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5010U -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5010U
CN206555010U CN201720168680.7U CN201720168680U CN206555010U CN 206555010 U CN206555010 U CN 206555010U CN 201720168680 U CN201720168680 U CN 201720168680U CN 206555010 U CN206555010 U CN 20655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cooling
air
radiator
ca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86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攀
蒋恩杰
李连豹
韦虹
李军
王瑞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ely Royal Engin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686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发动机水冷式装置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汽车包括依次两两相连的空调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控制阀和蒸发器,中冷装置包括中冷器、水泵、散热器和冷却器,中冷器用于供进气管穿过,冷却器包括用于通冷却液的散热侧和用于通制冷剂的制冷侧,中冷器、水泵、散热器和冷却器的散热侧依次两两相连,冷却器制冷侧的进剂口与控制阀相连,出剂口与蒸发器和空调压缩机之间的管路相连。本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具有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包括发动机,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的温度会升高,因此,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散热,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传统的对发动机进气温度进行冷却的方式主要有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
传统增压发动机进气温度水冷式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集成式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申请号:201310606017.7;申请公布号:CN104675508A],其包括多根散热水管和与之连接的进水口、出水口,还包括多根散热气管和与之连接的进气口、出气口;散热水管与散热气管并行,多个散热翅片连接散热水管和散热气管,构成集成式汽车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散热芯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出口与进水口相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口与出水口相连接;发动机增压空气出口与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增压空气进口与出气口相连接;发动机冷却液从进水口进入、流经散热水管,从出水口流出;发动机增压后的高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流经散热气管,从出气口流出。
汽车机舱的容积是一定的,该种结构的冷却装置,需要在机舱中单独安装一低温散热器来冷却冷却液,该低温散热器尺寸较大不易布置;而且水冷式装置在冷却的过程中,仍然受环境温度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冷却液的温度高,这就使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变差,导致进气温度也较高,发动机会出现动力不足以及爆震等倾向,增加油耗的同时降低了发动机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中冷装置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汽车包括依次两两相连的空调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控制阀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装置包括中冷器、水泵、散热器和冷却器,所述中冷器用于供进气管穿过,所述冷却器包括用于通冷却液的散热侧和用于通制冷剂的制冷侧,所述中冷器、水泵、散热器和冷却器的散热侧依次两两相连,所述冷却器制冷侧的进剂口与控制阀相连,出剂口与蒸发器和空调压缩机之间的管路相连。
空调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控制阀和蒸发器依次两两相连形成汽车中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汽车本身自带的。中冷装置中具有冷却液,水泵带动冷却液循环流动,中冷器中的冷却液与进气管中进气进行热交换,来降低进气温度,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当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到散热器不能及时散热时,此时,控制控制阀,使储液罐与冷却器的制冷侧相连通,空调压缩机工作,使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进入到冷却器的制冷侧,通过制冷剂蒸发吸热来对冷却器散热侧中的冷却液进一步冷却,从而得到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使冷却液的冷却能力更强,更好的降低进气温度,中冷装置的冷却效果好,降低油耗,消除爆震等问题,提高发动机的寿命;而且由于冷却器冷却能力比散热器的冷却能力更强,因此本中冷装置的散热器可以相应的制得小一些,节省空间,方便布置。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中,所述中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进气管和控制阀均相联,所述控制器控制储液罐与冷却器之间的通断。控制器能感应到进气管中的进气温度,当进气管中的进气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此时通过控制阀使储液罐与冷却器断开,冷却器不工作,只通过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当进气管中的进气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此时通过控制阀使储液罐与冷却器连通,空调压缩机工作,冷却器工作,通过冷却器和散热器共同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到较低的温度,从而使进气温度较低,中冷装置的冷却效果好,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储液罐与冷却器之间的通断,控制精度高,提高中冷装置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中,所述冷却器和散热器集成呈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牢固程度高,且占据的安装空间少。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中,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储液罐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冷却器制冷侧的进剂口相连。控制阀是三通膨胀阀。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中,所述中冷器、水泵、散热器和冷却器的散热侧通过软管依次两两相连。通过软管相连,连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中冷装置在进气温度不高的时候通过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单独冷却,在进气温度较高的时候通过散热器和冷却器对冷却液进行双重冷却,使冷却液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温度,提高中冷装置的冷却效果,从而使进气的温度较低,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
2、本中冷装置设置冷却器,而且冷却器由于与汽车的空调系统直接相连,空调系统是汽车本身就具有的,冷却器换热的效果比散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散热器相对于原散热器的体积更小,即占据的空间小,便于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中,1、空调压缩机;2、冷凝器;3、储液罐;4、控制阀;5、蒸发器;6、中冷器;7、水泵;8、散热器;9、冷却器;10、进气管;11、进剂口;12、出剂口;13、控制器;14、第一进口;15、第一出口;16、第二出口;17、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汽车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控制阀4和蒸发器5,空调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控制阀4和蒸发器5通过软管17依次两两相连,控制阀4包括第一进口14、第一出口15和第二出口16,第一进口14通过软管17与储液罐3相连,第一出口15通过软管17与蒸发器5相连。
中冷装置包括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冷却器9和控制器13。
