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651U - 一种横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651U
CN217374651U CN202221210413.9U CN202221210413U CN217374651U CN 217374651 U CN217374651 U CN 217374651U CN 202221210413 U CN202221210413 U CN 202221210413U CN 217374651 U CN217374651 U CN 217374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in body
plates
lining
beam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0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学敏
肖开政
刘延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ovince Minlv Lightweigh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rovince Minlv Lightweigh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rovince Minlv Lightweigh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Province Minlv Lightweigh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0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横梁封板和衬板;所述横梁封板呈C型,所述横梁封板包括两个平行的压板和垂直连接在两个压板之间的连接板;每个所述横梁封板的两个压板之间间隔设有两个衬板;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插设于两个衬板之间;所述横梁主体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衬板锁付,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压板锁付。通过设置两个压板之间的衬板,由衬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横梁主体的插设部位,方便装配时的快速定位;由压板与横梁主体的上下端连接,由衬板与横梁主体的两侧连接,分别由压板、衬板将受到冲击时的横梁主体的应力均匀分散,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横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车架的横梁与纵梁的连接是通过焊接形式,由横梁直接插设于纵梁的C型开口内进而焊接固定。由于没有其他加强组件,整个横梁与纵梁之间的结构仅由焊接部分承担,导致横梁与纵梁的连接部位应力集中,减少车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横梁与纵梁的对接过程中没有其他辅助定位结构,需要借助外部仪器来避免横梁歪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定位装配,减少应力集中的横梁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横梁封板和衬板;所述横梁封板呈C型,所述横梁封板包括两个平行的压板和垂直连接在两个压板之间的连接板;每个所述横梁封板的两个压板之间间隔设有两个衬板;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插设于两个衬板之间;所述横梁主体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衬板锁付,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压板锁付。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为工字梁,所述衬板呈C型,所述衬板的上下端均平行于横梁主体的翼板;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翼板分别与衬板上下端抵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L型,所述加强板包括竖直板和垂直于竖直板的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与连接板锁付,所述水平板与压板锁付;所述衬板固定设于竖直板上,所述水平板上对应横梁主体设有限位开口;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卡设于限位开口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侧板,所述加强侧板一侧与竖直板连接,另一侧与水平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侧板设于限位开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衬板的下端与相邻的加强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侧板在水平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个压板之间的衬板,由衬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横梁主体的插设部位,方便装配时的快速定位;由压板与横梁主体的上下端连接,由衬板与横梁主体的两侧连接,分别由压板、衬板将受到冲击时的横梁主体的应力均匀分散,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梁结构的加强板、衬板和加强侧板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横梁主体;2、横梁封板;21、压板;22、连接板;
3、衬板;4、加强板;41、竖直板;42、水平板;43、限位开口;5、加强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1、横梁封板2和衬板3;所述横梁封板2呈C型,所述横梁封板2包括两个平行的压板21和垂直连接在两个压板21之间的连接板22;每个所述横梁封板的两个压板21之间间隔设有两个衬板3;所述横梁主体1的一端插设于两个衬板3之间;所述横梁主体1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衬板3锁付,所述横梁主体1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压板21锁付。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两个压板21之间的衬板3,由衬板3之间的空间作为横梁主体1的插设部位,方便装配时的快速定位;由压板21与横梁主体1的上下端连接,由衬板3与横梁主体1的两侧连接,分别由压板21、衬板3将受到冲击时的横梁主体1的应力均匀分散,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主体1为工字梁,所述衬板3呈C型,所述衬板3的上下端均平行于横梁主体1的翼板;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1的上下翼板分别与衬板3上下端抵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横梁主体1采用常见的工字梁结构,而衬板3的C型结构,使得衬板3在于横梁主体1的腹板配合时,衬板3的上下端还能够与横梁主体1的两个翼板抵接,在加强横梁主体1的结构的同时还能有效分散应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板4,所述加强板4呈L型,所述加强板4包括竖直板41和垂直于竖直板41的水平板42,所述竖直板41与连接板22锁付,所述水平板42与压板21锁付;所述衬板3固定设于竖直板41上,所述水平板42上对应横梁主体1设有限位开口43;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1的一端卡设于限位开口43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加强板4,由加强板4与横梁封板2的连接以提高横梁封板2的支撑强度,而衬板3与加强板4的配合,使得衬板3与加强板4可作为一体式的加装配件,可应用于不同的横梁封板2内,方便更换使用;限位开口43的设置与两个衬板3之间的空间一同对横梁主体1的装配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侧板5,所述加强侧板5一侧与竖直板41连接,另一侧与水平板42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加强侧板5,由加强侧板5与竖直板41、水平板42的连接,进一步提高加强板4的支撑强度;由加强板4对横梁封板2进行加强,由加强侧板5对加强板4进行加强,多层的加强结构,保证整体的强度,提高车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侧板5设于限位开口43的两侧,两个所述衬板3的下端与相邻的加强侧板5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加强侧板5设于限位开口43的两侧,使得加强侧板5不仅起到加强的作用,同时还能辅助限位开口43对横梁主体1的插设进行限位;而加强板4与衬板3下端的连接,能够保证衬板3上的竖直方向的受力能够被均匀分散至加强板4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侧板5在水平板4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多个加强侧板5,以进一步提高加强板4的支撑强度。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在传统车架的纵梁和横梁的连接中,常见为焊接的形式且在连接过程中,是由横梁与纵梁直接对接,整体应力相对集中;且安装时横梁与纵梁无法快速定位。
