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8016U -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48016U
CN217348016U CN202122985434.XU CN202122985434U CN217348016U CN 217348016 U CN217348016 U CN 217348016U CN 202122985434 U CN202122985434 U CN 202122985434U CN 217348016 U CN217348016 U CN 217348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lm roll
driving
chassis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54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华
秦志红
白汝佳
杨丁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imcheng Plastics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mcheng Plastic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mcheng Plastics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mcheng Plastics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54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48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48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48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卷搬运装置,通过第一车轮结构和第二车轮结构控制行走方向;当搬运小车要实现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车轮结构驱动搬运小车前进或后退;当搬运小车需要转向时,所述顶升机构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下降,当第一驱动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后,顶升机构继续顶升底盘上升,从而使得第二车轮结构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然后第二车轮结构驱动搬运小车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进而使搬运小车能够进行多方位的移动,大大提高移动灵活性,更好实现膜卷的搬运。另外,两个载卷台的间距可在牵引结构的控制下进行调控,使不同轴长的膜卷均能被两个载卷台所承托,适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卷搬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膜卷生产出来后,需要搬运到指定的地方实现库存,由于膜卷的型号较多,不同型号的膜卷轴长存在差异,但是现有搬运装置上的膜卷承载机构只能运载特定轴长的膜卷,适用性差,需要耗费时间更换合适的膜卷承载机构。另外,现在的搬运装置只能实现直线往返输送,搬运装置不能在搬运过程中变换移动方向,移动方向单一,搬运装置不能在车间里面完成复杂的移动线路,从而影响搬运效率。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卷搬运装置,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一车轮结构和第二车轮结构,所述第一车轮结构用于带动底盘沿横向行走,所述第二车轮结构用于带动底盘沿纵向行走;所述第一车轮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顶升机构和设置在顶升机构下方的第一驱动轮组件,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并且让第二车轮结构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所述底盘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载卷台,两个载卷台分别用于支承膜卷的一端,所述载卷台与底盘滑动连接,两个载卷台能够在牵引结构的驱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设在底盘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顶部且朝下设置的液压缸、用于给液压缸供油的液压站,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设置在支架内并且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两块侧板、两块对称设置在侧板顶部的L形块,所述液压站设置在两块L形块之间, L形块包括平板部和竖板部,每个平板部上设置有一个液压缸,该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平板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固设在第一外壳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第一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同步轮,第一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从动同步轮,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从动同步轮以及第一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引结构,所述导引结构包括竖直固接在第一外壳的顶部的导引板、设置在导引板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L形块的竖板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车轮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底盘两侧的第二驱动轮组件,每组第二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二外壳、固设在底盘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第二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二主动同步轮,第三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从动同步轮,第四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四从动同步轮,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第四从动同步轮以及第二主动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载卷台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竖板、设置在竖板顶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居中的V形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板的顶部开设有凹口,该凹口的底壁向上凸起形成横向延伸的导引条,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与导引条相插接的倒U形插口,所述支撑块可在凹口的侧壁之间滑移并且通过锁定螺钉锁定在导引条上,所述凹口的两侧形成限位臂,支撑块设置在两个限位臂之间,两个限位臂通过一根横向延伸的标尺连接,标尺上设有刻度,所述支撑块设有供标尺嵌入的避让槽并且设有指向标尺刻度的指示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底板的底部通过第二滑块与对应的第二导轨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位于第二导轨端部的限位柱;所述牵引结构包括同步带直线模组、牵引块以及连接杆,所述牵引块