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69673A -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9673A
CN117769673A CN202280007752.3A CN202280007752A CN117769673A CN 117769673 A CN117769673 A CN 117769673A CN 202280007752 A CN202280007752 A CN 202280007752A CN 117769673 A CN117769673 A CN 117769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board
bending portion
wearing
ri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7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鑫
林培培
刘志青
肖鑫
岳塨
王真
黄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0233925.0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642756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0234921.4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386001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0235624.1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386003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0235575.1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386002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0234875.8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7386000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69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9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9Display position adjusting means not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05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84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e. strengthening or shape of th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10/00Microphones
    • H04R2410/0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reduction of wind noise generated by wind passing a microph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佩戴件(30)、可穿戴设备(100)及充电系统(300)。佩戴件(30)包括:壳体(31),包括第一连接段(311)和下凹段(312),下凹段(312)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一端,其中下凹段(312)在佩戴状态下形成有向下的凹陷(314);电子器件(310),电子器件(310)的至少部分设于下凹段(312)。通过上述方式,佩戴件(30)能够充分利用其内的安装空间,使得电子器件(310)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佩戴件(30)的小型化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1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分别为202220234875.8、202220235575.1、202220234921.4和202220235624.1,且发明名称均为“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申请;以及本申请还要求于2022年01月2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20233925.0,且发明名称为“充电器和充电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2012谷歌公司首次发布的谷歌眼镜,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开始为公众所熟悉,现今已较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有智能手表、VR/AR头显及智能眼镜等。
而智能眼镜其外形与常见的近视眼镜或太阳镜等类似,这决定了其上能够安装各电子器件的空间及其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以解决智能眼镜安装电子器件的空间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佩戴件。所述佩戴件包括: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下凹段,所述下凹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其中所述下凹段在佩戴状态下形成有向下的凹陷;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下凹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以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具有一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或底壁形成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叠置于所述主表面,并使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和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以对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以对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陷的底部设有拾音孔,所述佩戴件还包括降噪件和拾音件,所述降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且所述降噪件的降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相连通,所述降噪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拾音件相连通,所述降噪件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 之间,且所述降噪件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降噪件之间,用以限定所述降噪件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彼此向相背离的一侧延伸;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相对的两端;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下凹段;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扬声器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用于连接可视件,所述可视件用于架设于鼻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以架设于耳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段包括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配合围成所述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其中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下凹段内,所述扬声器、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按动件和指示件,所述按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下凹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指示件用于反馈所述按动件的操作信息;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按动件和所述指示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第二硬性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和所述第二硬性板之间的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
