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8757U -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8757U
CN217378757U CN202221288650.7U CN202221288650U CN217378757U CN 217378757 U CN217378757 U CN 217378757U CN 202221288650 U CN202221288650 U CN 202221288650U CN 217378757 U CN217378757 U CN 217378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fixedly connected
dam body
plate
wal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86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世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2886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8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8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8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渗防洪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包括若干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所述底板与侧壁板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的衔接能够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渗防洪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背景技术
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防洪堤大多高3-7米。防洪堤可以抑制洪水,例如,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防洪堤能在春季河水泛滥之前一直保持干燥,防洪堤内的河水可以上涨,但不会涌入毗邻土地,这一功能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现有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的缺点:现有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近水一侧需要设置混凝土来避免水土流失,混凝土生产成本高且容易对水利生态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包括若干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所述侧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所述底板与侧壁板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
可选的,所述底板、侧壁板和分隔板均等距分布,所述底板与侧壁板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所述锚杆在底板底部等距分布,所述锚杆向远离侧壁板方向倾斜,所述锚杆的倾斜角度与侧壁板的倾斜角度垂直,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可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板,所述蓄水板向上弯曲,通过侧壁板与分隔板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防护柱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防护柱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绳索,通过在防护柱之间设置防护板和防护绳索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通过防护板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
可选的,所述防洪土为黏质土,所述防洪土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的顶部与防护柱固定连接,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能够从防护柱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和防护板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和底板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通过在底板的底部设置锚杆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2、该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通过侧壁板与分隔板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通过在防护柱之间设置防护板和防护绳索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的前侧,通过防护板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能够从防护柱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和防护板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侧壁板,3-分隔板,4-顶板,5-防护柱,6-防洪土,7-锚杆,8-蓄水板,9-防护板,10-通孔,11-防护绳索,12-活性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它包括若干底板1,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2,侧壁板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3,侧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5,底板1与侧壁板2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板1、侧壁板2和分隔板3均等距分布,底板1与侧壁板2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2和底板1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6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7,锚杆7在底板1底部等距分布,锚杆7向远离侧壁板2方向倾斜,锚杆7的倾斜角度与侧壁板2的倾斜角度垂直,通过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锚杆7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7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7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分隔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板8,蓄水板8向上弯曲,通过侧壁板2与分隔板3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8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护柱5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9,防护板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防护柱5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绳索11,通过在防护柱5之间设置防护板9和防护绳索11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9的前侧,通过防护板9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防洪土6为黏质土,防洪土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12,活性炭板12的顶部与防护柱5固定连接,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12能够从防护柱5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5和防护板9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6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实施例一:增加防护柱5底部的宽度,增加其与顶板4的接触面积,提高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发生洪灾时,锚杆7在洪水分力的作用下向下冲击提高与土层的咬合程度,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
S2、在防护板9的前侧放置防洪沙袋,在防护板9的阻隔下提高防洪沙袋的防洪效果。
综上所述:该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通过坝体的侧面设置侧壁板2和底板1与坝体配合形成三角结构,并将防洪土6凝结成一个整体,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抗洪性,通过在底板1的底部设置锚杆7提高坝体的稳定程度,且洪水发生时对坝体侧面产生的冲击力分力刚好与锚杆7的朝向平行,则在洪水发生时,在其压力作用下使锚杆7与地面衔接更加牢固,提高坝体的抗洪能力;通过侧壁板2与分隔板3形成的网格内可以重力植被,通过植被的根系提高坝体侧壁的防渗性,蓄水板8则能够为每个网格储存少量的水分,或者在植被种植初期起到阻止土壤滑落的功能,通过在防护柱5之间设置防护板9和防护绳索11将坝体边缘阻隔,减少人们溺水的概率,且在发生洪水时,能够将防洪沙袋放置在防护板9的前侧,通过防护板9阻挡使防洪沙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提高坝体的防洪效果,粘质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缓解坝体渗水的情况,活性炭板12能够从防护柱5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防护柱5和防护板9的稳定性,且对渗入防洪土6中的水分具有一定的阻隔和净化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壁板(2),所述侧壁板(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分隔板(3),所述侧壁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护柱(5),所述底板(1)与侧壁板(2)之间的空间固定连接有防洪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侧壁板(2)和分隔板(3)均等距分布,所述底板(1)与侧壁板(2)的夹角与坝体的侧面坡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锚杆(7),所述锚杆(7)在底板(1)底部等距分布,所述锚杆(7)向远离侧壁板(2)方向倾斜,所述锚杆(7)的倾斜角度与侧壁板(2)的倾斜角度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蓄水板(8),所述蓄水板(8)向上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柱(5)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所述防护柱(5)之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绳索(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土(6)为黏质土,所述防洪土(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板(12),所述活性炭板(12)的顶部与防护柱(5)固定连接。
CN202221288650.7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Active CN217378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8650.7U CN217378757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8650.7U CN217378757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8757U true CN217378757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8650.7U Active CN217378757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8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39635B2 (ja) ハニカム構造体と面状補強材による盛土補強土工法による防潮堤防の構築方法
US11155973B1 (en) Triangular modular ecological seawall
CN212786790U (zh) 一种景观河道松木桩种植装置
CN111622179A (zh) 一种海堤生态改造的栅栏板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378757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抗渗防洪堤
CN113152354B (zh) 一种感潮河段前置原位水生态修复结构和方法
CN207452823U (zh) 一种生态型护岸海堤
CN112144488A (zh) 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CN210482209U (zh) 一种水库大坝防滑坡结构
CN208151956U (zh) 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防波堤
CN207685785U (zh) 一种生态河道多级护岸
CN2533155Y (zh) 板坝式子堤
CN103758080B (zh)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CN212452456U (zh) 一种绿色具有收集海洋垃圾能力的抗侵蚀海堤
CN211498714U (zh) 一种多级防冲堤塘
CN216892249U (zh) 一种具有生态保护防水滩涂地带的护坡结构
RU123018U1 (ru) Временное водоограждающе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варианты)
JP2608018B2 (ja) 透過型流木発生抑止工
CN212612276U (zh) 一种用于稳固河岸结构的植被组合结构
CN217838507U (zh) 一种山区性河道砾石床生态湿地系统
CN216765774U (zh) 一种水利设施框架式拦河坝体结构
KR102456551B1 (ko) 정착형 방틀
CN217678852U (zh) 一种生态型河堤防护结构
CN213805212U (zh) 一种河道的防洪结构
CN219118081U (zh) 一种工程截流戗堤堤头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