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1721U -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1721U
CN217361721U CN202220081812.3U CN202220081812U CN217361721U CN 217361721 U CN217361721 U CN 217361721U CN 202220081812 U CN202220081812 U CN 202220081812U CN 217361721 U CN217361721 U CN 217361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re body
adjustable
communicated
w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18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贞
丁鹏
林军昌
张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z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18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1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1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1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涉及交换器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中转壳、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所述中转壳的下方设有可调三通阀,所述冷却芯体一侧的上方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中转壳底部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接口,所述中转壳一侧的上方连通有第二接口;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设计方案,由电子膨胀阀、可调三通阀、冷却芯体、加热芯体以及八个接口组成,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流量,通过可调三通阀控制冷却液流向,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及加热,便于流过暖风芯体和电池的冷却液在装置内部汇流,减少了机舱器件数量,简化了机舱布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机舱可维修性,后续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热交换器总成是一种用于电池系统加热和冷却的热交换器,一般由板式换热器、带截止功能的膨胀阀以及管路组件组成,其作用在于引入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在膨胀阀节流后蒸发,吸收电池冷却回路中冷却液的热量,此过程冷媒通过热交换将冷却液的热量带走,起到给电池降温的作用;而经由PTC加热的防冻液流经电池热交换器总成,热量由温度较高的防冻液传导至温度较低的一侧(电池包、乘员舱等),进行加热;
传统技术方案,见图6,一般采用独立的可调三通阀实现乘员舱加热回路和电池加热回路流量的分配,采用三通阀3实现冷却液汇流,由于可调三通阀和三通阀三均为单独的器件,需在机舱单独布置,导致占用机舱空间且冷却管路复杂,成本相对高,且后续产品质量一致性不佳,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该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便于流过暖风芯体和电池的冷却液在装置内部汇流,减少了机舱器件数量,简化了机舱布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机舱可维修性,后续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转壳、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所述中转壳的下方设有可调三通阀,所述冷却芯体一侧的上方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中转壳底部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接口,所述中转壳一侧的上方连通有第二接口,所述中转壳的顶部连通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冷却芯体一侧的下方连通有第五接口;
所述电子膨胀阀与冷却芯体连通,且电子膨胀阀上设有第六接口和第七接口,所述可调三通阀的外端设有第八接口,且可调三通阀的两组内端分别与中转壳、加热芯体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转壳和加热芯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上一端的上下方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中转壳和加热芯体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远离第一通孔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可调三通阀的一组内端通过第二通孔与加热芯体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上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之间通过第三通孔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接电池进水,所述第二接口用于接水泵,所述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用于接暖风芯体的出水和进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五接口用于接电池出水,所述第六接口和第七接口用于接空调高压管和空调低压管,且第六接口和第七接口用于冷媒的进入和排出。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八接口为可调三通阀的输入端,且可调三通阀的两组内端均为输出端,所述第八接口用于接PTC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成设计方案,由电子膨胀阀、可调三通阀、冷却芯体、加热芯体以及八个接口组成,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流量,通过可调三通阀控制冷却液流向,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及加热,便于流过暖风芯体和电池的冷却液在装置内部汇流,减少了机舱器件数量,简化了机舱布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机舱可维修性,后续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升。
2、本实用新型在集成的加热芯体、冷却芯体内进行冷却及加热,无需设置多余的管路,更加简化,降低机舱空间占用,降低了人工装配成本,进一步提升质量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芯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板示意图;
图6为传统技术方案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原理图。
其中:1、中转壳;2、加热芯体;3、冷却芯体;4、可调三通阀;5、电子膨胀阀;6、第一接口;7、第二接口;8、第三接口;9、第四接口;10、第五接口;11、第六接口;12、第七接口;13、第八接口;14、第一连接板;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第二连接板;18、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图1、2、3、4、5、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转壳1、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所述中转壳1的下方设有可调三通阀4,所述冷却芯体3一侧的上方设有电子膨胀阀5,所述中转壳1底部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接口6,所述中转壳1一侧的上方连通有第二接口7,所述中转壳1的顶部连通有第三接口8和第四接口9,所述冷却芯体3一侧的下方连通有第五接口10;
所述电子膨胀阀5与冷却芯体3连通,且电子膨胀阀5上设有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所述可调三通阀4的外端设有第八接口13,且可调三通阀4的两组内端分别与中转壳1、加热芯体2连通。使用时,针对暖风芯体,从PTC出来的水,从第八接口13进入装置内部,调节可调三通阀4,使得水在加热芯体内进行热交换后,汇合暖芯出来的冷却液,从第二接口7进入水泵,同时,第四接口9接暖风芯体进水,第三接口8接暖风芯体进行出水,汇合PTC出来的水。然后,针对电池包,电池包出来的冷却液,从第五接口10进入装置内部,流进冷却芯体、加热芯体、中转壳热交换后,从第一接口6进入电池包,在这个过程中,冷媒从第六接口进入冷却芯体3,和电池包出来的冷却液热交换,再从第七接口12排出。
所述中转壳1和加热芯体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14,且第一连接板14上一端的上下方均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中转壳1和加热芯体2之间通过第一通孔15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上远离第一通孔15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孔16,所述可调三通阀4的一组内端通过第二通孔16与加热芯体2连通。所述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17,且第二连接板17上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三通孔18,所述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之间通过第三通孔18连通。