所述指示件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直接电连接,所述按动件与所述第二硬性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硬性板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抗弯折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远离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和第三柔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侧,且相对所述第二柔性板弯折设置;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一拾音件和第二拾音件,所述第一拾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拾音件与所述第三柔性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拾音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且与所述第三硬性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按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指示件,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下凹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 述电池位于所述按动件和所述指示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段包括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彼此配合形成所述凹陷,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背离所述顶壁的底壁;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第二连接段用于架设于用户的耳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第二硬性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和所述第二硬性板之间的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
所述指示件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所述按动件与所述第二硬性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硬性板的主表面叠置于所述电池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远离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并与所述第二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的层叠方向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柔性板的层叠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柔性板,所述第三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侧,且相对所述第二柔性板弯折设置;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一拾音件,所述第一拾音件与所述第三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拾音件位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扬声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端;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二拾音件,所述第二拾音件与所述第三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拾音件与所述扬声器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端;
所述第三硬性板上还设有充电件,所述充电件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两端并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充电件,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磁吸件,所述充电件和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下凹段的连接区域,所述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向所述充电件供电的充电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延伸;
所述佩戴件进一步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包括呈矩形连接的第一长边侧壁、第一短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所述顶壁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顶面、第二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顶面和的第三顶面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配合形成所述凹陷;
其中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所述第二顶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短边侧壁与所述第三顶面相邻设置,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顶面以及所述第一短边侧壁所限定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侧壁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连接的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第三顶面形成转角结构,所述转角结构用于定位所述充电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充电件包括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扬声器沿所述第二顶面分布,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和所述第二磁铁还沿所述第三顶面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顶面和所述第一磁铁所限定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充电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三顶面围设的区域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谐振腔,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连通所述谐振腔的出音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侧壁设有消音孔,所述扬声器贴设所述第二侧壁上,并封盖所述消音孔,所述消音孔配合所述出音孔形成偶极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件和如上述的佩戴件,所述佩戴件与所述可视件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如上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佩戴件磁吸件;所述充电器包括:座体,设置有一接合面;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用以与所述佩戴件上的磁吸件磁吸配合,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具有使得所述佩戴件贴附于所述接合面上的第一分量以及使得所述佩戴件与所述限位件形成限位的第二分量;其中,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性件磁吸配合,以使得所述接合面贴设于所述佩戴件,且所述佩戴件与所述限位件形成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呈半包围结构的挡壁,所述第二分量设置成将所述佩戴件抵靠于所述挡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壁具有与所述接合面垂直的止挡面,所述第二分量设置成将所述佩戴件抵靠于所述止挡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壁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用以与所述佩戴件的转角结构限位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件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主体部、盖体部、接电件和供电板,所述磁性件和所述供电板层叠设置,且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体部扣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接电件与所述供电板电连接,且自所述主体部上的安装孔外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还设有卡接壁,所述卡接壁与所述限位件配合形成有卡接口,以卡接所述佩戴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座体的接合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用于定位所述佩戴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接电头,所述座体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座体上均对应设有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磁性件,所述接电头通过导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座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通过限定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下凹段,其中下凹段形成有向下的凹陷,且电子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该下凹段,以利用下凹段来安装电子器件,进而可充分利用佩戴件内的安装空间,使得电子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佩戴件的小型化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中佩戴件的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另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扬声器、充电件和磁吸件装配于第二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又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充电器中座体、限位件和磁性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座体、限位件和磁性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100,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眼镜、智能手环、耳机、助听器、智能头盔、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背包、智能配件等,或其任意组合。