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1024U -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 Google Patents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1024U
CN217381024U CN202221383941.4U CN202221383941U CN217381024U CN 217381024 U CN217381024 U CN 217381024U CN 202221383941 U CN202221383941 U CN 202221383941U CN 217381024 U CN217381024 U CN 217381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channel
air
cool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39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玉兰
王帅
张康
李国星
何向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shui Huica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39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1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1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1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属于鼓风机技术领域,其中鼓风机主机结构包括壳体、水冷通道和风冷通道;水冷通道设于壳体内并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冷通道包括多个环形水冷通道;风冷通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贯穿孔、前轴承座冷却通道以及第一轴隙冷却通道;第二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贯穿孔、壳体冷却通道、后侧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实现了水冷和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通过设置螺旋往复式水道,增加了水冷通道的覆盖面积;蜗壳内的高压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直接对轴承和转轴以及定子组件进行风冷降温,不需借助其他动力能源。

Description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鼓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式鼓风机由于其出口排气端气体压缩和摩擦的原因温度较高,为保证鼓风机的安全运行必须对鼓风机的轴承进行强制冷却。目前,常规冷却方式是在鼓风机的壳体上开设上下两个对设的环形的水道,中间连接管连接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此种冷却方式结构水道复杂,不能很好的对主机的定转子部分进行冷却,造成整体的冷却效果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旨在解决鼓风机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鼓风机主机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前端连接有蜗壳;
水冷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水冷通道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水冷通道,所述环形水冷通道具备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水冷通道之间设有连接水冷通道,多个所述连接水冷通道依次交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封堵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封堵端;
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蜗壳内腔和所述出气管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扩压器上的第一贯穿孔、设于前侧径向轴承座和扩压器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以及设于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扩压器上的第二贯穿孔、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壳体冷却通道、设于后侧径向轴承座和外止推轴承座之间的后侧冷却通道;所述壳体冷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封堵端和所述第二封堵端之间且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间隔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风冷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内侧的第二风冷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分支风冷通道;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
第一环形过渡腔,位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与所述壳体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借助开设在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上的连通孔连通所述后侧冷却通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侧冷却通道包括:
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内止推轴承和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之间,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沿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连通所述连通孔和第二轴隙冷却通道;所述第二轴隙冷却通道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和所述转轴之间;
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外止推轴承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外止推轴承座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分支通道、开设于所述外止推轴承座内部的第二分支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的第三分支通道,所述第三分支通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侧冷却通道还包括:
第二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位于止推盘的周向,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借助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一分支通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水冷通道垂直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且所述连接水冷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的横截面的宽度。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环形水冷通道包括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一水冷通道、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二水冷通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水冷通道之间的中部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中部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环形水冷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鼓风机主机结构,通过设置水冷通道和风冷通道,实现了水冷和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提高了冷却的效果;对于水冷部分,通过设置螺旋往复式水道,增加了水冷通道的覆盖面积,提高了对主机整体的冷却效果;对于风冷部分,蜗壳内的高压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直接进行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实现了对轴承和转轴以及定子组件的风冷降温,不需借助其他动力能源,降低了能量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鼓风机,鼓风机采用了上述鼓风机主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鼓风机主机结构所具有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1-A1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2-A2