本实施例的一种横梁结构,包括横梁主体1、横梁封板2和衬板3;所述横梁封板2呈C型,所述横梁封板2包括两个平行的压板21和垂直连接在两个压板21之间的连接板22;每个所述横梁封板的两个压板21之间间隔设有两个衬板3;所述横梁主体1的一端插设于两个衬板3之间;所述横梁主体1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衬板3锁付,所述横梁主体1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压板21锁付。
所述衬板3呈C型,所述衬板3的上下端均平行于横梁主体1的翼板;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1的上下翼板分别与衬板3上下端抵接。
所述加强板4呈L型,所述加强板4包括竖直板41和垂直于竖直板41的水平板42,所述竖直板41与连接板22锁付,所述水平板42与压板21锁付;所述衬板3固定设于竖直板41上,所述水平板42上对应横梁主体1设有限位开口43;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1的一端卡设于限位开口43内。
所述加强侧板5一侧与竖直板41连接,另一侧与水平板42连接。
所述加强侧板5设于限位开口43的两侧,两个所述衬板3的下端与相邻的加强侧板5连接。
所述加强侧板5在水平板4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具体地,所述加强侧板5有四个,两个所述加强侧板5设于限位开口43的两侧,两个加强侧板5设于加强板4两侧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纵梁与横梁的装配过程中,先将L型的加强板4锁付于横梁封板2内,具体地,加强板4的竖直板41与连接板22锁付,加强板4的水平板42与压板21锁付;同时两个衬板3和多个加强侧板5与加强板4为一体成型;之后预先将横梁封板2锁付于纵梁上,然后在对横梁主体1的对接过程中,仅需将横梁主体1的腹板与两个衬板3之间的空间相对,横梁主体1的下侧翼板与加强板4上的限位开口43相对,之后将横梁主体1朝向横梁封板2推动,完成横梁主体1的插设;之后分别锁付衬板3与横梁主体1的腹板、两个压板21与横梁主体1的翼板,即可完成纵梁与横梁的装配。
由两个衬板3之间的空间以及加强板4上的限位开口43作为横梁主体1的定位空间,由加强板4、加强侧板5的设置,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由衬板3的上下端与横梁主体1的翼板的抵接以加强横梁主体1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横梁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压板之间的衬板,由衬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横梁主体的插设部位,方便装配时的快速定位;由压板与横梁主体的上下端连接,由衬板与横梁主体的两侧连接,分别由压板、衬板将受到冲击时的横梁主体的应力均匀分散,提高车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主体、横梁封板和衬板;所述横梁封板呈C型,所述横梁封板包括两个平行的压板和垂直连接在两个压板之间的连接板;每个所述横梁封板的两个压板之间间隔设有两个衬板;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插设于两个衬板之间;所述横梁主体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衬板锁付,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压板锁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主体为工字梁,所述衬板呈C型,所述衬板的上下端均平行于横梁主体的翼板;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上下翼板分别与衬板上下端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L型,所述加强板包括竖直板和垂直于竖直板的水平板,所述竖直板与连接板锁付,所述水平板与压板锁付;所述衬板固定设于竖直板上,所述水平板上对应横梁主体设有限位开口;插设后的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卡设于限位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侧板,所述加强侧板一侧与竖直板连接,另一侧与水平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侧板设于限位开口的两侧,两个所述衬板的下端与相邻的加强侧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侧板在水平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
CN202221210413.9U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横梁结构 Active CN217374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0413.9U CN21737465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横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0413.9U CN21737465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横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651U true CN217374651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0413.9U Active CN217374651U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横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74651U (zh) 一种横梁结构
CN113942584B (zh) 一种梁搭接加强结构和后围白车身梁
CN217575356U (zh) 一种挂车滑架
CN2106346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地板横梁弯曲刚度加强结构
CN201325538Y (zh) 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19196903U (zh) 大跨越杆塔拆除用角钢夹具组件
CN216304958U (zh) 一种节能环保钢结构厂房的梁柱结构
CN21440214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桁架
CN201268344Y (zh) 一种汽车用前地板侧加强件
CN210634636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17374649U (zh) 一种全铝合金无焊接车架结构总成
CN208121154U (zh) 均压负载装置和回火炉
CN218112866U (zh) 电动三轮车结构梁
CN213627170U (zh) 一种拼接式门窗副框
CN212952182U (zh) 集装箱底架
CN111845944A (zh) 一种车架横梁总成
CN218703469U (zh) 一种钢铝复合结构副车架
CN219343543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钢材连接结构
CN218229186U (zh) 一种铝合金半挂车车厢用导板结构
CN215904485U (zh) 一种司机室骨架及轨道车辆
CN213921210U (zh) 车架横梁
CN220009894U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副车架总成
CN214531180U (zh) 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构造
CN220947505U (zh) 一种n1货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20009687U (zh) 一种商用车电池组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