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2376U -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2376U
CN217372376U CN202221251373.2U CN202221251373U CN217372376U CN 217372376 U CN217372376 U CN 217372376U CN 202221251373 U CN202221251373 U CN 202221251373U CN 217372376 U CN217372376 U CN 217372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conveying
conveyor
rescue robot
slee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13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华
彭涛
张家华
张德军
黄武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Shenzhen Shangwei Photo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Seva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uangjia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13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2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2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2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及一套以上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固定架、驱动装置及传送带;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传送带收尾相接形成环状封闭带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轴组件;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及所述从传动轴分别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端;所述主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从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支撑件。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特种救援机器人,防止传送带发生断裂,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特种救灾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难现场。在前述的灾难现场中往往需要运输大件的设备、物件。在普通的运输工具无法完成运输任务的时候,就需要用到特种救灾机器人。
现有技术中,特种救灾机器人在进行卸载物件时,即物件从特种救灾机器人的传输带到地面的过程中,传送带的端部的受力非常大;或,特种救灾机器人在进行装载物件时,即物件从传送带边缘进入传送带的过过程中,传送带的端部的受力非常大。因此,特种救灾机器人的传输带容易发生断裂、寿命非常短。而且,在特种救灾机器人的传输带发生断裂时,需要及时在救灾现场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延缓物件的卸载速度,进而影响救援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防止传送带发生断裂,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及一套以上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固定架、驱动装置及传送带;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传送带收尾相接形成环状封闭带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轴组件;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及所述从传动轴分别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端;所述主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从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支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传动轴上套设的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从传动轴上套设的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包括若干传送板条及若干传送链条;所述主传动轴及所述从传动轴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送链条配合;若干条所述传送板条沿垂直于所述传送链条的方向与所述传送链条垂直设置;且,若干所述传送板条沿所述传送链条依次等间距平行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链条的数量为两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板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传送链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与所述主传动轴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从传动轴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套接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套接通孔套接于所述主传动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套接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套接通孔套接于所述从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特种救援机器人,防止传送带发生断裂,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传输设备的数量为两套,两套传输设备相互平行设置,实现物件的并行传送,提高物件的传送效率;
通过若干条独立的传送板条等间距平行排列以进行物件的传送,在某条或某些传送板条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某条或某些传送板条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传送带或整个传输设备,从而使得后期的维护成本更低;而且,传送板条的更换只需要待更换的传送板条从传送链条取下并重新装上新的传送板条即可,不需要拆卸整个传送带或整个传输设备,维护效率更高;
通过将第一支撑件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中部,使得第一支撑件对主传动轴实现了更好的支撑作用。这是因为传输设备传送物件时,传送板条的两端有传送链条形成支撑,而传送板条的中部却是没有支撑,然而传送板条中部位置往往是受力的重点部位;因此,将第一支撑件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中部,对传送板条的受力重点部位形成支撑同时补缺了传送板条的支撑缺失部位,对传送板条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种救援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传输设备的分解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装载或卸载物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10,包括机器人本体20及一套以上传输设备30。如图2所示,传输设备30包括:固定架100、驱动装置200及传送带300。固定架100固定在机器人本体20上,驱动装置200与固定架100连接;传送带300收尾相接形成环状封闭带体,驱动装置200与传送带300驱动连接。其中,驱动装置200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及传动轴组件。如图3及图4所示,传动轴组件包括主传动轴211、从传动轴212。主传动轴211及从传动轴212分别设置在传送带300的传送端。主传动轴211上套设有第一支撑件213,从传动轴212上套设有第二支撑件21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设备30的数量为两套,两套传输设备30相互平行设置,实现物件400(如图5所示)的并行传送,提高物件400的传送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主传动轴211上套设的第一支撑件21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从传动轴212上套设的第二支撑件214的数量为一个以上。第一支撑件2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支撑件213等间距套设于主传动轴211上。第二支撑件21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支撑件214等间距套设于从传动轴212上。
