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7493U -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7493U
CN217367493U CN202123442196.4U CN202123442196U CN217367493U CN 217367493 U CN217367493 U CN 217367493U CN 202123442196 U CN202123442196 U CN 202123442196U CN 217367493 U CN217367493 U CN 217367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pipe
output
output branch
filtrat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21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西银
张景
邵红亮
杨小东
张高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shan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shan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shan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shan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21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7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7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7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其包括:稀滤液泵、滤液槽、稀滤液输出管道、气水混合加压包、压缩空气源、输出主管道、第一输出支管、第二输出支管、第三输出支管、第四输出支管、第五输出支管、第六输出支管、直角旋流装置及T型旋流装置。优点在于:1、在稀滤液输出管道同时开设两个出液口,可以同时实现稀滤液的输出和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补水,全过程对生产进程无影响;2、将稀滤液直接作为气水混合加压包的水源,无需另设水源及抽水设备,可以节约生产成本;3、在输出支管的出口增加旋流装置,可以形成旋流,加大输入水流的辐射面积,使得清淤效果更好;4、各支管均匀布置,可以使清淤更彻底,不易留死角。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旋流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硫酸锰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和过滤的特性,化合完成后经过一次过滤得到的硫酸锰原液中含有大量的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在滤液槽中存储时会发生沉淀。随着生产的持续进行,滤液槽底的沉积量会不断增加,导致滤液槽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对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清理。但是人工清理难度大、耗时长、成本高,而且人工清理时,滤液槽需要停用,不利于生产的连续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防止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在滤液槽中的沉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可使得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不再沉积并及时排出。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包括稀滤液泵、滤液槽、稀滤液输出管道、气水混合加压包、压缩空气源、输出主管道、第一输出支管、第二输出支管、第三输出支管、第四输出支管、第五输出支管、第六输出支管、直角旋流装置及T型旋流装置;
所述稀滤液泵的进液口与所述滤液槽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进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的第一出液口与洗渣水储槽及化合槽过滤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源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出口与所述输出主管道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三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五出口与所述第五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六出口与所述第六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输出支管、所述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三输出支管、所述第四输出支管、所述第五输出支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直角旋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六输出支管的出口与所述T型旋流装置的进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直角旋流装置包括直角管道和两个叶片;两个所述叶片的首尾连接,且两个所述叶片的夹角为60°,两个所述叶片的另一端焊接于所述直角管道的出口端,所述叶片与所述直角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所述T型旋流装置包括T型管道和四个叶片;每两个所述叶片首尾连接,且两个所述叶片的夹角为60°,分别焊接于所述T型管道的两个出口端,所述叶片与所述T型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支管、所述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三输出支管、所述第四输出支管、所述第五输出支管均匀布置在滤液槽四周,所述第六输出支管布置在滤液槽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在稀滤液输出管道同时开设两个出液口,可以同时实现稀滤液的输出和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补水,全过程对生产进程无影响;2、将稀滤液直接作为气水混合加压包的水源,无需另设水源及抽水设备,可以节约生产成本;3、在输出支管的出口增加旋流装置,可以形成旋流,加大输入水流的辐射面积,使得清淤效果更好;4、各支管均匀布置,可以使清淤更彻底,不易留死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稀滤液泵,2、滤液槽,3、稀滤液输出管道,4、气水混合加压包,5、压缩空气源,6、输出主管道,7、第一输出支管,8、第二输出支管,9、第三输出支管,10、第四输出支管,11、第五输出支管,12、第六输出支管,13、直角旋流装置,14、T型旋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包括稀滤液泵1、滤液槽2、稀滤液输出管道3、气水混合加压包4、压缩空气源5、输出主管道6、第一输出支管7、第二输出支管8、第三输出支管9、第四输出支管10、第五输出支管11、第六输出支管12、直角旋流装置13及T型旋流装置14;
