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8216U -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8216U
CN217348216U CN202221507082.5U CN202221507082U CN217348216U CN 217348216 U CN217348216 U CN 217348216U CN 202221507082 U CN202221507082 U CN 202221507082U CN 217348216 U CN217348216 U CN 217348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ing legs
upper portion
supporting leg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070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y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070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8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8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8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60Efficient propulsion technologies, e.g. for aircraft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桨,所述机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电池和四个上部支撑腿,所述摄像头和电池均位于四个上部支撑腿之间且均互不接触,四个所述上部支撑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四个所述减震机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部支撑腿,左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下端和右侧两个下部支撑腿下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浮筒,左侧两个所述上部支撑腿分别与右侧两个上部支撑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一号稳固杆,前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分别与后侧两个下部支撑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稳固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方便使用、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消防救援、森林防火、海防巡查、公安巡逻、特警防爆、地质勘查、电力巡检、农作物监测、环境监测、影视拍摄、街景拍摄、快递投递、灾后救援、遥感测绘等领域,在现有的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不具备减震功能,当无人机下落时,不能进行减震吸能,容易造成机体损伤;2、现有的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无法在水面迫降,当无人机失去信号或者没电时,可能会落在水面上,没有水面迫降机构会造成无人机永久损伤,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桨,四个所述螺旋桨互不接触,所述机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电池和四个上部支撑腿,所述摄像头和电池均位于四个上部支撑腿之间且均互不接触,四个所述上部支撑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四个所述减震机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部支撑腿,左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下端和右侧两个下部支撑腿下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浮筒,左侧两个所述上部支撑腿分别与右侧两个上部支撑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一号稳固杆,前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分别与后侧两个下部支撑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稳固杆。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外表面均套接有弹簧,所述上部支撑腿下端开有两个限位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限位杆不接触且均与下部支撑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与两个限位孔内上壁固定连接且与下部支撑腿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两个限位孔穿插连接。
优选的,所述浮筒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外表面上部前侧和上部后侧均开有安装槽,所述下部支撑腿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槽分别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主体通过两个固定块与下部支撑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桨包括安装块和支撑臂,所述安装块下端和支撑臂靠近机体的一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条,两组所述卡条均阵列分布且互相卡接,所述支撑臂远离机体的一端上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桨叶,所述支撑臂与安装块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块与机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四个上部支撑腿和四个下部支撑腿之间均设置有减震机构,当无人机下落时,减震机构中的两个弹簧会将下落带来的冲击力吸收掉,两个限位杆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内以保障装置在遭受冲击力的同时能够保持平衡,减震机构的使用很好的保护了无人机的安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四个下部支撑腿下方设置有两个浮筒,当无人机出现状况坠落到水面上时,浮筒可以将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使机体避免与水流接触,防止机体进水损坏,且浮筒呈两端圆润形状,在飞行时不会带来较大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的减震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的浮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的螺旋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螺旋桨;3、摄像头;4、电池;5、上部支撑腿;6、减震机构;7、下部支撑腿;8、浮筒;9、一号稳固杆;10、二号稳固杆;61、限位杆;62、弹簧;63、限位孔;71、固定块;81、主体;82、安装槽;21、安装块;22、支撑臂;23、卡条;24、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包括机体1,机体1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桨2,四个螺旋桨2互不接触,机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3、电池4和四个上部支撑腿5,摄像头3和电池4均位于四个上部支撑腿5之间且均互不接触,四个上部支撑腿5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6,四个减震机构6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部支撑腿7,左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下端和右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下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浮筒8,左侧两个上部支撑腿5分别与右侧两个上部支撑腿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一号稳固杆9,前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分别与后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稳固杆10。
