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4161U - 一种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4161U
CN217384161U CN202121994618.6U CN202121994618U CN217384161U CN 217384161 U CN217384161 U CN 217384161U CN 202121994618 U CN202121994618 U CN 202121994618U CN 217384161 U CN217384161 U CN 217384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device
rods
rod
measuring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946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于彦权
刘玉彬
高恩壮
陈沭天
郑治华
武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946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4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4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4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轮胎的静力半径,该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及测量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所有支撑杆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并均具有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轮辋的内侧的第二工作位置,当所有支撑杆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有支撑杆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的间距相等,即所有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位于车轮的轮辋的轴线上,测量机构连接于支撑机构,测量机构被配置为测量交点与地面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中的测量机构通过支撑机构固定于车轮上,并能够通过测量所有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地面的间距从而得到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不同类型(如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或专用车等)的卡车的车轮的直径不同,而且相同类型的卡车在由装配线下线后的负载可能不同,同时由于轮胎的生产厂家不同、轮毂的生产厂家不同、轮毂的材质不同及轮胎的胎压不同等差异,每辆卡车的轮胎的静力半径均有差异,因此卡车的轮胎的静力半径需要以卡车在装配线完成装配并下线后的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测量值为准。
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采用轮胎的经验数值代替卡车的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以完成相关的场景应用,但经验数值可能会与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有较大偏差,即经验数值无法应用在一些需要用到轮胎的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的应用场景中。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测量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的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装置,以测量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轮胎的静力半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所有所述支撑杆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并均具有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轮辋的内侧的第二工作位置,当所有所述支撑杆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有所述支撑杆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所述交点的间距相等;及
测量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交点与地面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被配置为驱动所有所述支撑杆同时朝向或背离所述交点移动,并使所有所述支撑杆能够同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移动件,能够沿所述轮辋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板移动;
连杆组件,所有所述支撑杆均连接有所述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移动件和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杆;及
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包括:
手轮;及
螺杆,所述螺杆的轴线能够与所述轮辋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轮,且所述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移动件螺接于所述螺杆。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激光发射器,当所有所述支撑杆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指示棒,所述指示棒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指示棒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激光的发射方向,当所有所述支撑杆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指示棒沿竖直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手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手轮设置有多个辐条,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绕所述螺杆均匀排列,当所有所述支撑杆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能够穿过所述手轮并分别伸入多个所述限位孔中的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抵靠多个所述辐条中的一个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连杆,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有所述支撑杆绕其轴线的交点沿周向均匀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的支撑杆远离其轴线与其它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的一端能够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当所有支撑杆均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时,测量装置被固定于车轮上,同时,由于所有支撑杆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的间距相等,使得所有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位于车轮的轮辋的轴线上,即本实用新型中的测量机构通过支撑机构固定于车轮上,并能够通过测量所有支撑杆的轴线的交点与地面的间距从而得到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的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支撑机构;11、支撑杆;12、驱动结构;121、移动件;122、连杆组件;1221、第一连杆;1222、第二连杆;123、驱动件;1231、手轮;12311、辐条;1232、螺杆;1233、轴承;
21、安装盒;
3、安装板;31、预装件;