例如,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是功能型的近视 眼镜、老花镜、骑行眼镜或太阳镜等,也可以是智能化的眼镜,例如具有耳机功能的音频眼镜,该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是头盔、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头戴式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强现实设备或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包括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头盔、增强现实眼镜等或其任何组合。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和/或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Google Glass、Oculus Rift、Hololens、Gear VR等。
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可视件10、快拆组件20和佩戴件30,可视件10和佩戴件30分别连接于快拆组件20的两端,且可视件10和佩戴件30均能够与快拆组件20快速拆卸,佩戴件30还能够与快拆组件20设置成常规连接结构或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100为头戴式设备,可视件10可以是镜片、显示屏或具有镜片作用的显示屏,可视件10还可以是镜片及其辅助部件或显示屏及其辅助部件,该辅助部件可以是镜框或框架等,以便于其与快拆组件20相互连接。
可选地,可视件10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表盘结构。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0为眼镜,可视件10为镜片,佩戴件30是镜腿,该可穿戴设备100包括一个可视件10、两组快拆组件20和两组佩戴件30,两组快拆组件20设置于可视件10的两端,两组佩戴件30分别与对应的一组快拆组件20连接。
可选地,佩戴件30还可以是头带或表带等,佩戴件3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一组相对应的快拆组件20连接,佩戴件30也可以一端与一组快拆组件20连接,另一端直接与可视件10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可穿戴设备100还可以不含有快拆组件20,进而可视件10的两端可连接有佩戴件30。
换言之,佩戴件30可直接地连接可视件10或通过快拆组件20间接地连接可视件10。
结合参阅图3至图5,其中图3是图2所示可穿戴设备中佩戴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另一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佩戴件30包括壳体31和电子器件310,壳体31包括第一连接段311和下凹段312,下凹段312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一端,其中下凹段312在佩戴状态下形成有向下的凹陷314,该电子器件310的至少部分设于下凹段312。该电子器件310包括电路板32、指示件35、充电件36、扬声器37、第一拾音件38和第二拾音件39等中的至少一个。
该佩戴件30包括壳体31、电路板32、按动件33、电池34、指示件35和扬声器37,电路板32设置于壳体31内;按动件3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上,且与电路板32电连接;电池34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且与电路板32电连接;指示件35设置于下凹段312,且与电路板32电连接,指示件35用于反馈按动件33的操作信息,电池34位于按动件33和指示件35之间;扬声器37设置于下凹段312且与电路板32电连接。
具体地,壳体31还包括第二连接段313,第一连接段311、下凹段312和第二连接段313依次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段311远离下凹段312的一端与快拆组件20铰接,快拆组件20连接可视件10,可视件10用于架设于鼻梁上,第二连接段313用以架设于用户的耳廓上。
该可穿戴设备100为智能眼镜,其中可视件10和两侧的佩戴件30与用户头部之间形成三点支撑,在佩戴状态下,像扬声器37和电池34等重量较大的电学器件设置于鼻梁和耳廓这两处支撑点之间,进而可使得该可穿戴设备100佩戴地更稳固,可避免可穿戴设备100前后失重。
以用户佩戴该可穿戴设备100的场景为例,在佩戴状态下,下凹段312形成有向下的凹陷314,即下凹段312向耳道口延伸,以使得设置于下凹段312的出音孔接近于耳道口,利于向用户传递声音。
本实施例中,下凹段312包括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彼此配合形成凹陷314,换言之,凹陷314大致呈V字型。其中,第一连接段311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远离第二弯折部3122的一端,第 二连接段313连接于第二弯折部3122远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端。
其中弯折连接可理解为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延伸方向不同,或者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呈夹角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为佩戴件30的顶壁315分别位于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上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下凹段312大致呈V型。可选地,下凹段312还可以呈U型或W等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连接段311和下凹段312为空心段,其内可安装有多个电学器件。其中电路板32设置于壳体31的第一连接段311和下凹段312内,以电连接第一连接段311和下凹段312内的各电学器件。
可选地,电路板32可仅设置于下凹段312内,第一连接段311上的各电学器件可通过排线或导线等电连接至该电路板32。
按动件33用于调节该可穿戴设备100上的功能,例如开关机、调节音量大小或播放暂停等功能。例如按动件33按一下表示增大音量,按动件33连续按两下,则表示减小音量。
指示件35可以是指示灯,该指示灯闪烁或显示不同颜色可表征由按动件33所触发的操作信息。
指示件35还可以是震动件,震动件通过震动的时间长短或力度的轻重,来表征按动件33所触发的操作信息。
指示件35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上背离顶壁315的底壁316,按动件3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远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端,电池34呈长条状并容置于第一连接段311内,且电池34位于按动件33和指示件35之间,其中按动件33也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的底壁316上,第一连接段311的底壁316与第一弯折部3121的底壁316相连接,从而可降低按动件33被误触的风险。
结合参阅图5和图6,其中图6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电路板32包括第一硬性板321、第二硬性板322和设置于第一硬性板321和第二硬性板322之间的第一柔性板323,第一硬性板321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第一柔性板323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电池34与第一柔性板323层叠设置,第二硬性板322设置于电池34远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端;其中,指示件35和电池34均与第一硬性板321电连接,按动件33与第二硬性板322电连接。
即通过将电路板32设置成第一硬性板321、第二硬性板322和第一柔性板323,从而可将第一硬性板321设置成位于第一弯折部3121,将第二硬性板322和第一柔性板323设置成位于第一连接段311,且第一柔性板323呈柔性且薄,第一柔性板323可较便捷地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且层叠于电池34的一侧,并越过电池34使得第二硬性板322位于电池34远离第一硬性板321的一端,以利用第一连接段311延伸方向上的空间安装第二硬性板322,可避免第一连接段311过厚或过宽,使得第一连接段311延伸方向上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且按动件33更靠近可视件10,更便于用户对其操控。