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A3-A3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A4-A4线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1中B1-B1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1中B2-B2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1中B3-B3线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1中B4-B4线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径向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径向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止推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1、出风管;102、蜗壳;103、壳体冷却通道;110、扩压器;111、第一贯穿孔;112、第二贯穿孔;120、前侧径向轴承座;121、第一风冷通道;122、第二风冷通道;123、分支风冷通道;124、延伸孔;130、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1、缓冲腔;132、外止推轴承座腔;133、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4、第三轴隙冷却通道;140、外止推轴承座;141、第一环形过渡腔;142、第一分支通道;143、连通孔;144、第二环形过渡腔;145、外止推轴承;146、第二分支通道;147、第三分支通道;150、后侧径向轴承座;151、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2、辅助通道;153、通风孔;154、内止推轴承;200、进水管;201、水冷进口压板;202、出水管;203、水冷出口压板;204、第一水冷通道;205、中部水冷通道;206、第二水冷通道;207、连接水冷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1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和鼓风机进行说明。所述鼓风机主机结构,包括壳体100、水冷通道和风冷通道;壳体100上设置有进水管200、出水管202以及出气管;壳体100的前端连接有蜗壳102;水冷通道设于壳体100内并连通进水管200和出水管202,水冷通道包括多个沿壳体10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水冷通道,环形水冷通道具备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相邻两个环形水冷通道之间设有连接水冷通道207,多个连接水冷通道207依次交替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封堵端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封堵端;风冷通道包括连通蜗壳102内腔和出气管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扩压器110上的第一贯穿孔111、设于前侧径向轴承座120和扩压器110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以及设于前侧径向轴承与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第二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扩压器110上的第二贯穿孔112、设于壳体100上的壳体冷却通道103、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座150和外止推轴承座140之间的后侧冷却通道;壳体冷却通道103位于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之间且与环形水冷通道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100上设置有水冷通道和风冷通道,水冷通道设于壳体100内且主要用于冷却壳体100内的定子;风冷通道包括用于冷却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的第一风道和用于冷却后侧径向轴承、内止推轴承154以及外止推轴承145的第二风道;其中风冷通道的进风口位于蜗壳102内部,用于将蜗壳102内的高压气体用于风冷系统,避免了增加其他动力来源。
其中,水冷通道连通进水管200和出水管202,水冷通道包括多个沿鼓风机壳体10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水冷通道,环形水冷通道借助其两端的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以及连通相邻两个环形水冷通过的连接水冷通道207形成自前向后依次连通的螺旋往复式水道,螺旋往复式水道增加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对主机整体的冷却效率。
另外,在鼓风机工作时,蜗壳102内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一贯穿孔111进入第一风道,并依次通过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和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最后自出气管排出,以实现对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以及定子的内侧的冷却;蜗壳102内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贯穿孔112进入第二风道,并依次通过壳体冷却通道103和后侧冷却通道,最后自出气管排出,以实现对定子组件、内外止推轴承145、后侧径向轴承的冷却。且壳体冷却通道103位于环形水冷通道的一侧,补足了环形水冷通道未覆盖的定子部分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主机结构,通过设置水冷通道和风冷通道,实现了水冷和风冷结合的冷却方式,提高了冷却的效果;对于水冷部分,通过设置螺旋往复式水道,增加了水冷通道的覆盖面积,提高了对主机整体的冷却效果;对于风冷部分,蜗壳102内的高压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直接进行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实现了对轴承和转轴以及定子的风冷降温,不需借助其他动力能源,降低了能量的损耗。
可选的,进水管200和出水管202设于壳体100的同一侧,改变了壳体100外侧的水管的布局方式,也为壳体100上的其他布置提供了空间。
可选的,在壳体100的后部与转轴之间具有缓冲腔131,缓冲腔131连通有出风管101。可选的,缓冲腔131为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与转轴上的定子组件之间的空腔,气体最终进入该空腔内再通过出风管101排出。
可选的,第一贯穿孔111和第二贯穿孔112均为倾斜的圆孔。
可选的,前侧径向轴承座120上设有延伸孔124,延伸孔124连通第二贯穿孔112和壳体冷却通道103。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及图11,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风冷通道121、位于第一风冷通道121内侧的第二风冷通道122以及连通第一风冷通道121和第二风冷通道122的分支风冷通道123,第一风冷通道121和第二风冷通道122均为环形,且第一风冷通道121连通第一贯穿孔111;第二风冷通道122连通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
具体地,在前侧径向轴承座120的前侧壁上开设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以及连通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的分支槽。在安装时,前侧径向轴承座120的前侧壁贴合在扩压器110的后侧壁上,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借助扩压器110的后侧壁形成第一风冷通道121和第二风冷通道122,分支槽借助扩压器110的后侧壁形成分支风冷通道123。
可选的,第一风冷通道121的内径大于第二风冷通道122的外径,且第一风冷通道12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风冷通道122的横截面积。
可选的,分支风冷通道123为多个,多个分支风冷通道123均匀分布在第二风冷通道122的周向。分支风冷通道123的长度方向与前侧径向轴承座120的径向一致。
可选的,分支风冷通道123设有四个。
可选的,在定子组件和转轴之间还存在第三轴隙冷却通道134,第三轴隙冷却通道134连通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和缓冲腔131。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第二风道还包括第一环形过渡腔141,第一环形过渡腔141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座150和外止推轴承座140之间,第一环形过渡腔141与壳体冷却通道103连通,且第一环形过渡腔141借助开设在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上的连通孔143连通后侧冷却通道。
具体地,壳体冷却通道103的出风口连通第一环形过渡腔141,并在充满第一环形过渡腔141后借助第一环形过渡腔141的出风口进入止推轴承冷却通道。
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过渡槽,第一环形过渡槽位于止推盘的外侧。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与外止推轴承座140贴合,使第一环形过渡槽借助外止推轴承座140的前侧壁形成第一环形过渡腔141。
第一环形过渡腔141与壳体冷却通道103借助连通孔143连通。