中冷器6中穿设有进气管10,冷却器9位于散热器8的一端,且冷却器9和散热器8集成呈一体式结构,冷却器9包括用于通冷却液的散热侧和用于通制冷剂的制冷侧,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和冷却器9的散热侧通过软管17依次两两相连,冷却器9制冷侧的进剂口11与控制阀4的第二出口16相连,出剂口12与蒸发器5和空调压缩机1之间的软管17相连,控制器13与进气管10和控制阀4均相联。
工作时,当进气管10中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控制器13接收到该信号,使控制阀4与冷却器9断开,水泵7工作,带动冷却液循环流动,中冷器6处的冷却液流过水泵7进入到散热器8中,散热器8对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然后该冷却液流过冷却器9的散热侧重新回到中冷器6中对进气管10中的进气降温。当进气管10中的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控制器13接收到该信号,使控制阀4与冷却器9相连通,空调压缩机1工作,储液罐3中的制冷剂进入到冷却器9的制冷侧,对流经到冷却器9散热侧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通过散热器8和冷却器9对冷却液进行双重冷却,使冷却液的温度更低,从而更好的降低进气温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空调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控制阀4、蒸发器5、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冷却器9、进气管10、进剂口11、出剂口12、控制器13、第一进口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16、软管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汽车包括依次两两相连的空调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控制阀(4)和蒸发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装置包括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和冷却器(9),所述中冷器(6)用于供进气管(10)穿过,所述冷却器(9)包括用于通冷却液的散热侧和用于通制冷剂的制冷侧,所述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和冷却器(9)的散热侧依次两两相连,所述冷却器(9)制冷侧的进剂口(11)与控制阀(4)相连,出剂口(12)与蒸发器(5)和空调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与进气管(10)和控制阀(4)均相联,所述控制器(13)控制储液罐(3)与冷却器(9)之间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9)和散热器(8)集成呈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包括第一进口(14)、第一出口(15)和第二出口(16),所述第一进口(14)与储液罐(3)相连,所述第一出口(15)与蒸发器(5)相连,所述第二出口(16)与冷却器(9)制冷侧的进剂口(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6)、水泵(7)、散热器(8)和冷却器(9)的散热侧通过软管(17)依次两两相连。
CN201720168680.7U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Active CN20655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8680.7U CN20655501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8680.7U CN20655501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5010U true CN206555010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361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8680.7U Active CN206555010U (zh) 2017-02-23 2017-02-23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501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271A (zh) * 2018-11-11 2019-03-26 长沙源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CN112050677A (zh) * 2020-08-28 2020-12-08 湖南金凯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锂电池热解冷却装置
CN113958433A (zh) * 2021-10-09 2022-01-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型中冷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32141A (zh) * 2021-11-04 2022-03-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降温系统、使用方法及汽车
CN114922724A (zh) * 2022-06-17 2022-08-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9271A (zh) * 2018-11-11 2019-03-26 长沙源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CN112050677A (zh) * 2020-08-28 2020-12-08 湖南金凯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锂电池热解冷却装置
CN113958433A (zh) * 2021-10-09 2022-01-2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车型中冷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132141A (zh) * 2021-11-04 2022-03-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的降温系统、使用方法及汽车
CN114922724A (zh) * 2022-06-17 2022-08-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922724B (zh) * 2022-06-17 2023-10-3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55010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中冷装置
CN109910592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集成散热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25970B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水冷散热系统及工程车辆
CN202174959U (zh) 车辆用控温座椅或座垫
CN102452297A (zh) 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7234941B (zh) 一种客车集中热管理系统
CN107839432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07077971U (zh) 一种用于混动汽车的整车热管理装置
CN210778890U (zh) 电池冷却集成系统及电动车
CN108223097A (zh)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6885392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中冷热泵联合系统及其制冷制热方法
CN108343500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424315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以及新能源汽车
CN112373294A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103485879B (zh) 一种膨胀水壶总成与冷却循环系统
CN209413982U (zh) 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和车辆
CN207829982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管理系统
CN2086022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温度控制系统
CN21392066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系统
CN211730976U (zh) 一种基于二次换热的客车整车热管理机组
CN208069346U (zh) 一种利用传动油余热的推土机空调暖风系统
CN211808939U (zh) 一种纯电动车驾驶室加热结构
CN209557094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CN20630946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冷却装置
CN106247832A (zh) 一种汽车用组合式热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