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3004U -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3004U
CN217353004U CN202123388788.2U CN202123388788U CN217353004U CN 217353004 U CN217353004 U CN 217353004U CN 202123388788 U CN202123388788 U CN 202123388788U CN 217353004 U CN217353004 U CN 217353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s
mounting hole
support bod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87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爱华
张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enio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enio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enio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enio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87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3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3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3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粘弹性摩擦片和连接板;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均为H型钢,上支撑体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平板,下支撑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平板,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位于支撑体腹板的两侧,在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上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上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下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下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防震减灾工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建筑结构防震减灾学者提出将“可恢复功能抗震城市”作为地震工程设计领域工作的大方向;这是基于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性能设计理论(PBEE)的深化和发展,因此需要发展可恢复功能的结构体系和技术,结构减隔震技术是可恢复功能结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擦消能器是消能减震技术的手段之一;其作为位移型金属消能器,在风荷载和小震作用下,摩擦元件不产生滑动;在中等地震作用下,摩擦元件的中间钢板产生相对于两夹板的滑动而耗散地震能量;地震后易于更换,使主体结构快速恢复使用功能。传统的支撑型摩擦阻尼器存在占用使用空间,疲劳性能差,柱墩质量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顶梁、底板、粘弹性摩擦片和连接板;
所述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均为H型钢,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竖直上下相对设置,上支撑体的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支撑体顶部的顶板上,所述底板焊接在下支撑体底部;
上支撑体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平板,下支撑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平板,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支撑体腹板和下支撑体腹板的两侧,连接板为长条形钢板,在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在连接板的中部位置,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分别位于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位置;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上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上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下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下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平板与上支撑体相垂直,第二支撑平板与下支撑体相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平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支撑平板分别位于上支撑体的两侧翼缘的底部位置,第一支撑平板为矩形平板,在第一支撑平板和上支撑体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支撑平板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上支撑体的翼缘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在上支撑体的翼缘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在上支撑体的翼缘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每个第一支撑平板上设置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位于上支撑体的翼缘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平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支撑平板分别位于下支撑体的两侧翼缘的顶部位置,第二支撑平板为矩形平板,在第二支撑平板和下支撑体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二支撑平板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下支撑体的翼缘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的翼缘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的翼缘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每个第二支撑平板上设置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位于下支撑体的翼缘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支撑体的顶板和顶梁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下支撑体和底板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圆孔,其孔径略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优选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孔径比其安装螺栓的直径大3mm;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为长形孔,其长度方向与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上的螺栓孔的孔径略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优选的,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上的螺栓孔的孔径比其安装螺栓的直径大3mm,从而使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支撑体顶部的顶板和顶梁之间还设置有黄铜材质的中间摩擦片,并且顶板、中间摩擦片和顶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该螺栓孔与螺栓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上支撑体和顶梁之间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并且在中间摩擦片的作用下,能够起到阻尼抗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将上、下支撑体之间通过连接板和粘弹性摩擦片进行组合,并且在上、下支撑体的对接处设置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之间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在地震时,能够耗散地震能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适用于常规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便捷、速度快,节省建筑空间,布置灵活,有优异的疲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4,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体1、下支撑体2、顶梁3、底板4、粘弹性摩擦片5和连接板6。
所述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均为H型钢,二者的截面尺寸相同,H型钢包括腹板a和腹板两侧的翼缘b。
所述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竖直上下相对设置,上支撑体1的顶部焊接有顶板1.1,所述顶梁3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支撑体1顶部的顶板1.1上,所述底板4焊接在下支撑体2底部。
上支撑体1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平板7,第一支撑平板7与上支撑体1相垂直,下支撑体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平板8,第二支撑平板8与下支撑体2相垂直,第一支撑平板7和第二支撑平板8通过螺栓m进行连接(参见附图2)。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支撑平板7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支撑平板7分别位于上支撑体1的两侧翼缘b的底部位置,第一支撑平板7为矩形平板,在第一支撑平板7和上支撑体1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具体的讲,参见附图4,每个第一支撑平板7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上支撑体1的翼缘b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7.1,在上支撑体1的翼缘b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7.2,在上支撑体1的翼缘b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7.3,每个第一支撑平板7上设置两个螺栓孔7.4,两个螺栓孔位于上支撑体1的翼缘b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同理,所述第二支撑平板8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支撑平板8分别位于下支撑体2的两侧翼缘的顶部位置,第二支撑平板8为矩形平板,在第二支撑平板8和下支撑体2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具体的讲,每个第二支撑平板7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下支撑体2的翼缘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2的翼缘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2的翼缘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每个第二支撑平板8上设置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位于下支撑体2的翼缘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