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传送带300包括若干传送板条310及若干传送链条320。主传动轴211及从传动轴212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220,传动齿轮220与传送链条320配合。若干条传送板条310沿垂直于传送链条320的方向与传送链条320垂直设置。且,若干传送板条310沿传送链条320依次等间距平行排列。在本实施例中,传送链条320的数量为两条。传送板条310的两端分别与两条传送链条320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230与主传动轴211驱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若干条独立的传送板条310等间距平行排列以进行物件400的传送,在某条或某些传送板条310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某条或某些传送板条310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传送带300或整个传输设备30,从而使得后期的维护成本更低;而且,传送板条310的更换只需要待更换的传送板条310从传送链条320取下并重新装上新的传送板条310即可,不需要拆卸整个传送带300或整个传输设备30,维护效率更高。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3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一支撑件213设置在主传动轴211的中部;第二支撑件214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支撑件214设置在从传动轴212的中部。通过将第一支撑件213设置在主传动轴211的中部,使得第一支撑件213对主传动轴211实现了更好的支撑作用。这是因为传输设备30传送物件400时,传送板条310的两端有传送链条320形成支撑,而传送板条310的中部却是没有支撑,然而传送板条310中部位置往往是受力的重点部位;因此,将第一支撑件213设置在主传动轴211的中部,对传送板条310的受力重点部位形成支撑同时补缺了传送板条310的支撑缺失部位,对传送板条310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理地,将第二支撑件214设置在从传动轴212的中部的效果及优点同第一支撑件213套设于主传动轴211的中部位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13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一支撑件21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套接通孔,第一支撑件213通过第一套接通孔套接于主传动轴211。第二支撑件214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二支撑件214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套接通孔,第二支撑件214通过第二套接通孔套接于从传动轴212。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种救援机器人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
在进行物件400的传送过程中,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230驱动主传动轴211转动;主传动轴211转动时带动传送链条320运行,传送链条320进而带动传送带300运行;而且,传送链条320还带动从传动轴212转动;
当物件400从传送带300靠近从传动轴212的一端放入时,传送带300靠近从传动轴212的一端先接触物件400,且此时传送带300靠近从传动轴212的一端的传送板条310受力最大;此时从传动轴212上设置的第二支撑件214对运行至其上方的传送板条310形成支撑,从而防止传送板条310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延长传送板条310的使用寿命;
在传送带300带动物件400从靠近从传动轴212的一端移动至靠近主传动轴211的一端的过程中,多条传送板条310共同支撑物件400,即多条传送板条310分摊了物件400的重力,这样分摊到相应的每一条传送板条310的压力就大大减少;
当物件400来到传送带300靠近主传动轴211的一端并逐渐落地时,物件400逐渐离开传送带300,接触传送板条310的数量逐渐减少;即,分摊物件400重力的传送板条310数量越来越少,分摊到相应的每一传送板条310的压力也越大;当物件400只与传送带300端部的一条传送板条310接触时(如图5所示),即物件400的所有重力都压在一条传送板条310时,此板条的受力达到最大;此时主传动轴211上套设的第一支撑件213恰好对此传送板条310形成支撑,避免此传送板条310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延长传送板条31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及一套以上传输设备;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固定架、驱动装置及传送带;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传送带收尾相接形成环状封闭带体,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传送带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轴组件;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主传动轴、从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及所述从传动轴分别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端;所述主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一支撑件,所述从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支撑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轴上套设的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所述从传动轴上套设的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若干传送板条及若干传送链条;所述主传动轴及所述从传动轴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送链条配合;若干条所述传送板条沿垂直于所述传送链条的方向与所述传送链条垂直设置;且,若干所述传送板条沿所述传送链条依次等间距平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链条的数量为两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板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传送链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链条与所述主传动轴驱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主传动轴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从传动轴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套接通孔,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套接通孔套接于所述主传动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特种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套接通孔,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套接通孔套接于所述从传动轴。
CN202221251373.2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Active CN217372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1373.2U CN2173723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1373.2U CN2173723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2376U true CN217372376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1373.2U Active CN217372376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2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72376U (zh) 一种特种救援机器人
CN204587927U (zh) 一种针对原木进行输送的振动输送机
CN201770271U (zh) 履带式输送装置
CN209442100U (zh) 一种高效型带式输送设备
CN106743317A (zh) 一种自清洁伸缩式水泥卸货输送装置
KR200390581Y1 (ko) 컨베이어
CN212767971U (zh) 一种低落差的皮带机转运结构及皮带机输送线
CN114131967B (zh) 一种用于翻转式胶带机的皮带快速翻面方法
KR101322896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의 드럼 풀리
CN211495764U (zh) 一种重载循环输送装置
CN210150176U (zh) 一种具有运行故障排查功能的皮带输送设备
CN112224761A (zh) 一种抗冲击链驱动带式给料机
CN213010281U (zh)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输送带
CN215974751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连续提升机
CN207645171U (zh) 料盒送料架
CN213230163U (zh) 网带输送机
CN201367240Y (zh) 多链刮板链组
CN212739684U (zh) 物品分拣装置及交叉带分拣设备
KR200376409Y1 (ko) 마그네트를 이용한 압출형상의 지주 프레임을 갖는 파렛트 이송 컨베이어 장치
CN211520656U (zh) 一种用于加热炉的传送装置
CN213737139U (zh) 一种抗冲击链驱动带式给料机
CN211520677U (zh) 一种双倍强度链板输送带
CN214494484U (zh) 一种模组拼装式输送带
CN220722459U (zh) 一种输送链调节装置
CN214002954U (zh) 一种保温杯加工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