具体地,第一硬性板321为与第一弯折部312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条状,并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指示件35电连接于第一硬性板321的一侧面;电池34呈与第一连接段31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条状,且其一端直接电连接于第一硬性板321上;第一柔性板323也呈与第一连接段311的形状相匹配的长条状,其叠至于电池34的一侧并跨越电池34,延伸至电池34远离第一硬性板321的一端,与第二硬性板322电连接;其中第二硬性板322用于电连接按动件33,按动件33的工作特性决定其需要被硬性支撑,第二硬性板322还压持于按动件33上,提供给按动件33压持力,便于按动件33被按压触发。
继续参阅图5和图6,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叠置于电池34的端面,以充分利用第一连接段311的截面尺寸容置第二硬性板322,使得第二硬性板322和电池34形成的长度尺寸相对较小,进而可减小对第一连接段311的长度需求,相对而言可使得第一连接段311能 够容置具有更大长度尺寸的电池34,因而电池34的电容量也可做到更大。
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为第二硬性板322设有印刷电路的表面或与设有印刷电路相背的表面。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叠置于电池34的端面,换言之,第二硬性板322的厚度尺寸与电池34的长度尺寸相叠加,则第二硬性板322对第一连接段311的长度尺寸要求较小。
本实施例中,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大致垂直于第一柔性板323的主表面,进而第一柔性板323和第二硬性板322紧凑地设置于电池34的相邻两侧,可更合理地利用第一连接段311内的安装空间,并通过与第一连接段311的内壁面相抵接,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第一柔性板323、第二硬性板322和电池34在第一连接段311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若电池34远离第一硬性板321的一端为异形面,则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叠至于该异形面上,例如该异形面为倾斜面,则第二硬性板322的主表面与第一柔性板323的主表面也可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佩戴件30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与第一硬性板321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控制器用于根据按动件33的触发指令执行相应的功能,例如音量的调节、播放或暂停等功能,同时还能够控制指示件35闪烁或震动,以反馈按动件33的操作信息或表征佩戴件30自身的状态,例如电量的高低,控制器还能够给壳体21内的各电学器件分配电能,以激活相应的电学器件来工作。
换言之,控制器设置于扬声器37和电池34之间,在佩戴状态下,其也设置于鼻梁和耳廓这两处支撑点之间,可进一步地增加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稳固性。
电路板32还包括第二柔性板324,第二柔性板324连接于第一硬性板321远离第一柔性板323的一侧,且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佩戴件还包括扬声器37,扬声器37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并与第二柔性板324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控制器还用控制扬声器37震动发声;其中控制器和第一硬性板321的层叠方向、扬声器37和第二柔性板324的层叠方向及电池34与第一柔性板323的层叠方向均相同,以便于电路板32、电池34、控制器和扬声器37等电学器件组装于壳体31内。
扬声器37的外形尺寸较大,以利用第二柔性板324较薄的特性叠至于扬声器37的一侧,既能够便于扬声器37电连接第二柔性板324,也使得对第二弯折部3122内的安装空间的要求较低,可避免使得第二弯折部3122臃肿。
电路板32还包括第三柔性板325,第三柔性板325连接于第二柔性板324的一侧,且相对第二柔性板324弯折设置;佩戴件30还包括第一拾音件38,第一拾音件38与第三柔性板325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第一拾音件38位于控制器和扬声器37之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至图6,第一硬性板321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还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佩戴件30整体结构大致呈异形杆状,其中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为空壳结构,则佩戴件30中为空壳结构的部分,其结构强度和刚度均相对实心结构较弱,而第一弯折部3121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和第一连接段311之间,相对而言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更弱些。
本申请中,通过将电路板32的第一硬性板321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以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从而可对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加强,进而有利于提升壳体31的整体结构的抗弯折强度,即可提升佩戴件的抗弯折强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壳体31具有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第一侧壁317、顶壁315、第二侧壁318和底壁316组成壳体31;其中在佩戴状态下,第一侧壁317贴向用户头部,第二侧壁317朝向背离用户头部的一侧,顶壁315水平向上,底壁316水平向下。
结合参阅图4和图5,第一硬性板321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其中抗弯折支撑可以是,第一硬性板321的两侧边分别抵接第一弯折部312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或者第一硬性板321两侧边分别抵接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 或者第一硬性板321连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中的任一者上,均可起到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5和图6,第一硬性板321具有一主表面,主表面朝向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317或第二侧壁318设置,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或底壁316形成抵接。
其中,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一侧边缘可以与顶壁315或底壁316形成抵接;或者,第一硬性板321上与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顶壁315和底壁316形成抵接;从而均可增加第一弯折部3121的截面系数,进而提升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的抗弯折强度。
相对于第一弯折部3121未设置有抵接其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或第二侧壁318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弯折部3121内设置有第一硬性板321,且第一硬性板321与第一弯折部3121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可显著地提升第一弯折部312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硬性板321设置成使得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且叠置于第一硬性板321的主表面,并进一步使得控制器和第一硬性板321分别抵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可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弯折部3121抗弯截面系数,即可提高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
扬声器37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内,进一步对第二弯折部3122形成抗弯折支撑;电池34设置于第一连接段311,进一步对第一连接段311形成抗弯折支撑;电池34和扬声器37均与第一硬性板321电连接。
其中,电池34的两侧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和/或电池34的另外两侧分别抵接第一连接段311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以形成抗弯折支撑。
可选地,电池34还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段311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
扬声器37的两侧可分别抵接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和底壁316,和/或扬声器37的另外两侧分别抵接第二弯折部3122的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以形成抗弯折支撑。
可选地,扬声器37还可以通过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底壁316、第一侧壁317和第二侧壁318。
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3和图5,下凹段312的凹陷314处设有第一拾音孔301,第一拾音件38通过第一拾音孔301拾音,以利用该凹陷314降低拾音时的风噪。
