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002U -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002U
CN217386002U CN202220235575.1U CN202220235575U CN217386002U CN 217386002 U CN217386002 U CN 217386002U CN 202220235575 U CN202220235575 U CN 202220235575U CN 217386002 U CN217386002 U CN 21738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bending part
wearing
piece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55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培培
刘志青
傅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55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002U/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32767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47205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084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745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7752.3A priority patent/CN117769673A/zh
Priority to EP22923532.0A priority patent/EP4276516A1/en
Priority to JP2023557216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8812A/ja
Priority to US18/365,975 priority patent/US2023038008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该佩戴件包括: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下凹段,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延伸,第二连接段与第二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延伸;其中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一连接段为空壳结构;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第一硬性板设置于第一弯折部内,以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提供的佩戴件能够具有更高的抗弯折强度,可有限降低其自身弯折变形的风险。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背景技术
随着2012谷歌公司首次发布的谷歌眼镜,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开始为公众所熟悉,现今已较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有智能手表、VR/AR头显及智能眼镜等。
而智能眼镜中的镜腿内由于需要安装各种电学器件,且镜腿的外形尺寸也及其有限,常导致镜腿的抗弯折强度不高,使得镜腿自身有较高的弯折变形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以解决智能眼镜的镜腿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佩戴件。所述佩戴件包括: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下凹段,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为空壳结构;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以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具有一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或底壁形成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叠置于所述主表面,并使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和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以对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以对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的底部设有拾音孔,所述佩戴件还包括降噪件和拾音件,所述降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且所述降噪件的降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相连通,所述降噪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拾音件相连通,所述降噪件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之间,且所述降噪件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降噪件之间,用以限定所述降噪件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一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件和如上述的佩戴件,所述佩戴件与所述可视件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通过限定壳体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一连接段为空壳结构,且将电路板的第一硬性板设置于第一弯折部内,以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从而可对第一弯折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加强,进而有利于提升壳体的整体结构的抗弯折强度,即可提升佩戴件的抗弯折强度,有限降低其自身弯折变形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中佩戴件的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另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眼镜、智能手环、耳机、助听器、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背包、智能配件等,或其任意组合。例如,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是功能型的近视眼镜、老花镜、骑行眼镜或太阳镜等,也可以是智能化的眼镜,例如具有耳机功能的音频眼镜,该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是头盔、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头戴式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或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包括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头盔、增强现实眼镜等或其任何组合。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和/或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Google Glass、Oculus Rift、Hololens、Gear VR等。
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可视件10、快拆组件20和佩戴件30,可视件10和佩戴件30分别连接于快拆组件20的两端,且可视件10和佩戴件30均能够与快拆组件20快速拆卸,佩戴件30还能够与快拆组件20设置成常规连接结构或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100为头戴式设备,可视件10可以是镜片、显示屏或具有镜片作用的显示屏,可视件10还可以是镜片及其辅助部件或显示屏及其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可以是镜框或框架等,以便于其与快拆组件20相互连接。
可选地,可视件10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表盘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为眼镜,可视件10为镜框,佩戴件30是镜腿,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一个可视件10、两组快拆组件20和两组佩戴件30,两组快拆组件20设置于可视件10的两端,两组佩戴件30分别与对应的一组快拆组件20连接。
可选地,佩戴件30还可以是头带或表带等,佩戴件3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一组相对应的快拆组件20连接,佩戴件30也可以一端与一组快拆组件20连接,另一端直接与可视件10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不包括快拆组件20,进而可视件10的两端可直接连接佩戴件30。
换言之,本申请中,佩戴件30可直接地连接可视件10或通过快拆组件20间接地连接可视件10。
结合参阅图3至图6,其中图3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中佩戴件的一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另一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佩戴件30包括壳体31和电路板32,壳体31包括第一连接段311、第二连接段313和下凹段312,下凹段312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314,第一连接段311与第一弯折部3121连接,并向背离第二弯折部3122的一侧延伸,第二连接段313与第二弯折部3122连接,并向背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侧延伸;其中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为空壳结构;电路板32包括第一硬性板321,第一硬性板321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以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其中弯折连接可理解为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延伸方向不同,或者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呈夹角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为佩戴件30的顶壁315分别位于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上的部分。
以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100的场景为例,在佩戴状态下,下凹段312形成有向下的凹陷314,即下凹段312向耳道口延伸,以使得设置于下凹段312的出音孔接近于耳道口,利于向用户传递声音。
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为空壳结构,以利用其内的空间安装电学器件,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313也可以是空壳结构。
佩戴件30整体结构大致呈异形杆状,其中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为空壳结构,则佩戴件30中为空壳结构的部分,其结构强度和刚度均相对实心结构较弱,而第一弯折部3121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之间,相对而言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更弱些。
本申请中,通过将电路板32的第一硬性板321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以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从而可对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加强,进而有利于提升壳体31的整体结构的抗弯折强度,即可提升佩戴件的抗弯折强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壳体31具有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第一侧壁317、顶壁315、第二侧壁318和底壁316组成壳体31;其中在佩戴状态下,第一侧壁317贴向用户头部,第二侧壁317朝向背离用户头部的一侧,顶壁315水平向上,底壁316水平向下。
结合参阅图4和图5,第一硬性板321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其中抗弯折支撑可以是,第一硬性板321的两侧边分别抵接第一弯折部312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或者第一硬性板321两侧边分别抵接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或者第一硬性板321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中的任一者上,均可起到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5和图6,第一硬性板321具有一主表面,主表面朝向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317或第二侧壁318设置,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或底壁316形成抵接。