可选的,壳体冷却通道103沿壳体100的轴向设置,且其出风口与连通孔143连接。连通孔143倾斜设置,连通孔143的长度方向与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0、图12及图13,后侧冷却通道包括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和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位于内止推轴承和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之间,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沿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径向设置;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连通上述连通孔143和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3;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3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外止推轴承145和外止推轴承座140之间,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包括沿外止推轴承座140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分支通道142、开设于外止推轴承座140内侧的第二分支通道146以及连通第二分支通道146和缓冲腔131的第三分支通道147,第三分支通道147沿转轴的周向分布;第二环形过渡腔144位于止推盘的周向,且第二环形过渡腔144借助通风孔153连通第一环形过渡腔141;第二环形过渡腔144同时连通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和第一分支通道142。
具体地,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与外止推轴承座140连接,且在两者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内止推轴承154、止推盘和外止推轴承145均安装在该安装空间内,且在止推盘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冷却内止推轴承154的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和用于冷却外止推轴承145的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
在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过渡槽和沿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径向设置的多个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的进风口连通第二环形过渡槽,其出风口位于后侧径向轴承与转轴的连接处,并与后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3连通。可选的,第二环形过渡槽与第一环形过渡槽借助通风孔153连通。
第二环形过渡槽的外径大于止推盘的外径,且第二环形过渡槽的内径与止推盘的外径一致。第二环形过渡槽借助外止推轴承座140形成第二环形过渡腔144,且第二环形过渡腔144位于止推盘的外侧。第二环形过渡腔144同时连通止推盘两侧的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和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
多个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沿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径向设置,且均匀分布在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上。在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径向开设有槽口,槽口与内止推轴承154贴合形成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同理,在外止推轴承座140的前侧壁上开设有槽口,该槽口与外止推轴承145贴合形成第一分支通道142,第一分支通道142用于冷却外止推轴承145。
在外止推轴承座140的中部设有外止推轴承座腔132,转轴的端部延伸至外止推轴承座腔132内,外止推轴承座腔132与第一分支通道142连通。
在外止推轴承座140的厚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二分支通道146,且第二分支通道146与外止推轴承座腔132连通;外止推轴承座140上还开设有第三分支通道147,第三分支通道147的长度方向与外止推轴承座140的厚度方向一致,且与第二分支通道146连通,并延伸至外止推轴承座140靠近后侧径向轴承座150的一侧。
在后侧径向轴承座150上还开设有辅助通道152,辅助通道152沿转轴的轴向设置,辅助通道152与第三分支通道147一一对应,且连通第三分支通道147和缓冲腔131。
进入第二环形过渡腔144内的冷却气体,一部分自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经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3,进入缓冲腔131;另一部分自第一分支通道142、外止推轴承座腔132、第二分支通道146、第三分支通道147以及辅助通道152进入缓冲腔131内。
可选的,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有多个,多个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1呈放射状分布。
可选的,第一分支通道142、第二分支通道146均为多个。
可选的,第三分支通道147与第二分支通道146一一对应。
可选的,第二环形过渡腔144与第一环形过渡腔141借助通风孔153连通,通风孔153设有多个,多个通风孔153环设于第二环形过渡腔144的周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连接水冷通道207垂直于环形通道,且连接水冷通道207的长度小于环形水冷通道的横截面的宽度。
具体地,连接水冷通道207与环形水冷通道垂直连接,且连接水冷通道207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0的轴向一致。可选的,连接水冷通道207的长度与相邻两个环形水冷通道之间的距离相等,环形水冷通道沿壳体100的轴向的宽度大于相邻两个环形水冷通道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环形水冷通道的圆心角大于180°。
具体地,环形水冷通道绕壳体100的周向环设,并借助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形成螺旋状往复式冷却水流道。可选的,壳体100上设置有封堵板,封堵板依次贯穿多个环形水冷通道,在封堵板的作用下环形水冷通道形成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环形水冷通道的圆心角大于180°小于36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多个环形水冷通道包括连接进水管200的第一水冷通道204、连接出水管202的第二水冷通道206以及位于第一水冷通道204和第二水冷通道206之间的中部水冷通道205,第一水冷通道204和第二水冷通道206的过流面积小于中部水冷通道205的过流面积。
多个环形通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水冷通道204和第二水冷通道206,其中第一水冷通道204连通进水管200,第二水冷通道206连通出水管202。在冷却时,冷却水自进水管200进入第一水冷通道204并流向中部水冷通道205,在依次经过多个中部水冷通道205后,进入第二水冷通道206,最终自第二水冷通道206所连通的出水管202流出。
可选的,第一水冷通道204的过流面积等于第二水冷通道206的过流面积。
可选的,进水管200与第一水冷通道204垂直连接,出水管202与第二水冷通道206垂直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5,环形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凸起。
环形凸起位于环形通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环形通道的中部,增加了环形通道与壳体1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此外,环形凸起还增加了环形通道的内侧的壳体100的厚度,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
可选的,散热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散热部的平面侧贴合的环形通道内侧壁上,散热部的弧形面与环形通道内的冷却水接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5,鼓风机水冷系统还包括水冷进口压板201和水冷出口压板203;进水管200借助水冷进口压板201连接在壳体100上;出水管202借助水冷出口压板203连接在壳体100上。
进水管200和出水管202均为管状,进水管200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卡接部,水冷进口压板201套设在进水管200的外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100上,水冷进口压板201与第一卡接部抵接用于将进水管200固定在壳体100上。
出水管202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卡接部,水冷出口压板203套设在出水管202的外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100上,水冷出口压板203与第二卡接部抵接用于将出水管202固定在壳体100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包括上述鼓风机主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鼓风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鼓风机主机结构所具有的所有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前端连接有蜗壳;