本实施例中,第一拾音孔301设置于凹陷314的底部,因凹陷314的底部区受到凹陷314外的风速影响最小,因而设置于此处的第一拾音孔301所输入声音的风噪最小。
用户在处于骑行或跑步等运动状态下,凹陷314外风速较高,而凹陷314内由于下凹段312的遮挡受凹陷314外的气流影响较小,则通过设置第一拾音孔301于凹陷314处,即可在第一拾音孔301拾音初始时所获取的声音的风噪较小,有利于提升所获取声音的质量。
可选地,第一拾音孔301还可以设置于凹陷314的腰部。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之间的转角连接处设置第一拾音件38,换言之,利用第一硬性板321和扬声器37之间的空隙设置第一拾音件38,以充分利用下凹段312的空间,使得各电学器件在佩戴件30上分布的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紧凑,相对所占用的体积较小。
控制器用于将通过第一拾音件38获取的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可控制扬声器37出音,其中第二弯折部3122朝向耳道口的一端设有出音孔。
佩戴件30还包括降噪件364,降噪件364设置于第一弯折部3121内,且降噪件364的降噪通道303的一端与第一拾音孔301相连通,降噪通道303的另一端与第一拾音件38相连通,降噪件364位于扬声器37和第一硬性板321之间,且降噪件364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第一弯折部3121的顶壁315和底壁316,以进一步地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的抗弯折强度,还可加强第一弯折部3121和第二弯折部3122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
参阅图7,图7是图5所示佩戴件中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降噪通道303包括降噪腔室304和连接降噪腔室304的传输通道305,降噪腔室304垂直于降噪通道303的延伸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传输通道305的截面尺寸,即声音在经过降噪通道303的过程中,由传输通道305进入降噪腔室304后,声音由较小空间进入较大空间内时,其能量将衰减,进而可降低由声音传输所产生的风噪,可提升第一拾音件38所拾取的声音质量。
如图5所示,第二弯折部3122还设有定位壁3123,定位壁3123位于扬声器37和降噪件364之间,用以限定降噪件364的位置。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至图6,电路板32还包括第三硬性板326,第三硬性板326位于第二弯折部3122,第三硬性板326连接于第二柔性板324远离第一硬性板321的一端。
可选地,佩戴件30还包括第二拾音件39,第二拾音件39与第三硬性板326电连接且层叠设置,第二拾音件39与扬声器37错位设置,即第二拾音件39避让扬声器37,避免第二拾音件39和扬声器37的安装位置重合,而致使佩戴件30过厚,有利于佩戴件30的微型化,即可使得佩戴件30的外形尺寸。
下凹段312还设有第二拾音孔307,第二拾音件39设置于下凹段312内,并通过第二拾音孔307拾音;其中,第二拾音孔307的朝向不同于第一拾音孔301的朝向,以通过第二拾音孔307获取环境噪音,从而通过第一拾音孔301和第二拾音孔307所获取的声音,通过算法进行降噪,以去除环境噪音。
具体地,第二弯折部3122远离第一弯折部3121的一端设有第二拾音孔307,在佩戴状态下,第二拾音孔307朝向背离用户头部的一侧,第一拾音孔301向上朝向头顶。第一拾音件38和第二拾音件39均电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第一拾音件38和第二拾音件39所分别获取的声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以消除环境噪音,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地通话质量和语音控制该可穿戴设备100的操控性能。
可选地,第三硬性板326上还设有充电件36,充电件36用于给电池34充电。
换言之,第三硬性板326可连接有第二拾音件39和/或充电件36。
具体地,佩戴件30包括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均设置于第二连接段313与下凹段312的连接区域,磁吸件308用于磁性吸附向充电件供电的充电器200,充电件36电连接电池34,充电件36用于外接充电器200,以向壳体31内的电池34充电。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段313与下凹段312的连接区域为第二连接段313与下凹段312的连接形成的转角结构,通过将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设置于该转角结构内,以充分利用壳体31内的微小空间是实现佩戴件30的充电功能,并可将壳体31内较规整且较大型的空间配置为安装较大尺寸的电学器件,使得壳体31内安装的各电学器件能够得以更合理地分布,且更紧凑,有利于佩戴件30的小型化,使得其能够更接近于常用眼镜的镜腿或表带等。
磁吸件30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磁吸件308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使得充电器200需要以特定的姿态与佩戴件30结合,才能够使得磁吸件308磁吸充电器200且充电器200与充电件36电连接,若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相结合的姿态不正确,则该至少两个磁吸件308对充电器200具有相斥的磁性力,使得充电器200难以与佩戴件30结合,从而可进行防呆,以提升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的电连接效率。
可选地,磁吸件30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磁吸件308的磁极分布方式均相同,磁吸件308仅起磁性吸附的作用。
结合参阅图3、图5和图8,其中图8是图3中扬声器、充电件和磁吸件装配于第二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扬声器37设置于第二弯折部3122内,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位于扬声器37的外侧壁与第二连接段313与下凹段312的连接区域的顶壁315之间,即以利用扬声器37与第二弯折部3122的顶壁315之间剩余的小空间来布置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进而充分利用第二弯折部3122的空间,可有效地提升佩戴件30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壳体31内的各电学器件布局 更加紧凑,从而可利于佩戴件30的小型化,使得其更接近于常用眼镜的镜腿结构和表带结构等。
如图5和图8所示,扬声器37大致呈矩形体,其包括呈矩形连接的第一长边侧壁371、第一短边侧壁372、第二长边侧壁373和第二短边侧壁374;顶壁315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顶面3151、第二顶面3152和第三顶面3153,第一顶面3151位于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顶面3152和的第三顶面3153位于第二弯折部3122,第一顶面3151和第二顶面3152配合形成凹陷314;其中第一长边侧壁371与第二顶面3152相邻设置,第一短边侧壁372与第三顶面3153相邻设置,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顶面3152、第三顶面3153以及第一短边侧壁372所限定的区域内。
其中,弯折连接的第二顶面3152和第三顶面3153形成转角结构,第二顶面3152、第三顶面3153以及第一短边侧壁372所围设限定的区域大致呈三角状,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三角区域内,以充分利用第二弯折部3122内的微小空间,提升佩戴件30的整体结构紧促性,有利于其小型化。
进一步地,该转角结构还用于定位充电器200,以利用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实行对充电器200的定位,以更利于充电器200的对位充电。
如图8所示,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中的一部分位于第二长边侧壁373远离第一长边侧壁371的一侧,以充分利用扬声器37朝向第二连接段313一侧的空间来安置部分充电件36和磁吸件308。
本实施例中,磁吸件308包括第一磁铁331和第二磁铁332,充电件36包括第一充电电极361和第二充电电极362,第一充电电极361、第一磁铁331和扬声器37沿第二顶面3152分布,第一充电电极361、第一磁铁331、第二充电电极362和第二磁铁332还沿第三顶面3153分布,以充分利用第二顶面3152和第三顶面3153的纵向尺寸。
其中第一充电电极361和第二充电电极362为顶针结构,而第一磁铁331和第二磁铁332为确保对充电器200具有较好的磁吸力,其体积较大并呈异形结构,其自身的异形结构用以适应于第二弯折部3122内的剩余边角空间,提升对第二弯折部3122内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第一充电电极361设置于第二顶面3152、第三顶面3153和第一磁铁331所限定的区域内,第二充电电极362位于第一磁铁331、第二磁铁332、扬声器37和第三顶面3153围设的区域内。
结合参阅图3、图9和图10,其中图9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又一轴侧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3所示佩戴件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底壁316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底面3161、第二底面3162和第三底面3163,第一底面3161位于第一弯折部3121,第二底面3162和第三底面3163位于第二弯折部3122。
其中,扬声器37与第二弯折部3122的第一侧壁317之间形成有谐振腔363,第二弯折部3122还设有连通谐振腔363的出音孔365,第二弯折部3122的第二侧壁318设有消音孔366,扬声器37贴设第二侧壁318上,并封盖消音孔366。