稀滤液泵1的进液口与滤液槽2的出液口连通,稀滤液泵1的出液口与稀滤液输出管道3进液口连通,稀滤液输出管道3的第一出液口与洗渣水储槽及化合槽过滤装置的进液口连通,稀滤液输出管道3的第二出液口与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进液口连通,压缩空气源5的出气口与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进气口连通。通过在稀滤液输出管道3同时开设两个出液口,可以在将稀滤液抽出输送至洗渣水储槽及化合槽过滤装置的同时,实现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补水,当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压力达到标准后,可将其进水阀门关闭,全过程对生产进程无影响。另外,将稀滤液直接作为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水源,无需另设水源及抽水设备,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出口与输出主管道6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一出口与第一输出支管7的进口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二出口与第二输出支管8的进口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三出口与第三输出支管9的进口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四出口与第四输出支管10的进口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五出口与第五输出支管11的进口连通,输出主管道6的第六出口与第六输出支管12的进口连通;
第一输出支管7、第二输出支管8、第三输出支管9、第四输出支管10、第五输出支管11的出口分别与直角旋流装置13的进口连通;第六输出支管12的出口与T型旋流装置14的进口连通。直角旋流装置13包括直角管道和两个叶片;两个叶片的首尾连接,且两个叶片的夹角为60°,叶片与直角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T型旋流装置14包括T型管道和四个叶片;每两个叶片首尾连接,且两个叶片的夹角为60°,分别焊接于T型管道的两个出口端,叶片与T型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在输出支管的出口增加旋流装置,可以形成旋流,加大输入水流的辐射面积,使得清淤效果更好。
第一输出支管7、第二输出支管8、第三输出支管9、第四输出支管10、第五输出支管11均匀布置在滤液槽2四周,第六输出支管12布置在滤液槽2中心。各支管均匀布置,可以有效形成旋流,使滤液槽2底的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流动悬浮,不易沉积。
工作说明:
利用稀滤液泵1将稀滤液抽出输送至气水混合加压包4,同时向气水混合加压包4中通入压缩空气,当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压力达到要求后,可将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进液口阀门关闭。带有一定压力的气水混合物经由气水混合加压包4的输出主管道6进入各支管,并经由各支管口的旋流装置进入滤液槽2使得滤液槽2内的滤液循环流动,带动沉淀在槽内的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不再发生沉积,进而稀滤液泵1可以将带有细粒径尾渣、泥沙和不溶性悬浮物的悬浮混合液一并抽走,送入净化压滤工序及洗渣水储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稀滤液泵、滤液槽、稀滤液输出管道、气水混合加压包、压缩空气源、输出主管道、第一输出支管、第二输出支管、第三输出支管、第四输出支管、第五输出支管、第六输出支管、直角旋流装置及T型旋流装置;
所述稀滤液泵的进液口与所述滤液槽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进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的第一出液口与洗渣水储槽及化合槽过滤装置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稀滤液输出管道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压缩空气源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水混合加压包的出口与所述输出主管道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三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四出口与所述第四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五出口与所述第五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所述输出主管道的第六出口与所述第六输出支管的进口连通;
所述第一输出支管、所述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三输出支管、所述第四输出支管、所述第五输出支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直角旋流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六输出支管的出口与所述T型旋流装置的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旋流装置包括直角管道和两个叶片;两个所述叶片的首尾连接,且两个所述叶片的夹角为60°,所述叶片与所述直角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所述T型旋流装置包括T型管道和四个叶片;每两个所述叶片首尾连接,且两个所述叶片的夹角为60°,分别焊接于所述T型管道的两个出口端,所述叶片与所述T型管道的截面的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支管、所述第二输出支管、所述第三输出支管、所述第四输出支管、所述第五输出支管均匀布置在滤液槽四周,所述第六输出支管布置在滤液槽中心。
CN202123442196.4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Active CN217367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196.4U CN21736749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2196.4U CN21736749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7493U true CN217367493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2196.4U Active CN217367493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7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4764A (zh) 一种具有多级处理装置的污水处理罐
CN217367493U (zh) 一种用于滤液槽的循环清淤装置
CN207002435U (zh) 半导体行业研磨废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CN203803398U (zh) 一种微型气液混合泵
CN206372708U (zh) 一种制造高含气水的装置
CN207608427U (zh) 一种集空气净化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微纳米气泡反应器
CN214862419U (zh) 一种吹风气氨法脱硫系统
CN205313270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6061507U (zh) 适用于高压喷灌水肥一体化的便携式溶肥注肥机
CN209520785U (zh) 一种砂水循环系统
CN208201969U (zh) 一种包括方形泥沙过滤装置的泥沙清理系统
CN207259195U (zh) 一种溶气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208933135U (zh) 一种适用于废水处理的氨氮、总氮及总磷去除设备
CN213652108U (zh) 具有前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045821U (zh) 一种用于制氧机的集成截流双单向三通接头装置
CN211521855U (zh) 管道搅拌沉沙混合器
CN210635767U (zh) 一种反渗透系统
CN214880589U (zh) 一种用于输水管网的纳米微泡曝气装置
CN208292877U (zh) 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的装置
CN212246267U (zh) 一种无堵塞管道混合器
CN206799293U (zh) 一种自吸式双水净水器
CN107372431A (zh) 水源自净化用于农作物灌溉的滴灌系统及方法
CN214553102U (zh) 一种暂堵转向剂加料输送设备
CN209244934U (zh) 一种mbr膜高效调试工具
CN212068377U (zh) 用于二乙醇胺的卸车复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