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835U -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0835U
CN219840835U CN202320846753.9U CN202320846753U CN219840835U CN 219840835 U CN219840835 U CN 219840835U CN 202320846753 U CN202320846753 U CN 202320846753U CN 219840835 U CN219840835 U CN 219840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hole
cavity
volut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67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毅
邴黎明
邓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ydrogen Fores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ydrogen Fores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ydrogen Fores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ydrogen Fores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67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0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0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通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至第一蜗壳腔内,进入第一蜗壳腔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弧形通道、第一轴向出气通道、第二轴向通孔、第一径向通孔、第三轴向通孔、止推轴承空腔和第一缝隙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内,再从排气孔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该结构有效减少连接管路和接头连接,可减少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组装时的零部件数,节省空间,连接简单,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对定子组件和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中,氢气和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压力下产进行电化学反应后产生电能;一般情况下进入燃料电池发动机反应前的空气都要做增压处理,空气增压主要靠空压机来实现;
离心空压机是空压机的一种实现方式,离心空压机在满足出口空气压力和流量性能要求的同时,往往转子转速很高,轴承系统通常使用空气轴承,空气轴承正常运行需要通入轴承冷却气体对轴承冷却,通常外部设一个轴承冷却气入口,从空压机外部引入;
空气温度对气膜的刚度有影响,降低空气轴承周边的空气温度及空气轴承冷却气体的温度有利于提升空气轴承支撑的稳定;
现有方案的空压机包括电机、前蜗壳、第一叶轮、后蜗壳、第二叶轮和连接管道,电机包括前端盖组件、后端盖、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前轴承和后轴承,前端盖组件、后端盖分别安装在机壳两端形成电机空腔,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和前轴承和后轴承安装在电机空腔里面,机壳上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进气孔和排气孔分别与电机空腔连通,通过系统层级上的额外布置在中冷器出口设置管路分支,引入一股气体接空压机的进气孔,通入气体冷却空压机内的轴承。该结构需要通过外接气体管路才能实现对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从而增加管路布置,导致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布置变得复杂,连接时需要多段管路和多个接头,连接复杂并且增加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外接气体管路才能实现对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从而增加管路布置,导致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布置变得复杂,连接时需要多段管路和多个接头,连接复杂并且增加材料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前蜗壳、第一叶轮、后蜗壳、第二叶轮和连接管道;其中
电机包括前端盖组件、后端盖、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前轴承和后轴承,前端盖组件、后端盖分别安装在机壳两端形成电机空腔,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轴和前轴承和后轴承安装在电机空腔里面,机壳靠近底端面处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与电机空腔连通;
后端盖与后蜗壳装配起来形成第二蜗壳腔,第二蜗壳腔里面放置第二叶轮,第二叶轮与转轴的一端连接,后蜗壳上设置有与第二蜗壳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前端盖组件与前蜗壳装配起来形成第一蜗壳腔,第一蜗壳腔里面放置第一叶轮,第一叶轮与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前蜗壳上设置有与第一蜗壳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二进气口连接起来;
前端盖组件包括前背板、第一轴承座和位于前背板和第一轴承座之间的止推轴承,前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内,前背板包括第一板体和从第一板体底面凸出的第一凸台,前蜗壳安装在第一板体顶面,第一凸台与第一轴承座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第一板体、第一凸台和第一轴承座的顶面之间形成止推轴承空腔,止推轴承安装在止推轴承空腔里;其特征在于:
机壳的顶端面往底端面的边缘处沿周向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U形通道,U形通道包括第一轴向进气通道、第二轴向出气通道和连接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和第二轴向出气通道的弧形通道;
第一板体上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轴向通孔和连接孔组;第一轴向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一蜗壳腔,另一端连通U形通道的第一轴向进气通道;连接孔组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前轴承与转轴之间存在第一缝隙,第一缝隙的两端分别连通止推轴承空腔与电机空腔;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至第一蜗壳腔内,进入第一蜗壳腔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弧形通道、第一轴向出气通道、连接孔组、止推轴承空腔和第一缝隙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内,再从排气孔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
上述所述的连接孔组包括若干第二轴向通孔、第一径向通孔和第三轴向通孔,第二轴向通孔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另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第三轴向通孔的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至第一蜗壳腔内,进入第一蜗壳腔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弧形通道、第一轴向出气通道、第二轴向通孔、第一径向通孔、第三轴向通孔、止推轴承空腔和第一缝隙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内,再从排气孔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