具体地,出音孔365设置于第二底面3162,消音孔366配合出音孔365形成偶极子。消音孔366和出音孔365位于扬声器37的不同侧面,且在佩戴状态下,消音孔366和出音孔365到用户耳道口的距离也不同,消音孔366输出的声音和出音孔365输出的声音满足特定的条件(例如相位差约为180度),可以形成类偶极子辐射,在远场,消音孔366输出的声音和出音孔365输出的声音可以反相相消,从而降低扬声器37在远场的漏音音量,防止扬声器37输出的声音被附近的人听到,从而可使得佩戴件30具有更强的隐私性。
进一步地,第三底面3163还设有调音孔364,调音孔364连通谐振腔363,调音孔364用于等效缩短谐振腔363的腔体长度,以提升谐振腔363的谐振频率,可使得扬声器37所产生的频响曲线尽量平坦,避免谐振腔363发生谐振导致的用户佩戴时的不适感。
如图5所示,佩戴件30还包括柔性套306,柔性套306套设于第二连接段313上;其中,第二连接段313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一 侧,进而柔性套306夹紧于用户头部,并与用户头部弹性接触,对用户头部的压力较小,使得用户佩戴较舒适,且柔性套306还能提供较好的摩擦力,增加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器200,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充电器中座体、限位件和磁性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该充电器200包括座体210、限位件220和磁性件230,座体210设置有一接合面211;限位件220设置于座体210上;磁性件230设置于座体210上,用以与佩戴件30上的磁吸件308磁吸配合,磁性件230和磁吸件308之间的磁吸力具有使得佩戴件30贴附于接合面211上的第一分量以及使得佩戴件30与限位件220形成限位的第二分量。
换言之,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对接时,磁性件230和磁吸件308之间产生有相互牵引的磁吸力,磁吸力为矢量,其可分解成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其中第一分量可牵引佩戴件30贴附于接合面211上,第一分量可牵引佩戴件30与限位件220形成限位关系,从而用户只需将充电器200和佩戴件30的接电位置大致对准,即可在磁性件230与磁吸件308的磁吸配合下,使得充电器200和佩戴件30自适应地对接,便于用户采用充电器200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充电器200和佩戴件30对接后,存在至少一个磁性件230的几何中心与对应的磁吸件308的几何中心相错位。并且,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磁性件230的几何中心至限位件220之间的间距小于该磁吸件308的几何中心至顶壁315的间距,而在无阻挡的条件下磁性件230的几何中心和磁吸件308的几何中心趋向于对中相吸,进而在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对接时,磁性件230和磁吸件308之间的磁吸力还将产生致使顶壁315与限位件220形成限位关系的第二分量。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限位件220为呈半包围结构的挡壁,其设置于座体210的边沿,第二分量设置成将佩戴件30抵靠于该挡壁上,以形成限位配合。其中,挡壁具有与接合面211垂直的止挡面221,第二分量设置成将佩戴件30抵靠于该止挡面221上。
具体地,挡壁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子壁223和第二子壁224,第一子壁223和第二子壁224用以与佩戴件30的转角结构限位配合。
可选地,限位件220还可以为设置于座体210的接合面211上的凸起或凹槽,该凸起或凹槽用于定位佩戴件30。其中,佩戴件30上设有与该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或者佩戴件30上设有与该凹槽相匹配的凸起。
本实施例中,磁性件2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磁性件230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以进行防呆,避免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之间的充电姿态不准,并可提升充电器200与佩戴件30的电连接效率。
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座体、限位件和磁性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座体210包括主体部212、盖体部213、接电件214和供电板215,磁性件230和供电板215层叠设置,且均位于主体部212和盖体部213扣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接电件214与供电板215电连接,且自主体部212上的安装孔外露,用于电连接佩戴件30的充电件36。
如图12所示,座体210还设有卡接壁216,卡接壁216与限位件220配合形成有卡接口217,以卡接佩戴件30,进一步地提升充电器200和佩戴件30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提升充电稳定性。
如图11所示,充电器200还包括接电头240,座体21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座体210上均对应设有限位件220和磁性件230,接电头240通过导线电连接该两个座体210的供电板215,从而两个座体210可分别对可穿戴设备100的两个佩戴件30进行充电。
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300,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充电系统300包括如上述的可穿戴设备100和充电器200,充电器200用于给设置于该可穿戴设备100的佩戴件30中电池34进行充电,不在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通过限定 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下凹段,其中下凹段形成有向下的凹陷,且电子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该下凹段,以利用下凹段来安装电子器件,进而可充分利用佩戴件内的安装空间,使得电子器件的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佩戴件的小型化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7)

  1. 一种佩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段和下凹段,所述下凹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其中所述下凹段在佩戴状态下形成有向下的凹陷;
    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下凹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以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抗弯折支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具有一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至少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或底壁形成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上与所述主表面相邻的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抵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抗弯折强度提高至少2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且叠置于所述主表面,并使得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和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以对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以对所述第一连接段形成抗弯折支撑;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的底部设有拾音孔,所述佩戴件还包括降噪件和拾音件,所述降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且所述降噪件的降噪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拾音孔相连通,所述降噪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拾音件相连通,所述降噪件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之间,且所述降噪件的两端还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定位壁,所述定位壁位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降噪件之间,用以限定所述降噪件的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彼此向相背离的一侧延伸;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弯曲,以使得其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用户头部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相对的两端;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下凹段;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扬声器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用于连接可视件,所述可视件用于架设于鼻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段用以架设于耳廓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段包括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配合围成所述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 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其中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电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下凹段内,所述扬声器、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按动件和指示件,所述按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下凹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指示件用于反馈所述按动件的操作信息;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按动件和所述指示件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第二硬性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和所述第二硬性板之间的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