本实施例中,减震机构6包括两个限位杆61,两个限位杆61外表面均套接有弹簧62,上部支撑腿5下端开有两个限位孔63,两个限位杆61不接触且均与下部支撑腿7固定连接,两个弹簧62分别与两个限位孔63内上壁固定连接且与下部支撑腿7均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61分别与两个限位孔63 穿插连接,通过在四个上部支撑腿5和四个下部支撑腿7之间均设置有减震机构6,当无人机下落时,减震机构6中的两个弹簧62会将下落带来的冲击力吸收掉,两个限位杆61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63内以保障装置在遭受冲击力的同时能够保持平衡,减震机构6的使用很好的保护了无人机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浮筒8包括主体81,主体81外表面上部前侧和上部后侧均开有安装槽82,下部支撑腿7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1,两个安装槽82分别与固定块71固定连接,主体81通过两个固定块71与下部支撑腿7固定连接,螺旋桨2包括安装块21和支撑臂22,安装块21下端和支撑臂22靠近机体1的一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条23,两组卡条23均阵列分布且互相卡接,支撑臂22远离机体1的一端上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桨叶24,支撑臂22与安装块21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安装块21与机体1固定连接,通过在四个下部支撑腿7下方设置有两个浮筒8,当无人机出现状况坠落到水面上时,浮筒8可以将无人机漂浮在水面上,使机体1避免与水流接触,防止机体1 进水损坏,且浮筒8呈两端圆润形状,在飞行时不会带来较大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螺旋桨2从机体1上微微用力扯出,通过控制器控制无人机即可进行飞行,当飞行结束降落时,上部支撑腿5与下部支撑腿7之间设置的减震机构6会将下落带来的冲击力有效的吸收掉,且减震机构6中的两个限位杆61 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63内,在吸收冲击力的同时也保障了设备的平衡性,四个下部支撑腿7下端共同设置的两个浮筒8,可以在无人机发生故障时,保护无人机在迫降到水面上时能够不与水体接触,两个浮筒8可以将设备漂浮在水面上,避免设备进水损坏,且两个浮筒8呈两端圆润的柱状,在飞行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飞行阻力,飞行结束后,收起机体1左端和右端的四个螺旋桨2即可,整个设备使用简单,安全性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左端上部和右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旋桨(2),四个所述螺旋桨(2)互不接触,所述机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3)、电池(4)和四个上部支撑腿(5),所述摄像头(3)和电池(4)均位于四个上部支撑腿(5)之间且均互不接触,四个所述上部支撑腿(5)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6),四个所述减震机构(6)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部支撑腿(7),左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7)下端和右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下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浮筒(8),左侧两个所述上部支撑腿(5)分别与右侧两个上部支撑腿(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一号稳固杆(9),前侧两个所述下部支撑腿(7)分别与后侧两个下部支撑腿(7)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二号稳固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包括两个限位杆(61),两个所述限位杆(61)外表面均套接有弹簧(62),所述上部支撑腿(5)下端开有两个限位孔(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杆(61)不接触且均与下部支撑腿(7)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62)分别与两个限位孔(63)内上壁固定连接且与下部支撑腿(7)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61)分别与两个限位孔(63)穿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8)包括主体(81),所述主体(81)外表面上部前侧和上部后侧均开有安装槽(82),所述下部支撑腿(7)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槽(82)分别与固定块(71)固定连接,所述主体(81)通过两个固定块(71)与下部支撑腿(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2)包括安装块(21)和支撑臂(22),所述安装块(21)下端和支撑臂(22)靠近机体(1)的一端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卡条(23),两组所述卡条(23)均阵列分布且互相卡接,所述支撑臂(22)远离机体(1)的一端上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桨叶(24),所述支撑臂(22)与安装块(21)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块(21)与机体(1)固定连接。
CN202221507082.5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Active CN217348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7082.5U CN21734821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7082.5U CN21734821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8216U true CN217348216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8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07082.5U Active CN217348216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8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8257B2 (en) Aircraft-retrieval system
CN106945827B (zh) 一种浮体抛离式两栖四旋翼无人机
CN204776011U (zh) 一种可入水的多旋翼无人机
CN204937514U (zh) 一种具有坠落保护功能的无人机
CN106218873B (zh) 一种无人机防坠毁保护结构
EP2772429A1 (en) Four-rotor aircraft
CN205854465U (zh) 一种低风阻无人机
CN211108015U (zh) 防落水无人机
CN109229363A (zh) 一种双发手抛固定翼无人机
CN112744104A (zh) 无人机降落充电装置和无人机系统
CN108336798B (zh) 一种充电站
CN217348216U (zh) 一种多功能ai智能无人机
CN107985574B (zh) 一种浮力辅升无人机
CN211642623U (zh) 一种无人机低电量应急装置
KR101962846B1 (ko) 장시간 체공이 가능한 드론
CN108860633B (zh) 一种电量耗完坠落时自动开启气囊的无人机
CN207328807U (zh) 一种仿生球形结构无人机
CN206615393U (zh) 一种浮体抛离式两栖四旋翼无人机
CN213443093U (zh) 驱鸟无人机
US20070114326A1 (en) Damage Resistant Aircraft
CN112678192A (zh) 一种飞行姿态可转换的无人机
CN212580145U (zh) 一种海上救援型多功能无人机
CN212099341U (zh) 一种折叠式多旋翼救援无人机
CN108181218A (zh) 一种雾霾检测装置
CN215884063U (zh) 一种新型的无人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