进一步的说,在上支撑体1的顶板1.1和顶梁3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下支撑体2和底板4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所述连接板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支撑体1腹板和下支撑体2腹板的两侧,连接板6为长条形钢板,在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设置在连接板6的中部位置,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分别位于连接板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位置。两个连接板6通过第一安装孔6.1和第三安装孔6.3利用螺栓与所述上支撑体1的腹板连接(上支撑体1的腹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1和第三安装孔6.3相对应的安装孔),并且在连接板6和上支撑体1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5,粘弹性摩擦片5上也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6.1和第三安装孔6.3相对应的安装孔,粘弹性摩擦片5被夹紧在上支撑体1的腹板和连接板6之间;两个连接板6通过第二安装孔6.2和第四安装孔6.4利用螺栓与所述下支撑体2的腹板连接(下支撑体2的腹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6.2和第四安装孔6.4相对应的安装孔),并且在连接板6和下支撑体2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5,粘弹性摩擦片5上也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6.2和第四安装孔6.4相对应的安装孔,粘弹性摩擦片5被夹紧在下支撑体2的腹板和连接板6之间。进一步的说所述粘弹性摩擦片5采用铜合金材料。
所述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为圆孔,其孔径略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优选的,第一安装孔6.1和第二安装孔6.2的孔径比其安装螺栓的直径大3mm);所述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为长形孔,其长度方向与连接板6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这是因为,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位于连接板6的两侧位置,而且由于连接板6的整体长度较长(连接板6的长度略小于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的总长度,将连接板6的长度做的较大,是为了能够安装足够面积的粘弹性摩擦片5,进而提升阻尼性),地震时,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相对位移时,连接板6上下两侧的位移幅度会比较大(连接板6中部的位移幅度较小,因此留出3mm余量即可),因此,为了使连接板6上下两侧具有足够的位移幅度,第三安装孔6.3和第四安装孔6.4为长形孔。
所述第一支撑平板7和第二支撑平板8上的螺栓孔的孔径略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优选的,第一支撑平板7和第二支撑平板8上的螺栓孔的孔径比其安装螺栓的直径大3mm),从而使上支撑体1和下支撑体2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将上、下支撑体之间通过连接板和粘弹性摩擦片进行组合,并且在上、下支撑体的对接处设置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之间的结构设计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在地震时,能够耗散地震能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参见附图5,在上支撑体1顶部的顶板1.1和顶梁3之间还设置有黄铜材质的中间摩擦片9,并且顶板1.1、中间摩擦片9和顶梁3上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螺栓孔与螺栓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上支撑体1和顶梁3之间具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能力,并且在中间摩擦片9的作用下,能够起到阻尼抗震作用。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顶梁、底板、粘弹性摩擦片和连接板;
所述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均为H型钢,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竖直上下相对设置,上支撑体的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梁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支撑体顶部的顶板上,所述底板焊接在下支撑体底部;
上支撑体的底部焊接有第一支撑平板,下支撑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支撑平板,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上支撑体腹板和下支撑体腹板的两侧,连接板为长条形钢板,在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设置在连接板的中部位置,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分别位于连接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位置;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上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上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两个连接板通过第二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利用螺栓与所述下支撑体的腹板连接,并且在连接板和下支撑体的腹板之间设置有粘弹性摩擦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平板与上支撑体相垂直,第二支撑平板与下支撑体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支撑平板分别位于上支撑体的两侧翼缘的底部位置,第一支撑平板为矩形平板,在第一支撑平板和上支撑体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支撑平板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上支撑体的翼缘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在上支撑体的翼缘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在上支撑体的翼缘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每个第一支撑平板上设置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位于上支撑体的翼缘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平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支撑平板分别位于下支撑体的两侧翼缘的顶部位置,第二支撑平板为矩形平板,在第二支撑平板和下支撑体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支撑平板焊接有7个加强筋板,包括:在下支撑体的翼缘外侧布置3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的翼缘两侧分别布置1个加强筋板,在下支撑体的翼缘内侧布置2个加强筋板,每个第二支撑平板上设置两个螺栓孔,两个螺栓孔位于下支撑体的翼缘外侧的3个加强筋板之间的间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支撑体的顶板和顶梁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下支撑体和底板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圆孔,其孔径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板和第二支撑平板上的螺栓孔的孔径大于其安装螺栓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支撑体顶部的顶板和顶梁之间还设置有黄铜材质的中间摩擦片,并且顶板、中间摩擦片和顶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该螺栓孔与螺栓之间为间隙配合。
CN202123388788.2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Active CN217353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788.2U CN21735300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788.2U CN21735300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3004U true CN217353004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4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8788.2U Active CN217353004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3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2577B1 (ko) 이중 철골프레임 내진보강장치
CN105256911B (zh) 全钢双板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及生产方法
KR20100046685A (ko) H형강 보와 각형 강관 기둥의 접합부 연결구조
JP2015061973A (ja) 弾塑性履歴型ダンパ
CN110158771A (zh) 一种用于建筑钢结构的防屈曲支撑耗能型梁柱节点
KR101019060B1 (ko) 상하 철골프레임이 구비된 지진에너지 감쇠장치
CN111218998A (zh)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CN112900623A (zh) 一种防屈曲钢框架梁柱连接结构
CN217353004U (zh) 一种建筑物粘弹性阻尼支撑结构
JP2011153437A (ja) 補強金物
CN213014779U (zh)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CN107386437B (zh) 一种钢结构自复位的梁柱节点
CN210529993U (zh) 一种用于抗震加固的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12112302A (zh) 一种非对称u形带波形开孔钢板阻尼器
CN102635175A (zh) 多用途结构抗震耗能连接件
JP6021248B2 (ja) ハンガー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吊り天井の下地構造
CN112095448B (zh) 高速铁路桥梁的装配式减震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及更换方法
CN214090365U (zh) 钢结构梁柱铰接节点
JP5283774B1 (ja) 仮設建物用制震ダンパー
CN209989691U (zh) 弹塑性阻尼装置
CN212506857U (zh) 一种金属与弹簧橡胶复合阻尼器
CN110629898B (zh) 一种柱底阻尼器及基于该柱底阻尼器的波形腹板半包柱
CN107859404A (zh) 一种金属耗能阻尼器
JP4998059B2 (ja) 制震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骨組構造
CN210767265U (zh) 一种屋盖与抗风柱的连接结构及屋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