    所述指示件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直接电连接,所述按动件与所述第二硬性板电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还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顶壁和底壁形成抗弯折支撑。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远离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第二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和第三柔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侧,且相对所述第二柔性板弯折设置;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一拾音件和第二拾音件,所述第一拾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拾音件与所述第三柔性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拾音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且与所述第三硬性板电连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按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指示件,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下凹段,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按动件和所述指示件之间。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段包括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彼此配合形成所述凹陷,所述指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上背离所述顶壁的底壁;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第二连接段用于架设于用户的耳廓上。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硬性板、第二硬性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硬性板和所述第二硬性板之间的第一柔性板,所述第一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柔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柔性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硬性板设置于所述电池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
    所述指示件和所述电池均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所述按动件与所述第二硬性板电连接。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性板的主表面叠置于所述电池的端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二柔性板,所述第二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硬性板远离所述第一柔性板的一侧,且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并与所述第二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硬性板的层叠方向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二柔性板的层叠方向相同。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柔性板,所述第三柔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的一侧,且相对所述第二柔性板弯折设置;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一拾音件,所述第一拾音件与所述第三柔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拾音件位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扬声器之间。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端;
    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第二拾音件,所述第二拾音件与所述第三硬性板电连接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二拾音件与所述扬声器错位设置。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三硬性板,所述第三硬性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三硬性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柔性板远离所述第一硬性板的一端;
    所述第三硬性板上还设有充电件,所述充电件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2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下凹段的两端并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子器件包括充电件,所述佩戴件还包括磁吸件,所述充电件和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下凹段的连接区域,所述磁吸件用于磁性吸附向所述充电件供电的充电器。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磁吸件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顶壁形成有在佩戴状态下向下的凹陷,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并向背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延伸;
    所述佩戴件进一步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部内,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位于所述扬声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顶壁之间。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呈矩形连接的第一长边侧壁、第一短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所述顶壁包括依次弯折连接的第一顶面、第二顶面和第三顶面,所述第一顶面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顶面和的第三顶面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二顶面配合形成所述凹陷;
    其中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所述第二顶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短边侧壁与所述第三顶面相邻设置,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顶面以及所述第一短边侧壁所限定的区域内。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件和磁吸件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侧壁远离所述第一长边侧壁的一侧。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弯折连接的所述第二顶面和所述第三顶面形成转角结构,所述转角结构用于定位所述充电器。
  35.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充电件包括第一充电电极和第二充电电极,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扬声器沿所述第二顶面分布,所述第一充电电极、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充电电极和所述第二磁铁还沿所述第三顶面分布。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面、所述第三顶面和所述第一磁铁所限定的区域内,所述第二充电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所述扬声器和所述第三顶面围设的区域内。