设置在同步带直线模组的滑台上,所述牵引块通过连接杆与载卷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上设置用于对第一车轮结构、第二车轮结构以及牵引结构供电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配电箱、设置在配电箱中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插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卷搬运装置通过第一车轮结构和第二车轮结构控制行走方向;当搬运小车要实现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车轮结构驱动搬运小车前进或后退;当搬运小车需要转向时,所述顶升机构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下降,当第一驱动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后,顶升机构继续顶升底盘上升,从而使得第二车轮结构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然后第二车轮结构驱动搬运小车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进而使搬运小车能够进行多方位的移动,大大提高移动灵活性,更好实现膜卷的搬运。另外,两个载卷台的间距可在牵引结构的控制下进行调控,使不同轴长的膜卷均能被两个载卷台所承托,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卷搬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卷搬运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第二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牵引机构与载卷台的连接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底盘、2-第一车轮结构、21-顶升机构、 211-支架、2111-侧板、2112-L形板、212-液压缸、213-液压站、22- 第一驱动轮组件、221-第一车轮、222-第一外壳、4-第二车轮结构、41-第二外壳、42-第二驱动电机、43-第三车轮、44-第四车轮、45-第二主动同步轮、46-第三从动同步轮、47-第四从动同步轮、48-第二同步带、49-第二张紧轮、401-导引板、402-第一导轨、403-第一滑块、51-配电箱、52-插头、53-插座、7-载卷台、71-底板、72-竖板、73-支撑块、731-避让槽、74-V形凹槽、75-凹口、76-导引条、 77-插口、78-限位臂、79-标尺、791-指示线、8-牵引机构、81-牵引块、82-连接杆、91-第二导轨、92-第二滑块、9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卷搬运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卷搬运装置,包括底盘 1、设置在底盘1上的第一车轮结构2和第二车轮结构4,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用于带动底盘1沿横向行走,所述第二车轮结构4用于带动底盘1沿纵向行走;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顶升机构21和设置在顶升机构21下方的第一驱动轮组件22,所述顶升机构21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22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件22与地面接触并且让第二车轮结构4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所述底盘1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载卷台7,两个载卷台7分别用于支承膜卷的一端,所述载卷台7与底盘1滑动连接,两个载卷台7能够在牵引结构8的驱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和第二车轮结构4以及牵引结构均由控制系统控制工作。
每个型号膜卷对应一个轴长尺寸,控制系统预先录入每个型号膜卷的轴长尺寸,并根据每个型号的轴长尺寸,对应设置两个载卷台7 工作距离的控制程序。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远离地面接触,不与地面接触,第二车轮结构4与地面接触,两个载卷台7分别位于底盘1的两端,工作人员根据所需承载的膜卷,选用对应的控制程序,控制系统控制牵引结构8,拉动两个载卷台7同步移动且相互靠近,直至两个载卷台7之间的距离为设定距离时停止移动;机械手将膜卷搬运至到膜卷搬运装置上,膜卷的两端轴分别被对应的载卷台7的顶部承托,膜卷的薄膜部位于两载卷台7之间,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轴长的膜卷的承托,适用性高。
当膜卷搬运装置要实现前后方向移动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车轮结构2运动,使膜卷搬运装置能够前进或后退;当膜卷搬运装置需要转向时,所述顶升机构21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22下降,当第一驱动轮组件22与地面接触后,顶升机构21继续顶升底盘1上升,从而使得第二车轮结构4脱离与地面的接触,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二车轮结构4运动,使膜卷搬运装置能够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进而使膜卷搬运装置能够进行多方位的移动,大大提高膜卷搬运装置的移动灵活性,更好实现膜卷的搬运。如果顶升机构21复位,顶升机构21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22上升,使第一驱动轮组件22高于第二车轮结构4,从而使得第一车轮结构2重新与地面接触。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膜卷搬运装置移动方向的准确性,地面上设有沿左右延伸的第一轨道以及沿前后延伸的第二轨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互垂直交错,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在第一轨道的导引下行走,第二车轮结构4在第二轨道的导引下行走。
具体的,请参阅图3,所述顶升机构21包括固设在底盘1上的支架211、设置在支架211顶部且朝下设置的液压缸212、用于给液压缸212供油的液压站213,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22设置在支架211 内并且与液压缸21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初始状态时,液压缸212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第一车轮结构2位于支架211中;当液压站 213能够为液压缸212提供循环油路,以免外接油管影响膜卷搬运装置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211包括两块侧板2111、两块对称设置在侧板2111顶部的L形块,所述液压站213设置在两块L形块之间,L 形块包括平板部和竖板72部,每个平板部上设置有一个液压缸212,该液压缸212的活塞杆贯穿平板部。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一车轮结构2能够在非工作状态时,紧凑地复位至两块侧板2111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架211上设置有导引结构,所述导引结构包括竖直固接在第一外壳222的顶部的导引板401、设置在导引板401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导轨402以及设置在所述L形块的竖板72部上的第一滑块403,所述第一滑块403与第一导轨40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轨402既能对导引板的运动进行导向,确保第一车轮结构2只能竖向移动,也能对导引板起限位作用,避免液压缸212的活塞杆受切向力而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212和导引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液压缸212和导引结构分别以对称的方式安装在液压站213的两侧,从而提高顶升的可靠性。