4、指示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一些需要用到轮胎的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的应用场景中,卡车在装配线完成装配并下线后,需要获得其轮胎的静力半径的数值,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轮胎的经验数值代替卡车的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但由于卡车的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受卡车的负载、轮毂的材质及轮胎的胎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经验数值可能会与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有较大偏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轮胎的静力半径,请参阅图1至图4,该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及测量机构,支撑机构1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11,所有支撑杆11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并均具有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轮辋的内侧的第二工作位置,当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有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的间距相等,测量机构连接于支撑机构1,测量机构被配置为测量交点与地面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的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与其它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的一端能够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当所有支撑杆11均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时,测量装置被固定于车轮上,同时,由于所有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的间距相等,使得所有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位于车轮的轮辋的轴线上,即本实施例中的测量机构通过支撑机构1固定于车轮上,并能够通过测量所有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与地面的间距从而得到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
具体地,卡车在装配线完成装配并下线后,测量人员通过使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以将测量装置固定于卡车的车轮上,当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各个支撑杆11远离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以交点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测量机构通过测量所有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与地面的间距从而得到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的精准数值,测量结束后,测量人员通过使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以将测量装置由卡车的车轮上卸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包括三个支撑杆11,后续内容均以此为例。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三个支撑杆11绕其轴线的交点沿周向均匀排列,即相邻的两个支撑杆11的轴线的夹角均为120度,以提高测量装置固定于车轮上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测量装置固定于车轮上,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1还包括驱动结构12,驱动结构12被配置为驱动所有支撑杆11同时朝向或背离交点移动,并使所有支撑杆11能够同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即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支撑杆11能够同时抵接轮辋的内侧壁,相较于三个支撑杆11独立移动,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保证当测量装置固定于车轮上时三个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位于轮辋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测量装置还包括安装板3,驱动结构12包括移动件121、连杆组件122及驱动件123,移动件121能够沿轮辋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安装板3移动,所有支撑杆11均连接有连杆组件122,连杆组件122包括第一连杆1221和第二连杆1222,第一连杆1221和第二连杆1222沿支撑杆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杆122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移动件121和支撑杆11,第二连杆122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板3和支撑杆11,以保证支撑杆11与安装板3之间的间距不会大于第二连杆1222的长度,驱动件123被配置为驱动移动件121移动,当移动件121沿轮辋的轴线的延伸方向背离或朝向安装板3移动时,第一连杆1221相对移动件121转动,同时第二连杆1222相对安装板3转动,支撑杆11沿其轴线背离或朝向上述交点移动,进而使支撑杆11能够同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撑杆11均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一连杆1221和第二连杆1222均铰接于第一杆部,第二杆部连接于第一杆部,且第二杆部远离第一杆部的一端能够抵接于轮辋的内侧壁,三个支撑杆11还均包括弹性件,弹性件抵接于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之间,以使第二杆部与轮辋的内侧壁柔性接触,既能够避免损坏车轮或测量装置,同时还能够保证第二杆部远离第一杆部的一端与轮辋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进而保证测量装置能够稳定地固定于车轮上。
当卡车在装配线完成装配并下线后,车桥的端部由轮辋中心的通孔伸出,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上连接有预装件31,预装件31设置有预装槽,车桥的端部能够部分伸入预装槽内,同时移动件121能够在预装槽内移动,即测量人员能够先将预装件31套设于车桥的端部的外周,以将测量装置预装于车轮上,然后操纵移动件121移动,进一步保证三个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位于轮辋的轴线上。
为了便于测量人员操纵移动件121移动,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23包括手轮1231及螺杆1232,螺杆1232的轴线能够与轮辋的轴线重合,螺杆1232的一端连接于手轮1231,且螺杆1232转动连接于安装板3,移动件121螺接于螺杆1232。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测量人员控制手轮12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接于螺杆1232的移动件121沿轮辋的轴线的延伸方向背离安装板3移动,同时第一连杆1221和第二连杆1222朝向轮辋的内侧壁转动,支撑杆11沿其轴线朝向轮辋的内侧壁移动,当支撑杆11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测量人员停止转动手轮1231,测量完成后,测量人员控制手轮12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测量装置从车轮上卸下。当然,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测量人员也可通过控制手轮12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支撑杆11沿其轴线朝向轮辋的内侧壁移动,并通过控制手轮12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测量装置从车轮上卸下,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之间具有最大间距和最小间距,当支撑杆1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交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最小间距且小于等于最大间距即可,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能够适于固定于具有不同尺寸的轮辋的车轮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122包括两个以上第二连杆1222,两个以上第二连杆1222沿支撑杆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有效支撑支撑杆11,并能够增加支撑杆11与安装板3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螺杆1232的外周套设有轴承1233,测量机构还包括安装盒21,安装盒21连接于轴承1233,以将测量机构连接于支撑机构1,测量机构包括激光测距模块(图中未示出),激光测距模块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安装于安装盒21内,当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以便于激光测距模块直接测量上述交点与地面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轮胎的实际静力半径等于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口和地面的间距与激光发射器的激光发射口和三个支撑杆11的轴线的交点沿竖直方向的间距之和。
为使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本实施例中的测量装置还包括指示棒4,指示棒4连接于安装板3,指示棒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激光的发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当测量人员将测量装置预装于车轮上时,需保证指示棒4沿竖直方向延伸,进而保证当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为了便于测量人员通过目测来确保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本实施例中除设置延伸方向平行于激光的发射方向的指示棒4外,还在该指示棒4的两侧设置额外的两个指示棒4,三个指示棒4绕螺杆1232的轴线均匀排列,即相邻的两个指示棒4的轴线的夹角均为120度,测量人员能够通过额外的两个指示棒4的位置进一步判断激光发射器是否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在预装测量装置时通过测量人员目测来保证指示棒4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可能不会准确地垂直于地面,为此,本实施例中激光测距模块还包括陀螺仪,以保证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在未能准确垂直于地面的情况下准确测算出轮胎的静力半径。