所述第一接口6用于接电池进水,所述第二接口7用于接水泵,所述第三接口8、第四接口9用于接暖风芯体的出水和进水。所述第五接口10用于接电池出水,所述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用于接空调高压管和空调低压管,且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用于冷媒的进入和排出。所述第八接口13为可调三通阀4的输入端,且可调三通阀4的两组内端均为输出端,所述第八接口13用于接PTC出水。使用时,针对暖风芯体,从PTC出来的水,从第八接口13进入装置内部,调节可调三通阀4,使得水在加热芯体内进行热交换后,汇合暖芯出来的冷却液,从第二接口7进入水泵,同时,第四接口9接暖风芯体进水,第三接口8接暖风芯体进行出水,汇合PTC出来的水。然后,针对电池包,电池包出来的冷却液,从第五接口10进入装置内部,流进冷却芯体、加热芯体、中转壳热交换后,从第一接口6进入电池包,在这个过程中,冷媒从第六接口进入冷却芯体3,和电池包出来的冷却液热交换,再从第七接口12排出。
该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采用集成设计方案,由电子膨胀阀5、可调三通阀4、冷却芯体3、加热芯体2以及八个接口组成,通过电子膨胀阀5控制冷媒流量,通过可调三通阀4控制冷却液流向,从而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及加热,便于流过暖风芯体和电池的冷却液在装置内部汇流,减少了机舱器件数量,简化了机舱布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机舱可维修性,后续产品质量一致性得到提升。同时,在集成的加热芯体2、冷却芯体3内进行冷却及加热,无需设置多余的管路,更加简化,降低机舱空间占用,降低了人工装配成本,进一步提升质量一致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转壳(1)、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壳(1)的下方设有可调三通阀(4),所述冷却芯体(3)一侧的上方设有电子膨胀阀(5),所述中转壳(1)底部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接口(6),所述中转壳(1)一侧的上方连通有第二接口(7),所述中转壳(1)的顶部连通有第三接口(8)和第四接口(9),所述冷却芯体(3)一侧的下方连通有第五接口(10);
所述电子膨胀阀(5)与冷却芯体(3)连通,且电子膨胀阀(5)上设有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所述可调三通阀(4)的外端设有第八接口(13),且可调三通阀(4)的两组内端分别与中转壳(1)、加热芯体(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壳(1)和加热芯体(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14),且第一连接板(14)上一端的上下方均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中转壳(1)和加热芯体(2)之间通过第一通孔(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上远离第一通孔(15)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二通孔(16),所述可调三通阀(4)的一组内端通过第二通孔(16)与加热芯体(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17),且第二连接板(17)上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三通孔(18),所述加热芯体(2)和冷却芯体(3)之间通过第三通孔(1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6)用于接电池进水,所述第二接口(7)用于接水泵,所述第三接口(8)、第四接口(9)用于接暖风芯体的出水和进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接口(10)用于接电池出水,所述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用于接空调高压管和空调低压管,且第六接口(11)和第七接口(12)用于冷媒的进入和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接口(13)为可调三通阀(4)的输入端,且可调三通阀(4)的两组内端均为输出端,所述第八接口(13)用于接PTC出水。
CN202220081812.3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Active CN217361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1812.3U CN21736172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1812.3U CN21736172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1721U true CN217361721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4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1812.3U Active CN21736172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1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6381B (zh) 飞机地面液冷车
CN20655501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CN113547957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及其热管理系统
CN210744096U (zh) 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339526B (zh) 一种蓄热式卡车驻车空调系统
CN217361721U (zh) 一种电池热交换器集成化总成装置
CN20678965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加热和冷却系统
CN110081494A (zh) 一种热泵供暖装置及供热系统
CN207790310U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9774422A (zh)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车
CN216783269U (zh) 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集成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车
CN113071285B (zh) 副水箱总成和热管理系统
CN20665393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加热系统
CN208134007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806200A (zh) 一种车辆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3920760U (zh) 一种可调节座椅温度的车辆热泵系统
CN218851200U (zh) 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
CN211106842U (zh) 紧凑型电动汽车用二氧化碳空调热泵系统
CN215153794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20220392U (zh) 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和汽车
CN215284321U (zh) 集成式热管理组件及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190770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
CN113829831B (zh) 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热管理方法
CN219382151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124478U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Unite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988 Tong Tong Road, Wu 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ezhong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integrated assembly device for battery heat exchanger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2

Pledgee: Tong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Co.,Ltd.

Pledgor: United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30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