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915U -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915U
CN217374915U CN202221367034.0U CN202221367034U CN217374915U CN 217374915 U CN217374915 U CN 217374915U CN 202221367034 U CN202221367034 U CN 202221367034U CN 217374915 U CN217374915 U CN 217374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n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bolt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670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梦琦
戚显伍
李欣新
陶莹莹
牛成森
张晓龙
刘爽
徐德富
邓越
刘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3670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和防撞组件;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和起落架,机臂设于机身的一侧,机臂上设有旋翼,起落架设于机身的底部;机臂上设有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伸缩杆、缓冲轴、弹簧、安装座、压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防撞板设于机臂远离机身的一端并位于旋翼外侧,防撞板上设有缓冲轴,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插孔,插孔内固定设有弹簧,缓冲轴插入插孔内并与弹簧固定相连;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铰接有压板,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螺孔,压板上设有通孔和第二螺孔,第一螺栓穿过通孔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第二螺栓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本结构通过在机臂上增设防撞组件可实现防撞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经常因为操作者操作不慎或因地形和气流等缘故造成无人机的磕碰和撞击现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撞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和防撞组件;
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和起落架,所述机臂设于所述机身的一侧,所述机臂上设有旋翼,所述起落架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
所述机臂上设有所述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伸缩杆、缓冲轴、弹簧、安装座、压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防撞板设于所述机臂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旋翼外侧,所述防撞板靠近所述机臂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缓冲轴,所述伸缩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设有所述弹簧,所述缓冲轴插入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弹簧固定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压板,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和第二螺孔,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机臂下方,所述压板翻转压在所述机臂上,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配合并挤压固定所述机臂。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包括杆体和套管,所述杆体上设有所述插孔,所述杆体上设有弹簧扣,所述套管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套管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套管长度方向间隔开的限位孔,所述杆体插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弹簧扣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弹簧扣可被按压以脱离对应的所述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的靠近所述机臂的一端设有柔性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包括主体板和翻边板,所述主体板为上凸的弧形板,所述主体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设有水平的所述翻边板,所述主体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翻边板上设有所述通孔。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防撞组件的防撞板设于机臂远离机身的一端并位于旋翼外侧,这样防撞板才能对旋翼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旋翼自身的旋转。
2、防撞板与无人机之间设有弹簧并通过伸缩杆相连,这样设置后,一旦防撞板碰到物体发生碰撞时,弹簧能够吸收一部分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少无人机受到的碰撞冲击,避免无人机损坏,而设置伸缩杆的目的是可以根据无人机旋翼的大小,机臂的长短来调整伸缩杆的长度,最终灵活调整防撞板与旋翼之间的间隔,在确保弹簧缓冲效果的同时,防撞板不会碰到旋翼。
3、考虑到不同无人机的机臂的形状、粗细是不同的,有的是方管,有的是圆管,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防撞组件与不同机臂的可靠连接,这里设置了安装座和压板,压板与安装座铰接,安装时,安装座位于机臂下方,压板翻转压在机臂上方,然后使用第一螺栓连接压板和安装座,确保二者不会分开,最后再拧紧压板上的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便可紧紧压住机臂,实现对机臂的有效固定,这种固定形式不挑机臂,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结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结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机身;2、机臂;3、起落架;4、旋翼;5、防撞板;6、伸缩杆;7、缓冲轴;8、弹簧;9、安装座;10、压板;11、第一螺栓;12、第二螺栓;13、插孔;14、杆体;15、套管;16、弹簧扣;17、限位孔;18、柔性橡胶垫;19、主体板;20、翻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和防撞组件;
无人机包括机身1、机臂2和起落架3,机臂2设于机身1的一侧,机臂2上设有旋翼4,起落架3设于机身1的底部,以上是对无人机结构的简单描述,因其更具体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机臂2上设有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5、伸缩杆6、缓冲轴7、弹簧8、安装座9、压板10、第一螺栓11和第二螺栓12;防撞板5设于机臂2远离机身1的一端并位于旋翼4外侧,外侧即为在水平面内,远离机身1的一侧,这样防撞板5才能对旋翼4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旋翼4自身的旋转。
如图3所示,防撞板5靠近机臂2的一侧连接有缓冲轴7,伸缩杆6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伸缩杆6的一端设有插孔13,插孔13内固定设有弹簧8,缓冲轴7插入插孔13内并与弹簧8固定相连,也就是说,防撞板5与无人机之间是设有弹簧8的柔性连接,这样设置后,一旦防撞板5碰到物体发生碰撞时,弹簧8能够吸收一部分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少无人机受到的碰撞冲击,避免无人机损坏。而设置伸缩杆6的目的是可以根据无人机旋翼4的大小,机臂2的长短来调整伸缩杆6的长度,最终灵活调整防撞板5与旋翼4之间的间隔,在确保弹簧8缓冲效果的同时,防撞板5不会碰到旋翼4。