进一步地,测量机构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激光测距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数据处理模块能够收集并处理激光测距模块测量的数据。
为进一步保证测量过程中支撑杆11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结构12还包括限位组件(图中未示出),限位组件被配置为限制手轮123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手轮1231设置有多个辐条12311,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杆,安装板3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绕螺杆1232均匀排列,当所有支撑杆11均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限位杆的一端均能够穿过手轮1231并分别伸入多个限位孔中的两个,且两个限位杆分别抵靠多个辐条12311中的一个的两侧,即多个辐条12311中的一个卡接于两个限位杆之间,以避免手轮1231发生转动。当测量结束后,测量人员抽出两个限位杆,手轮1231恢复至能够转动的状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轮胎的静力半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1),包括至少三个支撑杆(11),所有所述支撑杆(11)的轴线相交于一点,并均具有与车轮的轮辋的内侧抵接的第一工作位置及远离所述轮辋的内侧的第二工作位置,当所有所述支撑杆(11)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有所述支撑杆(11)远离其轴线的交点的一端与所述交点的间距相等;及
测量机构,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1),被配置为测量所述交点与地面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还包括驱动结构(12),所述驱动结构(12)被配置为驱动所有所述支撑杆(11)同时朝向或背离所述交点移动,并使所有所述支撑杆(11)能够同时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安装板(3),所述驱动结构(12)包括:
移动件(121),能够沿所述轮辋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板(3)移动;
连杆组件(122),所有所述支撑杆(11)均连接有所述连杆组件(122),所述连杆组件(122)包括第一连杆(1221)和第二连杆(1222),所述第一连杆(1221)和所述第二连杆(1222)沿所述支撑杆(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221)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移动件(121)和所述支撑杆(11),所述第二连杆(122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安装板(3)和所述支撑杆(11);及
驱动件(12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移动件(12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23)包括:
手轮(1231);及
螺杆(1232),所述螺杆(1232)的轴线能够与所述轮辋的轴线重合,所述螺杆(1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手轮(1231),且所述螺杆(123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所述移动件(121)螺接于所述螺杆(12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机构包括激光发射器,当所有所述支撑杆(11)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激光发射器能够沿竖直方向朝向地面发射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指示棒(4),所述指示棒(4)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所述指示棒(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激光的发射方向,当所有所述支撑杆(11)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指示棒(4)沿竖直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12)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手轮(123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1231)设置有多个辐条(12311),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绕所述螺杆(1232)均匀排列,当所有所述支撑杆(11)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能够穿过所述手轮(1231)并分别伸入多个所述限位孔中的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抵靠多个所述辐条(12311)中的一个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122)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连杆(1222),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连杆(1222)沿所述支撑杆(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支撑杆(11)绕其轴线的交点沿周向均匀排列。
CN202121994618.6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测量装置 Active CN217384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4618.6U CN21738416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94618.6U CN21738416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4161U true CN217384161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2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4618.6U Active CN217384161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4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5146B2 (en) Device for lifting at least one vehicle wheel or tyre, with detector of the state of wear of the latter
CN101055230B (zh) 用于无接触式3d车轮校准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US102526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lignment measurement components to large diameter wheels
CN111442745B (zh) 一种摆正校准设备的装置及方法
CN217384161U (zh) 一种测量装置
CN102384724A (zh) 用于检查车轮轮胎装配状况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35030B (zh) 车辆车轴定位装置及方法
CN204329922U (zh) 车辆车轴定位装置
JP4929359B2 (ja) 生タイヤ製造装置の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4089588B (zh) 汽车车桥最大转向角检测调整方法
CN106080031B (zh) 一种轮胎装配支撑装置
US20220379662A1 (en) Supporting wheel for motor vehicles
CN210952767U (zh) 一种内胎的外径波动检测装置
CN203093624U (zh) 一种偏心分度法走行车轮轴的高度调整装置
CN203337049U (zh) 轮辐检具
CN217541876U (zh) 一种汽车轮毂圆滑度检测装置
WO2015031834A1 (en) Vehicle alignment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1258698A2 (en) Self-centering device for heads or sensors for checking the attitude of vehicle wheels
CN218801798U (zh) 用于电机测试台的定位装置
CN201712662U (zh) 一种用于轮胎的四轮定位装置
CN114594448A (zh) 激光雷达的平衡安装装置、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及方法
CN111998804A (zh) 一种方向盘平面度及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CN218592201U (zh) 圆弧型壳板周向水平对中定位调整装置
CN111089573B (zh) 一种车桥转角测量装置
CN112378334B (zh) 销孔对中自动检测装置及销孔参考线的制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