  37.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佩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形成有谐振腔,所述第二弯折部还设有连通所述谐振腔的出音孔,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二侧壁设有消音孔,所述扬声器贴设所述第二侧壁上,并封盖所述消音孔,所述消音孔配合所述出音孔形成偶极子。
  38. 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37任一项所述的佩戴件,所述佩戴件与所述可视件连接。
  39. 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佩戴件磁吸件;
    所述充电器包括:
    座体,设置有一接合面;
    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
    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用以与所述佩戴件上的磁吸件磁吸配合,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具有使得所述佩戴件贴附于所述接合面上的第一分量以及使得所述佩戴件与所述限位件形成限位的第二分量;
    其中,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性件磁吸配合,以使得所述接合面贴设于所述佩戴件,且所述佩戴件与所述限位件形成限位。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呈半包围结构的挡壁,所述第二分量设置成将所述佩戴件抵靠于所述挡壁上。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具有与所述接合面垂直的止挡面,所述第二分量设置成将所述佩戴件抵靠于所述止挡面上。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所述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子壁用以与所述佩戴件的转角结构限位配合。
  43.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磁性件的磁极方向互为反向设置。
  44.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主体部、盖体部、接电件和供电板,所述磁性件和所述供电板层叠设置,且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体部扣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接电件与所述供电板电连接,且自所述主体部上的安装孔外露。
  45.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设有卡接壁,所述卡接壁与所述限位件配合形成有卡接口,以卡接所述佩戴件。
  46.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所述座体的接合面上的凸起或凹槽,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用于定位所述佩戴件。
  47. 根据权利要求39-4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接电头,所述座体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座体上均对应设有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磁性件,所述接电头通过导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座体。
CN202280007752.3A 2022-01-27 2022-12-14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7769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3925.0U CN217642756U (zh) 2022-01-27 2022-01-27 充电器和充电系统
CN202220234921.4U CN217386001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02220235624.1U CN217386003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02220235575.1U CN217386002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02220234875.8U CN217386000U (zh) 2022-01-27 2022-01-27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PCT/CN2022/139084 WO2023142745A1 (zh) 2022-01-27 2022-12-14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9673A true CN117769673A (zh) 2024-03-26

Family

ID=87470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752.3A Pending CN117769673A (zh) 2022-01-27 2022-12-14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0081A1 (zh)
EP (1) EP4276516A1 (zh)
JP (1) JP2024518812A (zh)
KR (1) KR20230147205A (zh)
CN (1) CN117769673A (zh)
WO (1) WO20231427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20476U (zh) * 2013-11-08 2014-07-16 深圳市广百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太阳镜
DE102016103477A1 (de) * 2016-02-26 2017-08-31 USound GmbH Audiosystem mit strahlformenden Lautsprechern sowie Brille mit einem derartigen Audiosystem
CN106226920A (zh) * 2016-08-19 2016-12-14 赵矗 多功能智能眼镜
CN111562676A (zh) * 2020-06-24 2020-08-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
CN113242489A (zh) * 2021-06-10 2021-08-10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电子设备
CN217386002U (zh) * 2022-01-27 2022-09-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386001U (zh) * 2022-01-27 2022-09-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386000U (zh) * 2022-01-27 2022-09-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642756U (zh) * 2022-01-27 2022-10-2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器和充电系统
CN217386003U (zh) * 2022-01-27 2022-09-0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518812A (ja) 2024-05-07
EP4276516A1 (en) 2023-11-15
KR20230147205A (ko) 2023-10-20
US20230380081A1 (en) 2023-11-23
WO2023142745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66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to-charger se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183752A1 (zh) Ar眼镜
CN214704204U (zh) 眼镜及其镜腿
CN117441125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642756U (zh) 充电器和充电系统
CN217386001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US20050168824A1 (en) Binocular virtual display imaging device
CN117769673A (zh) 佩戴件、可穿戴设备及充电系统
CN217386000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N217386002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WO2024113557A1 (zh) 一种耳机
WO2024113551A1 (zh) 一种耳机
WO2024113550A1 (zh) 一种耳机
CN220234899U (zh) 一种耳机
CN220359313U (zh) 一种耳机
CN220359310U (zh) 一种耳机
CN220087454U (zh) 机芯模组和耳机
CN220359311U (zh) 一种耳机
CN220234900U (zh) 一种耳机
WO2024113478A1 (zh) 一种耳机的充电盒
WO2024113330A1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4113331A1 (zh) 一种耳机
WO2024113332A1 (zh) 机芯模组及耳机
CN219087278U (zh) 壳体组件、机芯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123036U (zh) 一种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