黑色胶水500位于非显示区。为了避免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与黑色胶水500之间的微小狭缝中出现漏光,本实施例中设置黑色胶水500的垂直投影与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如此,使得黑色胶水500的遮光范围和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的遮光范围无缝衔接,直至交叠,从而更为可靠的避免了第一基板100侧漏光,进而更为可靠的保证了显示面板的良好显示效果。
参考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面板1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40和第二偏光片230;第一偏光片140设置于第一衬底130背离第一色阻块110的一侧;第二偏光片230设置于第二基板200背离第一液晶层300的一侧;黑色胶水500设置于第一衬底130之上且包覆第一偏光片140的侧面。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设置宽度较大(沿着第一基板100的沿展方向x)的黑色胶水500时,不影响第一偏光片140的设置尺寸,可以设置黑色胶水500包覆第一偏光片140的侧面,且黑色胶水500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偏光片140背离第一衬底130的一侧。如此,既保证了较大宽度(沿着第一基板100的沿展方向x)的黑色胶水500的设置,也保证了较大尺寸的第一偏光片140的设置。
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沿着剖面线QQ’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二面板20包括第三偏光片640、第三基板600、第二液晶层800、第四基板700和第四偏光片730;第二液晶层800设置于第三基板600和第四基板700之间;第三偏光片640设置于第三基板600背离第二液晶层800的一侧;第四偏光片730设置于第四基板700与第一偏光片140之间;黑色胶水500还设置于第四基板700之上且包覆第四偏光片730的侧面。即,在第二面板20包括偏光片的情况下,同样为了在设置较大宽度(沿着第一基板100的沿展方向x)的黑色胶水500的同时不影响第四偏光片730的设置尺寸,可以设置黑色胶水500包覆第四偏光片730的侧面,且黑色胶水500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四偏光片730背离第二液晶层800的一侧。如此,既保证了较大宽度(沿着第一基板100的沿展方向x)的黑色胶水500的设置,也保证了较大尺寸的第四偏光片730的设置。
此外,示例性地,在沿着第一衬底130的延展方向(也即x方向),若第一边框胶400的宽度为0.6mm至0.8mm,则可以设置边缘第一黑矩阵120a所背离第一色阻块110的侧面与第一衬底130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4mm至1.6mm,以利于在第一衬底130上为第一边框胶400的设置预留足够的区域,同时可以设置黑色胶水500的宽度为(1.8±0.1)mm,以避免第一面板10漏光。
继续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二面板20还包括第二边框胶900;第三基板600包括第三衬底610、位于第三衬底610之上的功能层以及围绕功能层而设置的第二黑矩阵630;功能层位于第三衬底610和第二液晶层800之间;第二边框胶900位于第三基板600和第四基板700之间且围绕第二液晶层800设置;其中,在第三基板600侧,第二边框胶900设置于第二黑矩阵630背离第三衬底610的一侧。
具体地,在第四基板700的第二边框胶900区域处的第二走线740较为稀疏的情况下,可以在第四基板700的第二边框胶900区域处对第二边框胶900进行UV光照射使其固化;例如在第四基板700背离第二液晶层800的一侧,于第二边框胶900区域处对第二边框胶900进行UV预固化。如此,在第三衬底610上无需为第二边框胶900预留设置区域,第二边框胶900直接设置在第二黑矩阵630背离第三衬底610的一侧即可,边缘第二黑矩阵630背离功能层的侧面与第三衬底610的侧面基本齐平,避免第三衬底610侧出现漏光现象,保证显示面板良好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可选地,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620,第二黑矩阵630围绕第一电极层620而设置;在第三基板600侧,第二边框胶900设置于边缘处的第二黑矩阵630上;第四基板700包括第四衬底710和位于第四衬底710之上的第二电极层720,第二电极层720位于第四衬底710和第二液晶层800之间;第四偏光片730设置于第四衬底710与第一偏光片140之间;黑色胶水500设置于第四衬底710之上且包覆第四偏光片730的侧面。此时,第一电极层620和第二电极层720均为一整层,可通过调节第一电极层620和第二电极层720之间的电压控制第二液晶层800的旋转,以实现对第一面板10的出光角度的调节,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宽视角显示或者窄视角显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选地,功能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第二色阻块,第二色阻块也可包括发出红光的红色色阻块R、发出绿光的绿色色阻块G、发出蓝光的蓝色色阻块B或者透明块,第二黑矩阵630围绕第二色阻块而设置;在第三基板600侧,第二边框胶900设置于边缘处的第二黑矩阵630上;第四基板700包括第四衬底710和位于第四衬底710之上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层,第二薄膜晶体管层位于第四衬底710和第二液晶层800之间;第四偏光片730设置于第四衬底710与第一偏光片140之间;黑色胶水500设置于第四衬底710之上且包覆第四偏光片730的侧面;此时,第二面板20可以是具有其它功能的面板。
此外,可继续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基板200包括第二衬底210以及位于第二衬底210之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层220和多条第一走线240;第一走线240位于第一薄膜晶体管层220的外围;在第二基板200侧,第一边框胶400至少覆盖部分第一走线240。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两者属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重复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液晶层、第二基板和第一边框胶;所述第一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在所述第一衬底之上呈阵列排布的第一色阻块以及围绕所述第一色阻块而设置的第一黑矩阵,所述第一色阻块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一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一边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一液晶层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侧,所述第一边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且位于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外围;
所述第二面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面板的边缘通过黑色胶水相粘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边框胶的垂直投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胶水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边缘第一黑矩阵的垂直投影存在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背离所述第一色阻块的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包括第三偏光片、第三基板、第二液晶层、第四基板和第四偏光片;
所述第二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
所述第三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背离所述第二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基板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基板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还包括第二边框胶;
所述第三基板包括第三衬底、位于所述第三衬底之上的功能层以及围绕所述功能层而设置的第二黑矩阵;所述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三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二边框胶位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且围绕所述第二液晶层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所述第二黑矩阵背离所述第三衬底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二黑矩阵围绕所述第一电极层而设置;
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边缘第二黑矩阵上;
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衬底和位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的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位于所述第四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第二色阻块,所述第二黑矩阵围绕所述第二色阻块而设置;
在所述第三基板侧,所述第二边框胶设置于边缘第二黑矩阵上;
所述第四基板包括第四衬底和位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层,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层位于所述第四衬底和所述第二液晶层之间;
所述第四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之间;
所述黑色胶水设置于所述第四衬底之上且包覆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之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层和多条走线;
所述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层的外围;
在所述第二基板侧,所述第一边框胶至少覆盖部分所述走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21343464.9U 2022-05-31 2022-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386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3464.9U CN2173860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3464.9U CN2173860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052U true CN217386052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9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3464.9U Active CN217386052U (zh) 2022-05-31 2022-05-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26811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0485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229736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1762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03428A (zh) 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之母板的切割方法
CN106526999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JP5736895B2 (ja)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
JPH103259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30451A (zh) 顯示面板之母板的切割方法
JP5304518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38605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3859184B2 (ja) カラー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4520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
KR101737563B1 (ko) 표시 장치, 그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판
CN21074264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45653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US2010022587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9021986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107777B2 (ja) カラー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07778B2 (ja) カラー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76848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607481B2 (ja) マザー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および該マザー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1055165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700781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903742B2 (ja) マザー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