在正常状态下,顶升机构21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壳,以防人员误触顶升机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22包括第一外壳222、固设在第一外壳222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外壳222内的第一车轮221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221和第二车轮的转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第一车轮221和第二车轮只能带动膜卷搬运装置沿左右方向前进,第一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同步轮,第一车轮221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从动同步轮,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从动同步轮以及第一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正转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主动同步轮和第一同步带的传动,带动第一从动同步轮和第二从动同步轮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一车轮 221和第二车轮同步向左行走。相反地,控制系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反转时,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主动同步轮和第一同步带的传动,带动第一从动同步轮和第二从动同步轮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一车轮221 和第二车轮同步向右行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222上设置有用于张紧第一同步带的第一张紧轮,避免第一同步带打滑,确保第一同步带能够与第一从动同步轮和第二从动同步轮的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车轮结构4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底盘1两侧的第二驱动轮组件,每组第二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二外壳 41、固设在底盘1上的第二驱动电机42、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底盘1 上的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所述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的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使得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只能带动膜卷搬运装置沿前后方向前进,第二驱动电机42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二主动同步轮45,第三车轮43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从动同步轮46,第四车轮44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四从动同步轮47,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46、第四从动同步轮47以及第二主动同步轮45通过第二同步带 48传动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2正转时,第二驱动电机 42通过第二主动同步轮45和第二同步带48的传动,带动第三从动同步轮46和第四从动同步轮47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同步向前行走。相反地,控制系统控制第二驱动电机42反转时,第二驱动电机42通过第二主动同步轮45和第二同步带48的传动,带动第三从动同步轮46和第四从动同步轮47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三车轮43和第四车轮44同步向后行走。
同样地,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用于张紧第二同步带48的第二张紧轮49,避免第二同步带48打滑,确保第二同步带48能够与第三从动同步轮46和第四从动同步轮47的啮合传动。
具体的,每个载卷台7包括底板71、设置在底板71上的竖板72、设置在竖板72顶部的支撑块73,所述支撑块73的顶部开设有居中的V形凹槽74。膜卷的端轴滑入支撑块73中的V型槽就能实现定位,无需额外设置定位机构辅助定位,即使膜卷在运料过程中膜卷也不会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竖板72的顶部开设有凹口75,该凹口75的底壁向上凸起形成横向延伸的导引条76,所述支撑块73的底部设有与导引条76相插接的倒U形插口77,所述支撑块73可在凹口75的侧壁之间滑移并且通过锁定螺钉锁定在导引条76上。松开锁定螺钉,即可微调每个支撑块73位置,一方面确保两个支撑块73对称设置,保证膜卷放置的同轴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机械手夹取和放置膜卷的位置进行适配微调,更好地协调各机构之间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凹口75的两侧形成限位臂78,支撑块73设置在两个限位臂78之间,两个限位臂78通过一根横向延伸的标尺79 连接,标尺79上设有刻度,所述支撑块73设有供标尺79嵌入的避让槽731并且设有指向标尺79刻度的指示线791,工作人员通过指示线791读取刻度能够更直观地调节和记录支撑块73的位置,确保两个支撑块73的对称性,也便于将支撑块73调整至两个限位臂78 之间的居中位置。
优选的,请参阅图7,所述牵引结构8包括同步带直线模组(图中不可见)、牵引块81以及连接杆82,所述牵引块81设置在同步带直线模组的滑台上,所述牵引块81通过连接杆82与载卷台7连接。当然,牵引结构也可以选用气动推杆、电动推杆、液压推杆、线性模组、丝杆机构等,其主要效果是提供直线运动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底盘1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91,所述底板71的底部通过第二滑块92与对应的第二导轨 91连接,载卷台7在第二导轨91和第二滑块92导引下移动顺畅,平稳性好。
优选的,所述底盘1上设有位于第二导轨91端部的限位柱93;限位柱93对载卷台7起到限位作用,阻止载卷台7底部的第二滑块 92脱离第二导轨91。可以理解的是,当底盘1与限位柱93接触时,载卷台7处于可移动的极限点。
所述底盘1上设置用于对第一车轮结构2、第二车轮结构4以及牵引结构供电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配电箱51、设置在配电箱51中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插头52,地面上设置有与插头52相适配的插座53。所述蓄电池为可充电式蓄电池,蓄电池分别与第一驱动轮组件、第二驱动轮组件以及牵引结构供电连接,保证膜卷搬运装置在行走或载卷台7移动时有电力供应,免除电缆线路干涉膜卷搬运装置行走。当膜卷搬运装置长时间工作后蓄电池的电力消耗较多,膜卷搬运装置移动到充电点,将插头52插入插座53,即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底盘1和第二外壳41的前后两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防撞条61,第二外壳41的一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防撞条62。如果膜卷搬运装置在行进过程中与行走或异物发生碰撞,通过设置第一防撞条61和第二防撞条6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底盘1,减轻碰撞带来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轨91上设有用于对第二导轨91进行保护的伸缩防护罩10,伸缩防护罩位于两个载卷台7之间。