其中,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一侧边缘可以与顶壁315或底壁316形成抵接;或者,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顶壁315和底壁316形成抵接;从而均可增加第一弯折部3121的截面系数,进而提升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的抗弯折强度。
相对于第一弯折部3121未设置有抵接其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或第二侧壁318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弯折部3121内设置有第一硬性板321,且第一硬性板321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可显著地提升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硬性板321设置成使得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进一步地,佩戴件30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且叠置于第一硬性板321的主表面,并使得控制器和第一硬性板321分别抵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可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弯折部3121抗弯截面系数,即可提高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佩戴件30还包括电池33和扬声器34,扬声器34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内,以对第二弯折部3122形成抗弯折支撑;电池3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以对第一连接段311形成抗弯折支撑;电池33和扬声器34均与第一硬性板321电连接。
电池33的两侧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和/或电池33的另外两侧分别抵接第一连接段31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以形成抗弯折支撑。
可选地,电池33还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
扬声器34的两侧可分别抵接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和底壁316,和/或扬声器34的另外两侧分别抵接第二弯折部3122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以形成抗弯折支撑。
可选地,扬声器34还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
电路板32还包括第二硬性板322和设置于第一硬性板321和第二硬性板322之间的第一柔性板323,第一柔性板32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电池33与第一柔性板323层叠设置,第二硬性板322设置于电池33远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端。
继续参阅图5和图6,佩戴件30还包括指示件35和按动件36,指示件35与第一硬性板321电连接,按动件36与第二硬性板322电连接。其中指示件35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底壁316上,按动件36也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的底壁316。
按动件36用于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以触发佩戴件30的功能,例如开关机、调节音量大小或播放暂停等功能。例如按动件36按一下表示增大音量,按动件36连续按两下,则表示减小音量。
指示件35可以是指示灯,该指示灯闪烁或显示不同颜色可表征由按动件36所触发的操作信息。
指示件35还可以是震动件,震动件通过震动的时间长短或力度的轻重,来表征按动件36所触发的操作信息。
电路板32还包括第二柔性板324,第二柔性板324连接于第一硬性板321远离第一柔性板323的一侧,且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扬声器34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并与第二柔性板324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控制器还用控制扬声器34震动发声。
如图3和图5所示,凹陷314的底部设有拾音孔301,佩戴件30还包括降噪件37和拾音件38,降噪件37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且降噪件37的降噪通道370的一端与拾音孔301相连通,降噪通道370的另一端与拾音件38相连通,降噪件37位于扬声器34和第一硬性板321之间,且降噪件37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以进一步地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还可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
参阅图7,图7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降噪通道370包括降噪腔室372和连接降噪腔室372的传输通道374,降噪腔室372垂直于降噪通道370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传输通道374的截面尺寸,即声音在经过降噪通道370的过程中,由传输通道374进入降噪腔室372后,声音由较小空间进入较大空间内时,其能量将衰减,进而可降低由声音传输所产生的风噪,可提升拾音件38所拾取的声音质量。
如图5和图6所示,电路板32还包括第三柔性板325,第三柔性板325与第二柔性板324弯折连接,拾音件38与第三柔性板325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拾音件38位于第一硬性板321和扬声器34之间。
如图5所示,第二弯折部3122还设有定位壁3123,定位壁3123位于扬声器34和降噪件37之间,用以限定降噪件37的位置。
佩戴件30还包括柔性套39,柔性套39套设于第二连接段313上;其中,第二连接段313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一侧,进而柔性套39夹紧于用户头部,并与用户头部弹性接触,对用户头部的压力较小,使得用户佩戴较舒适,且柔性套39还能提供较好的摩擦力,增加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通过限定壳体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一连接段为空壳结构,且将电路板的第一硬性板设置于第一弯折部内,以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从而可对第一弯折部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加强,进而有利于提升壳体的整体结构的抗弯折强度,即可提升佩戴件的抗弯折强度,有限降低其自身弯折变形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下凹段,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和所述第一连接段为空壳结构;
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以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具有一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或底壁形成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叠置于所述主表面,并使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和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以对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以对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的底部设有拾音孔,所述佩戴件还包括降噪件和拾音件,所述降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且所述降噪件的降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相连通,所述降噪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拾音件相连通,所述降噪件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之间,且所述降噪件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降噪件之间,用以限定所述降噪件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佩戴件,所述佩戴件与所述可视件连接。
CN202220235575.1U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Active CN21738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575.1U CN217386002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KR1020237032767A KR20230147205A (ko) 2022-01-27 2022-12-14 착용부재, 착용가능장치 및 충전시스템
PCT/CN2022/139084 WO2023142745A1 (zh) 2022-01-27 2022-12-14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CN202280007752.3A CN117769673A (zh) 2022-01-27 2022-12-14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EP22923532.0A EP4276516A1 (en) 2022-01-27 2022-12-14 Wearing member, wearable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JP2023557216A JP2024518812A (ja) 2022-01-27 2022-12-14 装着具、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US18/365,975 US20230380081A1 (en) 2022-01-27 2023-08-05 Wearing members, wearing devices, and charging system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575.1U CN217386002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002U true CN217386002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5575.1U Active CN217386002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74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274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6817B2 (en) Eyeglasses
US20210329359A1 (en) Speaker device
EP4177668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EP4279984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ing member thereof
CN217386002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US11678102B2 (en) Speaker device
WO2017124724A1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器
CN211015061U (zh) 一种手表
CN217386000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5932289U (zh) 眼镜
CN217428319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386003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2749392U (zh) 头戴vr眼镜
CN217386001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388952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WO2023185665A1 (zh) 一种智能眼镜套件以及智能眼镜
CN217181349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智能眼镜套件以及智能眼镜
CN217642756U (zh) 充电器和充电系统
JP2010252132A (ja)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
WO2023142745A1 (zh)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CN116567469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WO2023142746A1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6434539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CN116567468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8068483U (zh) 耳机组件、眼镜架及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