上述所述的第一轴向通孔的圆心01、第二轴向通孔与第一板体中心03的夹角为α1;第一轴向进气通道的圆心04、第二轴向出气通道的圆心O5与机壳中心O6的夹角为α2,夹角α1=夹角α2。
上述所述的第一板体的顶面中间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挡板。
上述所述的后端盖包括后端板和从后端板凸出的第二轴承座,后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内,后轴承与转轴之间形成第二缝隙,第二缝隙连通电机空腔,后端板的中间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后端板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
后端板上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位于第一环形槽的外围,后端板上设有若干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径向通孔,第二径向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第二挡板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径向通孔,第三径向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缝隙。
上述所述的机壳的顶端面往底端面的边缘处设有独立的第四轴向通孔,机壳的底端面边缘处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连接第四轴向通孔,另一端连通第二环形槽。
上述所述的机壳的顶端面设有第三环形槽,第三环形槽位于第四轴向通孔和第一轴向出气通道的内侧,第四轴向通孔的顶端部内侧设有第一沉槽与第三环形槽连通,第一轴向出气通道的出口处内侧设有第二沉槽与第三环形槽连通;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至第一蜗壳腔内,进入第一蜗壳腔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弧形通道、第一轴向出气通道、第二沉槽、第三环形槽、第一沉槽、第四轴向通孔、第一连接孔、第二环形槽、第二径向通孔、第一环形槽、第三径向通孔和第二缝隙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内,再从排气孔排出形成第二冷却支路。
上述所述的机壳上还设置入水咀和出水咀,机壳里面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入水咀和出水咀。
上述所述的冷却水道呈圆环型,冷却水道位于U形通道和第四轴向通孔的内侧,冷却水道的冷却液可以为定子组件和流经U形通道与第四轴向通孔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散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至第一蜗壳腔内,进入第一蜗壳腔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第一轴向进气通道、弧形通道、第一轴向出气通道、连接孔组、止推轴承空腔和第一缝隙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内,再从排气孔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该结构有效减少连接管路和接头连接,可减少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组装时的零部件数,节省空间,连接简单,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对定子组件和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
2、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在说明书实施例部分做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E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C-C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D-D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F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冷却支路气体流向第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冷却支路气体流向第二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冷却支路气体流向第一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冷却支路气体流向第二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中G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正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组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组件的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组件的前背板正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分解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另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1、前蜗壳2、第一叶轮3、后蜗壳4、第二叶轮5和连接管道6;其中
电机1包括前端盖组件11、后端盖12、机壳13、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转轴16、前轴承17a和后轴承17b,前端盖组件11、后端盖12分别安装在机壳13两端形成电机空腔18,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转轴16和前轴承17a和后轴承17b安装在电机空腔18里面,机壳13靠近底端面处设有排气孔13a,排气孔13a与电机空腔18连通;
后端盖12与后蜗壳4装配起来形成第二蜗壳腔43,第二蜗壳腔43里面放置第二叶轮5,第二叶轮5与转轴16的一端连接,后蜗壳4上设置有与第二蜗壳腔43连通的第二进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
前端盖组件11与前蜗壳2装配起来形成第一蜗壳腔23,第一蜗壳腔23里面放置第一叶轮3,第一叶轮3与转轴16的另一端连接,前蜗壳2上设置有与第一蜗壳腔23连通的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排气口22,第一排气口22通过连接管道6与第二进气口41连接起来;
如图18至图22所示,前端盖组件11包括前背板111、第一轴承座112和位于前背板111和第一轴承座112之间的止推轴承113,前轴承17a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12内,前背板111包括第一板体1111和从第一板体1111底面凸出的第一凸台1112,前蜗壳2安装在第一板体1111顶面,第一凸台1112与第一轴承座112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第一板体1111、第一凸台1112和第一轴承座112的顶面之间形成止推轴承空腔114,止推轴承113安装在止推轴承空腔114里;其特征在于:
机壳13的顶端面131往底端面132的边缘处沿周向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U形通道130,U形通道130包括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和连接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和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弧形通道1303;