所述伸缩防护罩为风琴式的防护罩,伸缩防护罩的一端通过接片101与底板7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底盘1上,伸缩防护罩随载卷台7移动而伸缩折叠,减少灰尘或异物附着在第二导轨91上而影响第二滑块92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一车轮结构和第二车轮结构,所述第一车轮结构用于带动底盘沿横向行走,所述第二车轮结构用于带动底盘沿纵向行走;所述第一车轮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顶升机构和设置在顶升机构下方的第一驱动轮组件,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轮组件下降,使第一驱动轮组件与地面接触并且让第二车轮结构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所述底盘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载卷台,两个载卷台分别用于支承膜卷的一端,所述载卷台与底盘滑动连接,两个载卷台能够在牵引结构的驱动下相互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设在底盘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顶部且朝下设置的液压缸以及用于给液压缸供油的液压站,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设置在支架内并且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两块侧板和两块对称设置在侧板顶部的L形块,所述液压站设置在两块L形块之间,L形块包括平板部和竖板部,每个平板部上设置有一个液压缸,该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平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固设在第一外壳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和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第一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同步轮,第一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二从动同步轮,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二从动同步轮以及第一主动同步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引结构,所述导引结构包括竖直固接在第一外壳的顶部的导引板、设置在导引板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L形块的竖板部上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轮结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底盘两侧的第二驱动轮组件,每组第二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二外壳、固设在底盘上的第二驱动电机和可转动且前后设置在底盘上的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第二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二主动同步轮,第三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三从动同步轮,第四车轮上设有与其同轴的第四从动同步轮,所述第三从动同步轮、第四从动同步轮以及第二主动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载卷台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上的竖板、设置在竖板顶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居中的V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的顶部开设有凹口,该凹口的底壁向上凸起形成横向延伸的导引条,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与导引条相插接的倒U形插口,所述支撑块可在凹口的侧壁之间滑移并且通过锁定螺钉锁定在导引条上,所述凹口的两侧形成限位臂,支撑块设置在两个限位臂之间,两个限位臂通过一根横向延伸的标尺连接,标尺上设有刻度,所述支撑块设有供标尺嵌入的避让槽并且设有指向标尺刻度的指示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底板的底部通过第二滑块与对应的第二导轨连接,所述底盘上设有位于第二导轨端部的限位柱;所述牵引结构包括同步带直线模组、牵引块以及连接杆,所述牵引块设置在同步带直线模组的滑台上,所述牵引块通过连接杆与载卷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卷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置用于对第一车轮结构、第二车轮结构以及牵引结构供电的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配电箱、设置在配电箱中的蓄电池以及与蓄电池电连接的插头。
CN202122985434.X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Active CN217348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5434.XU CN217348016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5434.XU CN217348016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48016U true CN217348016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09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5434.XU Active CN217348016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48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1770A (zh)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换电站
CN218877200U (zh) 一种新能源重卡汽车用侧换吊装式换电站
CN217348016U (zh)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CN115057267A (zh) 一种集装箱自动上下车系统
CN211035100U (zh) 一种叉车式agv小车
CN114228866A (zh) 一种膜卷搬运装置
CN109552906B (zh) 包装箱全自动装卸系统
CN218661761U (zh) 一种双仓换电站
CN216805423U (zh) 一种膜卷搬运小车
CN217320107U (zh) 用于重卡的电池包夹取装置及换电站
CN210707338U (zh) 一种双车道式换电站
US8742721B2 (en) Battery charging warehouse
CN210707337U (zh) 一种直连式双车道换电站
CN114148355A (zh) 一种膜卷搬运小车
CN216807946U (zh) 一种膜卷装卸搬运小车
CN113212238A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更换的装置及方法
CN108974926B (zh) 一种双轴自动抓取机械手装置
CN216806367U (zh) 一种膜卷承载机构
CN114162233A (zh) 一种搬运小车的行走结构
CN220884497U (zh) 便携式三坐标测量仪转运车
CN114229735A (zh) 一种膜卷装卸搬运小车
CN221021033U (zh) 用于电池模组入箱机器人夹爪
CN21543607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换电的自寻迹抬升装置
CN220199170U (zh) 一种amr小车与承载物的连接结构
CN220220694U (zh) 一种换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