实际应用中,能实现伸缩杆6伸缩的结构形式有很多,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伸缩杆6包括杆体14和套管15,杆体14上设有插孔13,杆体14上设有弹簧扣16,套管15与安装座9相连,套管15上设有多个沿套管15长度方向间隔开的限位孔17,杆体14插入套管15内,弹簧扣16位于其中一个限位孔17内,弹簧扣16可被按压以脱离对应的限位孔17,由此可实现伸缩杆6的伸缩。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伸缩杆6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座9,安装座9上铰接有压板10,安装座9上设有第一螺孔,压板10上设有通孔和第二螺孔,安装座9设于机臂2下方,压板10翻转压在机臂2上,第一螺栓11穿过通孔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第二螺栓12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并挤压固定机臂2。
具体而言,考虑到不同无人机的机臂2的形状、粗细是不同的,有的是方管,有的是圆管,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防撞组件与不同机臂2的可靠连接,这里设置了安装座9和压板10,压板10与安装座9铰接,安装时,安装座9位于机臂2下方,压板10翻转压在机臂2上方,然后使用第一螺栓11连接压板10和安装座9,确保二者不会分开,最后再拧紧压板10上的第二螺栓12,第二螺栓12便可紧紧压住机臂2,实现对机臂2的有效固定,这种固定形式不挑机臂2,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压板10包括主体板19和翻边板20,主体板19为上凸的弧形板,主体板19的一端与安装座9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设有水平的翻边板20,主体板19上设有第二螺孔,翻边板20上设有通孔,由此方便压板10与安装座9的连接。
第二螺栓12的靠近机臂2的一端设有柔性橡胶垫18,由此拧紧第二螺栓12时,柔性橡胶垫18可被压靠在机臂2上,设置的柔性橡胶垫18一方面可起到缓冲作用,使得机臂2不会单点受力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可增大与机臂2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提高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结构主要通过在机臂2上增设防撞组件来实现防撞效果,防撞组件具有以下特点:
1、防撞组件的防撞板5设于机臂2远离机身1的一端并位于旋翼4外侧,这样防撞板5才能对旋翼4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旋翼4自身的旋转。
2、防撞板5与无人机之间设有弹簧8并通过伸缩杆6相连,这样设置后,一旦防撞板5碰到物体发生碰撞时,弹簧8能够吸收一部分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少无人机受到的碰撞冲击,避免无人机损坏,而设置伸缩杆6的目的是可以根据无人机旋翼4的大小,机臂2的长短来调整伸缩杆6的长度,最终灵活调整防撞板5与旋翼4之间的间隔,在确保弹簧8缓冲效果的同时,防撞板5不会碰到旋翼4。
3、考虑到不同无人机的机臂2的形状、粗细是不同的,有的是方管,有的是圆管,因此为了能够实现防撞组件与不同机臂2的可靠连接,这里设置了安装座9和压板10,压板10与安装座9铰接,安装时,安装座9位于机臂2下方,压板10翻转压在机臂2上方,然后使用第一螺栓11连接压板10和安装座9,确保二者不会分开,最后再拧紧压板10上的第二螺栓12,第二螺栓12便可紧紧压住机臂2,实现对机臂2的有效固定,这种固定形式不挑机臂2,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和防撞组件;
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和起落架,所述机臂设于所述机身的一侧,所述机臂上设有旋翼,所述起落架设于所述机身的底部;
所述机臂上设有所述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板、伸缩杆、缓冲轴、弹簧、安装座、压板、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防撞板设于所述机臂远离所述机身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旋翼外侧,所述防撞板靠近所述机臂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缓冲轴,所述伸缩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设有所述弹簧,所述缓冲轴插入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弹簧固定相连;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压板,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压板上设有通孔和第二螺孔,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机臂下方,所述压板翻转压在所述机臂上,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配合并挤压固定所述机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包括杆体和套管,所述杆体上设有所述插孔,所述杆体上设有弹簧扣,所述套管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所述套管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套管长度方向间隔开的限位孔,所述杆体插入所述套管内,所述弹簧扣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弹簧扣可被按压以脱离对应的所述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的靠近所述机臂的一端设有柔性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主体板和翻边板,所述主体板为上凸的弧形板,所述主体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通过合页铰接,另一端设有水平的所述翻边板,所述主体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翻边板上设有所述通孔。
CN202221367034.0U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Active CN217374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7034.0U CN217374915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67034.0U CN217374915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915U true CN217374915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9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67034.0U Active CN217374915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87182U (zh) 减震装置及其减震球、采用该减震装置的uav
WO2010140082A9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5387064A (zh) 一种快速连接分离的展开铰链
CN217374915U (zh) 一种无人机防撞结构
CN207450034U (zh) 组合式前端模块及应用其的汽车
EP2644426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engine mounting and front wheel house front plate of passenger car
CN201970957U (zh) 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固定结构
CN207697985U (zh) 一种新型联翼无人机
CN204587312U (zh) 一种吸能器变载控制机构
CN206407110U (zh) 一种可折叠的起落架结构
CN213484109U (zh) 一种机车插接件的弹性防松动连接装置
CN104074417B (zh) 圆柱销双向伸缩连接装置
CN216762149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支撑机构及无人机
CN208855859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安装的折叠锁紧结构
CN105351316A (zh) 一种预装式定位销
CN206539584U (zh) 一种自动限位防松脱紧固组件
CN112455645B (zh) 一种可折叠无人机
CN205589095U (zh) 一种汽车喇叭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13323653U (zh) 一种起落架可拆卸式无人机
WO2012137507A1 (ja) ストラットロッドの、車体側パネルへの取付け構造
CN214296489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20546573U (zh) 尾管伺服器安装座
CN21039073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钢管
CN211417426U (zh) 驾驶室前翻转系统
CN209516141U (zh) 一种具备自调节自保护的插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