水冷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并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水冷通道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环形水冷通道,所述环形水冷通道具备第一封堵端和第二封堵端,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水冷通道之间设有连接水冷通道,多个所述连接水冷通道依次交替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封堵端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封堵端;
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包括用于连通所述蜗壳内腔和所述出气管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扩压器上的第一贯穿孔、设于前侧径向轴承座和扩压器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以及设于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扩压器上的第二贯穿孔、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壳体冷却通道、设于后侧径向轴承座和外止推轴承座之间的后侧冷却通道;所述壳体冷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封堵端和所述第二封堵端之间且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风冷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内侧的第二风冷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分支风冷通道;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
第一环形过渡腔,位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与所述壳体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借助开设在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上的连通孔连通所述后侧冷却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冷却通道包括:
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内止推轴承和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之间,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沿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连通所述连通孔和第二轴隙冷却通道;所述第二轴隙冷却通道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和所述转轴之间;
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外止推轴承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外止推轴承座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分支通道、开设于所述外止推轴承座内部的第二分支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的第三分支通道,所述第三分支通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冷却通道还包括:
第二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位于止推盘的周向,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借助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一分支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水冷通道垂直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且所述连接水冷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的横截面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形水冷通道包括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一水冷通道、连接所述出水管的第二水冷通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水冷通道之间的中部水冷通道,所述第一水冷通道和所述第二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小于所述中部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水冷通道的过流面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冷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凸起。
10.鼓风机,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鼓风机主机结构。
CN202221383941.4U 2022-06-02 2022-06-02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Active CN217381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941.4U CN217381024U (zh) 2022-06-02 2022-06-02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3941.4U CN217381024U (zh) 2022-06-02 2022-06-02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1024U true CN217381024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9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3941.4U Active CN217381024U (zh) 2022-06-02 2022-06-02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1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3380B (zh) 转子空冷定子蒸发冷却的汽轮发电机
CN211429118U (zh) 滚动轴承支撑的空压机冷却通道、冷却系统以及空压机
CN112879353B (zh) 一种高速离心压缩机回流风冷系统
CN114838005A (zh) 一种空压机风冷结构及空压机
CN110594170B (zh) 离心式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系统
CN216056503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盘式电机定子
CN116792328B (zh) 一种内置水冷及风冷的单级高速离心空压机
CN217381024U (zh) 鼓风机主机结构及鼓风机
CN217682476U (zh) 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19420500U (zh)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CN210461177U (zh) 离心机压缩机轴密封处的隔热冷却装置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CN214788066U (zh)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N114922864A (zh) 空气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
CN218882470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
CN220929488U (zh) 一种涡轮发电机的风冷结构
CN216872972U (zh) 一种磁悬浮蒸气压缩机
CN220622225U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鼓风机
CN210927287U (zh) 一种用于高速电机运行的水冷结构
CN220319915U (zh) 一种内置冷却水道的分体式扩压器
CN217381023U (zh) 鼓风机水冷系统
CN217381025U (zh) 一种空压机风冷结构及空压机
CN218760614U (zh) 一种两级高速磁悬浮电机自冷却排气装置
CN219840835U (zh)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N217783801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大功率潜水贯流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3

Address after: 052300 south of Weiyi Road, Xi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shui HUICAI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2300 south of Weiyi Road, Xinj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Kingst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