第一板体1111上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轴向通孔1111a和连接孔组;第一轴向通孔1111a的一端连通第一蜗壳腔23,另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连接孔组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前轴承17a与转轴16之间存在第一缝隙161,第一缝隙161的两端分别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与电机空腔18;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连接孔组、止推轴承空腔114和第一缝隙161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该结构有效减少连接管路和接头连接,可减少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组装时的零部件数,节省空间,连接简单,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对定子组件和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
上述的连接孔组包括若干第二轴向通孔1111b、第一径向通孔1111c和第三轴向通孔1111d,第二轴向通孔1111b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另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1111c;第三轴向通孔1111d的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1111c,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第二轴向通孔1111b、第一径向通孔1111c、第三轴向通孔1111d、止推轴承空腔114和第一缝隙161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
上述的第一轴向通孔1111a的圆心01、第二轴向通孔1111b与第一板体1111中心03的夹角为α1;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的圆心04、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圆心O5与机壳13中心O6的夹角为α2,夹角α1=夹角α2,结构布置合理。
上述的第一板体1111的顶面中间设有第一凹槽1111e,第一凹槽1111e内安装有第一挡板115。
如图23至图26所示,上述的后端盖12包括后端板121和从后端板121凸出的第二轴承座122,后轴承17b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22内,后轴承17b与转轴16之间形成第二缝隙162,第二缝隙162连通电机空腔18,后端板121的中间设有第二凹槽1211,第二凹槽1211内安装有第二挡板120,第二挡板120与后端板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1221;后端板121上设有第二环形槽1210,第二环形槽1210位于第一环形槽1221的外围,后端板121上设有若干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径向通孔1212,第二径向通孔121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1221和第二环形槽1210;第二挡板120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径向通孔1222,第三径向通孔122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1221和第二缝隙162,结构布置合理。
上述的机壳13的顶端面131往底端面132的边缘处设有独立的第四轴向通孔133,机壳13的底端面边缘处设有第一连接孔134,第一连接孔134的一端连接第四轴向通孔133,另一端连通第二环形槽1210,结构布置合理。
上述的机壳13的顶端面131设有第三环形槽135,第三环形槽135位于第四轴向通孔133和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内侧,第四轴向通孔133的顶端部内侧设有第一沉槽1331与第三环形槽135连通,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出口处内侧设有第二沉槽13021与第三环形槽135连通;
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第二沉槽13021、第三环形槽135、第一沉槽1331、第四轴向通孔133、第一连接孔134、第二环形槽1210、第二径向通孔1212、第一环形槽1221、第三径向通孔1222和第二缝隙162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二冷却支路,该结构有效减少连接管路和接头连接,可减少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组装时的零部件数,节省空间,连接简单,降低成本、同时可以对定子组件和空压机内的轴承降温。
如图17所示,上述的机壳13上还设置入水咀136和出水咀137,机壳13里面设置有冷却水道138,冷却水道138的两端分别连通入水咀136和出水咀137,冷却水道138呈圆环型,冷却水道138位于U形通道130和第四轴向通孔133的内侧,冷却水道138的冷却液可以为定子组件14和流经U形通道130与第四轴向通孔133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散热,机壳引入冷却液具有同时对定子组件散热和气体流道的气体冷却的功能,另外设有多组U形通道通道在机壳上,通过多次经过冷却流道,能降低进入空压机内部的气体温度。
以上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1)、前蜗壳(2)、第一叶轮(3)、后蜗壳(4)、第二叶轮(5)和连接管道(6);其中
电机(1)包括前端盖组件(11)、后端盖(12)、机壳(13)、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转轴(16)、前轴承(17a)和后轴承(17b),前端盖组件(11)、后端盖(12)分别安装在机壳(13)两端形成电机空腔(18),定子组件(14)、转子组件(15)、转轴(16)和前轴承(17a)和后轴承(17b)安装在电机空腔(18)里面,机壳(13)靠近底端面处设有排气孔(13a),排气孔(13a)与电机空腔(18)连通;
后端盖(12)与后蜗壳(4)装配起来形成第二蜗壳腔(43),第二蜗壳腔(43)里面放置第二叶轮(5),第二叶轮(5)与转轴(16)的一端连接,后蜗壳(4)上设置有与第二蜗壳腔(43)连通的第二进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
前端盖组件(11)与前蜗壳(2)装配起来形成第一蜗壳腔(23),第一蜗壳腔(23)里面放置第一叶轮(3),第一叶轮(3)与转轴(16)的另一端连接,前蜗壳(2)上设置有与第一蜗壳腔(23)连通的第一进气口(21)和第一排气口(22),第一排气口(22)通过连接管道(6)与第二进气口(41)连接起来;
前端盖组件(11)包括前背板(111)、第一轴承座(112)和位于前背板(111)和第一轴承座(112)之间的止推轴承(113),前轴承(17a)安装在第一轴承座(112)内,前背板(111)包括第一板体(1111)和从第一板体(1111)底面凸出的第一凸台(1112),前蜗壳(2)安装在第一板体(1111)顶面,第一凸台(1112)与第一轴承座(112)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第一板体(1111)、第一凸台(1112)和第一轴承座(112)的顶面之间形成止推轴承空腔(114),止推轴承(113)安装在止推轴承空腔(114)里;其特征在于:
机壳(13)的顶端面(131)往底端面(132)的边缘处沿周向间隔分布设有若干组U形通道(130),U形通道(130)包括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和连接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和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弧形通道(1303);
第一板体(1111)上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第一轴向通孔(1111a)和连接孔组;第一轴向通孔(1111a)的一端连通第一蜗壳腔(23),另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连接孔组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前轴承(17a)与转轴(16)之间存在第一缝隙(161),第一缝隙(161)的两端分别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与电机空腔(18);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连接孔组、止推轴承空腔(114)和第一缝隙(161)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孔组包括若干第二轴向通孔(1111b)、第一径向通孔(1111c)和第三轴向通孔(1111d),第二轴向通孔(1111b)的一端连通U形通道(130)的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另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1111c);第三轴向通孔(1111d)的一端连通第一径向通孔(1111c),另一端连通止推轴承空腔(114);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第二轴向通孔(1111b)、第一径向通孔(1111c)、第三轴向通孔(1111d)、止推轴承空腔(114)和第一缝隙(161)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一冷却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的圆心01、第二轴向通孔(1111b)与第一板体(1111)中心03的夹角为α1;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的圆心04、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圆心O5与机壳(13)中心O6的夹角为α2,夹角α1=夹角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板体(1111)的顶面中间设有第一凹槽(1111e),第一凹槽(1111e)内安装有第一挡板(11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后端盖(12)包括后端板(121)和从后端板(121)凸出的第二轴承座(122),后轴承(17b)安装在第二轴承座(122)内,后轴承(17b)与转轴(16)之间形成第二缝隙(162),第二缝隙(162)连通电机空腔(18),后端板(121)的中间设有第二凹槽(1211),第二凹槽(1211)内安装有第二挡板(120),第二挡板(120)与后端板(12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槽(1221);
后端板(121)上设有第二环形槽(1210),第二环形槽(1210)位于第一环形槽(1221)的外围,后端板(121)上设有若干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径向通孔(1212),第二径向通孔(121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1221)和第二环形槽(1210);
第二挡板(120)的端面上设有第三径向通孔(1222),第三径向通孔(122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槽(1221)和第二缝隙(16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壳(13)的顶端面(131)往底端面(132)的边缘处设有独立的第四轴向通孔(133),机壳(13)的底端面边缘处设有第一连接孔(134),第一连接孔(134)的一端连接第四轴向通孔(133),另一端连通第二环形槽(1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
机壳(13)的顶端面(131)设有第三环形槽(135),第三环形槽(135)位于第四轴向通孔(133)和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内侧,第四轴向通孔(133)的顶端部内侧设有第一沉槽(1331)与第三环形槽(135)连通,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的出口处内侧设有第二沉槽(13021)与第三环形槽(135)连通;
当气体从第一进气口(21)进入至第一蜗壳腔(23)内,进入第一蜗壳腔(23)内的部分气体依次从第一轴向通孔(1111a)、第一轴向进气通道(1301)、弧形通道(1303)、第一轴向出气通道(1302)、第二沉槽(13021)、第三环形槽(135)、第一沉槽(1331)、第四轴向通孔(133)、第一连接孔(134)、第二环形槽(1210)、第二径向通孔(1212)、第一环形槽(1221)、第三径向通孔(1222)和第二缝隙(162)经过进入到电机空腔(18)内,再从排气孔(13a)排出形成第二冷却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壳(13)上还设置入水咀(136)和出水咀(137),机壳(13)里面设置有冷却水道(138),冷却水道(138)的两端分别连通入水咀(136)和出水咀(13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水道(138)呈圆环型,冷却水道(138)位于U形通道(130)和第四轴向通孔(133)的内侧,冷却水道(138)的冷却液可以为定子组件(14)和流经U形通道(130)与第四轴向通孔(133)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散热。
CN202320846753.9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Active CN21984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6753.9U CN2198408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6753.9U CN2198408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0835U true CN219840835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6753.9U Active CN2198408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0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53927U (zh) 离心式压缩机
CN112460056A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及氢燃料电池
CN112780583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两级离心式压缩机
US20230235696A1 (en) E-charger with longitudinal cooling passage
JP2021148121A (ja) アキシャル型熱交換器構成における冷風通路および冷却液通路を有する圧縮機
CN114165462B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14788066U (zh)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N114165464A (zh) 一种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19840835U (zh) 一种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N114165463A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17682476U (zh) 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13981357U (zh) 一种双极离心空压机冷却系统
CN217999904U (zh) 离心空压机和具有该离心空压机的燃料电池系统
CN217814029U (zh) 一种排气再利用的两级气悬浮离心式电动直驱空压机
CN216742188U (zh) 一种带有叶扩压器和气动导叶片结构的增压器
CN215213746U (zh) 一种涡轮管道泵
CN114941630A (zh) 一种单级高速氢燃料电池离心压缩机
CN214092365U (zh) 一种单级离心空压机
CN219611544U (zh) 一种磁悬浮电机
CN220956099U (zh)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真空泵叶轮前后自平衡气道结构
CN220435060U (zh) 一种单级气浮鼓风机
CN216056622U (zh) 空压机用双冷却单元、空压机及氢燃料电池系统
CN219220572U (zh) 用于电动压气机中的一体式冷却结构
CN218563933U (zh) 壳体
CN217712998U (zh) 一种单级高速氢燃料电池离心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